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投產:重構智電時代的"第二增長曲線",歡迎閱讀。
2025 年 3 月 26 日,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落成暨首款純電車型 P7 下線儀式在廣州舉辦。這一日期的選擇頗具深意—— 26 年前的同一天,第一台國產雅閣下線,開啟了廣汽本田在中國中高端燃油車市場的黃金時代;26 年後,純電 SUV P7 的落地,标志着這家合資車企正式跨入 " 智電先鋒 " 的新紀元。
廣汽本田 P7 在開發區新能源工廠下線
在 " 雙碳 " 目标驅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以年均超 30% 的增速狂飙,2024 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 45%。然而,這一賽道卻被比亞迪、特斯拉為代表的自主與新勢力車企主導。因為在電動化時代,合資車企的 " 大象轉身 " 既要應對本土品牌在智能化與成本控制上的碾壓,又需平衡全球技術标準與中國市場需求之間的衝突,廣汽本田則通過 " 全球制造體系 + 中國本土創新 " 的融合,打破了技術單向依賴。
而面對中國新能源市場價格内卷與高端化焦慮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廣汽本田試圖以 " 技術更新—產品創新—生态整合 " 的閉環邏輯突圍,以數智化與零碳化重構制造體系,以場景化價值穿透用戶痛點,最終構建生态級競争力,打造 " 第二增長曲線 "。
技術更新與品質傳承的雙重引擎
廣汽本田 " 第二增長曲線 " 的核心在于依托新工廠的智造能力與品質積澱,打造差異化產品價值,最終構建生态級競争力。一組數據證明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有這個實力:總投資 35 億元、年產能 12 萬輛,集合了 30 多項全球領先、50 多項國内領先、近 60 項 Honda 全球首次應用的技術工藝。
廣汽本田将 26 年造車經驗轉化為 " 工藝數據庫 ",并與智能化設備深度耦合。也造就了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兩大維度的競争力:數智化制造的效率重構與零碳化實踐的成本革命。在數智化層面,全流程 RFID 技術覆蓋,集成生產過程的上萬個數據,實現從衝壓到總裝的全生命周期品質追溯。
焊裝車間實現焊接 100% 自動化
衝壓車間采用全伺服生產線,最快 3.75 秒生產一個 / 一對衝壓零件,零件生產完成後由機器人完成 100% 自動裝箱;焊裝車間實現焊接 100% 自動化,并應用行業突破性的焊接 AI 檢測,相當于為汽車 " 拍 CT",360 ° 無死角透視車身,确保車身焊點 100% 合格。
塗裝車間采用行業先進的定量機和噴槍系統實現 100% 全車自動塗膠,結合視覺定位系統,打膠精度達到 0.5mm;總裝車間采用高端智造裝配工藝,整體自動化率近 30%,達到國内汽車行業總裝水平近 3 倍,導入多項行業内率先開創的高效自動化項目,如機器人集約陣列無人化全自動分裝線、高精度三維視覺定位等先進裝配工藝,讓各種零部件被精準地組裝在一起。
開發區新能源工廠實現 " 投產即零碳 "
零碳實踐則重新定義綠色智造的行業标準。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實現了 " 投產即零碳 ",在原材料上采用低 VOCs 雙組份清漆塗料,車身塗裝 100% 用綠色低揮發性塗料,生產工藝則采用锆化薄膜前處理工藝、AGV 換紙盒幹式噴房,徹底消除廢水廢渣廢氣。同時,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敷設 22MW 光伏發電系統等提升能源效率。這種将環境效益前置到生產源頭的做法,開辟了綠色制造的新路徑。
P7 的 " 場景化價值 " 與制造協同
而基于新工廠的品質傳承和智造更新,廣汽本田 P7 以用戶真實場景需求為導向,拒絕參數内卷的邏輯,将本田 60 年後驅駕趣積澱與智電技術深度融合,打造了 " 不同、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糙 " 八大功能價值,直擊行業尖銳矛盾,重新定義電動時代新駕趣。
當前行業普遍面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與熱失控風險的矛盾,P7 應用寧德時代和 Honda 高标準定制的 90 度高能量密度三元锂大電池,不僅續航能力出色,還采用 12000 噸一體化壓鑄鋁鑄造 IPU 殼體,碰撞安全性能遠超行業标準。同時,電池包上蓋板材料選用高阻燃、高強度 SMC 復合材料,進一步增強耐熱性和耐衝擊性能;電池包底部設有專屬下蓋板,有效防止路面石子或障礙物對電池包的損害。
P7 外觀具有更高質感與耐用性
針對很多用戶擔心新能源車做工粗糙的問題,廣汽本田 P7 用材盡顯匠心,車身采用全方位鋁鋅塗層防腐防鏽,搭配高耐性持久透亮 2K 清漆工藝,相比傳統 1K 清漆,漆膜厚提升 50%、漆面平滑度提升 57.8%,流平性更佳,耐酸性提升 97%,耐擦傷性提升 28%。
在高品質制造之上,更有全方位的智能安全守護,廣汽本田将 Honda 全球經驗與中國本土創新能力融合,解決了智能與駕趣割裂的行業矛盾。P7 的 Honda SENSING 360+ 智駕系統新增了 Honda CoPilot Pro 智駕輔助系統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員異常應對系統、開門碰撞預警 3 大更新點。從 L2+ 級駕駛輔助到 DMS 駕駛員監測,再到智能泊車輔助,通過硬體與算法的深度融合,帶來人性化、智能化的安心出行體驗。
廣汽本田 P7 榮獲 2024 年 CCB 中國十佳車身
更值得一提的是,P7 采用新開發的本田雲馳智能高效純電 W 架構,在電動化變革中依然保持着廣汽本田對耐久品質一貫的偏執,出廠前 400 多項動靜态檢測,超 150 萬公裡極端測試,讓用戶不用擔心車輛撂挑子;車身高強度鋼占比高達 68%,扭轉剛度達到 4 萬牛 · 米 / 度,标配 13 個安全氣囊,解決安全焦慮;搭載智能電子外後視鏡、應用科大訊飛方案的 Honda Connect 4.0 智能 AI 語音助手,給用戶最實用的智能科技;前排雙頭枕 BOSE 音響、27 種 AI 智慧燈語、EV 專用靜音胎等配置給予用戶最切實的豪華品質。
作為 " 蘊新智遠 " 企業戰略落地的核心支撐,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通過全球頂尖制造技術與中國本土化創新經驗的深度融合,重新定義了新能源汽車智造的技術生态,并以 " 數智化 " 與 " 零碳化 " 雙輪驅動構建起行業新标杆。伴随 P7 下線,也讓業界看到,堅持長期主義,将品質積澱、供應鏈管理、規模效應等制造優勢轉化為智電時代的 " 新壁壘 ",廣汽本田創造出全新的造車生态,已經成為其 " 第二增長曲線 "。而這種以體系化能力構建的生态級護城河,也為中國汽車產業提供了一條可復制的轉型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