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海萊士貸款溢價買漿站,180億商譽壓頂的“血王”别無他選,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AI 生成
在 " 得漿站者得天下 " 的血制品賽道,上海萊士再下一城,但代價不低。
3 月 26 日晚間,上海萊士(002252.SZ)發布公告稱,拟以現金方式收購南嶽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簡稱 " 南嶽生物 ")100% 股權,交易總價或高達 42.50 億元。
本次交易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上海萊士并非家底十分殷實,公司不僅将為這筆收購背上負債,同時還會繼續壘高商譽。
但在行業準入鎖死、新建漿站獲批長周期的背景下,即便漿站的價格只高不低,并購整合仍是頭部企業繼續上升的唯一通道,而且自去年以來,血制品領網域的并購整合就未間斷,即市場上流動的漿站數量在減少,這也是上海萊士甘冒風險也要下注的原因之一。
溢價、貸款、高商譽," 血王 " 承重前行
成立于 1988 年的上海萊士,無論市值還是收入規模,都是業内第一,唯獨在漿站數量上落後于天壇生物,但這并不妨礙它獲得 " 血王 " 的稱号。在海爾集團正式入主後,上海萊士也 " 重操舊業 ",繼續通過并購整合擴大經規模。
根據上海萊士公告,收購南嶽生物的的交易包含基礎對價和或有對價兩部分,其中,南嶽生物 100% 股權作價 42 億元,為基礎對價,另外,上海萊士與标的公司實控人劉令安協商一致,若 2025 年度南嶽生物采漿量達到 305 噸,則要額外向劉令安支付 5000 萬元的或有對價。
值得一說的是,劉令安還是中藥企業漢森制藥(002412.SZ)的實控人,此前市場也曾期待過南嶽生物被注入上市公司體系,形成 " 血制品 + 中藥 " 新業務格局,如今,劉令安将血制品體外資產 " 高效變現 ",僅其持有的 46.74% 股份,轉讓對價已達 19.63 億元。
這背後是南嶽生物于這場收購中的估值大幅溢價。
以 2024 年 9 月 30 日為評估基準日,南嶽生物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權益賬面值為 8.39 億元,經測算公司股東全部權益當日市場價值為 41.10 億元至 45.19 億元,也就是說,南嶽生物的評估增長率達到 389.87% 至 438.62%。
對于南嶽生物的高估值,上海萊士指出兩大因素。
從行業層面來看,血制品行業屬于資源屬性較強的行業,因為中國自 2001 年 5 月起未再批準新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目前正常經營的不足 30 家企業已經形成了 " 牌照圍城 ",進入壁壘高,這導致中國上遊血漿采集一直處于供應不足狀态。數據顯示,2024 年國内血漿需求量突破 14000 噸,實際采集量不到 9000 噸。
從标的本身稀缺性來看,單采血漿站設立和管理嚴格,只能由血制品企業設立,且在一個采漿區網域内僅可設定一個單采血漿站,新建漿站的平均獲批周期長達 18 至 24 個月,所以漿站數量短期内無法快速增長。南嶽生物是湖南省唯一擁有 GMP 證照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目前公司在湖南省運營着 9 家單采血漿站,其 2024 年采漿量為 278 噸,生產設計產能為 500 噸。
随着本次收購的完成,湖南省一躍成為公司漿站最多的省份。在這之前,上海萊士 2023 年采漿規模 1500 餘噸,擁有 44 家漿站,其中安徽有 10 家,為覆蓋率最高的省份,湖南僅 3 家;在這之後,上海萊士采漿規模将增 18%,将總計擁有 53 家漿站,其中,湖南的漿站數量會增至 11 家,另有 1 家分站。而整個湖南省一共有 15 家漿站和 2 家分站。
為了獲取漿站并在湖南省扎穩腳跟,上海萊士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一方面,漿站價格越買越貴,在 2014 年,上海萊士斥資 47.58 億元收購了同路生物,當時,同路生物擁有 14 家漿站、采漿規模 268 噸,如今,差不多的資金買到的漿站數量已經打折。在 2023 年,上海萊士還以 4.81 億元收購了采漿規模 200 噸的廣西冠峰 95% 的股權,并獲得兩家已建成的漿站,彼時廣西冠峰的評估增值率已經高達 500.09%。
