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4智駕風雲榜:華為小鵬争霸,“蔚小理”加速,老車企轉身,歡迎閱讀。
2024 年,國内智能駕駛的競争整體處于 " 龍争虎鬥 " 的階段。
這其中,造車新勢力毫無疑問是當前智能駕駛快速普及的主力軍,小鵬、理想、問界、蔚來等幾乎都已全系标配 L2,當下各家車企智能化的角逐重點轉向了 NOA,尤其是更復雜的城市 NOA 規模化落地。傳統車企們也在争相加速智能化更新,擴大品牌整體智駕滲透率,推進高階智駕迭代更新。
現在,電車通将為各位帶來 2024 年的智駕盤點,管中窺豹,或許能看到未來的智駕行業發展趨勢。
聲明:智駕盤點只覆蓋國產主流車企,對于合資與國外車企暫不讨論。以下部分車型的智駕體驗結論,僅基于電車通編輯團隊試駕及網絡用戶體驗,屬于主觀感受,僅供參考。
要說目前智駕的第一梯隊,華為應該是最沒有異議。在今年 4 月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上,華為正式帶來了乾崑 ADS 3.0 智駕系統,可覆蓋城區 90% 場景,有圖無圖都能開,從我們的體驗來看,的确做到了 " 有路就能開 ",完全不依賴高精地圖,哪怕進入到鄉村小路中也能實現領航輔助,還能自動避讓對向來車、行人等等,能力的 " 泛化 " 做得非常出色。
在無保護左右轉、變道切線、保持車距、避讓加塞等能力上也做到了當下的優秀水準,美中不足的是遇到復雜路況偶爾還是需要人工接管,但在多數場景下優秀的處理能力令我們印象深刻。
目前,ADS 3.0 系統已率先在阿維塔 07,享界 S9 上量產搭載,并陸續在問界 M9 及鴻蒙智行全系車型上進行 OTA 更新。此外,ADS SE 版也已加速下沉至 20 萬元以下價格車型。
(圖源:享界 S9 官網)
與華為智駕處于 " 伯仲之間 " 的小鵬,也在近期發布了 AI 天玑 5.4.0 版本,端到端大模型、雲端大模型都沒有缺席,而且不再使用激光雷達,目前已經應用在小鵬 P7+ 上。
電車通試駕過小鵬 P7+ 的智駕系統,得出的結論是:小鵬 P7+ 雖然取消了激光雷達,但并沒有放棄攝像頭、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關鍵傳感器的使用,得益于此,小鵬 P7+ 可實現特殊停車位的順利泊入。為了确保在逆光、暗光等環境下信息采集能力,還配備了行業首個單像素 LOFIC 架構方案,視覺感知範圍達到了 1.8 個标準足球場。
小鵬汽車的智駕一直是國内第一梯隊,随着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成本的逐步降低,小鵬汽車還計劃将這一方案下沉至更多車型,從此前用戶的使用反饋來看,在環境感知、路徑規劃以及行為決策等方面,小鵬智駕均表現出色。
圖源:電車通攝制
接下來是第二梯隊選手,理想、小米、蔚來組成智駕版 " 蔚小理 ",雖然比不過華為跟小鵬,但勝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理想汽車在 10 月 23 日正式全量推送「端到端 +VLM」雙系統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這套智駕系統的亮點在于它能實現讓車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駕駛。例如在城市的狹窄街道、復雜路口以及人車混行的路段,理想智駕能夠精準地識别交通參與者,如行人、非機動車等,并做出合理的避讓和通行決策,給人一種老司機在開車的感覺。
不過在一些特殊場景下,理想智駕的表現還有待提升。如在狹窄道路遇到同向行駛的電瓶車時,系統可能會相對保守,不敢繞行;在面對道路施工、路邊停車等復雜情況時,對車道線的識别和理解可能出現偏差,導致車輛壓線或找不準車道。
圖源:理想汽車官網
而蔚來智駕系統則已實現高速、城區、泊車和換電場景全覆蓋。在高速路段,全網域領航輔助 NOP + 能夠完成自主調速、選擇最優車道、超越慢車、施工繞行、對大型車輛主動偏移以及根據導航路線進出匝道等駕駛任務;在城市道路,除了上述部分功能外,還支持紅綠燈識别與啟停,以及跟随導航路線在路口自主完成左轉、右轉以及掉頭,繞行臨停車輛、兩輪車及施工場景等極端場景實現防御性駕駛,還可根據限行時間,完成駛離公交車道等駕駛任務。
不過蔚來智駕的不足在于,在路口左右轉遇到大量車流、行人和電瓶車時,會表現得較為遲疑,變道決策不夠果斷,有時會影響整體的通行效率,導致後車狂按喇叭。
小米智駕則主打一個 "經驗不夠,硬體來湊"。其選擇了英偉達 Orin 芯片 + 激光雷達的 " 黃金搭檔 ",具體為 2 顆英偉達 Orin 芯片,實現 508Tops 的綜合算力,搭配 1 顆禾賽的 128 線激光雷達、11 顆高清攝像頭、3 顆毫米波雷達以及 12 顆超聲波雷達,配置拉滿。
圖源:小米汽車官網
從體驗來看,小米智駕系統在遇到狹窄道路需要繞行、" 鬼探頭 " 等復雜路況時,能夠迅速判斷并選擇最佳通行路徑,順暢通過,無需停頓或反復調整方向,整個過程平穩流暢,沒有出現急刹或不适體驗。
不過,部分場景下仍過度依賴高精度地圖,如長隧道、部分匝道和維修路段等,當高精地圖覆蓋不足或更新不及時,會出現智駕功能降級的情況。另外車主反饋有概率遇到智駕失靈的狀況,如高速路上智駕失靈、緊急制動失效等故障。
以比亞迪、吉利、長安等為代表的傳統自主品牌,伴随着上半場電氣化轉型成果初顯,也在争相加速智能化更新,一方面不斷橫向擴大品牌整體智駕滲透率,另一方面持續縱向推進高階智駕迭代更新。
今年比亞迪進一步發布 " 整車智能 " 戰略,并表示未來将在智能化領網域投入 1000 億元。同時,比亞迪内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兩大部門——天璇開發部、天狼研發部在 10 月已完成整合,專一團隊,整合資源,最大化的發揮出作用。如今比亞迪智駕自研團隊整合,也是其衝刺自研量產的信号。
