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車企或許真應該淘汰傳統後視鏡了,歡迎閱讀。
又輪到小通 " 暴力輸出 " 的時間了。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值得吐槽的點已經不多了,很多颠覆傳統汽車的功能已經做得更加成熟,逐漸遠離 " 中看不中用 ",體驗已經比以前高了幾個層次。汽車上的舊事物不斷被新事物取代,除了目前的劃屏換擋、半幅方向盤乍一看還有些許 " 無腦 " 以外,其它的完成度已經足夠高了。
我們寫吐槽内容的初衷嘛,不過是為了提醒大家關于汽車上的一些槽點與安全使用的規範。如果汽車沒有東西給我們吐槽了,說明這是一個行業向好的信号。
啊對了,那些電吸門夾手的、門把割手的還是要多注意一些,我們對產品的要求還是不能太低了。
正當小通還在苦惱汽車還有什麼值得吐槽的設計時,無意中翻到了一條微博。
博主表示大雨天開車時,後視鏡基本被雨水覆蓋,看不清後方的情況,隔空呼叫廠商盡快普及流媒體後視鏡。
(圖片來自微博)
所以說環境能夠讓你看清一項功能的好壞,比如人們終于想起了在全景天幕下被烈日支配的日子,并且紛紛發到網上吐槽。現在,他們又在台風泰利的 " 教育 " 下,認識到了傳統後視鏡的弊端。
小通也想起來雨天開車的體驗,整個人跟 " 瞎子 " 一樣,完全不能指望靠各種後視鏡判斷路況,除了打開霧燈和遠光燈,并降低車速以外,一切只能交給運氣。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只能說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流媒體後視鏡已經可以合法上路,後續肯定有越來越多車型會實裝。
汽車領網域的新舊衝突相比其它產品要大不少,因為每一次改動都是對現有使用習慣的颠覆。
這也是為啥大家對于新事物都比較抗拒,說白了就是習慣了,換了新功能又得重新适應和學習,這擱誰都不爽。就比如車企取消物理按鍵做大螢幕這件事,小通說了不知道多少遍,至今仍然有許多小夥伴希望能夠多給點物理鍵。
小通也是這麼想的,行車的過程中,總得有幾個可以盲操的按鍵才能夠放心。只是大螢幕已經是車企們的共識了,連一些長輩也感嘆跟不上時代,換車也得多學學習。
(圖片來自極氪)
來到了流媒體後視鏡上,大家還會有那麼大意見嗎?
說句實話,如果不是為了觀察路況,大家可能都巴不得後視鏡消失,兩個巨大的坨坨裝在門框上,活脫脫像汽車的兩只 " 小耳朵 "。至少從審美上,光學後視鏡破壞了一款車的一體感。
但後視鏡不得不用又是事實,大家心照不宣嘛。
你看看特斯拉 Cybertruck 曝光的時候,外觀設計極為科幻,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那是一款要拿出來賣的車。好好的科幻設計,硬是被量產版的後視鏡給破壞了,瞬間掉價了不少。
(圖片來自特斯拉)
沒辦法,量產車還是得上路的,理解萬歲!
回到令人頭疼的使用場景上來,别看光學後視鏡 " 風平浪靜 " 十分靠譜,一旦跟水沾邊,麻煩可就太大了。
相信考車牌的小夥伴,最不喜歡碰到下雨天,雨水衝刷後視鏡和車窗玻璃後,無法判斷準确的點位與參考物,很容易導致挂科。小通的幾個朋友曾經也找來抱怨,考科二剛好碰上下雨,點位和參考線全看不清楚,直接挂科了。
這一點在科目二上體現的尤為極致 ...... 沒有人會喜歡雨天考試的。
來到現實路況,被雨水衝刷的後視鏡則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2022 年 10 月,南京江寧的吳某下班駕車途中遇到下雨天,導致汽車前擋風玻璃和兩側後視鏡均起霧。但當時他覺得問題不大,于是繼續駕駛。
粗心大意釀成大錯,在他通過彎道時,因為視線被霧氣影響,沒法及時發現對向車輛,導致了兩車相撞。好在,這起事故沒有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但也為雨天行車的危險性做了證明,雨天行駛降低車速拉開車距,把遠光燈和霧光燈都打開,提醒周圍的車輛,确保自身安全。
盡管駕駛員粗心駕駛是導致事故的主因,但模糊的後視鏡也要背上一定的責任,後視鏡的存在本該是為了安全考慮,但如果它在安全領網域發揮不了該有的作用,那麼就意味着需要新的形式加以取代了。
正所謂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平時為了安全而設定的後視鏡,反倒有一天還坑了車主,也難怪那位博主隔空對着流媒體後視鏡 " 打 Call" 了。
話說回來,相關政策已經允許流媒體後視鏡上路了,車企想要跟進也就可以預料了。
事實上,傳統後視鏡出現這麼多年,成熟度已經高得無法更高了,加之車企已經很難再這種固化了幾十年的硬體上玩出什麼花,車距預警和後視鏡加熱,已經是為數不多的 " 創新點 "。再厲害的材料也無法 100% 避免後視鏡容易附着雨水、無法壓制後方遠光燈的問題。
遇到下雨這種情況,你可以說貼各種疏水膜确保後視鏡的視野在雨中是盡可能清晰的。小通只能說這是一種緩解的方案,疏水膜用久了也得換,換多了用戶自己肯定也會煩。
(圖片來自電車通)
另一個問題是,新能源車時代,廠商對降低能耗的需求幾位迫切,把不少功夫用在了氣動外形身上,比如隐藏式門把之類的一系列隐藏設計,都是為了降低風阻而生。
同樣的,傳統的後視鏡過于影響風阻,無奈一直沒辦法過分縮小體積,做得太小同樣會影響視野。
所以吧,天下苦後視鏡久矣,只是出于安全起見和相關政策問題,完全取消是不可能的。
流媒體後視鏡就不一樣了,體積僅有攝像頭一般大小,視野又可以做得比光學後視鏡更大。除了清晰度或許無法跟傳統反光鏡相比、成像有一定的延遲外,幾乎找不到太多缺陷。
(圖片來自路特斯)
至于 " 當機 " 之類的情況,小通認為既然政策允許流媒體後視鏡上路,那麼在故障率這方面一定是有相應的要求,我們或許不用太過擔心。
通過适當的遮蔽設計,流媒體後視鏡不會受大雨環境影響,預覽畫面的螢幕還能做進車内,方便司機觀察,并且還能通過計算平台的算力,對後方的遠光燈進行一定的 " 高光壓制 ",又或者是準确識别周圍環境,論智能化肯定遠勝于傳統後視鏡。
當然,風阻這個問題也很好地被解決了。只是現階段可能還存在一些諸如成本、軟體優化方面的問題,這又得需要廠商花幾年攻克了。
要說車機取代按鍵,小通可能不太樂意,但流媒體後視鏡取代傳統後視鏡,我不敢保證大家都雙手贊成,至少自己是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