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傳統車企的思辨範本:轉型要從研發做起,歡迎閱讀。
網通社慕尼黑報道 從傳統内燃機到純電驅動,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轉型必将伴随着陣痛,如若趨易避難,就會出現 " 油改電 " 這樣的中間產物。可如此非但不能助力轉型,反而損害了品牌形象。越是着急的時候,越要放慢腳步,轉型絕非一蹴而就,真正的變革只能由内而外發生。
作為全球汽車市場的巨頭,大眾如何應對電動化轉型,對于所有傳統車企來說,都是一個絕佳的範本。
2023 年慕尼黑車展期間,圍繞電氣化轉型等話題,網通社與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董事會成員、技術研發負責人 Kai Gr ü nitz 進行了交流。從他的話語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傳統車企轉型不能流于表面,而是應該從研發做起,從源頭做起。
" 從上海車展回來後,我們非常關注中國,特别是中國的新勢力品牌 ",Kai Gr ü nitz 表示," 新勢力品牌所帶來的都是非常積極的挑戰,促使我們更快的前進 "。
他認為,過去三年以來,中國新勢力品牌在研發、技術和發展速度方面都非常驚人,這是值得大眾汽車學習。于是,針對中國用戶需求的改變,大眾汽車與中國團隊進行了深入探讨。
Kai Gr ü nitz 稱:" 工程師們在參加了上海車展之後感受到,如果要在中國獲得成功,必須要抓住中國市場的趨勢。毫無疑問的是,我們一定會針對中國進行更多本土化的研發。"
所以,大眾汽車決定在中國就研發路線做出改變。
在 Kai Gr ü nitz 看來,基于從中國汲取的經驗,大眾研發時間能夠縮短兩年,而且通過試點項目加快產品在華的研發和上市的速度。此前,大眾研發產品的理念是打造一款 " 全球車型 ",但在如今的環境下,這樣的思路未必适用。大眾希望能夠在研發上,尤其是 MEB 和 ID. 家族的研發上,更加注重根據中國市場需求打造滿足用戶期待的產品。
" 我們希望在中國進行更加本土化的研發,這樣才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 ",Kai Gr ü nitz 說道," 在合肥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們采用這一思路的最新成果 "。
這家新公司有何優勢?又有何不同?Kai Gr ü nitz 從三個方面做了進一步的介紹。
第一,基于 " 在中國,為中國 " 戰略,加強本土研發實力。中國市場的需求與其他市場有着較大的差異。研發中心将招募 2000 位研發人員,同時德國員工也來到合肥協助研發中心搭建團隊,進而快速建立本土研發團隊。通過目前的自主決策機制,大眾的中國團隊和中國合作夥伴能夠更為快速地依據市場需求,推出本土化的產品和服務。
第二,大大提高研發速度。過去,大眾汽車在長春、北京、上海的團隊在研發時的決策鏈路很長,但随着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的設立,中國團隊獲得了更大的研發自主權。除了需要德國總部進行必要的法務審核外,中國團隊在研發和技術方面有着很大的自主決定權,研發速度可以提升至少 30%。
第三,拉近大眾汽車和中國合作夥伴的距離,從而更加密切地交流。大眾汽車還将幫助合資公司提升研發能力,兩家合資企業都各有 2000 位左右的研發人員。基于此,大眾能夠放大協同效應,推進其在車機和抬頭顯示等技術的研發,這對于提升合資公司本身的研發能力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還将通過平衡本土研發的規模控制成本。
Kai Gr ü nitz 從兩個方面做出解釋:" 一方面,大眾汽車追求與地平線、小鵬汽車、中科創達等企業合作,這為我們的本土化研發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大眾汽車會平衡本土化車型陣容的規模,我們在每個地區會推出四到五款左右的專屬車型。"
不久前,大眾與小鵬達成合作,引發巨大關注。Kai Gr ü nitz 認為,小鵬在平台和技術能力非常出色,尤其在高級自動駕駛軟體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而大眾在規模效應方面的能力将提升小鵬在成本控制和盈利方面的能力。
過去,大眾汽車并不擅長車機研發,而更擅長集成供應商模塊和功能。未來,大眾汽車将确保新的車機系統便捷易用,高效整合出行生态中的各種功能和軟體,進一步降低研發成本。
研發是立命之本,也是轉型的基石,但僅僅是研發層面的轉變,只能确保公司完成轉型,如何在轉型後的市場中形成差異化的競争力也很關鍵。對于這一點,Kai Gr ü nitz 給出的答案是:設計。
為什麼是設計?Kai Gr ü nitz 解釋說:" 要赢得消費者的青睐,需要非常強的情感張力,因此設計的重要性确實比以往有了巨大提升。"
緊接着他又補充道,設計不僅僅局限于某款車型,而是全方位的,要用同一标準把品牌設計貫穿于包括展廳、汽車外觀、色系、内飾等在内的汽車生态的每一個環節。這方面上,大眾汽車也從中國市場學到了不少。
大眾汽車植根中國近 40 年,Kai Gr ü nitz 希望,大眾汽車未來在中國的電動汽車既具有現代化、本土化的中國設計語言,同時又能夠讓人聯想到它背後的傳承。
如何做好設計?
Kai Gr ü nitz 表示,在設計語言上,大眾在中國強調兩個方面:" 第一,保持家族基因,無論這款車來自哪個合資夥伴,都具有濃郁的大眾汽車風格;第二,外觀設計體現不同合資夥伴的個性,并體現先鋒、現代感。"
未來,大眾汽車也會在保持家族基因的基礎上,煥新設計語言。在大眾安徽明年推出的新車型上,我們就會看到這一點。
結語
今年的上海車展之行,大眾汽車真切地看到并感受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同時很快調整產品研發路線,整裝出發。慕尼黑車展後,大眾汽車在中國會以 " 中國速度 " 研發,并在設計方面做出差異化,赢得競争力。
(圖 / 文 網通社 王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