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澤連斯基拉人下水”:英法首腦密謀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歡迎閱讀。
英國《每日電訊報》1 月 15 日爆料稱,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在讨論向烏克蘭派遣 " 維和部隊 "。16 日,斯塔默突訪烏克蘭并承諾向烏提供更多經濟和軍事援助。外媒普遍認為,此舉表明英國為向烏克蘭派遣 " 維和部隊 " 打開了大門。
美國 " 政治新聞網 " 歐洲版(Politico EU)16 日報道稱,當天斯塔默在被問及這一計劃時告訴記者,當和平最終到來時,英國将 " 發揮我們的作用 "。
" 請允許我向每個烏克蘭人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們将與你們和我們所有的盟友合作,采取足夠有力的步驟來保障烏克蘭的安全,保證任何可能的和平并阻止任何未來的侵略。" 斯塔默說," 通過實力實現和平,不能只用言語,而必須是行動。因此,正如我所說,我們将在保證烏克蘭安全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天,斯塔默還與烏克蘭籤訂了 " 百年夥伴關系協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該協定意味着英國将正式向烏克蘭确認其此前對烏承諾的經濟和軍事支持,并将提供更多援助。
《每日電訊報》16 日報道稱,斯塔默尚未明确承諾部署英國軍隊,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證實,兩人已經就該提議進行了讨論。澤連斯基稱現在談論該計劃的細節 " 還為時過早 "。一名英國消息人士告訴該報,該計劃 " 在我們可以支持什麼、我們想支持什麼,這些部隊可能面臨什麼威脅以及這是否會更新衝突等更廣泛的問題上,都存在挑戰 "。
據烏克蘭《基輔獨立報》14 日報道,澤連斯基與馬克龍在去年 12 月的一次會議上讨論了組建 " 維和部隊 " 的可能性。今年 1 月 13 日,兩人又在通話中讨論了部署 " 維和部隊 " 的 " 實際步驟 ",并考慮邀請其他國家參與。
随後,《每日電訊報》15 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周的會晤中讨論了向烏克蘭派遣 " 維和部隊 "。英國唐寧街和法國愛麗舍宮發言人均未否認此事,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烏克蘭士兵在英國受訓資料圖。 BBC
澤連斯基 16 日表示,他一直在與波蘭、法國和英國讨論組建國際 " 維和部隊 " 的問題。但他補充說,現在列出任何細節還為時過早,因為與即将上任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政府舉行會談至關重要。他說:" 如果沒有美國參與,烏克蘭就沒有和平 "。
在當天的訪談中,澤連斯基宣稱已在庫爾斯克地區 " 擊斃俄軍 30000-35000 人 ",并對特朗普目前 " 被普京吓住 " 的态度表示費解。他還聲稱,現在歐盟只有繼續援烏、直到實現 " 體面和平 " 一條路可走,因為 " 只有烏軍能夠保護歐盟 "。
特朗普将于 20 日正式就任。他此前多次表示,他上任後将推動俄烏立即停火并進行談判以結束衝突。去年 12 月初,特朗普訪問法國并與馬克龍、澤連斯基舉行會晤。《基輔獨立報》稱,當時特朗普表示希望歐洲軍隊監測評估烏克蘭停火的可能情況。
" 今日俄羅斯 "(RT)報道稱,據信特朗普将在上任後提出一項計劃,涉及沿着俄烏當前的衝突線,建立非軍事區部署 " 維和部隊 "。鑑于特朗普對在海外部署美軍的一貫批評态度,外界預計美國軍隊不太可能參與其中,因而可能只有歐洲的軍隊會被派遣到烏克蘭。
《每日電訊報》稱,在美國援烏立場有所動搖的情況下,英國政府的公開立場是,西方盟友應該盡可能多地支持澤連斯基,由烏克蘭人決定是否以及何時舉行和平談判。現在,人們在一些閉門會議中越來越多地談論,作為和平協定的一部分,俄羅斯可以保留部分 " 占領 " 的烏克蘭土地。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歐洲領導人在考慮是否應該通過派遣軍隊 " 來确保烏克蘭剩餘領土免受未來的任何攻擊 "。
報道稱,馬克龍正在推動歐洲盟友向烏克蘭部署軍隊,以發揮這種作用。波蘭媒體此前披露,馬克龍和波蘭總理圖斯克曾在去年 12 月的會談中,讨論過在烏克蘭部署戰後 " 維和部隊 " 一事。圖斯克随後進行了否認,稱波蘭沒有 " 計劃任何此類行動 "。
英國官員強調,他們尚未完全支持該提案。一位政府消息人士告訴《每日電訊報》,這 " 有些略微超前,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 "。此外,報道稱,此舉還可能被俄羅斯視為衝突更新,這一點是唐寧街不願意看到的。
《每日電訊報》指出,斯塔默将在今年春天公布,将英國國防開支占每年國内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從 2.3% 提高到 2.5% 的計劃。但軍事領導人此前已警告,英國沒有能力打仗,而部署軍隊可能涉及數千名英國士兵。
" 今日俄羅斯 "(RT)稱,自 2022 年 2 月俄烏衝突以來,英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 128 億英鎊(約合 1147 億元人民币)的軍事和民用援助,在英國上訓練了 5 萬烏克蘭士兵。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前外交大臣傑裡米 · 亨特以及兩位前國防部長格蘭特 · 沙普斯、加文 · 威廉姆森都支持在烏克蘭部署英國軍隊。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最近表示,英國政府對基輔的持續支持意味着倫敦 " 顯然不尋求解決衝突 ",并指責英國 " 盡一切可能使其拖延,從而延長烏克蘭人民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