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AI魔改視頻,讓愛整活的年輕人賺麻了?,歡迎閱讀。
AI 狂飙帶動的風潮向來是碾壓式的,哪怕在短視頻領網域也不例外。
在會議中大放虎狼之詞的高育良、進行搞笑槍戰的李達康和鍾小艾、吊打漫威宇宙的小哪吒 ...... 相信互聯網的常駐用戶近期都曾浏覽過這一系列荒誕離奇的視頻切片,作為 AI 軟體生成的魔性作品,這類視頻以出其不意的颠覆性情節吸引了大量閱聽人。
從《甄嬛傳》中騎着摩托出場的各宮嫔妃,到《還珠格格》中一言不合拿出電子產品的主角團,用 AI 技術爆改經典影視劇的操作開始席卷互聯網,依靠 " 小作坊 " 快速起号的博主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無需在意邏輯與現實、想看什麼情節都能 AI 自主生成,明明看起來像吃了菌子的迷幻操作,卻能在短時間内掀起這波聲勢浩大的魔改熱潮,這些 "AI 小作坊 " 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從視頻生成到全流程," 卷瘋了 " 的 AI 技術
自 2022 年 12 月 Chat GPT 上線并風靡全球後,各行業對 AI 技術探索的腳步便從未停止加速,Stable Diffusion 生态兩個月後便完成了 ControlNET 開源、實現革命性突破,讓 AI 繪畫技術從需要長時間 " 抽卡 "(幾十張生成圖片中只有 1-2 張可以使用)的無序狀态飛躍至成品精準可控的時代。
文生圖的全新工作流徹底颠覆了與繪畫相關的一眾行業,但靜态的圖片顯然并非發展的盡頭,于是在 2024 年 2 月,OpenAI 推出了驚豔全球的文生視頻大模型 Sora,AI 技術的應用領網域再次拓展。
根據文字描述便能生成精致的畫面,傳統影視的局限實現極大突破、制作成本也大幅降低,在利益推動下,視頻方向成為 AI 領網域的關注重點之一,從生成視頻到配音、作曲與剪輯,AI 技術逐漸入侵到影視制作的全流程之中。
令閱聽人感到 " 邪門 " 又瘋狂上頭的魔改短視頻,正是在這樣 AI 技術大爆發的背景下誕生,但助力其發展為如今龐大規模的源動力,則是盈利空間的增長。
正如 Deepseek 誕生後以極大的優惠力度帶動了 AI 大模型的降價潮,AI 視頻技術也随着行業的不斷内卷吹響了價格戰的 " 号角 "。
Sora 用一分鍾的時長讓國内從業者感受到 AI 視頻的獨特魅力,吸引大量影視企業、互聯網大廠紛紛下場,以 " 打造出中國版 Sora" 為目标開啟探索,于是從國外的 Runway、Sora 到國内的可靈、海螺,AI 視頻工具實現了快速的 " 漢化 " 與擴張。
ChatGPT Plus 和 Pro 用戶可免費使用 Sora,Plus 用戶每月付費 20 美元、生成視頻額度為 50 條,Pro 用戶每月付費 200 美元、生成視頻額度為 500 條,其中每條視頻生成後如需調整則要繼續追加費用,對普通用戶來說性價比較低。
而在國產 AI 視頻工具這裡,以快手可靈為首的應用則實現了價格 " 攔腰斬 ",可以生成 66 條視頻的黃金會員每月僅需繳費 66 元,最高等級的鑽石月卡也僅需 666 元便能生成 800 條标準視頻,還享有高級運鏡、去水印等功能。
從生產端來看,成本費用減少、性價比提高,技術使用門檻便随着漢化與降價不斷下降,有利于推動產業的擴張。
而前期投入逐漸減少、產出量卻穩步上升的現象,則讓使用 AI 視頻工具進行作品生產的從業者敏銳捕捉到了市場機遇,于是充滿潛力、吸引着眾多從業者投身其中的市場藍海由此形成。
對 AI 爆改視頻的閱聽人來說,AI 視頻技術的内卷則滿足了其對重構的期待與需求。
在 AI 技術尚未成熟之前,最受追捧的二創形式通常以劇内已有鏡頭為基礎,技術娴熟的博主通過片段篩選、濾鏡疊加、配音剪輯等方式對影視劇中的經典角色與橋段進行改編,創作出諸如祺嫔與範閒相愛等離譜卻 " 好嗑 " 的 CP 向短視頻。
這一階段中由于素材的限制,視頻中許多留白需要觀眾進行腦補才能達成完整的叙述,缺乏創新性的視覺效果與情節重構很難深度滿足觀眾對全新情境的想象,直到 AI 視頻技術助推出老劇爆改的潮流,二創視頻才得以徹底突破材的禁锢。
只要将原始視頻素材投喂給 AI 工具、并将全新的情節指令輸入其中,無論是甄嬛向果郡王道出雙生子的秘密、林黛玉大戰原神還是《人民的名義》爆改《首爾之春》,只要腦洞足夠便能夠輕松生成全新的視頻,輔之以與原聲相似度極高的 AI 配音、劇集情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塑。
在玩梗的同時滿足了觀眾觀看原作時未能達成的情感需求,正是因為充分迎合了閱聽人心理,不斷迭代的 AI 視頻技術才得以在短視頻平台憑借一分鍾的影像收獲千萬浏覽量。
流量妙招到版權危機,僅一步之遙?
