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哈奇開斯M1914機槍:失敗的“馬克沁殺手”?争議纏身的法國貨,歡迎閱讀。
20 世紀初,戰争陰雲籠罩在地平線上,盡管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大多數事情上無法達成一致,但他們都采用了同一種武器——馬克沁機槍。
1918 年 5 月,美國陸軍機槍小組在法國瓦茲省弗魯瓦西附近的靶場,操作一挺哈奇開斯機槍。
它是由美國人海勒姆 · 馬克沁(Hiram Maxim)發明的,這是第一款成功的機槍。即使在今天,槍械歷史學家仍在争論是哪個國家首先裝備了它。眾所周知,它首次實戰是 1893 年 10 月 25 日的尚加尼戰役,此次戰役是在第一次馬塔貝萊戰争的一部分,發生在今天的津巴布韋。到了 1900 年,馬克沁機槍幾乎成為大多數軍事規劃者對機槍的代名詞。
盡管如此,許多設計師認為他們可以研制出能與馬克沁相媲美,甚至是更出色的機槍。
本文是 " 兵工廠生活(Armory Life)" 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作者 Peter Suciu,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約 1932 年,一個排摩托化步兵駕駛哈雷 · 戴維森 JD-1200 挎鬥摩托,邊車上裝有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
事實上,包括英國和德國在内的許多國家确實改進了馬克沁機槍的設計,但法國卻從根本上拒絕裝備馬克沁機槍。原因有很多,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 19 世紀 80 年代,英國和法國之間圍繞非洲殖民地的争奪仍然暗流湧動,甚至曾經為蘇丹的歸屬問題幾乎爆發戰争。幸運的是,冷靜的頭腦占據了上風,十年後,英國和法國就成為了在即将到來的世界大戰中,并肩作戰的盟友。
1934 年,波蘭士兵使用 7.92 × 57mm 口徑的哈奇開斯機槍,其中一名士兵使用貝蒂埃 M1916 卡賓槍。
英國軍隊采用了維克斯機槍,就是馬克沁機槍的改進型,而法國軍隊則青睐與馬克沁機槍存在競争關系的哈奇開斯機槍。然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國家都要感謝美國。
哈奇開斯機槍的起源
與海勒姆 · 馬克沁一樣,本傑明 · 伯克利 · 哈奇開斯(Benjamin Berkeley Hotchkiss)也是一名美國人,他冒險前往歐洲,并開始制造槍械出售給各國軍方。就哈奇開斯家族而言,在其家鄉康涅狄格州是頗有威望的槍械制造商,還獲得了一系列線膛火炮的炮彈專利,這些炮彈在美國南北戰争期間被聯邦軍隊采用。
盡管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并不完美,但它卻是最早獲得成功的導氣式槍械之一。直至二戰結束,它仍然在多個國家軍隊中服役。
美國南北戰争結束之後,美國政府對新型槍械表現出濃厚興趣。因此哈奇開斯搬到了法國,并成立了一家新的軍火公司。他設計的武器包括哈奇開斯機槍和一系列長管轉輪手槍,但取得的商業成功很有限。
1885 年本傑明 · 伯克利 · 哈奇開斯去世之後,哈奇開斯公司(Hotchkiss et Cie)在另一位美國人勞倫斯 · 貝内特(Laurence Ben é t)的指導下繼續運營。19 世紀 80 年代初,當看到馬克沁機槍取得成功之後,勞倫斯 · 貝内特試圖與其進行競争,但面臨技術困難,因為馬克沁已經獲得了所有可能的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的設計專利。不過,1893 年,出生于奧地利的阿道夫 · 馮 · 奧德科萊克(Adolf von Odkolek)上尉提出了一種風冷式機槍的設計,其采用的自動方式與馬克沁機槍完全不同。
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最大的缺點就是它采用金屬彈板供彈。然而,這可能有助于降低戰鬥射速,并防止槍管過熱。
槍管下方有一個裝有活塞的氣缸,通過一個導氣管将槍管上的導氣孔與氣缸末端連接起來,這樣當彈丸穿管槍管時,後門的一些火藥燃氣就可以通過導氣孔進入氣缸,并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槍機組向後運動,抽出彈殼,當後坐行程結束時,復進簧将槍機組向前推動取出彈板上的彈藥,将其裝入彈膛并閉鎖。
這是研制導氣式機槍的第一次真正嘗試。
美國 M1916 三腳架可以讓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完成接近 360 ° 全向射擊,但這種腳架非常重。目前尚不清楚生產了多少 M1916 三腳架。