除此之外,比亞迪與智駕供應商們的合作也沒有停止。從 2021 年開始,比亞迪開始調整在智駕研發領網域的策略,開啟了密集的投資模式,先後投資了芯片供應商地平線、激光雷達供應商速騰聚創,與 Momenta 聯合成立了迪派智行。另外,與百度、華為、英偉達、博世等供應商的合作也沒有停下。
圖源:比亞迪官網
跟比亞迪一樣,在智能駕駛領網域,長安汽車也選擇了自研、合作兩手抓。
10 月 21 日,長安啟源 E07 正式上市。作為長安自主品牌衝擊高端市場的首款產品,長安啟源 E07 基于長安 SDA 天樞架構打造,搭載了長安汽車自研天樞大模型、長安智駕、天網域 OS、天網域智慧座艙等多項智能化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啟源 E07 也是首款搭載長安自研 " 長安智駕 " 的車型,可以實現高速領航和泊車輔助功能,未來還可以通過更新支持城市領航輔助駕駛。
同樣在近期傳出智駕研發體系調整的還有吉利。由于龐大的品牌陣容,吉利有着復雜的研發架構,其中僅智駕研發就可以數出 5 個,包括吉利研究院智能駕駛中心、極氪自研智駕團隊、路特斯智駕團隊、億咖通,以及脫胎于吉利的福瑞泰克,存在嚴重的重復開發和資源浪費問題,整合勢在必行。
據報道,吉利已于近期設立了整合小組,旨在整合吉利中央研究院及各子品牌的智駕、座艙等團隊。
另外還有廣汽、奇瑞、長城等,過去一段時間也相繼宣布加大智駕布局。第三梯隊的大部分選手都是家大業大,其選擇的路徑也都大同小異,基本都是先實現電動化,再布局智能化,當前的 " 慢 " 并非意味着實力不足或競争力缺失,只是這些傳統車企巨象轉身,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調整姿态、積蓄力量。
與車企智駕的熱鬧相比,智駕廠商們卻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冰冷的現實挑戰。
資本市場上,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地平線組成的 " 兩行一線 ",輪番扎堆 IPO。
10 月 25 日,文遠知行奔赴美國納斯達克挂牌上市,成為 " 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同時也是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據統計,文遠知行已經在全球 7 個國家 30 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運營,運營天數超 1700 天,是唯一同時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等地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企業。
随後的 11 月 27 日,主營 Robotaxi 業務的小馬智行也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從财報上看,小馬智行 2022 年、2023 年營收分别為 6839 萬美元,7190 萬美元(同比增長 5.1%),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 3951 萬美元(同比增長 85.5%),近三年總營收超 1.79 億美元,在目前公開财務數據的 L4 自動駕駛公司中營收規模最高。
相比 " 兩行 ",地平線則選擇在港交所主機板挂牌上市,同時在國内眾多的自動駕駛企業當中,地平線的路線與前面兩家企業也有所區别。比起傳統芯片企業習慣堆料、做好硬體的產品理念,地平線的切入點是 " 軟硬結合 ",既做自動駕駛芯片、也研究 AI 算法,在地平線 CEO 餘凱看來,地平線本質上 "是一家算法公司,一家披着芯片外衣的軟體公司,地平線的底色一直沒變過。"
圖源:小馬智行
這些智駕市場寵兒,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蟄伏期後,終于進入了新的階段。與此同時,在硬币的另一面,也有其他自動駕駛企業傳出裁員、停薪等負面消息。
11 月 25 日,自動駕駛企業縱目科技召開全員會:因業務未達預期,自本月起停發工資,只發基本生活費。
2023 年,縱目科技的五大客戶——理想汽車、賽力斯、長安汽車、岚圖和中國一汽——占據了公司總收入的 93%。估值一度超過 90 億元人民币,一度成為中國 ADAS 領網域的獨角獸企業。
然而在一年後,一代智駕獨角獸就淪落到發不全工資的境地,令人唏噓。
陷入同樣境地的還有禾多科技,2023 年上半年起,禾多科技就多次被爆出資金鏈問題、拖欠工資、員工離職和法院限制消費令等不利消息,公司狀況一直不容樂觀。2024 年 8 月初,禾多科技傳出解散大數據和研發部門、核心管理層離職和員工遣散的消息。
這場動蕩的背後,除了價格戰的因素外,主機廠對供應商的需求轉變也是原因之一。車企加速無圖城區 NOA 的落地速度,使得一眾車企開始擁抱能夠做無圖城區 NOA 量產的供應商,部分供應商失去了上桌的機會。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這個時間點上,那些既沒有上市也沒有穩定輸血的自動駕駛企業,大概率要成為沒有堅持到黎明的炮灰,2025 年将有更多選手慘遭淘汰。
25 年 1 月 7 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将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蓄勢待發,即将飛赴美國 · 拉斯維加斯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