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反擊」的豐田,「吃驚」的日產,「激進」的本田,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汽車突然轉向電動化的形勢,讓行事風格以保守著稱的日系車企,陷入了巨大的轉型挑戰。
5 月中旬,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先後公布了統計日期按照 2022 年 4 月 1 日到 2023 年 3 月 31 日計算的 2022 财年業績報告。從三家的财務數據,可以反映出日系三強的現狀以及對電動化趨勢的考慮。
豐田仍舊是全球盈利能力第一的汽車制造商,其在 2022 财年的淨利潤達 2.45 萬億日元,雖然同比大幅下降 14%,但仍是大眾汽車集團在同期淨利潤的 1.5 倍,也比特斯拉多出約 1 萬億日元。
同時,豐田罕見開始加大對電動化領網域的投資,在财報發布的同一天,豐田宣布在 2030 年之前向純電汽車投資 5 萬億日元,較此前的計劃增加 1 萬億日元。
作為以發動機技術著稱的本田汽車,在全球各國出台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以鼓勵發展電動車的大趨勢下,也不得不将重心轉移至電動車領網域。本田已發布了電動化轉型計劃,目标是到 2040 年成為一家只銷售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的電動化車企。
在經歷了 " 戈恩事件 " 後,日產過去三年一直在努力扭轉陷入動蕩的局面。在連虧 3 年後,日產于 2021 财年首次實現盈利,并在過去一個财年成為日系三強中唯一實現增收又增利的車企。2023 财年是日產 "Nissan NEXT 企業轉型計劃 " 的最後一年,但其面對的全球電動化挑戰和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壓力,才剛剛開始。
各有特色的三家财報
豐田是日系三強中最能賺錢的車企,其 2022 财年營收 37.15 萬億日元(約 1.88 萬億人民币),同比增長 18.4%;淨利潤 24513 億日元(約 1241 億人民币),同比下降 14%,是近 4 年來首次下滑。
雖然淨利下降,但豐田仍是目前全世界最能賺錢的汽車制造商。作為對比,豐田的主要競争對手——大眾汽車集團,在 2022 年 4 月到 2023 年 3 月的淨利潤約為 1.7 萬億日元,是豐田的 7 成左右。即便是全球盈利能力最為突出的豪華汽車制造商——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同期的淨利也僅為 2.1 萬億日元。而有望成為豐田未來最大競争對手的特斯拉,在同期的淨利潤約為 1.5 萬億日元左右。
豐田突出的盈利能力是建立在全球第一的銷量規模之上的,而淨利潤下跌,則反映出豐田的盈利能力在走弱的事實。
2022 财年,豐田在全球的銷量規模為 1055.8 萬輛,同比增長 1.7%。其中,日本國内和其他亞洲市場主導了增長,兩個市場分别增長了 7.5% 和 11.3%,而銷量規模最大的北美市場僅增長 0.5%,豐田 2022 财年在該市場銷售了 240.7 萬輛新車。
豐田沒有在财報中單獨體現中國市場的銷量數字。但根據此前發布的數據,2022 年 1~12 月,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在 10 年來首次下降,同比減少 0.2%至 194.06 萬輛。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新車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讓以銷售燃油車為主的豐田感受到了壓力。
在銷量和營收都實現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反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豐田将淨利下滑的首因歸結為鋼材、鋁等原材料價格飙升帶來的嚴峻商業環境。而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也發生在本田身上。
2022 财年,本田汽車在全球的銷量規模下滑 9.5% 至 368.7 萬輛,但營收同比增長 16.2% 至 16.9 萬億人民币(約 8555 億人民币)。造成汽車銷量和總營收出現倒挂的主因是摩托車業務營收增長。2022 财年,本田摩托車業務的收入實現增長 33.1%,是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但汽車業務的收入仍是摩托車的近 4 倍。2022 财年,本田汽車銷售收入約為 10.78 萬億日元,同比增長 15.2%。而摩托車的銷售收入僅為 2.91 萬億日元。
本田摩托車在 2022 财年的銷量增長 5.2% 至 447.2 萬輛,但這不足以抵消汽車銷量下降對盈利的影響。2022 财年,本田營業利潤同比減少 3.7% 至 8393 萬億日元(約 425 億人民币),淨利潤則同比減少 1.7% 至 6952 億日元(約 352 億人民币)。
但日產汽車卻打破了豐田和本田的增收不增利局面。
2022 财年,日產全球銷量同比減少 14.7% 至 330.5 萬輛,但營收和淨利潤卻雙雙取得了增長。其中營收增長 16.2% 至 10.6 萬億日元(約 5366 億人民币),淨利潤同比增長 0.2% 至 2219 億日元(約 112 億人民币)。這是日產在上個财年首次擺脫連虧三年的泥潭後,連續第二年實現盈利。
日產得以實現連續兩年盈利來自三年前開始的一項名為 "Nissan NEXT 企業轉型計劃 " 的成本削減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減少全球產能和提升單車銷售利潤,這與前董事長卡洛斯 · 戈恩追求的全球擴張和打折銷售汽車的戰略背道而馳。但随着電動化的全球浪潮導致的投資增加,日產還能否保證在銷量前景不明朗的局面下,仍能實現連續盈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三家開始轉向電動化,新推出的電動汽車,能否助力其實現銷量和盈利的增長?