阿道夫 · 馮 · 奧德科萊克的設計很粗糙,但勞倫斯 · 貝内特認為這個設計很合理,并在亨利 · 梅爾西埃(Henri Merci é)的協助下完善了設計。應當指出的是,勞倫斯 · 貝内特是一位槍械設計師,他既有約翰 · 摩西 · 勃朗寧的創造能力,又像塞缪爾 · 柯爾特一樣是精明的商人。他直接從奧德科萊克手中購買了設計和專利,拒絕以任何形式支付專利使用費。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該槍的原始設計者阿道夫 · 馮 · 奧德科萊克失去了一筆天價财富。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奧地利軍隊的士兵發現自己成為了哈奇開斯機槍的目标。
哈奇開斯 M1897 機槍
法國陸軍與哈奇開斯公司建立了一種只能說是不順暢的合作關系,但在 1897 年采用了他們制造的機槍,并命名為 M1897。
哈奇開斯 M1897 機槍。
事實證明,該槍的可靠性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過熱導致出現故障。與勃朗寧 M1895 機槍一樣,哈奇開斯 M1897 同樣采用風冷方式,而非馬克沁機槍的水冷方式。
哈奇開斯 M1914 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了手槍式扳機和握把,而非 D 形握把。俯仰角可以在握把附近輕松調節。
盡管采用了巨大的黃銅散熱片,但是 M1897 進行長時間射擊時,槍管仍然會很快升溫。勞倫斯 · 貝内特嘗試在随後推出的 M1900 機槍上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改進,該槍采用了鋼制散熱片,确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對于法國陸軍而言這還 " 不夠好 "。
法國軍方的改進
盡管英國陸軍很樂意委托維克斯公司改進馬克沁機槍,但法國陸軍卻選擇自己動手——他們從來沒有對一家私人公司制造的武器感到完全滿意。
安裝在 M1896 槍架上的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
對哈奇開斯 M1897/1900 進行改進的第一個型号就是 1905 年完成的 " 皮托(Puteaux)"。它與之前的型号沒有什麼區别,只是槍管上增加了散熱片,并安裝了一個復雜的裝置來調節射速。這種機槍很重、可靠性不佳,而且沒有解決過熱問題。最終,這種 " 皮托 " 機槍被降級使用,安裝到法國邊境的堡壘中。
聖艾蒂安 M1907 機槍。
1907 年,法國陸軍開始裝備聖艾蒂安(St. É tienne)M1907 機槍,盡管許多人習慣上仍将它稱為 " 哈奇開斯 ",但它是為了改變而改變的型号——主要是為了規避任何專利糾紛。它采用了 M1903 半自動步槍的導氣式前吹設計,活塞被火藥燃氣向前推動而非向後,同時摒棄了哈奇開斯的槍機設計,而采用了與馬克沁機槍類似的肘節式結構。
這是一挺結構復雜的機槍,卻是真正的法國設計,這讓法國軍方很滿意。
聖艾蒂安 M1907 的復雜結構。
聖埃蒂安 M1907 可以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裝備的最差的機槍之一。復雜的内部結構在平時訓練時都會經常卡住,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中,使用它的士兵無疑将面臨一場災難。這種機槍後來用于提供給法國盟友,還有許多裝備給法國外籍軍團——他們隸屬法國,但不是法國人。
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法國軍隊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場生死之戰。法軍迫切需要所有可以獲得的武器,于是将哈奇開斯 M1900 機槍進行了一些改進,稱之為 M1914 機槍并列裝編隊。出于政治原因,這種機槍最初大量裝備給二線部隊,但法國議會調查委員會确定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的設計優于聖艾蒂安 M1907。
1917 年,比利時士兵在一所陸軍學校使用哈奇開斯機槍進行訓練。這是比利時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采用的兩種标準機槍之一。
到了 1916 年,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已經成為法國陸軍一線部隊的主力機槍。實戰表明,盡管它非常笨重,卻是一款性能可靠的機槍。當然,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在改進設計時得到了解決。
