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以P7為始,廣汽本田“智造”躍遷,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從 " 質造 " 向 " 智造 " 躍進,廣汽本田 P7 在 " 繼承和進化 " 中演繹新駕趣。
" 技術是歷史的驅動力。" 誠如著名投資人巴拉吉所講,中國車市從燃油時代進化到智能電動時代,發生在業内的一切,時刻都在驗證這句話。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真切地去了解每一家深深植根中國的企業,都能發現,再過絢爛的營銷話術,最終能換來的終究是過眼雲煙。一款好的產品,其底層邏輯還得實實在在落在制造上。
而最新的實例就是,3 月 26 日在廣州開發區正式落成的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
26 年前的同一天,廣汽本田首台國產雅閣帶着起步就與世界同步的宣言,正式在黃埔工廠下線。26 年後,作為廣汽本田有史以來 " 數智化 " 程度最高的工廠,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集合了 30 多項全球領先、50 多項國内領先以及近 60 項本田全球首次應用的技術工藝,集 Honda 電動化、智能化技術之大成。
同時,随着廣汽本田全新電動車型 P7 正式下線,以及 " 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誠意之作 " 的宣告,廣汽本田完成了從燃油經典向數智先鋒的角色轉變,表明了與中國市場共進退的必勝決心。
從 " 質造 " 到 " 智造 "," 本色 " 從未改變
這些年,面對電動化浪潮的襲來,我相信,沒人會否定任何一家企業在尋求自我變革上給出的努力。但來到當下,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愈漸成熟,天翻地覆的行業變遷洗淨了亂象,自然也要求着落足在中國的所有車企,真正去習得車市發展的真谛。
這個新時代,不同于已然完成洗牌的自主陣營,需要一個怎樣的合資範本?我想,這就是留給所有合資企業的最大課題,這其中也包括廣汽本田。
一直以來,本田技研的精神始終貫穿着廣汽本田的成長史,廣本人秉持着 120% 合格率目标的 " 質造 " 堅守,屢屢奪得新車質量評選優勝,遠比他人有着更具前瞻性的智慧和經驗。
而如果說,正是過去一切有關 " 質造 " 的本色,讓中國上千萬的用戶讀懂了廣汽本田對于中國市場的誠意,那今時今日,随着全新豪華純電 SUV —— P7 在新能源工廠正式下線,流淌在這家車企骨子裡對造車的敬畏和品質的執念從未改變。
這座耗資 35 億元的新能源工廠,完整展示出廣汽本田如何将精益生產理念與數字技術融合,同時也是廣汽本田 " 蘊新智遠 " 企業轉型戰略的關鍵一步。
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配備了智能、高品質的產品生產保障:在四大車間深度導入智能化設備,并借助 350 台先進的 AVG 機器人,極大提升了生產環節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應用 " 智慧大腦 " —— MES 制造執行系統實現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導入全流程 RFID 技術形成 " 一車一檔 "。
衝壓車間采用全伺服生產線,最快 3.75 秒就生產一個 / 一對衝壓零件;焊裝車間大規模應用高速機器人,實現焊接 100% 自動化;塗裝車間采用行業先進的定量機和噴槍系統實現 100% 全車自動塗膠;總裝車間采用高端智造裝配工藝,整體自動化率近 30%,達到國内汽車行業總裝水平近 3 倍。所有這些數智化的新舉措都在驅動和孕育着一個全新的廣汽本田。
或許這就是《浪潮将至》中所講的," 技術即思想 "。以 P7 下線為起點,廣汽本田将技術高度、研發态度、產業溫度的本色全盤托出,完成了從 " 廣本質造 " 到 " 廣本智造 " 的升維和迭代。同時,這也是廣汽本田搶占智能電動 " 天王山 " 的關鍵勝負手。
新時代的 P7,道出了廣汽本田的與時俱進
毋庸置疑,每當我們回溯起廣汽本田過往的歷史,和那些帶給了中國車市數次感動的标杆車型一樣,P7 飽含着廣汽本田對于新時代的熱望。
廣汽本田認為,就算智電時代,同樣需要具備 " 性能基因 " 的產品,所以,廣汽本田用 " 四全 ",即全新品牌、全新技術、全新架構、全新產品,來重新定義電動時代 " 新駕趣 "。
相比其他 " 彩色電視機冰箱大沙發 " 的營銷模式,P7 是懂如何調動用戶駕駛激情的," 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糙、不同!",這 " 八不 " 的背後,是廣汽本田對于打造有靈魂的電車的執着,更是本田與生俱來的對極致操控的追求。P7 的下線,将在中高端純電 SUV 領網域樹立駕趣新标杆,為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市場注入一股清流。
廣汽本田深耕中國 20 多年的深刻洞察力,在 P7 這款車上完成了更為具象化的落地和表達。P7 不僅僅是一款產品,更是廣汽本田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一座凝結着本田全球尖端工藝和本土創新的新能源智造基地,一個更懂中國的廣汽本田,致力于實現從雅閣時代的燃油經典到 P7 時代的智電先鋒跨越,更是要完成一場技術革新和生态共建的價值重構,中國車市需要這樣個性鮮明的 " 有趣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