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考復讀變局,歡迎閱讀。
作 者丨陳潔 實習生陳倩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視覺中國
作為高考復讀生的唐尚珺,在 8 月底宣布将繼續復讀。在此之前,他已經參加了 15 次高考。
唐尚珺在社交媒體上的表态,讓人感覺到他的 " 不甘心 ",而這也是很多復讀學生内心的想法。
2023 年參加高考的陳毅就是如此。" 整個高中渾渾噩噩,高考只考了 370 多分,很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想重來一次。做這個決定花費了很長時間,一直糾結要不要復讀:復讀了怕自己明年考得更差,白白浪費時間;不復讀,又覺得心有不甘,想再給自己一個再搏一次的機會。最後,還是決定去復讀。"
由于高中并非義務教育,目前復讀是一張可以無限使用的 " 通行證 "。但是,很多相關的政策也正處于調整之中。比如,從高考來看,唐尚珺所在的廣西,在 2024 年将是新高考的第一年,實行 "3+2+1" 形式,不分文理科。此外,一些省份強調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一些公辦的復讀學校也在逐步拆分。
" 根據政策,要求復讀學校和公辦高中分離,政府正在規劃中。"一位安徽宿州公辦學校的復讀老師丁俊(化名)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現在的復讀學校,即使再提高收費标準,也可以收到不少學生。"
但紅火的復讀產業鏈背後,高分復讀、多年連續復讀并不罕見。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要遏制越演越烈的高分復讀、" 考霸 " 現象,全社會應該形成共識,取消針對高考高分生、被名校錄取考生的獎勵措施,至少可以先取消針對高考復讀生的所有獎勵措施。
非應屆高考生數量增加
根據 2022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 年高中畢業生 824.10 萬人,比上年增加 43.88 萬人,增長 5.62%。但在 2022 年,教育部數據顯示,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 1193 萬。高考報名人數和高中畢業生之間 368.9 萬人的差額,就是高考復讀生和社會報名高考的人士數量。
這一差額在過去數年有明顯增加,意味着非應屆高考生數量增加: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 年高中畢業生 789.25 萬人,2019 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 1031 萬,兩者差額 241.75 萬人;2020 年高中畢業生 786.53 萬人,當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 1071 萬,兩者差額 284.47 萬人;2021 年高中畢業生 780.23 萬人,2021 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 1078 萬,兩者差額 297.77 萬人。
而 2023 年全國有 1291 萬考生報名參考,比去年增加 98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此前的 2020 年,教育部數據顯示,普通高中招生數量 876.44 萬人,比上年增加 36.95 萬人。即使這部分人全部在 2023 年參加高考(一般高中畢業生數量會低于 3 年前普通高中招生數量),高考報名人數和高中畢業生之間的差額也在繼續擴大。
" 我就是在 2023 屆復讀的學生,2022 年我參加高考,高考分數就差本科線 5 分,很不甘心。後來選擇了毛坦廠中學復讀,今年高考考了 443 分,過了本科線,目前被一所安徽民辦本科錄取。" 一位安徽復讀的考生張宇悅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目前,2023 年各省高招錄取工作已于 8 月順利落下帷幕,各地的錄取率也已經出爐。比如據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消息,安徽省 2023 年高招錄取工作已于 8 月 12 日 18 時落下帷幕。錄取結果顯示,2100 餘所普通高校共錄取考生 51.7 萬人,較上年多錄 1.3 萬人。陝西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8 月 12 日,陝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圓滿結束。全國 1631 所普通高校在陝共錄取新生 28.99 萬人。
按照高考報名人數和錄取考生的比例來看,各省基本在 80%-90% 之間。換句話說,所有參加高考的考生只要願意,絕大部分都有書可念。
但是,每年高考過後,還會有不少考生想要加入復讀的群體,這其中不僅有發揮失常、志願填報失誤、距離本科線很近的同學,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錄取到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而放棄上大學想要 " 逆風翻盤 "。
而從高中畢業生數量與高考報名人數的差額來看,想要復讀的學子或許已經越來越多。除了讀 " 高四 ",甚至 " 高五 "、" 高六 " 也并不罕見。
除了考生,家長也是這場復讀 " 馬拉松 " 的推手之一。
" 我家孩子不願意復讀,在我的勸說下才不情願地報了名,今年他的分數只能上專科。復讀一學期就一萬多,每個月 1500 元生活費,花費那麼多錢就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至少希望他能上個本科。本科在就業各方面待遇會更好。" 一位復讀生家長說道。
但很多復讀學子感覺面對的壓力要超過普通讀高三的壓力。
張宇悅認為,復讀是她人生的 " 至暗時刻 "。" 復讀的時候,每周都要周考,一考就是一天,還要排名次,如果退步班主任會打電話給家長。除了周考還有月考,最讓我心有餘悸的,是高考前幾天教育局的聯考和周考連一塊,一連四五天都考試,早讀和晚自習都正常,只有中午兩小時休息,感覺腦細胞快不夠了。"
同樣選擇復讀的陳毅,也表示復讀的生活很苦。" 選擇復讀後,慢慢脫離原有的同學圈子,高中室友在群裡為大學生活做準備時,我還在寫高中沒寫完的試卷。他們都在讨論大學話題的時候,我會暗暗難過,很多時候也會陷入迷茫,如果再次失敗,我能承受住嗎?"
