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3月新能源銷量:理想反超超問界,歡迎閱讀。
據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顯示,3 月份國内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 219.2 萬輛,同比下滑 10.9%,環比增長 71.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70.9 萬輛,同比增長 29.5%,環比增長 89.5%。此外,1-3 月份累計銷量 545.2 萬輛,同比增長 7.0%,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176.9 萬輛,同比增長 34.3%。
根據《電車報告》統計,2024 年 3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三品牌分别是比亞迪、特斯拉、長安汽車,銷量分别為 26.03 萬輛、6.24 萬輛、4.70 萬輛。據統計,3 月共有 15 個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在萬輛以上。
作為國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沒有太多可說的,自龍年春節後開啟新一輪降價,特别是秦 PLUS 和驅逐艦 05 售價低至 7.98 萬元起,在一定程度上給比亞迪帶來了市場增量。3 月,比亞迪品牌零售 24.54 萬輛,其中秦 PLUS 為 5.04 萬輛,宋 PLUS 為 3.52 萬輛,海鷗和宋 Pro 分别為 2.79 萬輛、2.74 萬輛。
據了解,2023 年比亞迪汽車銷量為 302.4 萬輛,而 2024 年的目标是同比增長 20% 以上,以此計算比亞迪在 2024 年的銷量目标至少為 362.88 萬輛。批發銷量顯示,一季度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 62.63 萬輛,同比增長 13.44%,尚未達到目标增幅。
僅次于比亞迪,特斯拉的表現卻并不理想。3 月,特斯拉中國銷量為 6.24 萬輛,同比下滑 18.6%。4 月 1 日,特斯拉中國宣布,國產 Model Y 售價上調 5000 元,Model Y 最新售價為 26.39-36.89 萬元。市場認為,特斯拉在眾多中國廠商集體降價的背景下卻意外漲價,此舉可能是變相的逼單舉措,意在季度末的銷量提振。不容置疑的是,目前特斯拉的產品競争力已經明顯不足,特斯拉的車型更新換代速度太慢,也開始慢慢被抛棄了。
理想汽車和問界是老對手,3 月理想汽車銷量高于問界,前者為 2.90 萬輛,後者為 2.43 萬輛,兩家車企之間的銷量差距為 4631 輛。數據顯示,L7、L8、L9 三車銷量分别為 10768 輛,L9 為 8595 輛,L8 為 6392 輛,僅 L7 過萬,而 M7 銷量為 18512 輛,M9 為 5446 輛。
今年 3 月,完成新品上市和舊款產品改款的理想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是唯一一家整體銷量回暖背景下,銷量未恢復至春節假期前水準的新勢力。李想在内部信中承認,錯誤地運營了理想 MEGA 的節奏,并導致銷售團隊大幅減少了服務 L 系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李想反思表示,将聚焦用戶價值,聚焦經營效率,通過腳踏實地地解決問題,長期健康服務用戶。據了解,理想汽車已将 80 萬輛年銷量目标調整為 56 萬至 64 萬輛,理想 MEGA 銷量指引從月銷 8000 輛下調至 2000 輛。
4 月 8 日,理想汽車官宣,旗下第五款車型、第四款增程式混動車型——理想 L6 将于 4 月 18 日正式上市。綜合此前報道,理想 L6 定位五座中型 SUV,其定位在理想 L7 之下,聚焦 25-30 萬元市場,是理想汽車首款低于 30 萬元以下的車型,其将肩負着理想汽車在 2024 年市場增量,按照理想汽車的規劃,理想 L6 的單月銷量目标是 2 萬輛,但時下理想 L6 也存在很大的競争壓力,問界新 M7 車型剛剛進行降價,後驅版起售價降至 22.98 萬元起。
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也達到預期,3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1.97 萬輛,同比增長 132.2%,其中純電品牌歐拉為 4611 輛,魏牌為 3312 輛。目前,長城汽車旗下品牌均布局有新能源產品,特别是哈弗品牌,其早在 2022 年 8 月宣布全面新能源化,并計劃于 2030 年停產燃油車。
小鵬汽車和蔚來在 3 月的表現談不上很出色,特别是小鵬汽車,其 3 月銷量仍未過萬,僅交付 9026 輛,其中 X9 交付 3946 輛。雖然小鵬汽車在售產品眾多,包括 P7、P5、G6、G9、X9 五款,但實際上并沒有爆款車型,銷量最高的竟是純電中大型 MPV —— X9,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 G6 僅火了半年,煥新後的 G9 同樣未能達到市場預期。4 月 1 日,小鵬汽車宣布下調 G9 售價,現車限時減免至高 2 萬元,補貼後現車 24.39 萬元起。
至于蔚來,其雖然交付過萬,但是 " 蔚一萬 " 的稱呼仍然沒有擺脫。3 月,蔚來交付新車 11866 輛,同比增長 14.3%,環比增長 45.9%,一季度交付 30053 輛,同比下滑 3.18%。由于不願拉低蔚來豪華品牌定位,下調官方售價參與價格戰,蔚來選擇通過置換補貼和 BaaS 電池租用服務方案調整等手段,變相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4 月 1 日,蔚來推出最高 10 億元的油車置換補貼。
誠然,2024 年的市場競争只會更加激烈。品牌之間的競争不僅僅體現在價格上,更多的是在產品力、技術創新和服務體驗上的較量。當然,對于消費者而言,降價還是能夠刺激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提升,更多的選擇和更優的體驗無疑是這場競争帶來的最大紅利,新能源車市場将繼續保持增長态勢。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