當然,在閱聽人喜好鮮明起到的導向作用、制作成本降低推動的盈利空間增長之外,AI 爆改視頻數量爆發式增長、流量數據一路飄紅的現象也離不開大量從業者的追捧,由于短視頻平台性質與 AI 爆改視頻的特性相契合,此類作品成為了一眾博主的流量妙招。
短視頻平台通常以 " 快、準 " 為特征進行流量推送,底層邏輯是 " 标籤 " 對 " 标籤 " 的匹配機制,通過對作品内容質量與偏向進行評估、将其精準推送給相關偏好的用戶是算法運行的典型特征,這就意味着内容垂直的作品更容易在同一流量池的 " 賽馬 " 中取得勝利、獲得優先推薦權。
AI 魔改視頻内容短小精悍、具備視覺衝擊力與内容垂直度,因而能夠在短視頻平台的推薦機制中脫穎而出,抖音、B 站等平台中便有多個 AI 視頻博主依靠魔改經典影視劇在短時間内流量大幅上升,僅憑幾條視頻便成功起号、爆款率令其它領網域的博主望塵莫及。
獨特内容與流量數據的優勢也讓 AI 魔改領網域的盈利形式變得多樣,除了流量抽成外,在視頻中植入商品軟廣也是影視二創區的博主常見的變現形式,可出于素材邏輯等元素限制,軟廣植入的時長與方式成為傳統二創視頻需謹慎考慮的痛點。
但到了 AI 魔改視頻這裡,内容本身的荒誕與無厘頭削弱了廣告植入所導致的割裂感,軟廣變現對視頻叙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随之降低,AI 生成視頻由此成為影視二創博主輕松盈利的捷徑。
以 " 憶雨潇湘 " 為代表的 AI 爆改博主,就曾在作品中進行了絲滑的廣告植入——《甄嬛傳》中的後宮嫔妃使用電腦 PS 技術進行争寵,情節荒誕離奇卻又搞笑吸睛,視頻觀感流暢自然、擺脫了傳統視頻中軟廣植入的僵硬。
此外,通過 AI 生成視頻進行劇集宣傳也是影視出品方近年來的創新嘗試,與相關博主合作推出視頻,讓閱聽人浏覽到由 AI 創作的影視劇荒誕魔改片段,進而對原作的内容產生好奇、提高在播劇的曝光量。
《九重紫》播出時,各種由 AI 制作的男女主接吻片段便在短視頻平台流傳,滿足了 CP 粉心願、也為該劇吸引了大波流量。而同期的《永夜星河》中,慕聲與趙若失共乘馬車時一言不合對打的 AI 片段由于符合角色心境也在平台吸粉無數,劇宣活動中頻繁被 cue、成功為劇集流量助力。
不過盡管觀眾與平台博主對二創的存在喜聞樂見,影視劇的出品方卻對其又愛又恨,他們無法忽視二創為劇集帶來的 " 潑天 " 流量,卻又因二創對原作版權與内容厚度的侵犯而倍感壓力。
2021 年,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長視頻平台以及正午陽光等影視公司在内的 70 多家影視部門就曾共同發布《關于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明确表示要對短視頻平台中未經授權的影視二創作品開展法律維權行動,大量二創博主的作品因此被下架,版權之争陷入白熱化。
AI 爆改作為影視二創的分支,在誕生後同樣處于界限難明的復雜生态之中,引發了不少關于版權與内容的争議。
此類視頻以經典劇集為根基的行為顯然涉及對原作的侵權,但在法律責任界定的角度,AIGC 產品的研發者、服務者以及使用者三方是否同樣需要對爆改視頻侵權行為承擔責任成為相關機構判定時的棘手難題。
同時,生成視頻通過算法對素材重新組合、加工後,将經典影片原有叙事節奏與結構進行了颠覆性調整,傳達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與寓意,其所呈現出的獨創性又讓相關作品是否侵權難以被輕易裁定。
另一方面,AI 技術對經典的魔改也削弱了原作内容的藝術深度,在大觀園中眾人打成一團、唐僧與女兒國國王喜結連理的情節雖然滿足了互聯網 " 樂子人 " 的需求,卻也将原劇中或悲怆無奈、或大義凌然的主旨思想徹底消解。
于是,以流量為導向曲解經典作品的亂象頻出,成為 AI 爆改視頻發展的最大阻礙,2024 年 12 月 7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就曾發布管理提示,點名批評 AI 魔改視頻存在低俗内容,要求短視頻平台排查 AI 魔改類視頻并嚴格落實審核要求。
AI 技術與經典影視作品碰撞出的火花起源于娛樂、對影視產業的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但亂象的肆意滋生又讓其在流量妙招與魔改陷阱之間來回橫跳,難以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平衡狀态。
在這一背景下,或許只有加強監管、完善審核制度,AI 魔改視頻誕生于觀眾、應用于影視的輝煌才能夠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