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換個活法,這群女生選擇面對“惡評”,歡迎閱讀。
起初,硬糖君還滿腦子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和《我的阿勒泰》。但看到女孩們在鏟牛糞,就知道這個節目不一般。
《燃燒的月亮》并不是那種大家雲淡風輕坐在草原上 " 出片 " 的文藝型慢綜,而是真真正正融入草原畜牧業的 " 農學節目 "。羊要真趕,牛要真喂,糞要真鏟。
人有多大膽,綜藝有多敢。将 18000 畝草場 " 放權 " 給 12 位女生的《燃燒的月亮》就是這麼幹的。當不同職業、不同人生階段的女性匯聚一堂,個性迥異笑靥千千,有點現代版 12 钗内味兒了。
這也讓硬糖君重新思考近年相當熱門的女性綜藝。女性綜藝的迸發雖然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認,對女性話題的 " 坐而論道 ",硬糖君是有些疲憊的。好端端坐在那兒,忽然來一段互聯網上早已爛熟的女性宣言,第一個這麼做的可以說勇氣可嘉,但第 N 個就想建議節目更換文案了。
" 事業家庭如何平衡 "" 如何理解厭女情緒 "" 怎麼才算獨立女性 ",這些問題是讨論不出一個答案的。生活是具體的,沒有平衡,只有得失。女性是具體的,千姿百态,不可定義。
具體的女性,還是要被放進具體的情境中,才能展現出具體的巨大能量,比如 18000 畝的草場。塞上牛羊何須誰來許約,美好生活咱自己創造。《燃燒的月亮》在打破綜藝預期的同時,也打破着對女性的刻板定義。在更廣闊的世界裡劃掉标準答案,生活不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正在發生。
" 燃月 " 的突圍
《燃燒的月亮》由荊唱、王榮玉、陳如、譚秋爽、謝菲、周漩、王美涵、王思晗、張歆夢、劉芯羽、吳玉曉、吳都都這 12 位 " 月亮 " 組成節目嘉賓。全員新手從零學起,真實呈現自力更生、成長蛻變的歷程。
《燃燒的月亮》作為創新 IP 的綜一代,能夠快速被用戶和市場關注到,獲得一定影響力和聲量,本身就是一種突圍。
硬糖君認為一方面得益于草原生活的原生看點,是全網無代餐的。
光是每天看人值日早起喂牛羊,都覺得興味盎然。更不用說奶小羊羔、給母牛接生、搭蒙古包這種草原限定了!這是一個沒有濾鏡的真實草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更有鏟不完的牛糞,薅不完的羊絨,吃不盡的土豆。
草原生活不帶濾鏡,女孩們身上的真實,也都是内娛獨一份的。不要看到騎馬很帥,就忘記了張歆夢摔懵的傷痛。哪怕出現短暫性失憶,養傷歸來的大張竟然還想要繼續學,看得人熱血沸騰!" 我都摔成這樣了,再把它學不會,這不有點虧。"
硬糖君真的會被這群女孩身上的韌勁和倔強所折服,大概也只有在《燃燒的月亮》才能看到這麼無代餐的内容了。
另一方面則是,節目和女孩都沒有陷入自證的漩渦,沒有給自己設限,而是用更多維度的内容去承載女性議題。
尤其 # 燃燒的月亮女生直面回應網絡惡評 # 的熱搜,近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起因是有人認為《燃燒的月亮》的草原生活是裝模作樣,只是為了裝點朋友圈标榜自身。收養小羊是劇本,是營造有愛心的人設。
哪怕只是看過一期節目,你也會替 12 位女生 " 喊冤 "。正如女孩們水靈靈的回應:毛坯生活精裝 vlog 有何不可?我們不分享我們的痛苦,我們只分享我們的快樂。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真能以偏概全嗎?
