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拼多多如何擺脫“小玩意兒”,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陸玖商業評論
号稱 " 史上消費者福利最大的 618" 啟動後,在小紅書、豆瓣等社交平台上,618 必買清單、618 拼組等安利帖、互助帖層出不窮。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這些帖子中,圍繞低價小商品的拼多多種草清單,幾乎占滿全場。
盡管今天的拼多多在電商領網域已擁有了自己的 " 姓名 ",但一個問題是,絕大多數消費者在拼多多買東西時,更多只看那些無關緊要的 " 小玩意兒 ";對于一些客單價高商品,先看是否有 " 百億補貼 " 标注,沒有此标籤,很多消費者就要開始猶豫。
對于渴 望 " 進城 " 的拼多多來說,改變 " 小玩意兒 " 心智的道路,遠未到終點。
在拼多多買小玩意兒
先看一組數據 。
據拼多多财報顯示,2020 年、2021 年,拼多多全年 GMV 分别約為 1.7 萬億、2.4 萬億,訂單數量分别為 390 億單、610 億單,折算下來,平台平均客單價為 43.6 元、39.3 元。但到了 2022 年,财報并未給出全年 GMV 及平台訂單總量。
京東此前媒體曝光的數據則是 400 元以上。
今年 618,消費者楊萍在研究完各家平台的政策後,對自己的購物清單進行了分類:給孩子換的電腦、冰箱,去京東買;給自己買的衣服、護膚品在淘寶、天貓上看看;收納袋、洗臉巾這些日用品,就去拼多多下單。
楊萍代表着網購一代大部分人的心理,京東、淘寶、拼多多扮演着不同角色。
走下沉、打低價,拼多多僅幾年的時間便快速做大。盡管最近一兩年來,淘寶将注意力逐漸放回淘寶、淘特上,京東主站也開始走低價,同時推着京喜,但整體看來,對拼多多的狙擊效果相對有限。
這也是今年 618,各大電商平台不約而同押注 " 低價 ",卷起價格的關鍵。
拼多多百億補貼狂撒 50 億優惠券;京東上線 " 百億補貼 "、還推出 " 單價到手價 " 功能;淘寶則下注 "99 特賣 "、百億補貼發起 " 擊穿底價 " 行動;抖音上線 "618 好物節 ",主打滿減優惠 …… 性比價消費成了競争的主戰場。
" 今年 618 對消費者太友好了,沒有復雜的玩法,主打簡單粗暴的便宜。" 楊萍對陸玖商業評論說道。
" 同品的產品,這兩年拼多多确實偷了很多量,當京東、天貓反應過來的,一定會對品牌做約束,如此一定就會出現拼價低的趨勢。" 對于今年各大電商平台的低價策略,電商運營公司老板張澤告訴陸玖商業評論。
不過,看似各大電商平台都在喊低價,某種角度上,這似乎也意味着拼多多 " 價格屠夫 " 的路子是奏效的。宏觀層面上,這只是當下消費降級趨勢下的一種必然;微觀層面上,消費者并不介意低價買無牌商品,而在意的是,花了正品價買了低價值商品。
有沒有區别對待?
就消費端的感知來看,讓拼多多 博 出位的,不僅僅是低價,還有那些諸如 " 僅退款 "" 邊遠地區包郵 "" 售後體驗補償 " 等傾向于消費者的平台政策。
" 有一次我在拼多多買了種子,和客服聊天時,提到這個花發芽慢,聊天框裡就直接彈出官方的僅退款 "," 拼門信徒 " 小五表示,當時還以為是商家不耐煩,後來才知道對話被平台接管了,商家無法再發言。
但是,也有一些消費者反饋,拼多多平台對待中小商家與大品牌商家的态度截然不同," 更偏向品牌商家。"
去年冬天,陳瑞的父母在拼多多海爾旗艦店買了一款熱水器,但等到師傅前來安裝時,才發現買錯了型号,無法安裝使用。老人趕緊與商家溝通退貨或者換貨,但商家以 " 產品包裝打開打開 " 為由,拒絕退換。期間雙方多次溝通,但始終沒有達成共識。
後來,陳瑞找到拼多多官方客服,描述、拍照、說明問題之後,拼多多官方客服介入雙方的調節環節,海爾最終同意換貨。
這似乎也能理解。
正如多年前,為了業績的增長,阿裡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客單價更高的品牌及領網域,眼下,拼多多同樣也進入到了謀求更大利潤的發展階段。
因此,拼多多自 2019 年 6 月開始上線 " 百億補貼 ",通過真金白銀與流量政策的支持,吸引品牌入駐,拉動客單價。
聯合品牌一起做 " 百億補貼 ",确實一個聰明的計劃:一方面,真金白銀補貼,無疑會帶來大批新用戶,也會盤活用戶活躍度;另一方面,也會吸引更多品牌商家入駐,從而帶動平台傭金報酬、廣告費用的營收。