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采用的金屬彈板。
其他機槍采用織物彈帶供彈,而哈奇開斯機槍采用衝壓鋼板或黃銅板制造的彈板供彈,彈板上可以固定 24 發或 30 發彈藥。理論上,副射手可以在機槍射擊時将這些彈板連接起來,讓機槍進行持續射擊。
法國陸軍裝備的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
事實證明,所謂的持續射擊效果在實戰中比設計師想象的要更難實現,但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因為裝填新彈板的時間,可以讓機槍進行散熱,并控制戰鬥射速。
1918 年 2 月 17 日,法國梅尼拉圖爾附近,一些士兵将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安裝到馬車車輪上,充當臨時的高射武器。
在塹壕戰中,盡管有厚重的散熱片,哈奇開斯 M1914 還是會在持續的射擊中打紅槍管。此時,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讓它冷卻,因為槍管在過熱時無法進行更換。事實上,急于進行射擊的機槍手很容易忘記更換槍管,以至于槍管磨損的哈奇開斯機槍經常被送往後方,以更換新的槍管。
戰争結束時,近 50000 挺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裝備法國陸軍,并一直服役到 1945 年。
外國軍隊和哈奇開斯機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不僅法國軍隊裝備了 M1914 機槍,駐法國的美國遠征軍(AEF)的 12 個師也裝備了這種機槍。有趣的是,雖然法國向美國遠征軍提供了哈奇開斯機槍和相應的訓練,但無法提供三腳架。
1942 年秋,西班牙步兵使用哈奇開斯機槍進行訓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陸軍主要使用兩種三腳架中的一種,最終且性能最好的是第三種,即 M1916 三腳架。這種三腳架大量裝備,并廣泛使用。
1931 年,波蘭士兵正在操作一挺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口徑為 7.92 × 57mm。
美國遠征軍使用的就是第三種三腳架,由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标準零件公司生產。共生產約 2500 套,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被運往法國。
在現在白俄羅斯斯沃尼姆附近舉行的國際軍事滑雪比賽中,使用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射擊是 5 × 2 千米接力賽的一部分。
二戰結束後,大部分哈奇開斯被各國軍隊退役,随之報廢。只有幾百挺機槍得以幸存到今天,因此成為眾多武器收藏家追逐的目标。
結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出口到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也裝備了這種機槍。日本還購買了哈奇開斯機槍的許可證,在國内進行生產,就是明治三八式機槍,後來演變成為三式和九二式機槍。
在硫磺島苦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當自己的機槍損壞後,架起繳獲的日本九二式機槍進行射擊。
哈奇開斯系列機槍的實戰表現好壞參半。首先,它結構簡單,易于維護,但是槍重過大,不利于攜行和轉移。由于采用風冷式設計,不需要笨重的水套,但散熱效率并不高,槍管很快就會過熱。它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成為馬克沁機槍第一個成功且持久的競争對手。
譯者按:
日俄戰争,由于日軍使用哈奇開斯機槍,俄軍使用馬克沁機槍,也被稱為 " 哈奇開斯 - 馬克沁戰争 "。師從法軍的日本陸軍,一門心思地搞哈奇開斯的各種魔改,也算是奇觀。這張照片拍攝于 1944 年 6 月,盟軍在諾曼底附近的小鎮中發現德軍遺棄的哈奇開斯 M1914 機槍,旁邊還有一箱 M24 木柄手榴彈。一戰的法國老槍在二戰還在為德軍效力,而現在,德國制造的 HK416 正在為新世紀的法國服務。世界假以時間,就是這樣奇妙。
為了保證主号封禁期間可以接收内容,請大家同時關注以下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