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1000萬内最好的智能SUV”,車展上的“大嘴”語錄哪個将成真?,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 SUV 大咖 ,作者肖小傑
此次上海車展上的新車可謂攢足了熱度,而小編 · 關于新車的報道也已經寫了幾篇,今天我們關注一個另類些的話題,那就是上海車展期間那些大佬的發言。看看它們對現在形式的看法,已經對未來發展的預測。
"1000 萬内最好的智能 SUV"
"xx 萬以内最好的車 " 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模板語式了,低調點的小鵬 G9 号稱 50 萬以内最佳 SUV,高端點理想 L9 自稱 500 萬以内最好的家用 SUV,而如今又來了一款号稱 1000 萬以内最好的 SUV,這就是問界 M9。
從產品力來看,問界 M9 為大型豪華車,定價 50 萬 - 60 萬元之間。其長為 5.23 米,軸距為 3.1 米,不僅内飾豪華,而且搭載了全鋁底盤。
除此之外,華為智能汽車全棧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全量上車,包括鴻蒙智能座艙、華為智能駕駛、華為百萬像素智慧大燈、HUAWEI xPixel、HUAWEI AR-HUD、AI 大模型、傳感聯邦、HUAWEI SOUND 等最新黑科技。
從人設上來看,餘承東向來被網友們戲稱為 " 餘大嘴 ",這也與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有關。而作為問界的旗艦 SUV,問界 M9 将在第四季度發布,目前也是造勢階段,因此才通過誇張的言論吸引關注度。
" 三四年後沒新款燃油車 "
在前幾年的時候,燃油車還占據着絕對的上風,網上對于新能源車也充滿了戲谑,稱其為 " 電動爹 "。然而如今新能源車的增速迅猛,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車市場占有率達 26.1%,繼續創造新高。
而作為新能源龍頭的比亞迪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上海車展期間,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表示 " 據我們了解,燃油車廠家已經不會在純燃油車方面進行新研發了,意味着三年四年以後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新款燃油車了。"
比亞迪 CEO 同樣對新能源車的銷量十分看好,其預計 2023 年新能源滲透率 40%~45%,銷量規模可以達到 850 萬輛 ~900 萬輛。
巧合的是,在上海車展期間,本田宣布了 2027 年之後在中國推出的所有車型均為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并且在車展上還推出了三款全球首發的純電動車,看得出決心之強烈。
其實早在兩三年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宣布了燃油車倒計時,例如福特、寶馬、大眾、通用等,只不過各家的時間進度不一樣。而比亞迪預計三四年後沒新款燃油車,算是一個比較激進的觀點,可能性并不大。
" 價格太低傷害消費者 "
今年 3 月份時期,随着 "12 萬買雪鐵龍 C6"、" 買樓蘭送軒逸 " 等促銷興起,國内各車企也紛紛推出促銷活動,打起了價格戰。這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個利好,但對于車企而言卻是卻恰恰相反,因此出來反對價格戰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上海車展中,不少車企高管都接受了媒體采訪,也談及了價格戰這個話題。吉利總經理範峻毅稱 " 低價值的價格戰不僅對品牌的盈利性、溢價率等長期經營不利,最終受傷害的一定是買車的消費者,因為沒有人再去研究產品,沒有人再去研究用戶體驗。"
長安汽車副總裁王輝表示 " 我們接受長期主義,單純為了促銷形式的價格戰,我們覺得是短期主義 ";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 CEO 也表示 " 對于大眾汽車來說,我們不會參與價格戰 "; 北汽新能源樊京濤 " 極狐不會完全借助價格戰 "。
對于消費者而言," 價格太低傷害消費者 " 這句話就已經傷害了消費者,大家都希望汽車的價格能夠更加親民,而非多花冤枉錢。但從如今的趨勢來看,這波價格戰的熱度和力度已經降下來了。
" 電車可以去珠峰大本營 "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也是一位金句頻出的大佬,以前比較經典的有 " 保時捷的工廠比不上江淮的工廠 "、" 想不通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燃油車 " 等等。而上海車展上,李斌再爆金句 " 燃油車去不了的珠峰大本營,開電車可以去 "。
而說這句話的前因,則是蔚來在上海車展上宣傳其充換電體系。目前蔚來正在加速充電補能體系的建設,預計到 2023 年累計建成 24000 座充電樁,2023 年計劃新增 1000 座換電站 52 座目的地加電路線。
因此,李斌說出 " 電車可以去珠峰大本營 " 的緣由,主要還是突出蔚來在服務體系上的優勢。從真實性來看,這并沒有太誇大其詞,此前一位特斯拉車主沿着特斯拉 318 超級充電線路到達過珠峰大本營。
對于蔚來汽車而言,其服務體系确實是可以說道的地方,但今年蔚來需要解決的還是銷量問題。蔚來今年一季度銷量 31041 輛,已經遠遠落後于競争對手,在服務體系大量燒錢的情況下,把車賣出去才是重中之重。
今年上海車展旗艦的大佬金句其實還有很多,當中除了一些正經的對未來形勢的判斷,還存在為品牌造勢的誇張言論。當然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些言論大多都看個樂呵,真正買車的時候還是得看車型的產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