通過該活動,主打下沉市場的拼多多,逐漸吸引到了不少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據電商報統計,上線三個多月,百億補貼活動入口的活躍用戶人數就超過 1 億;上線當季,拼多多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同比增長 90%。
陸玖商業評論進一步分析數據,2019 年一季度(上線百億補貼的前一季),拼多多 MAU 約為 2.9 億人,環比上一季度的 2.7 億人,已隐現滞漲迹象。" 百億補貼 " 上線後,拼多多的用戶重新回歸高速增長通道,2019 年二季度、三季度,平台 MAU 分别達到了 3.7 億人和 4.3 億人。随着 " 百億補貼 " 走向常态化,自 2020 年四季度起,拼多多的 MAU 已基本穩定在 7 億人以上。
另外,從推出百億補貼後,拼多多的營收規模也在飛速上漲。根據拼多多公開信息顯示,2019 年一季度,拼多多單季營收僅為 45.5 億元,但到了二季度,營收大漲至 72.9 億元,同年四季度已突破百億,達到 107.9 億元。在最新的 2023 年一季報中,拼多多單季營收錄得 376.4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品牌商家的湧入,中小商家開始有怨言,認為平台開始偏袒品牌方,導致他們不好賺錢了。
對此,陸玖商業評論向一位接近拼多多内部的人士求證,對方表示,其實平台不存在區别對待這個問題,消費者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無論是品牌方,還是一般商家,影響店鋪本身經營的維度,都是來自于消費端對物流、口碑等的打分。
不過,陸玖商業評論也注意到,拼多多依然是中小商家踏入電商領網域的首選平台,流程簡單是重要的原因。
今年初,為了把家裡做的山東煎餅通過網絡銷售出去,牛壯壯有了開網店的想法。在對比各大電商平台後,她先在拼多多開了一家店," 與其他平台相比,拼多多的入駐門檻更友好,只要注冊賬号、繳納保證金,審核通過就能開店,這更适合我們這種小商家入駐。"
電商下半場,拼什麼?
電商競争上半場,拼多多憑 借着平台補貼和 " 砍一刀 ",從被阿裡、京東忽視的下沉市場殺出,跻身電商平台第一梯隊。2022 年電商平台 GMV 規模,阿裡 8 萬億 +,京東、拼多多 3 萬億 +,抖音電商 1.4 萬億 +。
但進入下半場,電商平台競争愈演愈烈,同時還要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考驗,因此低價做規模的日子已經過去,提升利潤空間,才是實打實的生門。
盡管拼多多高喊 " 進城 ",也有幾年了,在這幾年當中,确實也有不少品牌選擇入駐,但還并未完成消費端心智的徹底改變。
"(這是)拼多多產品自身延伸出的矛盾。一方面要求快速追求客單價的提升,想把品牌都邀請進來;一方面是整個產品推低價爆品的邏輯,在分發上無法承接品牌。" 一位電商從業者表示,這也是當年淘寶把天貓獨立出來做的原因。
" 拼多多走的也是淘寶當年的路子,盡管并沒有分化出一個‘天貓’,但基本邏輯可能差不多。這沒有對錯,只是一家電商平台,處于不同成長周期,基于各方利弊,所做出的當下最好的策略。" 上述人士如是說。
不過也正如今天淘天、京東選擇 " 降維 ",拼多多選擇 " 升維 ",電商下半場,比拼的可能是平台大生态。
" 具體則體現在,比如在消費端,是用戶對玩法、福利、履約、復購等等,全鏈路體驗的更新;在商家端,大品牌、中小商戶以及類似京東 C 店等等,不同體量、不同類别的商家,在平台上都有‘吃飯’的機會。" 該人士說。
中小商家、品牌商家之間,從來不是對立關系,它們的作用都是吸引更多用戶來到平台消費。" 在商言商,拼多多流量高,若是能找到更高的轉化方法,相信沒有品牌不想入駐。"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顯然,拼多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市場已經看到,拼多多的口号,已經從 " 多實惠多樂趣 " 變成了 " 多實惠好服務 ",從強調實惠到強調實惠 + 服務。在快遞物流方面,拼多多平台商品已經從 "72 小時發貨 " 更新為 "48 小時内發貨 "。
在各大社交平台,動辄就會甩出 " 百億補貼常态化,電商們還需要 618、雙十一嗎 " 種種靈魂提問的當下,拼多多多久能夠徹底撕掉 " 小玩意兒 " 的标籤,或許,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