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網傳女子40萬存款變理财,銀行:為手機銀行操作,不存在櫃員私自操作,歡迎閱讀。
1 月 19 日,網上一則女子銀行 " 定期存款 " 變 " 理财產品 " 虧損 2 萬 4 成為熱搜新聞。視頻中顯示,女子在農業銀行沙河市支行存入 40 萬元定期存款,卻發現被銀行工作人員私自操作變成了理财產品,導致本金虧損了 2 萬 4 千元。該女子多次向銀行讨要說法,卻遭到了銀行的攔截和拒絕回應。
1 月 20 日,長江雲新聞記者致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沙河市支行了解到,該客戶在兩年前贖回某理财產品後在該網點通過農行手機 APP 再次購買了另一款理财產品,該產品屬于 " 激進型 " 基金投資理财產品,需要對購買人進行風險評級。
銀行網點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產品的購買過程都是通過電子渠道,并且需要客戶在手機上輸入密碼來确認購買成功,并沒有視頻中提到的 " 籤字 " 環節,視頻中女子的講述與事實不符。
" 理财產品 " 兩年虧損 2 萬 4?
銀行網點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產品上架之初就規定了它的投資方向,有對應的風險等級評定,價值會随着資本市場波動產生變化。目前,該產品尚未到達開放期," 虧損 2 萬 4" 并不是最終結果。
此外,所有的理财產品都采取淨值化管理,每天可以看到上一個結算日後的產品淨值,并且銀行會對理财客戶每年做一次風險測評來維護客戶自身權益。
什麼樣的情況下,在銀行買的理财出現虧損,銀行需要承擔責任?
銀行在向投資者出售理财產品,因為出現虧損而被判賠的案例時有發生,也就意味着雖然銀行理财是非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但也并不是說在出現虧損時就完全不用擔責。
記者了解到,銀行理财按照風險等級來分,可以分為 R1、R2、R3、R4、R5 五種類型,分别對應的是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
同樣,不同的投資者按照風險偏好,也可以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積極型和激進型五種類型。一般投資者首次在銀行買理财產品時,都需要做一個風險評估,用來确認投資者屬于哪種風險偏好的。銀行在向投資者售賣理财產品時,只能賣與投資者風險偏好等級相匹配的產品。
如果風險評估都沒做好,銀行在不知道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時向投資者推薦理财產品,就涉嫌違反适當性原則,需要擔責。
目前,該銀行網點方面表示,該產品購買過程合規,并且接受銀監部門調查。
(長江雲新聞記者 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