「反擊」的豐田
相對而言,轉向電動化,豐田表現得尤為緊迫。
首先是佐藤恒治被豐田章男提拔為豐田新社長,主要任務是轉向電動化後,帶領豐田重新取得行業領先地位。
同時,基于豐田現階段的現狀,佐藤恒治代表豐田提出了反擊的計劃。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目标——豐田将在 2023 财年銷售超過 20 萬輛純電動汽車,這是上一财年 38000 輛的 5 倍多。
銷量目标的具象化,體現了豐田開始真正重視純電車銷售的決心,也反映出豐田對于落後競争對手的現狀,真的着急了。
豐田在燃油車領網域的最大競争對手——大眾汽車集團,2022 年的純電車銷量增長 26% 至 57.2 萬輛,在所有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了 7% 的創紀錄水平。但反觀豐田,它的純電車銷量在 2022 财年僅占所有新車銷量的 0.4%,大幅落後于主要競争對手。
為了追趕競争對手,豐田計劃從兩方面開始入手——一是追加投資,而是成立專門針對純電車的部門。
在公布财報的同一天,豐田宣布截止 2030 年,對純電動汽車投資 5 萬億日元,較之前的計劃增加 1 萬億日元,顯示了豐田有意改變目前純電車銷量在主流汽車制造商中墊底的局面。但在其他競争對手也針對純電動汽車追加投資的主流趨勢面前,讓豐田追加投資的舉動顯得不那麼突出。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汽車集團宣布今後 5 年對以電動化相關領網域為主的投資将追加至 1800 億歐元(約 26 萬億日元)。對比之下,豐田對純電動車的投資僅為大眾集團的不到 2 成。這讓豐田在轉向電動化後,想重新赢回行業領先的目标,看上去似乎遙不可及。
在增加投資以外,豐田還為應對純電動車(BEV)市場快速擴大的趨勢和自身處于落後的現狀,做出了變革組織的決定,以提升響應市場需求的效率。這是豐田應對行業變化的常見措施。
豐田于 5 月 10 日宣布新成立了一個名為 "BEV 工廠 " 的獨立部門,該部門将開發、生產、經營等流程集中在一處,提升決策和執行速度。
在 "BEV 工廠 " 的推動下,豐田在純電動車市場将以超越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大本營——美國和中國市場為中心,以參與競争的方式尋求提升在兩個主要市場的競争力。豐田的目标是到 2026 年實現每年銷售 150 萬純電動車。作為未來的主要的競争對手,特斯拉在 2022 年的純電車銷量接近 150 萬輛。
「吃驚」的日產
和豐田一樣,本田和日產也對快速壯大的電動車市場表現出了緊迫感。日產對過去三年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感到吃驚。
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内田誠在财報發布會上表示:" 目前中國市場的變化速度遠超日產預期。" 他表示日產需要改變傳統的方法,轉向更靈活的組織以應對目前的變化。
其他日產高管也強調了他們在上海車展上看到的變化:" 中國消費者轉向電動車的趨勢來自消費者本身,而不單單是以補貼為主的激勵措施和車牌限制等因素的推動。" 這名高管強調日產必須改變在中國設計、制造和銷售汽車的方式。
據了解,日產下一代電動汽車将由中國設計師主導設計,将加速推進在中國市場的電驅化進程——到 2026 年推出 7 款電驅化車型;到 2030 年實現 80% 的電驅化產品陣容。
在全球市場,日產的最新目标是到 2030 年實現電驅化車型占全球銷量的比例超過 55%,而此前的目标是 50%。據悉,日產正在制定以軟體定義汽車和電動汽車等領網域為主的增長計劃。
「激進」的本田
而相較于日產的新計劃還在醞釀當中,早先一步做出應對的本田,就略顯激進了。
本田的目标是到 2040 年在全球市場只銷售電動汽車。在這一終極目标的引領下,本田設定了以 2030 年為期限的中期目标,屆時将在全球市場上推出 30 款純電動汽車,電動車年產量将達到 200 萬輛。其中,在中國市場,到 2030 年将不再投放新燃油汽車,到 2035 年實現新車銷量是 100% 純電動車的目标。
但基于中國市場的新變化,本田将中國目标大幅提前。其在中國市場的最新目标是,到 2027 年推出的所有車型均為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型,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較此前的目标提前 3 年。這顯示出了本田希望加速推進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進程。
豐田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追加後達到了 5 萬億日元,而本田在一年前就提出了對純電動汽車投資 5 萬億日元的計劃。這表明本田比豐田更早地展現出了轉向電動化的決心。
三家的預測都相對樂觀
日系車企開始認識到轉向電動化的緊迫感。而對于新财年的預測上,都表現得相對樂觀和謹慎。
作為日本第一大汽車制造商的豐田,其預計 2023 财年的汽車銷量将達到創紀錄的 1138 萬輛,較 2022 财年的 1055.8 萬輛增加 7.8%。其中日本市場預計将增長 12.1%,北美市場将增長 10.5%,歐洲市場将增長 9.7%,亞洲市場總體将增長 6.8%。
