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百度仍然春意盎然,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青橙财經,作者丨方詩意,編輯丨解藥方
" 第二增長曲線 " 這件事情成了大廠的熱門話題。
從單一業務發家的大廠們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業務網絡,試圖分解業務過度單一帶來的風險,百度也不例外。
智能駕駛、蘿卜快跑、文心一言、青禾手機,百度沒少折騰。但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股價很平穩,再一看财報,核心營收還是來自廣告。
這些年,百度 " 第二增長曲線 " 為什麼遲遲沒有帶來所謂 " 增長 ",而大家還能聽多久百度的新故事呢?
「着急的百度」
過去的 BAT 經過時間的沉澱,已經發展成不同的模樣。遊戲出身的騰訊,在文娛行業持續輻射,搞遊戲出海、搞長視頻、搞微信、搞視頻号,用會員費、廣告費在用戶和企業之間兩頭 " 創收 ";電商發家的阿裡正式拆分,物流的菜鳥、雲業務的阿裡雲都将單獨上市;但靠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走到如今,還是引擎和廣告撐起來的。
從 2021 年第一季度開始到 2023 年第一季度,百度的線上營銷,也就是廣告收益始終占比整體收入的 50% 以上。毫無疑問,廣告,依舊是百度營收的支撐。
* 來源于百度财報
但是,廣告業務的增長顯然面臨着挑戰。
2021 年第一季度開始,百度的廣告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就從 27% 開始下降,到了 2022 年,連續四個季度業務的同比下降,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廣告業務才恢復 6% 的同比上升,但增速也沒有回到兩年前的水平。
對于百度的廣告來說,無論從宏觀還是行業情況,都面臨不小的壓力。宏觀層面,從 QuestMobile 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2021 年第一季度,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同比增長了 54.6%。但此後,整個市場就進入了緩慢增長的階段。到了 2022 年,整體市場增速基本在個位數的水平,且第二季度也出現了 7.6% 的負增長。
而另一方面,KOL、短視頻等各種其他類型的廣告也都來分這一杯羹。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互聯網投資經理人林佳航就對我們評價道," 短視頻廣告對百度的衝擊還是很大的。百度的廣告之所以稱為‘搜索廣告’,是因為百度的廣告是基于其搜索引擎所產生的業務,而‘搜索’本身就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換言之,用戶接受廣告的範圍是不會超過其認知範圍。但廣告本身更多是被動接受的,從線下的路牌、分眾到如今的小紅書、短視頻種草。用戶在使用 APP 的時候就被用非常‘軟’的方式植入了一些概念,而這樣的方式越來越被更多的用戶接受。"
即使在主動搜索的領網域,随着電商、種草等各種細分 APP 的崛起,很多人搜索的平台也未必只有百度。很多網友現在都是買東西先上小紅書、找吃的就去大眾點評,而并不是什麼都要百度一下。
餐飲行業的連續創業者劉烨也對我們說," 以前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要在百度上投廣告、創網頁,但是現在很多餐飲人都直接越過百度去找小紅書、美團、大眾點評這些平台做廣告了,因為這些平台更細分、更能獲客。"
這種趨勢也能從數據中有所體現。據 QuestMobile 統計,百度的廣告收入已經被京東、淘寶、拼多多為首的電商以及主打短視頻的抖音平台追趕。而近期在加速短視頻商業化的微信視頻号則緊随其後。
作為百度營收中流砥柱的廣告業務的波動就直接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營收表現,從财報中不難看出,百度整體營收增速趨勢和廣告業務的趨勢基本一致。受此影響,百度整體營收的增速也在大幅放緩。營收增速放緩,現金流自然會受到影響,百度 2022 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 261.7 億元,這個數字在 2018 年是 358.67 億元,現金流水平也大不如前。
數據來源:百度财報
太過依賴單一業務線,企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就會弱,尤其是依賴廣告這種本身就是個乙方的業務。所以,百度除了搜索和廣告還能做些什麼,也是百度一直以來在探索的問題。
「不聲不響的項目們」
文心一言,就是這樣一個探索的範例。
3 月 16 号,百度開了文心一言的發布會,号稱國内 ChatGPT 的文心一言發布後,曾經很多分析師認為,這次百度可以再講一波增長的故事,屆時股價必定大漲。
如今 4 個月過去了,就連正主 ChatGPT 的用戶都漲不動了,眼看着第一波 GPT 相關的熱度正在退去,百度的股價起起落落落,還是回到原點。
圖片:百度股價圖 來源:老虎證券
而文心一言在上線之後立刻吹了一波用戶破百萬後,也沒有持續更新數據,我們向百度相關人員求證也稱并沒有最新數據。
高調上線,然後不明所以,最後要不就是壓根不在财報上出現,要不就是以 " 非線上營銷的收入 " 方式擠在财報上,近年來包括文心一言在内的百度創新業務似乎都難逃這樣的下場。
