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不敢怼親戚的年輕人,都在這遊戲裡發瘋,歡迎閱讀。
玩了這個遊戲,人還沒回家,感覺已經在客廳上被 " 圍毆 " 了好幾輪。
作者 | 瑪麗奧
編輯 | 騰宇
題圖 | 《決戰拜年之巅》
這兩天,一款叫《決戰拜年之巅》的 AI 小遊戲火了。
但凡在過年有過戰鬥經驗的年輕人,一看名字就知道來者不善。它預示了一件比 " 放假太晚 "" 年終獎消失 " 更讓人心煩氣躁的事——我們即将在幾天後迎來親戚們陰陽怪氣的關心和拉練式的靈魂拷問。
這款由 ChatMindAI 團隊最新開發的小遊戲,界面簡單,開局是一個 " 相親相愛一家人 " 的群聊,點擊 " 我回來了 " 按鍵相當于跨入家門,進入一年一度的大型戰場,大家都在大冬天裡玩得直冒冷汗:
在這個賽博家族群裡有多達九種親戚,你将與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媽等人接力聊天,就像被焊死在堆滿了親戚、無法逃脫的客廳裡,再怎麼坐如針氈,都得接受家族成員對你學業、婚戀和工作的盤問。
壓力來得毫無預警,對話也過于真實,平日裡乖順慣了的年輕人迅速被戳中痛點,叛逆因子通通被喚醒,忍不住對着一堆代碼(此時還能意識到這些是虛拟的人)抒發憋了十幾年的怒氣。
在遊戲中,你的回答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親戚情緒,雞同鴨講會讓親戚選擇放棄聊天,可能直接把你推向下一關 Boss,繼續修煉寒暄的頂級廢話文學。
也許是我們太需要一個無所顧忌頂嘴和展示創意的機會了,在這個親戚會面的虛拟世界裡,你不用擔心吵完架後親戚會跟爸媽告狀,也不用顧忌因為說了狠話導致老死不相往來,是一種零負擔的精神對抗,也可以充分準備完美的回擊話術。
畢竟人生的一大痛苦,不就是在夜深人靜時才猛然想到白天吵架現場的對策嗎?
于是,遊戲上線後僅僅一天,用戶便迅速攀升到數萬,遊戲的伺服器和一個個充滿火藥味的虛拟客廳,毫無意外地被擠爆了。
春節 " 戰争 " 的預演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怕過年?
每逢過年前夕,年輕人的内心都會生成一個巨大的矛盾集合體:不想上班,也不想提前回家被爸媽唠叨;既想和許久未見的老家親人叙叙舊,又怕一開場就火星撞地球。
已經被裁員的朋友們,想來已經回到老家了,但只要有親戚上門後知曉此事,就很難安心躺平:
AI 的套路源自于親戚的套路,這兩者驚人的相似點就是:永遠是 "e" 人在線,永遠接得住話,永遠是一句話就讓你噎死。和長輩的交流常常會演變成單方面的訓話,輕則讓人手握拳頭,重則讓人自閉,甚至想收拾包袱連夜滾回大城市找工作。
被動接受不是辦法,年輕人可以學會先發制人,反客為主,不失為一個保持情緒穩定的妙計。
AI 的模拟回答往往與真實親戚極為相似,因此往往在 AI 回答之前,年輕人的血壓已經提前上來了,熟悉的攻擊套路透過螢幕造成巨額傷害。
扛住壓力後能解鎖一些成就獎杯,比如收獲一張讓親戚無話可說的 " 舌戰群儒卡 "。
這個遊戲,玩的時候宣洩了壓力,玩完怅然若失。它模拟的,都是我們 " 過年到底有多難 " 這件事。
年輕人在大城市如履薄冰地打着一份工,臨近放假還在工位上絞盡腦汁,回家還得被鄉親父老質問怎麼還沒升職加薪,何時交友結婚,傳宗接代要抓緊。
已婚女性過年就更不好受了,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是客人,同樣的問題,兩頭都要盤問一次。
一切煩惱和糾結,都在這個遊戲裡用 " 照鏡子 " 式的感受直接呈現。在最新版本中,遊戲還增加了男女選項,更具針對性。但玩多幾個輪回、模拟不同的狀态後會發現,無論在聊什麼主題,對女孩子最終的勸導都會是 " 回歸家庭 "。
拜年之巅的結果就是年輕人發癫。實在聊不下去時,遊戲中的親戚也會尴尬離場,就像在每一次過年的飯局上,一旦空氣突然凝固,就會有人用 " 夾菜夾菜 " 來打圓場,或者換來終結話題的經典一句—— " 翅膀硬啦?這孩子小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有玩家說,當她被六大嬸一頓靈魂拷問,正打算順着六大嬸的話流下悔恨的淚水時,六大嬸突然就撂下她跑了,還管她叫 " 怪小孩 "。這讓她幡然醒悟:和現實一樣,很多時候親戚不是真的想談心,只是沒話找話。
也有一些玩家會說這個 AI 并不科學,總是牛頭不對馬嘴,但是在現實中跟親戚聊天的時候,答非所問不就是常态嘛?
