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北京大水,意外衝斷了這只基金的收入,歡迎閱讀。
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袁加息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是 #ESG 進步觀察 # 系列第 038 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氣候風險,ESG 投資
這輪北京的暴雨,從 7 月 29 日晚間開始,至少下了 4 天。随着受災損失被盤點出來,真的有二級市場投資者受到了殃及。氣候災害影響股民基民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7 月 31 日,大水從西部山區傾瀉而下,匯入京西的永定河,淹沒甚至衝毀了附近的道路設施。北京最大的垃圾焚燒 / 生物質能電廠——北京首鋼魯家山生物質能源電廠——就坐落在永定河以西數公裡的山裡。當晚,電廠的工作人員發現,路被大水衝斷了,出不去了。
" 首先給大家報個平安,"8 月 2 日晚,電廠發布消息。人員和設備都沒事,但是道路中斷,原料運不進來,發電的機組面臨關停。
由此受損失的不只是電廠自身和上下遊,還有可能超過 6 萬戶的基民。
虧了多少?虧的是誰?
首鋼魯家山電廠是被證券化了的,作為 " 中航首鋼綠能 REIT" 基金上市交易。這是 2021 年中國首批上市的公募 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之一。
REIT 基金将電廠轉化為二級市場上可以交易的标的,在上市後成功募集到了約 13 億資金。而電廠運轉產生的利潤,又為基金份額的持有人持續創造分紅收入。2021 年和 2022 年,首鋼綠能 REIT 分别實現了 1.68 億和 1.37 億的分紅,這在所有的 REITs 中是比較慷慨的。
前幾天的暴雨,毀壞了通往電廠的唯一進山道路,魯坨路。根據 " 北京交通 " 發布的信息,暴雨導致魯坨路 "10 處塌方、5 處水毀、1 處道路塌陷 ",且還不排除其他的潛在塌方隐患。目前,道路部門出動了上百台重型機械和車輛,加緊搶修。截至發稿的 8 月 4 日上午,道路已經搶通,但還無法保證社會車輛通行。
圖:北京交通微博 8 月 3 日下午發布的修路現場照片。
在平常,每天來往于魯坨路上的垃圾運輸車有近 400 輛。路斷之後,用于發電的垃圾和其他原料無法進廠,導致發電作業面臨中斷。
據 8 月 3 日中航首鋼綠能 REIT 發布的公告,電廠中的 4 條焚燒線,只剩 1 條還在運行。接下來,電廠可能會關停所有的發電機組。
根據公告出具的估算,電廠完全關停造成的直接損失按電價計,是每天 108 萬元。(2022 年 REIT 底層資產的總收入是 4.3 億,大致就是每日的數字乘以 365 天。)電廠還有其他一些相關收入,如垃圾轉運和處理費等。
停工一天,就是一天的損失。
從 7 月 29 日下雨以來,首鋼綠能 REIT 的基金價格跌超 2%,對于 REITs 來講這已經是蠻大的短期波動了。何時止跌,應該也取決于道路什麼時候修好。
據 2022 年底的披露,該基金的投資者有 66000 多戶。份額大頭握在首鋼自己和一些金融機構(銀行、保險、私募)的手上。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踩了巨災風險的雷。
REITs,有環境機遇,也有環境風險
有相關投資經驗的讀者可能知道,REITs 的底層資產都是各類能產生現金流的優質基礎設施,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環境和社會責任屬性,比如新能源電廠、保障性租賃住房、水處理設施、科技產業園等。
這些 REITs 在募資和信披中,也樂于彰顯自身的 ESG 溢價。比如首鋼魯家山電廠,就是服務于北京垃圾分類、廢物處理、宜居城市而打造的重要項目,還在 2022 年初承擔了北京冬奧的一部分垃圾清運工作。未來,電廠有望在碳市場上創造更多價值。
圖:首鋼生物質電廠外景。| 圖片來源:《中航首鋼綠能 REIT 2021 年 ESG 報告》
然而,由于 REITs 的底層資產都是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它們顯然更容易受到環境風險的影響。這些環境風險可以是這次的暴雨、洪水,也可能是台風、幹旱、高溫、山火等。這些極端天氣又因為氣候變化而發生得更頻繁。
總之,由于 ESG 風險和機遇都很顯著,這些基礎設施(及其 REIT 基金)也普遍實行 ESG 管理,并發布 ESG 報告。原則上講,這些 ESG 報告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很好的投資參考,把上面提到的 ESG 因素納入考慮。
中國 REITs 業内首個發布 ESG 報告的,是去年 12 月 7 日 " 華夏越秀高速 REIT"。但沒過幾天,本文的主角首鋼綠能 REIT 也發了 ESG 報,展示了比較先進的治理成效。(只不過它們有一個通病在于,2022 年底發的是 2021 年的 ESG 報。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的話,意味着外部到 2024 年底才能看到首鋼綠能 REIT 對本次北京暴雨的 ESG 治理回應。并且一些報告的發布渠道少,投資者很難找到。)
首鋼綠能 REIT 對本次暴雨災害有預防措施嗎?
首先,電廠的投保工作看起來是很充分的。年報顯示,2022 年電廠花 134 萬足額購買了各種保險,可保電廠在出現了資產損失、利潤損失、以及各類環保和勞資風險下,可能獲得保險補償。如果本次水災損失得到保險公司的全額賠付,對于投資者來講也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
中航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能在受災後第一時間發布公告,向投資者警示風險,也是專業度的體現。
不過問題還是存在的。中航基金一度認為," 氣候變化風險 " 對電廠來說是最無關緊要的(參考下圖," 氣候變化風險與機遇 " 放在了左下角最不重要的位置上)。這不論是對電廠自身,還是對基金的投資者,都不足以盡到警醒氣候風險的責任。這次的北京暴雨足以給所有人上一課了。
圖片來源:《中航首鋼綠能 REIT 2021 年 ESG 報告》
這個圖表或許還能說明一個問題。生物質電廠的立足之本就是要處理好 " 垃圾處理和無害化 "" 綠色能源供應 "" 污染物排放 " 這些事(圖表的右上角),這些實質就是公司的 ESG 機遇。如果在 ESG 報告中一味強調 " 機遇項 ",而弱化 " 風險項 ",雖然會讓 ESG 報告顯得更漂亮,但等到風險真的發生了就吃虧了。
問題歸問題,電廠和中航基金對此次風險防範依然稱得上專業,無愧 "REITs 是優質資產 " 的許諾。
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上,這樣的事情想想也是後怕的。巨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遇上,難免讓投資者割肉。這足以提醒投資者們或者委托人們,注意看看投資标的的氣候風險抗性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