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年輕人捂緊口袋」,鴨脖的生意不好做了?,歡迎閱讀。
作者 | 劉藝晨
編輯 | 謝芸子
" 鴨脖 " 又火了。
近日,江西某高校食堂的一起食安事件引起關注,該校學生疑在飯菜中吃出 " 老鼠頭 "。随後,校方及南昌市市場監督局作出回應,稱飯菜中的異物為 " 鴨脖 "。
6 月 5 日,絕味食品股價開盤閃崩,随後幾天股價下挫,絕味食品也因此被戲稱為 " 鼠頭鴨脖受害股 ",并因股價下跌登上微博熱搜。
實際上,進入 2023 年以來," 滷味三巨頭 " 的股價皆呈現走低态勢,三家企業幾乎于 5 月同時觸及股價最低點。截至發稿前,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的年内股價跌幅分别達到 33%、43%、19%。
從最新的财報也能看出行業的窘迫,盡管疫情的谷底已經過去,但滷味企業仍沒實現預想中的爆發。
2023 年第一季度,在開店速度上一直掉隊的煌上煌,營收同比下降 5.6%。門店數最多的絕味食品,淨利潤也未恢復到 2021 年的同期水平。
有居民區附近的絕味加盟商告訴 36 氪,短暫的報復性消費後,門店的銷量遠不如疫情前水平。加盟商認為,這與滷味門店密度大增有一定關系,更多還是整體消費意願下降所導致。
" 年輕人捂緊了口袋,生意不好做了 "。
可以預見的,滷味三巨頭距離爬出泥潭,還有一定的距離。
淨利下滑,三巨頭 " 鴨力山大 "
業内普遍的感知是,滷味行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
經濟下行,人們對 " 非剛需 " 的可選休閒食品消費的需求降低。禍不單行," 鴨貨 " 的成本還在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自 2022 年下半年起,鴨價在飼料漲價、供不應求等因素的作用下持續上漲。在今年 5 月的業績說明會上,絕味食品董事長、總經理戴文軍也表示,往年鴨脖的平均成本價是 4-5 元 / 斤,今年 3 月最高漲到了 14 元 / 斤。
為了緩解壓力,滷味巨頭們祭出 " 漲價 " 這一保命手段。
但是周黑鴨的產品價格本就在連年提高。此前有媒體統計,2012 年,周黑鴨的鴨脖售價為 45 元 / 斤,2022 年已經漲到了 61 元 / 斤。
多重壓力下,對價格十分謹慎的絕味食品也開始提價。2022 年初,絕味将部分產品提價 5%,同年 7 月,絕味再次對鴨掌、鱿魚等部分品類調價,平均提價幅度達到 7% 至 10%。
36 氪走訪線下門店發現,周黑鴨 300g 的鎖鮮裝鴨脖,售價為 35 元,相當于 58.3 元 / 斤。絕味 250g 的招牌鴨脖售價 27 元,相當于 54 元 / 斤,價格已與周黑鴨接近。
從結果看,簡單的提價策略并不被消費者買賬。至少從 2022 年的财報看,三巨頭出現了集體性的淨利潤下滑,絕味食品更是交出了自 2014 年以來最差的成績單。
在上一年度,絕味食品的總營收達到 66.23 億元,營收增速較 2021 年大幅放緩。淨利潤方面,絕味同比下跌 76.29% 至 2.34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達到 2.57 億元,也同比下跌了 64.25%。
賺錢變難的不只是絕味。縮減門店後,煌上煌 2022 年的營收、淨利潤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同比下滑,其同期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 3081.62 萬元。
滷味三巨頭中,周黑鴨的财報表現墊底。
上一年度,周黑鴨營收達到 23.43 億元,同比下跌 18.35%;淨利潤僅 2528.3 萬元,跌幅為 92.62%。今年 1 月,更有市場信息傳出,周黑鴨預計 2023 年業績利潤指引為 1.5 億至 2 億元。受此消息影響,周黑鴨的市值僅一日就蒸發了 32 億港元。
該消息還稱,周黑鴨的品牌加盟模式和自營模式或出現問題,只不過被疫情掩蓋。
" 頂風 " 開店,下沉不是唯一解
消費不振、成本上漲,确是滷味行業面臨的現實困境。但拉長時間線,疫情只是問題的催化劑," 内憂 " 早已顯現,至少周黑鴨如是。
在 2016 年上市之初,周黑鴨憑借高端化的形象提升估值,毛利率也一直保持在 50% 以上。相較之下,絕味與煌上煌的毛利率僅 34% 左右。
然而,周黑鴨的 " 高端路線 " 并沒有越走越寬,其歸母淨利潤在 2017 年達到頂峰後開始逐年下滑。面對 " 下坡路 ",連鎖企業的應對法門不是漲價就是開店。
很長一段時間内,周黑鴨與絕味的開店模式都是兩種路徑。
公開資料顯示,自 2016 年上市至 2019 年,周黑鴨始終以直營為主,門店位置也多集中于機場、高鐵站等場所。
不過滷味畢竟是 " 小生意 ",高端場景的消費頻次低、直營模式的擴張速度慢。與周黑鴨相比,主打加盟、圍繞在社區附近的絕味,煙火氣更足、擴張速度一騎絕塵。
2019 年,周黑鴨終于開啟特許加盟模式,逐步進軍社區及下沉市場。巨頭們的競争随即進入白熱化。且這樣的 " 大跨步進攻 " 并沒有因為疫情而放緩。
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門店數量對比,36 氪制圖
截至 2022 年末,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總數達到 15076 家,周黑鴨的門店數為 3429 家。三巨頭中,僅煌上煌在疫情下連續兩年收縮,最新門店數為 3925 家。
在 36 氪走訪的過程中,多家滷味加盟商表示,臨街商鋪中 "300 米一家鴨脖店 " 是常态。但社區周邊與下沉市場,真有這麼大的滷味消費需求嗎?
