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4車圈裁員兇猛:一年超10萬人被裁,海外巨頭最受傷,歡迎閱讀。
涉及超 10 萬人!2024 車圈裁員兇猛。
車東西 12 月 17 日消息,就在今天,保時捷中國大裁員的消息在車圈刷屏。多個信源表示,保時捷中國将對正式員工裁員 10%,外包員工裁員 30%。
▲保時捷汽車辦公樓
同時,保時捷還計劃在 2026 年底前自砍門店數量,将經銷商數目控制在 100 家。
據第一财經消息,保時捷内部員工回應稱情況屬實,并确認公司計劃裁員 30%。
不僅僅有保時捷中國,2024 年車圈被曝裁員的企業将近 30 家。
據車東西不完全統計,2024 年無論是海外車企集團,還是本土傳統車企,亦或是新勢力,都傳出了大裁員的消息,20 家車企計劃裁員 7 萬人左右。
而今年受到衝擊最大,裁員力度最大的主要是海外車企。
并且,裁員潮也已經從車企直接向供應鏈蔓延。
汽車供應鏈企業計劃裁員規模已經超過 3.6 萬人,其中包括博世、大陸在内的 5 家海外汽車零部件巨頭,以及千挂科技、禾多科技等 3 家自動駕駛明星創企。
值得注意的是,車圈裁員上演眾生相,有人抗議被裁,加入大罷工;有人倉促被裁,圍堵總部 CEO 讨說法,甚至索性搬空門店;甚至還有些人被裁後又被企業請回。
車圈寒風凜冽,裁員成為全年揮之不散的 " 陰影 "。
▲ 2024 年車圈裁員梳理
一、一年要裁 7 萬人!外資合資集體過冬
2024 年裁員大風暴席卷全球汽車行業,根據車東西不完全匯總,有 20 家車企被曝光裁員計劃,或将影響約 7 萬名員工。
1、歐洲車企集團或裁掉上萬人:員工罷工規模破紀錄
歐洲汽車市場成為車圈裁員重災區。
歐洲汽車工業產業鏈上下,除大眾汽車集團以外,斯特蘭蒂斯、奧迪等車企及品牌,以及博世、采埃孚、法雷奧等零部件巨頭,或将在全年裁員超 4.3 萬人。
而大眾汽車集團則成為歐洲汽車工業中計劃裁員人數最多的企業,計劃裁員上萬人,其勞資談判已經持續了近 2 個月。
就在今天,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周二凌晨,大眾汽車集團和工會已經完成第五輪談判,沒有達成任何協定,工會呼籲将在聖誕節前取得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集團和工會第五輪談判現場圖
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在今年 10 月底宣布,計劃關閉至少三家德國境内工廠,裁撤上萬名員工,并收縮其在德國所有剩餘工廠規模,這在企業内部引發巨大震動。
若計劃付諸實施,這将是該企業自創立以來首次關閉本土工廠。
并且除了裁員和關廠,大眾汽車集團還計劃将 12 萬名德國員工薪資削減 10%,進一步加劇了勞資衝突。
基于大眾汽車集團和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談判遲遲未達成一致,大眾汽車集團工人已經進行了兩輪大罷工。
▲大眾汽車集團爆發大規模罷工
路透社指出,已經有超過 10 萬名員工在德國各地的九家工廠開啟大罷工,大眾也成為經歷最大規模罷工的車企。
▲當地時間 12 月 2 日,大眾汽車公司數千名工人聚集在德國大眾最大的工廠沃爾夫斯堡抗議減薪
而最近一年,大眾汽車在華合資企業也進行過收縮。
2024 年 5 月,一汽大眾佛山工廠被曝光裁員 556 人,該消息已經得到官方證實,并且官方回應稱 " 已經提前報備 "。
不僅如此,網絡中也傳出了傳統汽車豪華品牌奔馳、奧迪裁員的消息。
今年三季度,奧迪營業利潤同比暴跌超 9 成至 1.06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8 億元),奧迪将原因歸咎到布魯塞爾工廠重組上。
11 月 7 日,奧迪宣布計劃通過削減間接工作崗位來縮減勞動力規模,以應對市場挑戰。
▲奧迪汽車辦公樓