網友對這種直面惡評的勇氣表示了支持,幹啥都不要内耗自己。" 以前被這樣說我高低要懷疑下自己,看你們這麼勇突然明白了這才是絕對的‘不被定義’。"《燃燒的月亮》真正讓觀眾體會到了女性身處某種環境時可能面對的世俗審判,而越是在被誤解、被打标籤甚至被污名化的時候,勇敢堅定内心的選擇才是最優解,也展現出女性不被定義的強大能量。
當眾多網友與 12 個女孩站在一邊時,《燃燒的月亮》也完成了一次價值傳遞上的突圍。
《燃燒的月亮》源于女性,但又沒有被框架限定住,反而能引發用戶對草原生活、自然力量、人生抉擇等議題的強烈共鳴。初看是始于牧業的新鮮,上頭則是女孩們的蛻變,後期則是對現實生活的多維思考。
以真實生活作為底色,不以劇本進行幹涉,最大程度保持内容的 " 原生态 "。可以說,《燃燒的月亮》對于全女群像綜藝的新解法,正在于内核和表達形式的創新。幾個月的錘煉,讓 12 個女孩成為了合格的畜牧人。她們在大眾的關心和質疑聲中前進,有笑有淚地完成了技能的飛躍和自我的成長。
不被定義的女性
第 14 期裡,女孩們認為女性是很多元的,自己只是其中一部分,沒辦法代表所有人。王榮玉坦言:" 更多種面貌,更多種特點,更多種會讓你覺得很驚喜。" 這讓硬糖君深以為然。多少打着女性議題旗号的綜藝,最終變成了小範圍地圈地自萌。
看過《燃燒的月亮》就知道,女性的多樣性不是大家坐在會議室聊天聊出來的,而是無時無刻出現在牧場生活的挑戰中。清晨刺骨的寒風,身上淡淡的糞味,面對生命離别的啜泣,每一個時刻的思考都在震撼着觀眾。哪怕只是一晃而過的感悟,都顯得彌足珍貴,潤物細無聲。
這種多元面貌的呈現,外在層面是不帶凝視的真實鏡頭語言。《燃燒的月亮》展現的女性形象不帶有任何刻板視角。最真實的自己,也是最美的自己,不必迎合大眾審美。騎馬的荊唱很飒,嘟嘟囔囔碎碎念的吳都都也很可愛。
狂風吹來時王思晗風中凌亂讓馬兒先吃刮到地上的草,劉芯羽喊王榮玉聞身上怪味的調皮,吳玉曉和譚秋爽組隊完成播種任務的喜上眉梢,都是女性被自然所催化的真實之美。
内在層面則是女孩們自由表達的心理狀态,在生活的困頓裡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燃燒的月亮》呈現了很多溫柔治愈的瞬間,引發了用戶深度的情感共鳴。看到母牛的眼淚,學《還珠格格》跟動物竊竊私語,依依不舍地送木恩娜離開……
在表達形式上,《燃燒的月亮》既不掩飾自然殘酷的一面,也追求生命的詩意表達。盡管經歷生命的消逝和日常的挫磨,但眺望遠方、期待美好依舊是一種強烈的渴望。那些搭配風景出現的名言警句,曾經出現在教科書裡,在這一刻真正地完成了閉環。
第 4 期片頭用了赫爾曼 · 黑塞的 " 全世界的水都會重逢,北冰洋與尼羅河會在溼雲中交融,這古老美麗的比喻讓此刻變得神聖。即使漫遊,每條路也都會帶我們歸家。" 理解了這句話,似乎就能明白,那些一開始因羊群踩踏而傷心自責的女孩們,也學會了對尚未呼吸到草原空氣的小牛告别說 " 以後再來我們的牧場 "。山水有相逢,生命有重聚,一切都是冥冥中的緣法。
在這種真實殘酷、沒有被美化過的草原生活中,女孩們從一開始的經驗匮乏到技能 buff 疊滿,經歷了從身體技能到思想意識的雙線成長。身體變得更有力量感,心靈更加頑強且具有包容度。
大姐荊唱回憶剪羊毛時,說周漩做夢睡覺都舉起手在剪,自己的手痛到解紐扣都疼得呲牙咧嘴,每個人手上磨出水泡、變成繭子、接着起泡,不通風的環境和正午的太陽把人累到不想說話,在地上摁着亂蹬的羊腿反而成了不可多得的休息時間 ... 這種身體的巨大挑戰,當時經歷痛苦不堪,回過頭來只會覺得關關難過關關過,只為自己和夥伴們感到無比驕傲。
可見,女性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自保持着節奏。" 粗活聖體 " 張歆夢,漸漸地有了穿繩打結的水磨功夫。" 暗黑廚神 " 吳玉曉,也得到了姐妹們的認可。謝菲直面網絡暴力,表态可以罵我但不要罵我的羊。大姐荊唱,找到了團體更多的向心力。開心果王美涵,總能在逆境中找到積極因素逗笑大家。周漩坦言以前面對未知以前恐懼多一些,現在嘗試和勇敢更多。王思晗則認為 " 老天爺終究會眷顧你的,可能不讓你擁有一些東西,也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禮物送給你 "。