基于對再次創紀錄的銷量預測,豐田預計其 2023 财年的營業利潤将增長 10%,達 3 萬億日元,是日本所有公司的最高。豐田認為其 2023 财年的營收将達到前所未見的 38 萬億日元,這一水平較上一财年增長 2.3%。
這家賺錢能力最強的日本公司,預計 2023 财年的淨利潤将實現 25800 億日元,較上一财年同比增加 5.3%。而在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三個月裡,豐田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 35% 至 6269 億日元,而收入增長 19% 至 9.7 萬億日元。
相較業績飙升的 2022 财年第四季度,豐田對 2023 财年的預測略顯保守。這與豐田加大對純電領網域的投資有關,因為這會削弱其在接下來一年的盈利能力。但豐田不得不這麼做,在 2023 财年開始第一天正式成為豐田新社長的佐藤恒治,為豐田在純電領網域提出了反擊的目标。
作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本田預計到 2024 年 3 月底的未來一年的營業利潤将增長 19% 至 1 萬億日元,營收有望達到 18.2 萬億日元,較上一财年的 16.9 萬億日元增加 7.7%。而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三個月營業利潤為 1055 億日元,遠低于分析師預估的接近 1650 億日元。
基于對半導體供應鏈逐漸趨于穩定的預測,和持續改善工廠運營的目标,本田對 2023 财年實現 435 萬輛的汽車銷售目标保持樂觀,這意味着要比 2022 财年的銷量多 18%。
在從 2023 年 4 月開始計算的本财年,日產計劃在全球生產 400 萬輛新車,以支撐現有的銷量目标,但仍未達到三年前制定的将 540 萬輛產能削減 20% 的目标。而且,日產最近将本财年的銷售目标從 370 萬輛下調至 340 萬輛,這讓 "Nissan NEXT 企業轉型計劃 " 在最後一年面臨諸多不确定因素。
其中,日產對中國市場在 2023 财年的銷售預測僅為增長 8%,達到 110 萬輛,遠低于對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樂觀預測。日產預計本财年在北美市場的銷量将增長 29%,達到 132 萬輛,歐洲市場的增長将達到 27%。
基于對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樂觀預測,日產預計 2023 财年的營收将增長至 12.4 萬億日元,淨收益将增長至 3150 億日元,較 2022 财年增加 42%。
面臨雙重挑戰
雖然對市場前景,三家都持樂觀态度,但在全球電動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三家依然面臨着各種不确定性。
決心反擊的豐田,更加激進的本田,正在醞釀大計劃的日產,這是日系三強在應對全球電動化浪潮的最新面貌。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日系三強面對的挑戰更加復雜,它們在華正在遭受着前所未見的逆風時刻。
2022 年,豐田在華銷量同比減少 0.2%至 194.06 萬輛,10 年來首次同比下降;本田 2022 年在華銷量同比減少 12.1%,降至 137.3 萬輛,連續兩年低于上年;日產在華銷量更是連續 4 年低于上年,2022 年再度同比減少 22.1%,降至 104.5,較 2018 年巅峰時期的 156.4 輛,失去超過 3 成的銷量。
截止今年 4 月,日產在華銷量已連降 9 月,本田已連降 8 月,只有豐田轉向增長。在去年 4 月新車銷量基數偏低的條件下,日產和本田仍未扭轉下滑局面,這反映出日系車如今在中國市場的形勢愈發嚴峻。在中國,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主的日系車,在截止今年 4 月底的市場份額僅為 17.4%,較 2020 年 24.1% 的市場份額失去了 6.7 個百分點,失去了超過 100 萬輛銷量。
日系車在中國遭遇銷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中國電動車市場在新車市場的快速壯大,而日系車在該市場幾乎沒有作為。
上險數顯示,2022 年,不包含雷克薩斯,豐田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僅為 1.4058 萬輛,在所有汽車銷量中的占比僅為 0.78%;本田新能源汽車的全年銷量略好,但也僅為 2.0865 萬萬輛,滲透率僅為 1.53%;日產的兩項數據分别僅為 1239 輛和 0.15%。
在基本盤面臨逆風和電動化成績慘淡的雙重挑戰下,日系車想要依靠重新認識中國市場的方式扳回一局,但改變的難度正在變大。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王瑞昊,編輯|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