奧迪的裁員目标是減少約 15% 的間接就業崗位,僅在德國就可能影響 4500 個崗位。
一個月後,車圈大裁員的洪水進一步蔓延至奔馳。
▲奔馳汽車辦公樓
12 月 6 日,有汽車博主爆料稱,奔馳總部對員工下達了口頭通知,宣布将實行不晉升、不漲薪的政策。
同時,奔馳内部裁員計劃和年終獎的發放也将處于待定狀态。而部分管理層不受影響,是因為他們參考全球績效考核标準,因此不包含在内。
無論是歐洲傳統一線豪華品牌,還是歐洲最大車企集團,都不得不通過裁員降本,這也說明歐洲整體電動汽車轉型速度低于預期。
面對需求疲軟、生產成本高昂、以及來自中國競争對手的競争,這些車企生存處境愈發艱難。
2、美國車企或開掉 3 萬人 有人被錯裁又被請回
除了歐洲車企卷入裁員潮漩渦外,美國車企也為降本紛紛裁員。
特斯拉早在今年 4 月份掀起了全球大裁員,中美業務都受到了極大影響。
今年 6 月,外媒 teslarati 報道,據 CNBC 估計,特斯拉當時約有 12.1 萬名員工。這表明特斯拉的裁員最終影響了該公司 14% 的員工,大約 1.9 萬人離開公司。
▲特斯拉工廠
雖然裁員規模不可小觑,但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也在裁員中途刹了下車,有人被裁後又被請了回來。
在 4 月,美國特斯拉總部整個超充團隊被 CEO 馬斯克一手解散,但在今年 5 月,特斯拉已經重新聘用 4 月份被解雇的 500 人超級充電團隊中的部分普通成員甚至高管。
并且在今年 6 月,特斯拉中國區也啟動了召回此前被裁掉員工的流程,預計召回規模超過 100 人,涵蓋充電、銷售、售後和交付部門。
▲被裁網友吐槽特斯拉裁員裁錯人
除了特斯拉外,美國最大車廠通用汽車集團也在經歷裁員陣痛。
▲通用汽車集團辦公樓
光是今年下半年,通用集團被曝進行 4 次裁員調整,累計裁員人數超過 3700 人。
同時,通用汽車計劃重組在華業務之際,也被曝光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12 月 6 日,有消息稱,通用汽車中國此次裁員采取了 " 競聘裁員 " 的模式。這意味着,員工需要通過競聘的方式來争取留下,而裁員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其中,傳通用中國财務部門和產品規劃部門将減員三分之一,負責智駕的研發團隊被清零。負責智能駕駛的研發團隊或被 " 清零 ",整個團隊幾乎不復存在。此外,還有多個部門仍在競聘中,最終的裁員名單尚未确定。
深陷裁員風波的美國傳統車廠還有福特。
11 月 20 日,福特汽車公司也官宣,計劃 2027 年年底前進一步在歐洲裁員 4000 人,以降低成本并減少在電氣化轉型中遭受的損失,其中在德國計劃裁員 2900 人,裁員計劃主要針對其位于德國科隆的工廠。
▲福特汽車辦公樓
而科隆工廠既是福特歐洲總部所在地,也是其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目前福特科隆工廠有近 1.2 萬名員工,預計約四分之一的崗位将被削減。
新勢力車企方面,Rivian 曾在今年 2 月、4 月開啟裁員,裁員占比分别為 10%、1%。而在 5 月 24 日,據路透社報道,Lucid Group 在美國裁員 6%,約有 400 名員工受到影響。
除了以上美國車企,在歐美市場均有布局的全球第四大車企 Stellantis,一個月内連續三次被曝裁員,涉及近 3000 人。
▲ Stellantis 集團辦公樓
Stellantis 的裁員動作在 10 月下旬就已開啟,官方宣布,位于美國密歇根州沃倫的組裝工廠将裁員約 1100 人,同時關閉位于亞利桑那州的試驗場。
而來到 11 月 6 日,Stellantis 就接着計劃在俄亥俄州托萊多的一家負責生產 Jeep角鬥士(參數丨圖片)的工廠裁員約 1100 人,以提高效率并減少北美業務的庫存。
剛過兩天,Stellantis 官方再次揮刀向内,計劃裁掉其位于底特律的一座汽車零部件工廠的 400 名員工。