比如,在文心一言之前,百度一直稱為 " 第二增長曲線 " 的雲業務。
2015 年百度智能雲正式運營。2018 年底,百度宣布智能雲事業部(ACU)更新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 AI to B 和雲業務的發展,由百度副總裁尹世明負責,向張亞勤匯報;2019 年 9 月,百度又宣布智能雲事業群組與 CTO 體系融合,尹世明團隊轉向集團 CTO 王海峰匯報。不過 2020 年,尹世明就離開了百度,之後 ACG 的負責人就由王海峰兼任。
去年 5 月,ACG 再次傳來換帥的消息,由原本移動生态事業群組(MEG)負責人、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轉崗成為 ACG 負責人。
多次的換帥并沒有給百度智能雲帶來徹底的改變。從 2022 年底公布的财務數據來看,百度雲 2022 年實現營收 177 億元,與同期華為雲計算業務 453 億元和和阿裡雲業務 766 億元的營收相比,仍較為懸殊。而根據 IDC 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 下半年)跟蹤》報告,Top5 的公有雲中也沒有百度的身影。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而百度另一個高調的故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即大家熟悉的百度 Apollo)也是一波三折。
Apollo 搭載的最有名的車型之一也許就是威馬 W6,但威馬的情況現在眾所周知,随着沈晖疑似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百度想靠威馬把自己智駕名聲打造出去的夢也就徹底碎了。此外,百度 Apollo 也嘗試和廣汽、岚圖、比亞迪展開合作,但目前進展并不是很順利。據悉比亞迪海豹本來打算使用 Apollo 方案,但最後對方取消了這一合作并改為自研。
Apollo 方案推進不順利,其高管接連離職的消息也不斷傳來。2016 年王勁、2018 年陸奇後,就在 7 月 17 日,媒體消息稱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将從百度離職。我們向百度相關人員核實,對方表示," 希望大家不要過度關注。" 似乎是側面印證了消息的屬實。
而如果消息屬實,短期内百度智駕業務又要經歷一波高層調整的陣痛。
當然,百度嘗試要講的故事還不止這些。5 月 17 日,百度旗下人工智能語音助手 " 小度小度 " 官方公眾号發布了題為《小度青禾,初次見面》的文章。文中寫道," 小度宣布将推出全新品牌「小度青禾」旗下首款‘新物種’產品——小度青禾學習手機,一部專屬為青少年打造的學習手機。"
就此,百度正式進軍手機。不過,面對飽和的手機市場,再結合百度本就不怎麼理想的智能音響等智能產品的銷量情況,這個故事從開始到被淡忘,還會有多久呢?
「到底誰是 " 第二春 "」
自動駕駛、AI、智能硬體,曾經是熱門的行業百度都有 " 插一腳 " 但好像哪一 " 腳 " 都沒整明白,這是為什麼?
我們對比一下 GPT-4 的研發成本,2020 年估算為 26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 181 億美元,這幾乎是百度去年三個季度的研發費用,而百度作為上市公司在營收增速收縮的時候為了保證盈利能力還要進行一定的費用控制,因此研發費用的同比增速就從去年一季度的 10% 直降到今年一季度的 -3%。
圖上:GPT 成本估算;來源:長橋海豚投研下:百度研發費用;數據來源:百度财報
控制研發費用是一方面,百度一個綜合企業也很難在不确定盈利能力的業務上立馬搭建團隊,更多是内部支持的方式運作。百度知情人員就對我們表示,目前文心一言的團隊還沒有單獨的領導人,團隊大部分是雲團隊和技術中台一起支持。
不論是錢還是人,百度很難長久、專一地去 " 燒 " 一個項目。不巧的是,智能駕駛、AI 大模型,這些新故事卻都是燒錢容易,賺錢難。
拿智能駕駛來說,如果做 TOB 會有一個尴尬的局面,大型的車企往往更傾向于自研自動駕駛系統,一來是為品牌做聲量,二來也是更希望核心技術和數據掌握在自己手裡。但企業太小,百度又未必看得上,因為車型體量不夠既不能賺錢,也不能賺吆喝。這樣一來,百度作為供應商就有點尴尬了。
而嘗試做 TOC 就是目前已經上架的蘿卜快跑。目前蘿卜快跑的營收數據沒有對外公布,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亦莊大多訂單單價在 5-10 元之間,全國車輛在 600-1000 輛之間。如果按此計算,上個季度,蘿卜快跑的營收在 330-660 萬元之間,這對于百度的增長貢獻仍是 " 杯水車薪 "。
而大模型就更不用說,目前文心一言更多的作用是增加百度搜索用戶的粘性而進一步賦能廣告業務的營收,文心一言想要單獨收費,對其搜索準确性、原創性等質量、法規問題還有很多考驗。
百度為了整體的利益很難為這些項目的商業化無止盡的燒錢,而不燒錢這些項目又很難最終盈利,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或許,模仿阿裡的單拆上市法會是百度的一個解法。這樣一來能夠給項目單獨融資的機會,二來百度的股價也會擺脫融合項目估值的影響,獨立估值,更加真實。
這個 " 第二春 ",百度一直在找,但誰才是 " 增長 " 的 " 春 ",似乎還很難說。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