女孩子們的感情也常常讓人感到無比美好,硬糖君不想用團魂來形容 " 月亮 " 們的感情,它更像是勝過血脈的情感聯結。大家躲在黑黑的蒙古包裡給過生日的王榮玉準備驚喜,看得人暖暖的;老幺吳都都身體狀态不佳,手上的水泡破了還要堅持翻地,大家假裝收工讓她放心又悄悄回到牛棚幹活兒的 " 計謀 ",也讓人感慨女孩天生就有母系社會基因傳承下來的美好品質。細心觀察,适時幫助,攜手前進。
全女群像綜藝的新解法
" 女孩子們都好可愛好努力 "" 都市牛馬在草原上喂養牛馬,這創意絕了 "" 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女能 hold 住整個草原 " 不少觀眾表示,從來沒想過女性綜藝還能像《燃燒的月亮》這麼做。
對于女性的多樣性,《燃燒的月亮》完成了 " 解構 " 後的再 " 建構 "。節目先是鼓勵 12 位女生的多樣态,表達了和刻板女性形象 " 決裂 " 的态度。所有既定的期待和預設,都不是節目要去附和與迎合的。
建構則是女生們自我成長的動态過程,随着牧場生活的深入,她們對生命、對自然、對自身的認識都在變化。而這種多元并存,正是女性多樣性的題中之義。面對木恩娜的離開,有人不想再對動物投射感情,有人覺得要學會接受自然的法則。同樣的事件生出不同的感悟,作用于不同的自我認知,是被允許被尊重的。
《燃燒的月亮》更多聚焦在女性與自我的溝通和解,讓觀眾真正 get 到女性的優勢不是強在外在的身體素質(盡管她們在有些力量方面絲毫不比男性弱),而是與萬事萬物強大的共情力、以及對微小事件的細膩感知力。女性好像天生就有共情的能力,母牛因為育齡太小遭遇難產時,躲在一邊偷看的女孩們十分緊張,一邊揪心一邊祈禱。她們甚至覺察到了母牛產後失望的情緒,給予了及時的撫慰和關心。那種與我無關但仍然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是哪怕身在與大多數人較遠的草原環境中,也能激發起螢幕前觀眾們最大的共鳴。
在《燃燒的月亮》裡,脆弱是被允許的,頹喪也不會被批評。同一件事,可以有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态度表達。謝菲因為木恩娜的離開陷入自責愧疚的情緒中,大家知道她被小羊當成媽媽,也對這種遺憾感同身受。送别牛羊時,牛組滿含深情,羊組歡快輕松,雙方都發現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哪怕只是因為分别在不同的小組。因為人生的試卷千變萬化,沒有模版更沒有标答。奧運姐姐做客的那期,更讓人感到不同人生階段的女孩們精神上的碰撞共鳴是一件賞心樂事。
冠軍姐姐們在女孩身上看到過去的自己,女孩則以姐姐們為目标,在心裡籌謀着可期的未來。劉璇對荊唱說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丁寧告訴周漩以後她會懷念草原的日子,女性的成長,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這種對女性自我呈現的創新,可以說為同類綜藝的創作提供了十分前沿的鏡鑑。過去的綜藝總是想要解決某種問題,但我們通過《燃燒的月亮》發現,12 位女生對生活的訴求本就天差地别。草原不只是烏托邦,更催化她們的成長和夢想。
來到草原之前,她們有的在逃離職場騷擾,有的瘦到一百斤陷入亞健康的身體狀态,有的大廠被裁受到不公平對待,有的則是想通過草原生活驗證自己的生活理念。就像月有陰晴圓缺,每個女生選擇放牧生活的初衷都不相同,但這裡最終可以找到解開鎖鏈的方法。節目讓怯懦者勇敢,讓勇敢者堅定,讓堅定者繼續前行。而幫助她們打破迷茫、焦慮,完成和解的,是她們自己。
我們總在不斷經歷中尋找人生意義,但彼岸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終在尋找。從這一點看,《燃燒的月亮》是做給所有人的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