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效仿合資品牌,吉利、奇瑞、長安也玩“一車兩賣”,“雙赢”還是“内鬥”?,歡迎閱讀。
" 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 ",方寸棋盤中,包羅萬象,隐藏着無窮的智慧。
雙車錯,是中國象棋中最為實用的殺法之一,即一只車控制九宮的縱向或橫向中路,另一只車再通過控制縱向或橫向邊路将死對方。
由于兩只車不在同一直線上,棋手可實施連續攻擊,不給對手喘息的機會。" 雙車錯 " 戰術的運用,不只出現在棋盤,甚至被車企運用于車市的競争中,即 " 姊妹車 "、" 一車兩賣 "。
" 一車兩賣 ",可以說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的 " 特色 "。
過去因為外資投資受到限制,一個品牌只能組建兩家合資車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南北大眾 "、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東風本田與廣汽本田等。
起初,為了避免 " 内鬥 ",兩家合資公司會在產品上做出一定的區隔,避免出現内鬥。
随着我國的購車需求不斷上漲,增量時代降臨,合資車企旗下的主力車型不僅暢銷,而且還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與此同時,當擁有主力熱賣車型的一方賺得盆滿缽滿時,另一方難免感到不平衡。
從外方的角度出發,一款產品同時投放兩家合資公司,既可以分攤產品研發成本、二次收割市場增加銷量和盈利,又可以保障兩家合作夥伴的車型均衡以及禮儀。
在這樣的背景下," 雙車戰略 " 應運而生。" 南北大眾 " 作為最先試水的車企,邁騰與帕薩特率先取得成功,實現了 "1+1>2" 的效果,為其他車企提供了範本。随後,豐田、本田等陸續加入 " 雙車戰略 ",如卡羅拉與雷凌、CR-V 與皓影、雅閣與英仕派。
當然," 雙車戰略 " 也存在一些弊端,如 " 後來者 " 比不上 " 先行者 ",雅閣與英仕派便是典型案例。數據顯示,2022 年東風本田英仕派全年累計銷量為 77266 輛,廣汽本田雅閣同期銷量達 220771 輛。
盡管 " 姊妹車 " 之間的銷量存在差距,但是 " 一車兩賣 " 帶來的可觀利潤,依舊吸引着眾多合資車企趨之若鹜。
進入電動汽車時代後," 雙車戰略 " 的 " 魔法 " 似乎失靈了,消費者不再願意買賬。
無論是大眾 ID. 系列,還是本田 e:NS1,進入市場之後,均沒有在市場激起浪花。相比之下,特斯拉、理想憑借着寥寥幾款產品,便在車市上獨步江湖。以特斯拉 Model 3/Y 為例,2022 年兩款車型累計銷量達 1247146 輛,占品牌總銷量約 97%。
既然 " 一車兩賣 " 失效,為什麼仍有車企沉浸在 " 雙車戰略 " 中?