而在大規模裁員的同時,Stellantis 集團換帥,唐唯實辭任 Stellantis 集團首席執行官。
無論是密集裁員,還是 CEO 辭職,都證明了 Stellantis 集團面臨的嚴峻業績挑戰。今年三季度财報顯示,Stellantis 的營收同比下滑 27%,跌至 330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2522 億元),出貨量同比下滑 20%。
3、日系車兩巨頭裁員上萬人:波及全球多個工廠
車圈降本的風同樣吹向了日本汽車市場,本田、日產都公布裁員清單。
今年 11 月,成立 91 年日系巨頭——日產官宣全球裁員 9000 人,并開啟緊急自救模式。
▲日產汽車集團總部
日產計劃全球減產百萬台、出售三菱股份至高 10% 獲取資金、任命新首席業績官、3 年内面向中國市場推出 8 款電車、聯合華為開發智能座艙等,甚至 CEO 還主動帶頭降低年薪高達千萬元。
▲日產首席執行官内田誠
而在一連串調整措施背後是日產日益嚴峻的業績,今年第二财季(今年第三季度),日產業績淨營收同比下滑 5%,淨利潤暴減 9 成由盈轉虧,虧損了 93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4 億元),營業利潤率只有 1.1%。
除了日產汽車集團外,本田在華合資企業也在持續遭受衝擊。
今年 7 月,本田宣布将關停兩家在華合資工廠。其中,廣汽本田計劃在 2024 年 10 月關閉年產能為 5 萬台的第四生產線;東風本田計劃在 2024 年 11 月将年產能為 24 萬台的第二生產線停產休業。
▲廣汽本田生產線
而在今年 5 月份,廣汽本田下發了裁員通知,廣本的離職賠償為 "N+2+1.8",已經超過了特斯拉中國的賠償标準(N+3),以至于在社交網絡上,極少看到被裁員工的抱怨。
▲廣汽本田增城工廠
今年 9 月,東風本田同樣傳出了裁員消息,将裁掉近 2000 人,賠償方案為 N+2+1,有媒體指出,報名人數已經達到 2500 人。
▲網傳東風本田裁員舉行歡送儀式(圖源網絡)
二、一年要裁 3.6 萬人!大規模罷工或在供應鏈上演
裁員成為車圈揮之不散的 " 陰影 ",覆蓋了海外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甚至還進一步覆蓋了汽車產業鏈軟硬體供應商。
海外供應鏈企業計劃裁員 3.6 萬人,其中屬博世、采埃孚兩家企業裁員規模較大。
今年 7 月 28 日,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采埃孚集團宣布,将在未來幾年内裁員約 1.4 萬人,占總員工人數 5.4 萬人的四分之一左右。該公司表示,此舉是為了應對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變革。
▲采埃孚集團辦公樓
采埃孚首席執行官霍爾格・克萊恩承認,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但強調這是确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競争的市場中保持競争力的關鍵一步,将增強采埃孚的競争力,鞏固其作為全球最大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的地位。
而來到今年 11 月,全球最大汽車供應鏈巨頭——博世,再次預警裁員,近一萬人工作崗位受到影響。
▲博世集團辦公樓
2024 年,博世集團已經官宣了兩次大規模裁員計劃。
就在上周三,博世監事會副主席兼關鍵移動解決方案部門勞資委員會負責人 Frank Sell 表示,博世的裁員計劃已使德國境内 8000 至 1 萬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
