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比生豬虧損還嚴重”!進口肉衝擊牛肉“跌落神壇” 業内稱牛價還将承壓,歡迎閱讀。
财聯社 7 月 26 日訊(記者 張晨靜)曾經高景氣度的肉牛養殖行業今年也開始面臨周期下行。财聯社記者從行業處獲悉,因國内外價差驅動,近年來進口牛肉顯著增加,同時國内肉牛存欄不斷提升,導致國内牛肉供大于求。目前肉牛價格已創出近五年新低,肉牛養殖已陷入虧損。有業内人士表示:" 肉牛養殖虧損甚至比生豬還要嚴重。"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 7 月 25 日,牛肉價格 70.5 元 / 公斤,在今年 2 月初,牛肉價格在 77.59 元 / 公斤,近半年降幅已達到 9.14%。上遊育肥活牛方面,财聯社記者根據一線反饋,目前 13 元 / 公斤左右,在河北、河南、山西部分地區清場或者淘汰奶牛價格甚至達到 12 元 / 公斤左右,由于養殖方式不同,頭均虧損在 3000-6000 元不等。
有養戶表示:" 現在每天草管飽,不再添加玉米豆粕,不長(肉)就不長了,現在只要牛活着就行。"
肉牛價格大幅下跌對上下遊上市公司業績影響不一,根據鵬都農牧(002505.SZ)半年報預告,上半年由盈轉虧,預計虧損 1.3 億元 -1.95 億元。公司内部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業績下滑主要系肉牛肉羊價格下行發生虧損,肉牛價格下行可能是受周期波動,消費低迷影響。
而肉類價格走低或對餐飲行業帶來利好。紫燕食品(603057.SH)上半年業績預計同比增長 45.08%-60.62%,券商研報認為,進口牛肉價格下滑,牛肉成本持續處于低位,成為公司盈利改善最大的來源。
布瑞克農業大數據研究總監林國發向财聯社記者表示:" 多因素導致肉牛價格走低,今年 3-5 月偏高的凍品庫存及進口結匯等影響,先是凍品價格大幅殺跌,甚至擴散到其他肉類產品,加之此前國内肉牛養殖景氣度較高,存欄逐年上升,市場供應充足,消費端無法承接供應增量,導致肉牛價格全面下跌。"
國内牛肉約 30% 來源于進口,近兩年由于國内外價差驅動,進口牛肉增速較快,業内人士認為當前肉牛供應偏多與大量進口牛肉相關。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田亞雄向财聯社記者表示,近幾年我國進口牛肉增幅顯著,從小幾十萬噸大幅增長至 300 萬噸以上,其主要原因來自于進口利潤。根據海關數據,海外牛肉進口到港成本長期處在 40 元 / 千克以下,但國内的牛肉則居高不下,最近國内價格下跌,但仍舊處在 75 元 / 千克以上,在巨大的内外價差的驅動下,進口渠道顯著新增。
當前國内養牛上市公司仍在拓寬自身進口渠道和繁育能力。近期鵬都農牧表示,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解除緬甸撣邦北部貴概鎮部分區網域口蹄疫禁令,公司是從緬甸進口肉牛屠宰深加工唯一實施主體,緬甸肉牛正式進口後将為公司提供穩定的牛源,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将產生積極影響。福成牛肉(600965.SH)表示,公司将進一步擴大肉牛育種養殖規模,2023 年底公司計劃存欄活牛 3 萬頭以上,目前兩個新建養牛場的建設順利,采購人員也正在外地采購優質活牛。
對于後市,業内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在相對充裕的進口利潤下,國内牛肉進口量增加趨勢難以改變,肉牛產能去化尚不明确,目前肉牛價格承壓,短期仍未出現回暖迹象。
(編輯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