" 高考已經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沒有誰想讓孩子再嘗一次高三的苦。" 上述復讀學子的家長說。
熊丙奇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復讀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一個考生是否選擇復讀,要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自身的能力來做一個合理的評估。
" 如果之前高考已經發揮出比較好的水平,再進一步復讀也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那很顯然就并不一定要復讀。而如果家庭經濟情況不好,復讀也會面臨很大心理壓力。再有就是考生一定要意識到,復讀本身就是要獲得更高的分數,如果自己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其他同學都上大學的背景之下,復讀可能并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熊丙奇說。
復讀選擇與教育資源公平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主要有兩種復讀模式。一種是公辦名校靠着挂靠分校等方式辦的復讀班。另外一種是民辦私立學校復讀,復讀的費用根據學生成績來定。随着復讀人數的增加,復讀 " 生意經 " 也頗為紅火。
張宇悅在毛坦廠中學復讀,學費一年 15000 元,另外每月還要交住宿夥食費 1500 元左右。" 我所在的學校有 80 多個復讀班,一個班有 170 人左右。最低收費為一學期 2000 元,要求時當年的高考分數線要在一本以上。最高收費一學期 38000 元。"
丁俊表示,他所在的公立學校從建校以來一直都有復讀班,收費按照高考成績進行劃分登記,10 分一個檔,一檔遞進 1000 元。成績過一本分數線的不收費,最高收費為 19000 元。去年學校只有 10 個復讀班,今年有 17 個復讀班。
不過,公辦學校舉辦復讀班的模式一直在被清理中。
7 月下旬,吉安市一名高中應屆生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表示,吉安市各公辦高中違反國家三令五申嚴禁公辦學校不能招收復讀生的規定,大量招收 2023 年高考還沒有達到理想大學分數目标的學生,開設復讀班,這種違規招收復讀生,對應屆生來年高考造成一定壓力和影響。
8 月 16 日,江西省委民聲通道工作室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答復稱,經吉安市教體局核實,因 2023 年江西省高考考生人數增幅較大,而招生計劃與往年相比相對持平,落榜考生也相應增加,復讀需求強烈。為規範公辦高中辦學行為,吉安市教體局于 2023 年 7 月 5 日專門召開市直學校招生工作會,重申復讀班相關政策,責令吉安一中、白鹭洲中學立即中止復讀班招生。
8 月底,青海省教育廳對秋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入學管理、規範教學、深化改革以及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提出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嚴禁民辦高中學生轉入公辦普通高中就讀。
熊丙奇認為,近年來,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招復讀生,在一些地方 " 回潮 ",有的公辦高中把動員高分生復讀作為打造升學政績的重要手段。這與國家正在推進的教育評價改革方向背離。
" 我所在復讀學校也被要求與公辦高中分離,政府正在規劃中,目前只是過渡。" 丁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復讀的學生并非沒有書可以念,而是為了衝刺更好的學校。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 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 3325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30%。2022 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 4655 萬人,比上年增加 225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59.6%,比上年提高 1.8 個百分點。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快速增加相對應的是,重點高校招生數量一直相對穩定。
據丁俊介紹,他們學校每年都有考 600 多分還來復讀的學生。不過,更多復讀的學子是高考本科線以下,為了考上本科而選擇復讀。
但是復讀紅火背後,暗藏了不少問題。除了高分復讀之外,一些考生即使被多次錄取也不去讀,反復復讀被認為是浪費教育資源。
一些省份對此的應對政策,是限制相關的志願填報。比如,2022 年,河南省教育考試院提醒考生,對錄取後不入學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将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 2 個。
2023 年,河南省教育考試院再次提醒考生,志願是考生個人的審慎選擇,也是對報考院校的書面承諾。被錄取而不報到,既浪費寶貴的招生計劃和高校教育資源,同時也擠占了他人的升學機會。為維護入學機會公平,對于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對本年度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将根據省志願設定情況适度限制其填報志願的數量。考生違約情況将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
此外,《山西省 2023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提出,錄取規則是先按考生特征總分從高到低排序。考生總分相同時,再按單科成績依次從高到低排序。不過,上年被錄取後未報到考生将排在同分數的最後。換句話說,如果曾經 " 錄而不讀 ",該考生的實際投檔排位将處于所有同分考生的末位。
而根據教育部檔案規定,從 2023 年招生起,往年被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錄取後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考生,不再具有專項計劃報考資格。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