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揭秘:SHEIN赴美上市為何尚未獲批,歡迎閱讀。
一直在籌備赴美上市的跨境電商品牌 SHEIN,上市可能面臨變數。
2024 年 1 月 15 日,據全球知名媒體 TVB、信報等媒體報道 ,SHEIN 的赴美上市未能獲得國内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
對于未能獲批的原因,一位接近監管的内部信源人士向《聽筒 Tech》獨家透露," 可能還是與企業的歸屬地,以及企業的股權等信息有關。"
最近一段時間,這家靠着跨境電商生意快速成長起來的時尚品牌,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赴美上市。此前有外媒報道稱,SHEIN 已秘密申請在美國上市,可能成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 IPO )之一,最早可能在 2024 年正式挂牌交易。
但一家在中國成長起來的公司,要到美國上市,需要通過中方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2024 年元旦前後,一名知情人士曾對《聽筒 Tech》透露,SHEIN 的赴美上市 " 已經進入國内相關主管部門的視野 "。
該人士還表示,為了加快推動上市進程,SHEIN 的高層在 2023 年 12 月就與國内相關監管部門接觸。
目前來看,盡管 SHEIN 在赴美上市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也在極力淡化公司身上的 " 中國 " 标籤,但依然繞不開中方的監管,也沒有獲得中方批準。
為何 SHEIN 上市未能獲批?
對于 SHEIN 上市未能獲批的原因,一名業内人士 向《聽筒 Tech》透露 ,"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或許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SHEIN 作為一家在國内成立,且靠着國内大批商家快速發展起來的企業,卻不斷淡化中國标籤,極力标榜自己 " 新加坡企業 " 的身份。
從公開資料看,SHEIN 是一家 2008 年在南京成立的公司,2015 年,創始人許仰天将 SHEIN 從南京搬到了廣州,并依托廣州的服裝產業帶搭建起自己的供應鏈。
也正是得益于這些商家,得益于國内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SHEIN 才得以迅速壯大。可以說,是國内大批商家和制衣工人,将 SHEIN 推上跨境電商的第一把交椅。
但 SHEIN 在廣州發展四年後,許仰天将 SHEIN 遷到了新加坡。到了 2022 年,SHEIN 更是将總部搬遷至新加坡,這一信息也得到英國媒體、聯合早報,以及 SHEIN 官網信息的确認。
SHEIN 官網顯示總部位于新加坡
同時,作為公司創始人的許仰天,為自己拿到了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根據新加坡政策,申請新加坡國籍的前提是成為永久居民兩年後,現在許仰天的國籍是否還留在中國,尚無法知曉。
自 2022 年以來,SHEIN 持續擴大新加坡總部的員工規模,從最新招聘的崗位來看,政府關系、法律、會計、金融均與上市息息相關,SHEIN 或許在為上市作準備。
而在衝刺上市的關鍵時刻,SHEIN 選擇在新加坡大肆招兵買馬,無疑也是向華爾街和美國國會繼續标榜自己 " 新加坡企業 " 的身份,為上市再加一層保險。
其次,SHEIN 在準備赴美上市前,批量注銷旗下的中國公司。
2009 年自立門戶後,許仰天先後成立十幾家公司,這些公司分布在南京、廣州、北京、深圳、義烏等地,但很多公司目前已被注銷。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 年初,許仰天在國内曾任職過的 10 家企業,但有 9 家已注銷,許仰天已經不再擔任任何國内相關公司的法人。
SHEIN 創始人許仰天任職企業記錄,來源:企查查
再次,SHEIN 通過引入外資投資人,稀釋國内股東份額。
前期依托中國制造業與供應鏈紅利取得迅速發展後,SHEIN 火速開始了其股權架構調整。2019 年 12 月,SHEIN 改為一家 2015 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的卓天商務有限公司(ZOETOP BUSINESS CO.,LIMITED)控股。
2021 年底,SHEIN 又發生了一次股權架構變化,控股股東由卓天商務有限公司變為一家新加坡公司(SHEIN App 運營實體)。企業類型也由台港澳法人獨資,變為外國法人獨資。
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2021 年 4 月,南京領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銷,這家公司曾是 SHEIN 的運營實體,并完成了 SHEIN 的多輪融資。
