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式生活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内和外順,歡迎閱讀。
最近 " 中式美學 " 很火,但 " 中式美學 " 究竟是什麼?
山西的古建築和佛像、洛陽夜市的飄飄漢服、敦煌莫高窟的九層樓、北京中軸線的重檐疊彩,都可以說是 " 中式美學 "。概而言之,這些美學形式的内核,都是一個 " 和 " 字。
按《說文解字》," 和 " 字最早的字義是 " 相應也 ",相應則不宜互相矛盾,因此有了 " 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 " 的意思。今天追劇的人都知道一個詞叫 "HE",即 "happy ending"(美滿的結局)的英文縮寫,這也是一種 " 和 "。所有事情,所有元素,所有人,合在一起都是順的,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便是 " 和 "。
" 和 " 是中式美學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式生活哲學的基本。
合順便是 " 和 "。
合乎内心,不懼風急浪高
中唐有個詩人叫李群玉,極有詩名,湖南澧縣曾有他的故居 " 水竹居 ",後人稱為 " 李群玉讀書處 "。他有一首詩叫《書院二小松》,非常能夠代表中國人對 " 和 " 的想象與追求:
一雙幽色出凡塵, 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 琴聲長伴讀書人。
草堂茅屋。(圖 / 圖蟲創意)
一間小小的書院,庭院中種了兩棵小松,不過二尺左右高,新出的松葉還很稚嫩,像 " 數粒秋煙 " 而已。詩人在這裡讀書,可以靜聽窗外風聲。小松樹尚未能形成松濤聲,但輕微的 " 細韻 " 更讓人覺得内心平靜。每日還有琴聲相伴,撫琴者想必是人生知己。
如此合順的生活,山高水長,歲月如歌,夫復何求?
《樂記》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之一,它說 " 大樂與天地同和 ",最美的音樂一定是與天地相和的。李群玉每日耳聞的松韻與琴聲,集齊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天籁、地籁與人籁,景和、人和、心和,難怪後人對他的讀書小院那麼向往。
中式生活哲學講究的是平和,唯有當内心達到這樣的心境,才不懼風急浪高,過得合順。
今天去敦煌莫高窟的遊客,往往被那些經歷千年風沙而猶有顏色的壁畫所震撼,卻忘了聽一聽敦煌的聲音。
1943 年,常書鴻剛到莫高窟籌備建立 " 敦煌藝術研究所 " 時,面對長久以來無人打理的頹垣斷壁,既感到任重道遠,也感到千難萬難,孤獨無援。入秋以後,一天夜裡,萬籁俱寂,忽然起了風,莫高窟九層樓上的 18 只鐵馬風鈴被吹動了,飄來一陣陣鈴聲,像回蕩了一千多年的梵音。那是風動還是心動,已經說不清了,常書鴻就聽着這個風鈴聲,把 " 敦煌藝術研究所 " 建了起來。
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圖 / 圖蟲創意)
身處每一個不确定的時代,只有内心平和而信仰堅定的人,才能夠不被世界所改變。
藝術家豐子恺生于 1898 年,在近 80 年的人生中,他經歷了多個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但他畫筆下的生活模樣,始終有着恒定的關懷。" 郎騎竹馬來 " 的孩童、母親削瓜時在旁扇扇子的小兒、圍爐煨芋頭和小酒的主客 …… 他所看到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平淡瞬間。哪怕世界再怎麼變,豐子恺的畫都在告訴人們,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豐子恺說,人的生活有 " 三層樓 ":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人生就是逐層爬升,直到第二層樓和第三層樓,有了藝術熏陶和内心信仰,我們才能夠擁有堅定的内心和平和的人生态度,過好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所謂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語已道盡。
順應天地,與萬物一同呼吸
當然,中國人追求的平和,并非清心寡欲、安于享樂。準确地說,中式生活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合順,合乎自己的内心所向,順應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
從前有很多人說五代時期的馮道歷任多朝、沒有原則。但現在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認識到,在那個亂世,馮道恰恰是因為不改其志,正如他自己所說,"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才能夠在那個時代成事。
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盡管我們與古人面對的世界已經很不一樣了,但那種平和的生活态度、合順的處世方式,并不因時間的過去而改變根本。甚至可以說,今天我們可以過得更自在,有更多的方式去過上合乎内心的生活,實現成事的理想。
在過去,認識自然之美,陶醉于天地之間,其實是士大夫們才有的特權,一般階層無暇也無資格享受這樣的平和生活。而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擁有 " 公園 20 分鍾效應 ",按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标準,去與自然和世界相處。
在雲南玉溪、貴州貴陽、新疆阿勒泰等地,人們的衣食住行依然遵循古人的生活觀,把一粥一飯、每一種食材,都視為天地的恩賜來珍惜。今天到這些地方旅遊、旅居、當遊牧青年甚至定居的年輕人,與其說是尋找松弛的生活,不如說是重返一種被遺忘的生活方式。
新疆阿勒泰。(圖 / 圖蟲創意)
中國人講究和和美美、萬事順遂,其實是由師法自然而來的。所謂 " 天人合一 ",首先是認識到自然的和諧,一草一木一滴水,都處于一個生态系統之中,與其他萬物共生共長,和而不同。遵從合順,為人處世,萬物才能和諧,萬事才能順乎内心所向。
哲學家湯一介說,中國人的 " 和 " 有四個層面:自然萬物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類自我身心的和諧。這四個層面從來不是分裂的,而是互相呼應的,人的自我身心和諧,也需要景與人和、事與人和、心與人和。
所有這些,和而美,美而順,便是中式生活哲學的合順之境。
作者:蕭奉 陳敏超
校對:吳玉燕
排版:小野
封面:圖蟲創意
文中配圖除特殊标注外,均由紅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