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頂級IP又玩砸了,歡迎閱讀。
我對張魯一的印象是,長了一張老戲骨的臉。
一查年齡吓了一跳。
老叔還是個 80 後。
分明才四十郎當,卻總給人感覺五十上下。
本就長相顯老,偏偏張魯一老師又總愛演一些年輕角兒。
最驚人的名場面,自然還是《大秦賦》裡花容月貌的朱珠喚他的那聲 " 你還是個孩子 "。
幾年過去,大抵是張魯一老師扮年輕角兒的瘾來了。
《盜墓筆記》番外篇,新劇《藏海花》中他又演上了。這一次,他演吳邪。
我們這代人娛樂方式不多,看網絡小說算是一大解悶之事。所以盛起于這個時期《盜墓筆記》,大家夥或多或少都翻閱過。
天真吳邪,悶油瓶張起靈,混不吝的王胖子。哪怕時間過去再久,哪怕探險的故事早已模糊不清,可這哥仨迥異的人物形象,但凡是看過《盜墓筆記》的,忘不掉。
這些年《盜墓筆記》系列影視化是一部接一部,演過這哥仨的演員也是十指數不過來。
以我個人觀點,單從外表講,張魯一老師的吳邪是最讓人出戲的。
無關演技問題。純是外表上的不搭。
皮膚松弛、眼眶耷拉,年紀到了,這是客觀問題沒法改變。也不是該苛責的地方。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劇方對此的處理。
假發套一帶。磨皮拉到滿。光潔如玉的臉上,性感的胡茬一絲一毫都看不到。
哎喲喂,那個違和啊,那個難受啊。
哪怕《藏海花》已經播了十集,可鏡頭一給到張魯一,還是讓人感到别扭。相當别扭。沉浸不去一點。
選擇了張魯一,又嫌棄人家的年齡,瘋狂給往年輕了搞,那當初又何必選人家呢?
選角與呈現上的矛盾,無疑是《藏海花》最致命的缺陷之一。
之一,不是唯一。
《藏海花》的問題,不只在選角上。
時間線方面,作為番外篇的《藏海花》算是《盜墓筆記》的後傳,講的是悶油瓶進入青銅門五年後的故事。
故事上是後傳。拍法上則致敬 " 後傳 "。《西遊記後傳》。
《西遊記後傳》兩大經典元素,鬼畜與回憶。
《藏海花》致敬的是後者。全是回憶。
" 全是 " 誇張了,七八成吧。
《藏海花》故事的推進過程中,大部分的劇情,都是回憶。不停在講過去的故事。
《西遊記後傳》的回憶部分特别好分辨,畫面周圍一圈白雲框,就是回憶了。
《藏海花》區别回憶的部分也很簡單,有張起靈在就是回憶。
第一集一開始,先回憶吳邪與小哥的相識相知。之後又回憶哥仨一起奮鬥的峥嵘歲月。
到主線了。吳邪要幫助小哥查清他失去記憶的原因,了解他的秘密。
沒幾分鍾,金萬堂冒出來了,開始回憶小哥與珠子的故事。
第二集先是繼續回憶小哥與蠍子圖案的故事,現實中吳邪根據線索來到修行場,出來個大師,又開始回憶,回憶大師當年見到小哥的故事。
第三集大師給到吳邪一些卷軸,讓他自己去查看小哥的線索。舊事重提,又開始回憶,回憶小哥年輕的時候和張家人一起放野的故事。
第四集開場就是回憶,回憶吳邪爺爺臨死前的故事。第五集回憶張家人記載裡夜王的傳說。第六集回憶外國人錄像裡與夜王的糾葛。
第七集繼續回憶小哥年輕時放野,進入張家堡的故事。第八集還在回憶進入張家堡。第九集一半在回憶進入張家堡,找到族長天杖了。
第十集回憶小哥當上族長,成為張起靈 ······
我都快不認識 " 回憶 " 這兩字了。
選擇這樣的拍法沒問題。這也是最穩妥的做法。但必須得承認的是,這也是最不聰明的 " 老實人 " 式拍法。
如此呈現出來的故事,單調乏味、毫無驚喜。且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故事拼拼湊湊,不免給觀眾造成觀感上的雜亂。
或許原著本就是這樣的走向,但書和劇能一樣嗎?
只能說,編劇和導演,必然有至少一個人偷懶了。
好在回憶的故事還算是精彩。張起靈年輕時與一眾張家小輩探險張家堡,這一段的節奏與細節掌握得都蠻不錯。
比如幾個人輪流當 " 死士 ",輪到張海杏了,手伸進未知黑洞的同時,親哥哥拿着大剪刀随時準備剪掉她的手,壯士斷腕。
又比如感到洞裡有危險,就逼小哥先跳下去試水。猜到下面有好貨,就讓張起靈最後一個下。細節到位。
包括他們合作解密鐵馬中的機關,以及之後在古堡内的大船、蟲群等等。緊張與刺激感都有。稱得上是不錯的探險作品。
唯一诟病的就是置景與特效方面有些欠缺,毫無質感,有點粗制濫造。
看到這裡,我甚至已經分不清,到底回億是主線,還是吳邪找回憶是主線。
小哥在回憶裡找身世之謎。
吳邪則在現實中,夾在張家人和外國人之間,去解決夜王。
兩條線分開看,可看性都是有的。可亂七八糟瞎結合到一起,這邊來兩下,那邊講三下,就有些不搭噶了。
這便是《藏海花》的第二個缺陷。
還有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缺陷是導演或編劇客觀上的能力問題。
第三個問題,則是他們主觀上的審美問題。
審美是件私人的事情,沒有高低。只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
照這麼說的話,《藏海花》的審美該是非主流的。
拿兩場戲舉例,即可管中窺豹。
第一場戲,吳邪和胖子被蟲群逼得走投無路,眼看要凍死在小哥的石像前。
" 你怎麼把衣服給我了 "
" 我到死,也會照顧好你的 "
第二場戲,吳邪走在小哥曾走過的地方。白雪飄落,悠揚呢喃的英文 BGM 響起。
柔光一打,吳邪深情凝望着想象中的小哥。
光影照下,那是他夢中無數次追尋的人兒。
就以上這兩場戲,真是當兄弟情拍的?
我在心裡緩緩打出一個問号。
那一瞬間,不知怎麼,我突然想到了《英雄本色》。三十多年前,吳宇森憑借電影《英雄本色》橫掃頒獎禮,同時讓世界看到什麼是男人間的兄弟情。
可以這麼說,《英雄本色》是男人們想象出來的兄弟情的最高呈現。是主流審美的兄弟情。
所以,與之對應的,《藏海花》中導演所呈現出來的兄弟情,是非主流的審美。
非主流的東西,雖争議較大,但往往很難判定對錯。
所以我用了 " 問題 " 而非 " 缺陷 " 或 " 短板 " 去形容它。
總結一下就是,《藏海花》有着一個致命的選角缺陷,一個故事雜亂呈現的短板,以及一個審美上的争議問題。
縱觀整個《盜墓筆記》系列的影視化改編。
《藏海花》遠不如一流的《終極筆記》,二流的《重啟之極海聽雷》《老九門》、《沙海》。
自然比《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 》這種不入流的東西還是要好不少。
綜上,《藏海花》應該算是個三流作品。
到底算是拍砸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