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鵬“拯救”大眾,大眾“送炭”小鵬,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一場各取所需的 " 雙赢 "。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羅 超
編輯丨靳鵬輝
" 炸了,真的炸了!"
" 誰能想到,它倆能達成合作。"
" 不得不感嘆,保密工作做的真好。"
絕不是杜撰,以上幾句由衷的感嘆,就出現在昨晚我朋友圈的諸多評論中。至于起因,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知:大眾 " 入股 " 小鵬。
是的,你沒有聽錯,一邊是歷經近百年沉澱的德國傳統豪強,一邊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國新造車,怎麼看都是毫不相幹的兩股勢力,竟然破天荒的打破 " 結界 " 選擇牽手。
從具體的協定内容來看,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定。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将補充基于 MEB 平台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 2026 年走向市場。
作為這一緊密、長期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大眾汽車集團将向小鵬汽車增資約 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50 億元),以每 ADS15 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 4.99% 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将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另外,大眾汽車集團方面透露,新近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将成為小鵬汽車在開發領網域的合作夥伴。
這一科技公司匯集研發、創新及采購功能,是大眾汽車集團除沃爾夫斯堡外最大的研發基地,未來将有超過 2000 名研發及采購專家開展全新智能網聯電動車型的相關工作。
至此,恰恰受到上述利好的推動,小鵬美股股價開盤即暴漲,一路飄紅。毫無疑問,資本市場給予了它最正向的反饋。
對于這次略顯突然的官宣,何小鵬同樣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 說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礎的品質,我期待大和小的攜手,将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
殊不知,在聽到這樣的表述後,不乏有網友調侃道:" 大眾 + 小鵬 = 大鵬。" 從中俨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見證歷史的欣慰與喜悅。
相比之下,作為更為理性的旁觀者,接下來的篇幅想要探究與剖析,二者達成合作的背後。實際上,可以抽成三個板塊。
首先,站在小鵬汽車的角度。
眾所周知進入 2023 年以來,礙于種種原因,這家中國新造車的處境可以說非常糟糕,最近剛剛因為小鵬 G6 的熱賣,才漸漸有了回暖的趨勢。
在此過程中,結合财務數據,明顯能夠發現其賬面上現存的資金儲備,雖然還未到捉襟見肘的地步,但也絕對算不上特别充沛。
對于小鵬汽車來說,中國車市愈發競争慘烈就是不争的事實," 燒錢造車 " 的局面也将維系不知多長時間,所以最大限度保證 " 糧草 " 的持續充沛,則是抛給它必須解決的難題。
好在,昨天收獲的 7 億美元,俨然成為了階段性的答案。更為重要的是,借此契機,這家中國新勢力造車也重獲了終端對于它的信心。
其次,站在大眾汽車集團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程,其在華共交付新車 145.19 萬輛,不僅沒有上漲,還出現了 1.2% 的跌幅,而這也讓中國市場成為其在全球唯一出現下滑的細分板塊。
究其根本原因,新能源轉型的乏力、ID. 系列的潰敗,無疑難逃其咎。而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重要領網域,更是和頭部梯隊的領跑者差距巨大。推出的幾款純電車型,完全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最終只能依靠價格優惠賠本賺吆喝。
不過,稍感慶幸的是,這頭艱難轉身的 " 大象 ",慢慢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 " 頑疾 ",并且展現出了想要進行針對治療的決心。從之前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到一舉拿下國軒高科,再到昨晚官宣入股小鵬汽車。
顯然,放低身段的大眾汽車集團懂得了:" 進入一條全新賽道,玩法與規則都大不相同。因此,與其苦苦掙扎、埋頭亂撞,不如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而把自己的資源與精力,放在更擅長的地方。"
就像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提及的那樣:" 與本土夥伴的合作是我們‘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石。我們正在加速拓展本土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同時為下一步的創新變革做好準備。"
随後,他也補充道:" 與小鵬汽車的攜手,讓我們在中國的關鍵技術領網域有了另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在競争激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我們将合作方的核心競争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協同效應,更快地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客戶獨特需求的新產品。同時,我們還能優化合作各方的開發和采購成本。"
更簡單來說,未到病入膏肓程度的大眾汽車集團,不想眼睜睜看着中國車市這塊誘人的 " 蛋糕 " 被瓜分殆盡,所以必須想盡辦法利用一些手段,掙脫身上那層厚厚的枷鎖進行自救。
至于祭出種種操作後的療效究竟如何,只能耐心等待時間的反饋。
寫到這裡,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今天文章主角們的牽手,更像是一場各取所需、互相拯救。"
最後,想要站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角度。
實際上,經歷了 4 月的上海車展,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 大人,時代變了。" 尤其是當看到合資品牌的手足無措,以及自主品牌的瘋狂内卷。這一次是誰掌握了主動權與定義權,瞬間變得一目了然。
從彼時開始,随着新能源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中國車市由量變引發質變的 " 火花 " 正在逐漸成型。昨晚,大眾汽車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完全可以視為就此爆燃的最好證明。
必須承認的是,前者也給所有合資品牌打了個樣。想要在中國車市繼續分羹,選擇優質的自主品牌進行 " 牽手 ",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反,如果繼續麻木不仁、高高在上,最終只能摔得頭破血流。
當然,如果說過往多年間的中國汽車工業,更多需要依靠外來技術輸出不斷滾滾向前,那麼從現在開始俨然進入到嶄新一頁。
這場勝利,無疑屬于大家。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