另一方面,溢價收購會使得上海萊士本就高企的商譽數額再度水漲船高。根據公告,本次收購南嶽生物預計将帶來 30 億至 34 億元的商譽。而截至 2024 年 9 月末,上海萊士賬面商譽已有 50.73 億元,且還有高達 96.7 億元的隐形商譽未計入。這筆巨額隐形商譽伴随着公司 2020 年收購 GDS(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45% 股權而產生,被列示在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項目中。
也就是說,納入南嶽生物後,上海萊士商譽的賬面價值之和或超 180 億元,是整個 A 股醫藥生物行業的 " 商譽王者 "。
新的收購不僅會推高商譽,還将讓上海萊士背負新的債務。
到 2024 年三季度末,上海萊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21.41 億元,這遠不足以支付股權轉讓對價。在宣布收購同日,上海萊士還發布了向銀行申請貸款的公告,公司拟向銀行申請并購貸款不超過 30 億元,拟貸款期限不超 5 年。
行業收購迭起,追趕者步步緊逼
漿站價格在高位運行,但不買不行。
整個 2024 年,上海萊士旗下漿站數量 " 原地踏步 ",同行們卻因自建或收購,不斷攀增。
作為國藥系唯一血制品平台,天壇生物在國内漿站數量斷層第一,但也仍在填充陣營。
2024 年 8 月,公司以 1.8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3.17 億元)收購 CSL 亞太(傑特貝林)全資子公司中原德瑞 100% 股權,新獲湖北 5 家在營漿站,使得旗下漿站數量從 102 家增至 107 家,其中在營漿站從 80 家增至 85 家。
正因收購帶來新增長點,2024 年,天壇生物營收增長 16.47%、歸母淨利潤增長 39.42%,全年實現采集血漿 2781 噸,同比增長 15.15%。
被華潤收入囊中的博雅生物,去年以自有資金 18.2 億元收購了綠十字香港控股 100% 股權,獲得 4 家漿站,又獲内蒙古達拉特旗省級許可證,截至 2024 年年末,其總漿站數量增至 21 家,全年采漿量同比增長 10.4% 至 630.6 噸。
相較而言,天壇生物和博雅生物都是在虧損收購,上海萊士此次收購可以直接增厚公司利潤表。
2023 年,中原德瑞營收 1.5 億元,虧損 2.74 億元;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季度,綠十字香港分别營收 2.33 億元、2.39 億元,同期各自虧損 2327.09 萬元、1212.04 萬元。
上海萊士正在收購的南嶽生物,在 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分别營收 6.57 億元、4.47 億元,歸母淨利潤各為 1.14 億元、0.81 億元。上海萊士表示,南嶽生物納入合并報表範圍後,預計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毛利、歸母淨利潤将分别上漲 7%、4%、4%。
漿站數量僅次于上海萊士的派林生物,早期也是依靠并購發家。管理層此前表示,外延式拓展是公司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但血制品标的估值普遍較高,選擇時機和方案很重要。
雖然被越來越貴的漿站價格略有 " 吓退 ",但在陝煤集團入主之後,派林生物的自建步伐提速。2024 年,派林生物新增 4 家漿站,均為自建,總漿站數量增至 38 家,2023 年公司采漿規模為 1200 噸。
派林生物步步逼近漿站數量亞軍位置,并入南嶽生物後,上海萊士的漿站領先優勢将繼續保持,與追趕者的安全距離也進一步拉大。
往前追溯,上海萊士在 2008 年上市時僅有 10 家漿站,之後通過多次的外延式并購投資,把漿站規模提升至行業第二水平,公司收入也從數億元水平躍升至數十億元規模,成為血制品領網域内的賺錢冠軍。
早期,并購擴張是血制品企業在行業内快速升咖位的通道,在存量競争愈加激烈的當下,保住原有市場地位,也要通過 " 買買買 " 實現,哪怕囊中羞澀,頂着巨額商譽風險的上海萊士,借錢也要買。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