從深藍 SL03 與啟源 A07 開始、到智界 S7 與星紀元 ES,再到吉利銀河 E8 與極氪 007,這些產品的背後同樣蘊藏着 " 雙車戰略 " 的邏輯。
選擇 " 雙車戰略 ",產品 " 内鬥 " 是車企必須解決的問題。
以深藍 SL03 與啟源 A07 為例,兩款車型之間有着不少淵源,不僅都是基于 EPA1 平台打造,而且車身尺寸也非常接近。
啟源 A07 的長寬高分别為 4905/1910/1480mm,軸距為 2900mm;
深藍 SL03 的長寬高分别為 4820/1890/1480mm,軸距為 2900mm。
除長度、寬度以外,兩款車型的車身尺寸均一致。另外,啟源 A07 共提供兩個版本純電續航,分别是 515km、710km;深藍 SL03 提供 515km、705km 兩個版本純電續航選項。
顯然,深藍 SL03 與啟源 A07 在產品核心參數、價格上并沒有明顯間隔。不過,避免兩款車型同門 " 内鬥 ",兩款車型在外觀設計風格上各有偏重,長安啟源的外觀偏圓潤、穩重,深藍 SL03 則是趨于年輕化,加入更多棱線和銳角元素。
不得不說,借着設計上的差異化,令兩款產品 " 同門内鬥 " 的幾率大幅降低,長安汽車确實走了一步 " 妙棋 "。
與長安汽車相比,長期踐行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吉利汽車,在打造產品差異化上更有心得。
吉利銀河 E8、極氪 007 雖然都是基于 SEA 架構打造的純電轎車,但是兩款車型的差異化更加明顯。綜合兩款產品的設計、配置、用料、調教等方面來看,兩款車型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傳統燃油車時代帕薩特與奧迪 A4L 之間的關系。
參考帕薩特與奧迪 A4L 過去的銷量表現,兩款車型雖然同為 B 級車,但是卻能夠在不同價格區間市場各自綻放光芒。但仍處于起步階段的吉利銀河與極氪,在產品矩陣與品牌底蘊上難以比拟大眾、奧迪,想要形成完整的區隔仍需要時間。
毫無疑問,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啟用 " 雙車戰略 ",已經對產品之間進行了差異化處理,能夠有效避開 " 内鬥 ",且達到研發成本攤薄、擴充市場份額。
與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有意打造差異化不同,星紀元 ES 與智界 S7 之間的 " 火藥味 " 似乎要濃一些。智界 S7 與星紀元 ES 都是出自于奇瑞自主研發的 E0X 平台,前者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定制的產品,後者則是血統純正的 " 奇瑞出品 "。
星紀元 ES 已經在今日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為 24.8 萬元起;智界 S7 于上個月月底正式上市,售價為 24.98-34.98 萬元。產品價格接近、設計相似,這一切預示着兩款產品之間 " 内鬥 " 難以避免。
從某種程度來看,星紀元 ES 的背後代表着奇瑞向上的希冀,而智界 S7 則是華為開辟轎車市場的 " 野心 ",雙方的目标存在一定衝突。
當然,細看產品參數可以發現,星紀元 ES 在續航等硬體層面更具性價比,智界 S7 則偏向于智能化發展。
三家代表車企對待 " 雙車戰略 " 的态度一致,通過產品差異化拒絕 " 内鬥 ",是踐行 " 雙車戰略 " 必不可少的條件。即使是奇瑞與華為存在競争關系,也在配置等方面打造 " 差異化 ",企圖實現 " 雙赢 "。
結合奇瑞踐行 " 雙車戰略 " 的效果來看,12 月中旬,星紀元 ES 訂單已經突破 20000。與此同時,智界 S7 開啟預售不久,訂單量迅速突破萬輛。這一數據足以表明," 雙車戰略 " 并未完全 " 失靈 ",甚至仍然可以讓背後的車企實現 " 雙赢 "。
我們在上文中便已提及," 雙車錯 " 是象棋中最基本的 " 殺招 ",但僅限于初級階段使用。一旦跨入了高階對戰中,因技法過于普遍,容易被敵手識破,所以該技法逐漸被摒棄。
回看電動車時代下的合資品牌,其 " 雙車戰略 " 車型之間的差别微乎其微,這也間接反映了車企為了 " 趕進度 ",來不及對產品進行差異化設計,從而導致車企至今為止,尚未實現規模化效應。
可以肯定的是,在傳統燃油車時代," 雙車戰略 " 最初的出發點,并不是為了方便用戶在所處地就近買車,而是實現用戶、車企之間 " 雙赢 " ——既滿足用戶的多樣化購車需求,也能有效攤薄車企的研發成本。
即使是現如今," 雙車戰略 " 仍未失效,龐大的新能源市場潛力依舊能為 " 戰略 " 提供舞台。所謂的 " 戰略失效 ",只是合資品牌 " 躺平 " 過久後,對市場變化難以适應的表現。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