據英國媒體報道,100% 控股 SHEIN 的新加坡公司 Roadget Business Pte. LTD. 早在 2019 年就成立。另據企查查顯示,新加坡公司 Roadget Business Pte. LTD. 對廣州希音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 100% 控股,并擁有 SHEIN 商标知識產權。
企查查顯示,廣州希音被新加坡主體 100% 控股
2023 年 8 月,SHEIN 宣布與美國品牌管理公司 SPARC 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根據協定細則,SHEIN 将收購 SPARC 約 1/3 股份,而 SPARC 也将入股 SHEIN,完成互相持股。
完成了這一系列轉變後,在對外的宣傳中,SHEIN 已被說成是一家新加坡企業。不久前發布的胡潤百富榜的名單中,SHEIN 創始人許仰天的居住地也已被标注為 " 新加坡 "。
盡管 SHEIN 将自己定義為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企業,但公司的供應鏈仍與中國廣州的服裝貿易產業密切相連,業務并沒有脫離中國。
另外,在業内人士看來,SHEIN 之所以在 2022 年初選擇出走新加坡,或許與一項境外上市的政策變動有關。
2021 年 12 月 24 日,證監會發布《國務院關于境内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 草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規定,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其主體運營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均應發生在國内。
這也意味着,該規定實施後,如果 SHEIN 已經不是境内企業,赴美 IPO 從流程上無疑會簡單不少。
關于 SHEIN 是中國公司還是境外公司,坊間一直在熱議,它最早的公司注冊地、供應鏈都在國内,但市場在海外,公司身份也在多重操作之後逐漸模糊。從目前的諸多信息來看,SHEIN 上市計劃需要在中美兩國監管之下合法合規進行。
現在看來,雖然 SHEIN 在赴美上市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也在極力淡化 " 中國 " 标籤,但依然繞不開中方的監管,且未能獲得中方批準。
為何 SHEIN 不受美國資本市場歡迎?
SHEIN 上市的阻力,不僅來自于中方,也來自于美方。
SHEIN 成立于 2008 年的,2012 年起開始以價格低廉的快時尚女裝切入美國市場,產品主要分為女士、男士、兒童、家居、美妝等幾個板塊。
由于踩準了電商時代的流量紅利,加上高效的運營和對成本的控制,SHEIN 發展非常快,也在短期内積累了大量用戶,現在業務覆蓋全球超 150 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是 SHEIN 的四個主要市場。
這個在全球範圍内快速成長的品牌,在國内卻異常低調,以至于在 SHEIN 發展的前十年,國内幾乎沒人聽過這家公司的名字,直到 2020 年,才逐漸走進國内大眾視野。
而彼時的 SHEIN,已是一家營收接近 100 億美元,用戶數超過兩千萬的大公司,而且連續八年營收超過 100% 的增長。
如今的 SHEIN 已經是一家估值數百億美元的大公司,2023 年 5 月 18 日,SHEIN 剛剛完成 G+ 輪融資,融資額為 20 億美元,彼時估值則為 660 億美元。有消息稱,SHEIN 估值早前高達 1000 億美元。
按照常理,這樣一家發展迅猛,頗具成長性的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理應得到鼓勵與喝彩,事實卻是,SHEIN 上市充滿曲折,并遇到不少阻力。
此前有媒體報道,在 SHEIN 申請在美 IPO 後,美國立法機構加強了對 SHEIN 的審查,要求其提供相關供應鏈使用勞動狀況的證據。
從公開資料看,早在 2023 年 5 月 1 日,美國 20 多名議員聯名呼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停止 SHEIN 的 IPO;2023 年 8 月,美國 16 個州總檢察長就聯名致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 ,要求審查 SHEIN 的供應鏈情況。
SHEIN 面臨的壓力還遠止這些,從媒體報道來看,SHEIN 涉及了至少 50 項涉嫌商标或版權侵權的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監管部門在審核公司的上市申請時,會考慮知識產權的情況,特别是對于一些依賴于創新和獨特設計的公司,如科技公司、時尚公司等,SHIEN 恰好就屬于時尚公司的範疇。
顯然,在知識產權的合規性和保護程度方面,SHEIN 也面臨諸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