很多親戚本質上沒有太親密,見面只是硬聊,而且一些長輩會習慣性訓話、習慣性否定,仗着年長的身份,冒犯性問題張口就來。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寧願跟陌生人聊天,因為彼此之間至少有邊界感,也懂得迂回的表達。
玩的時候放肆,通關後破防
和《決戰拜年之巅》這個模拟器聊久了,還會發現一個真相:我們總以為自己精通廢話文學,其實親戚比任何人都更懂。
他們可以用同一套話術跟每個人唠幾個小時,來來回回都是幾個經典人生問題:在哪畢業?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能讓家人抱上孫子?在外面混得怎麼樣?
而且,一落到具體的問題上,親戚就開始用精湛的話術打哈哈: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和 AI 親戚聊了一圈下來,發現他們要說的無非是這十六字箴言:" 要離家近、要進體制、要早結婚、想抱孫子 "。
所以,知道目标所向,就可以知己知彼,從一開始想好對策,比如善用反問,搶他們要問的問題,說他們要說的話,讓他們無話可說:
任何問題都可以以此來預演,用魔法打敗魔法。當然,如果你的親戚當中有天生的辯論家,那這些演習也是失效的。不過你可以在受氣後回家在這個模拟器上重拾罵人現場,暗戳戳出一口氣。
這種模拟遊戲,在近年真的越來越受歡迎。前有《我的世界》,後有《人生重開模拟器》,年輕人只要一上手就瘋狂沉迷,看來 " 模拟投胎環節 " 這件事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親戚也是我們在出生時就被硬性設定的配置,但如今血緣關系已經不能說服年輕人默默忍耐了,既然無法在現實中對抗,那就在遊戲中聊以慰藉,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玩壞了大不了重開一局,順便解鎖一些奇奇怪怪的成就:
因為玩家越來越多,目前這個 AI 小遊戲的版本還在不斷更新。但是多玩幾次之後,不少玩家發現自己對很多廢話都免疫了。
其實,我們的内心都知道,很多時候親戚不是有意挑釁,只是成年人的世界遠不再是小時候的一張 100 分考卷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本錯漏百出的書。當它被迫打開供眾人批閱時,每一句诘問都直擊我們脆弱的心髒。
親戚也遠沒有我們吐槽的那麼低情商,他們在家門外也是各個領網域的能人異士,只是代溝問題是千百年來的古老問題,《孫子兵法》也教不會不同年代的人如何在一個維度裡聊天。
在這個層面上,遊戲的開發組保留了最大的善意和克制。所以在對話中,偶爾也會展現出一點非常當代的柔情和開明,雖然那可能只是一個想象中,難以存在的理想世界:
玩到最後,一些玩家會意外解鎖出一些隐藏身份,比如 " 爸爸 "。開發組真實地設定了中國式父親的模樣,就是無論說什麼,回復都是一連串的省略号,像極了爸爸日常沉默的樣子。
當你抱着好奇的心态聊下去,會出現讓人破防的對話:
在這個時候,許多一心想整蠱親戚、對抗爸媽的人可能都會沉默,繼而開始反思整個模拟的過程。
當我們面對其他親戚時,或許可以用世間最粗俗、最頑劣的語言去對抗,但當對話框是 " 媽媽 " 和 " 爸爸 " 時,很多玩家都會心軟,收起了整活的欲望,罵不出口了。
有網友稱自己從頭到尾用一句 " 關你屁事 " 走向通關,但是現實中永遠不會這樣。回頭想想,能不計前嫌地每年來問候你和發紅包的人,忍受你偶爾的任性甚至發癫的,也就只剩親人了。
(圖 /《最終幻想 14:光之老爸劇場版》 )
或許,《決戰拜年之巅》真正的作用,就是提供了過年前一段緩衝期,它把我們置入一個可以肆無忌憚表達、無需擔心傷害任何人的虛拟空間裡,像一個虛拟沙包,接住我們回家前的憤懑和怨氣。
在遊離于真假之間的語言交鋒回合裡,讓我們的情緒得以預先消解,也讓我們在面對幾天後的真實溝通時,少一些情緒化的表達,多一些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實際上的親戚并不是每句話都充滿惡意,我們不妨平和視之;如果洞察到這些對話可能只是套路化的遊戲,我們又何必過于認真?
就像遊戲開發組在應有首頁寫的,遊戲希望大家在真實過年的時候,能減少對家人的迫害和洗腦:
" 我們做遊戲的初衷,是為了讓大家在傳統受壓抑的家庭群聊中,從被壓迫的狀态變成自由輕松的狀态。如果重新成為壓迫者的話,那和自己讨厭的人又有什麼區别的呢 ?"
校對:楊潮, 運營:小野,排版:李淑瑩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