易觀咨詢分析師李應濤告訴 36 氪,五年前,頭部滷味品牌在擴張時面對的主要對手是夫妻小店,品牌的投入能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饋。随着行業的持續發展,門店數量趨近飽和,中腰部品牌的發展也增大了競争難度。
低線市場的競争同樣激烈。
有業内人士向 36 氪透露,從單店收益的角度來看,一線城市客單價是三四線城市的 1.5 至 2 倍,在門店租金與獲客成本上,一線城市則遠高于三四線城市。
另參考 Frost&Sullivan 統計的數據,全國休閒滷味的客單價期望值為 27.5 元。從這樣的客單價水平看,產品價格漲了幾輪的滷味巨頭,沒有明顯的優勢。
而滷味巨頭在全國化布局、市場下沉的過程中,也涉及供應鏈的搭建成本。加盟商沒有足夠的管理能力,也可能導致店效和服務質量的下降。
反映在财報上,周黑鴨的人工成本、門店租賃費和市場促銷支持等方面的費用的确有明顯增加。
2022 年,周黑鴨銷售費用達 9.31 億元,銷售費用率 39.7%,較比去年上升了 2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升至 13.2%,高于同類企業。
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毛利率變化,36 氪制圖
且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絕味鴨脖也出現了單店營收下滑的迹象。财報顯示,絕味鴨脖兩年以内新開店鋪占總數 29%,收入占比只有 20%,新開門店對營收的貢獻占比低于平均水平。
" 啃來啃去很麻煩 ",新出路在哪兒?
顯而易見的是,消費者對于冷鏈滷味、至少對于動辄幾十元一斤的鴨脖,熱情在降低。究其原因,貴是原罪。
有濟南消費者對 36 氪表示,在絕味漲價後,對其品牌好感度有所下降。且本地的滷味品牌 " 味道更好、買鴨頭就送鴨脖,感覺更實在。"
無法實現 " 鴨脖自由 " 後,年輕人也将目光轉向價格更低的零食產品。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市即破發的衛龍食品在今年 3 月達到股價最高點。去年 11 月的卡達世界杯中,價格更便宜的瓜子銷量大增。美團數據顯示,世界杯開幕當日,瓜子外賣環比增長 69%,洽洽、老街口、金鴿等品牌瓜子熱賣。
随着即時零售業态的迅速發展," 外賣點一切 " 逐漸替代 " 辣滷滷一切 "。另有加盟商告訴 36 氪,因外賣平台有提點抽成,絕味線上的價格比門店更高。
這也意味着,絕味、周黑鴨在價格不占優勢的同時,可選替代品越來越多。甚至有消費者對 36 氪直言," 已經兩年多想不起來吃鴨脖,覺得啃來啃去很麻煩。"
當然,現階段就斷言滷味賽道光景黯淡,為時尚早。
艾媒咨詢曾預計,2023 年,國内滷味賽道将突破 4000 億大關。中腰部商戶、區網域商戶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滷味消費也會呈現多元化趨勢。
近年來,在以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為代表的冷鏈滷味市場外,也的确衍生出了現制熱滷、長保常溫滷制零食等細分賽道。
滷味賽道融資情況,36 氪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
其中,風頭最盛的現制熱滷品牌 " 盛香亭 ",獲得來自騰訊、絕味的近億元 A 輪融資。滷味零食品牌 " 王小滷 ",僅三年銷售額就達到 10 億元。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也在滷味賽道有所布局。
在這一過程中,三巨頭也在積極求變,不斷推出子品牌、或是 " 鴨貨 " 外的新品類。
但從當下的市場反饋看,無論是周黑鴨的 " 小龍蝦蝦球 ",還是絕味的 " 愛鴨匠 ",聲量依舊平平。此外值得提及的是,絕味食品也在通過資本手段布局第二曲線。
據統計,絕味旗下網聚資本已投資十餘家企業,包括廖記棒棒雞、盛香亭、阿滿百香雞、顏家辣醬鴨、精武鴨脖等多個品牌。今年 3 月,絕味又抛出港股上市計劃,并表示将 " 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 "。
相信在未來,滷味市場的競争會更加激烈。且在淨利潤下滑、增長放緩的情況下," 三巨頭 " 仍計劃加速開店。
其中,煌上煌預計 2023 年新開門店 2000 家,門店将集中于臨街店鋪和商業綜合體。周黑鴨也表示将在今年新開 1000 家門店,同時會優化單店模型,聚焦 " 小而美 " 的模式。
前景算不上明朗。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