當被問及博世員工是否會像大眾汽車德國工人那樣舉行罷工時,他表示,工會代表和工會組織現在正制定 2025 年的行動計劃,不排除舉行罷工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企業外,大陸集團、舍弗勒、法雷奧等零部件企業也在今年宣布了裁員計劃,或有 3.6 萬人被裁。
▲大陸集團辦公樓
三、4 大中國新勢力、3 家智駕創企被曝裁員
相比海外車企和供應鏈相對密集的裁員通知,中國傳統自主品牌在今年較少傳出裁員的消息,也側面反映新能源時代下中國車企整體抗擊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而裁員信息則較多集中到新勢力車企以及自動駕駛創企。
1、極越 " 閃崩 ",下一個倒下的新勢力是誰?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極越汽車的 " 閃崩 " 吸引了車圈大部分火力,也在今年暴雷的新勢力名單上再添一筆。
此前,有消息稱,極越開啟裁員,規模接近 40%,而極越随後就進行辟謠。
但最近一周,極越 CEO 夏一平被總部員工圍堵,門店員工瓜分 " 家產 ",紛紛證明了大規模裁員已經是不争的事實。
▲極越員工讨薪現場
極越汽車的 " 閃崩 " 并不是個例,2024 年中國新勢力車企壓力都不小。
▲極越門店直播 " 分家產 "
在極越閃崩一個月前,據财聯社記者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哪吒汽車啟動大規模裁員。
對此,哪吒汽車官方表示,公司正在通過精簡業務、聚焦核心、組織優化和薪酬績效改革等措施,構建更集中高效的組織架構。
從官方的回應裡面也可以看出來,哪吒汽車确實在裁員。
時間再往前倒,新勢力銷冠理想汽車也被曝光開啟裁員。
今年 5 月,有消息稱,理想計劃優化超過 5600 人,并給出 N+1 的賠償政策。具體而言,銷售服務運營部門優化超過 400 人,招聘部會從原來的 200 多人縮減至 40-50 人,智駕團隊會縮減至 1000 人以内。
據悉,這輪員工優化計劃于 5 月第一周正式啟動,大部分在 5 月底前完成。
今年 3 月,還有智己汽車的員工在網絡上爆料稱,公司内部疑似開始了大面積的到期不續約、末尾淘汰等變相裁員的動作。
2、3 家明星智駕創企被曝裁員 智駕供應商迎來生死局
而在中國新勢力企業陷入裁員困境的同時,也有幾家本土自動駕駛創企踏入危險境地。
禾多科技是在今年遭遇重創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
今年 8 月,禾多科技就傳出因與廣汽集團推進的重組方案遭遇變數,公司暫停研發活動。
▲禾多科技及其相關公司被執行信息
此外,禾多科技的重要合夥人,禾多科技高級副總裁、合夥人蔣京芳已經确認離開禾多科技,而且帶着團隊部分核心人員,加入到知行科技。
幹線物流自動駕駛公司千挂科技正面臨破產清算。
有消息稱,千挂科技在今年 9 月底開始收縮業務、全員降薪。10 月中旬左右,千挂科技廣州、深圳兩處辦公室都已停用,北京部分人員開始居家辦公。
據界面新聞報道,千挂科技聯合創始人之一孫浩文表示," 目前大部分員工已經被遣散,只有北京公司還有相當小一部分人在走清算流程,同時我們也正與幾個買家洽談,希望能出售公司產品設備。"
此外,根據第一财經報道,毫末智行近期也針對職能部門進行了少量人員調整。
結語:車市轉型伴随陣痛
2024 年在車圈裁員大潮下,很少有企業能夠獨善其身。
對于新能源車企以及智駕供應商來說,新能源市場潛力大競争激烈,價格戰無限壓縮利潤空間,裁員是控制成本必不可少的手段。
對于傳統車企及零部件供應商來說,燃油車市場增長乏力,并且還需要同步應對電動化轉型,需要大量投入搞研發,相關部門必然遭受波及被優化,轉型過程必會經歷裁員及人事調整陣痛期。
車圈人來人往,這些裁員和組織結構的調整是汽車行業轉型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