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是誰殺死了機械硬碟?不是固态硬碟!,歡迎閱讀。
雖然小雷并沒有打算在 618 期間更新自己的電腦,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今年 618 确實是個更新電腦,尤其是更新内存和固态硬碟的好時候。
從 2022 年下半年開始,固态硬碟的價格屢創新低,讓不少「買早了」的網友痛心不已,不過也讓許多網友有了擴容 PC 存儲空間的計劃。在一系列固态硬碟品牌中,國產硬碟的降價趨勢是最明顯的,在容量、性能相似的情況下,價格較國際品牌低約 30%。
圖片來源:京東
國產固态硬碟的價格如此之低,除了國產閃充芯片成本更低外,大量新勢力的互相壓價也是價格下跌的一大原因,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國產固态硬碟就新增了超過 10 個品牌,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新舊品牌的交鋒,令國產固态市場内卷到了新高度,1TB 版本的固态硬碟,價格一度接近 200 元,2TB 的價格也跌到了 600 元以内,如果不在乎性能,500 元出頭就能買到一個全新的 2TB 固态硬碟。
那麼如此便宜的固态硬碟,能否取代「過時」的機械硬碟呢?
其實就小雷身邊的情況來看,除了少部分有大型檔案存儲需求的同事外,「全固态」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首選配置。以小雷自己為例,除了用來存儲照片 RAW 的 NAS 中使用了 4 塊機械硬碟外,其餘所有存儲設備都已經完成了「全固态化」的進程。
之所以敢在電腦中采用全固态的組合,主要還是因為小雷已經完成了工作電腦和遊戲電腦的「剝離」,Windows 電腦中只用來存放遊戲,而存檔都是用了專門的備份服務,即使哪天不走運,SN750 決定「罷工」,我也不會丢失任何有價值的數據——電腦裡只有遊戲檔案,打開 Steam 半小時就能通通下載回來。跟工作相關的檔案則全部放在 iCloud 實時備份的 Mac 當中,不用擔心丢失檔案進度,只有過去十多年來拍攝的照片需要用機械硬碟長期儲存。
沒錯,有價檔案長期儲存,這才是機械硬碟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Veer
機械硬碟使用旋轉的磁盤和機械臂來讀寫數據,而固态硬碟使用閃存存儲器作為其主要存儲介質,但閃存存儲器的寫入壽命是有限的。每個存儲單元只能寫入有限次數的數據,然後就會逐漸退化。雖然現代固态硬碟通過技術改進和垃圾回收機制來延長壽命,但長期而言,機械硬碟在這方面更具可靠性,畢竟不存在閃存存儲器的壽命限制。
其次,數據安全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固态硬碟在斷電或異常情況下存在數據丢失或損壞的風險。當固态硬碟遭遇意外斷電時,進行的寫入操作可能無法完成,導致數據損壞。雖然現代固态硬碟采用了緩衝區和電源保護技術來減輕這個問題,但風險仍然存在。
另外,當固态硬碟長時間不使用時,存儲在其中的數據可能會逐漸消失,需要定期進行數據備份以保證安全。相比之下,機械硬碟不會受到斷電或非正常關閉的影響,數據的穩定性更高。
不過話又說回來,「數據安全」這個理由,機械硬碟還能用多久呢?
盡管固态硬碟在國内的普及要等到 Windows 7 的生命末期,但在 Windows 7 剛發布的時候,Windows 就已經開始提供一些面向固态硬碟的專項優化。比如在 Windows 7 中微軟引入了 TRIM 技術,可以讓作業系統通知固态硬碟哪些數據塊已被删除,使固态硬碟能夠更高效地管理存儲空間和垃圾回收,提高性能和壽命。
考慮到固态硬碟的寫入壽命,Windows 7 也對磁盤碎片整理進行了改進:默認情況下,Windows 7 會在檢測到固态硬碟時禁用磁盤碎片整理功能。此外 Windows 7 也将固态硬碟低功耗的特性運用在了 Windows 的電源策略當中,從而降低待機時的功耗。
而在後來的 Windows 版本中,微軟也陸續加入了其他「固态友好型」更新,比如引入了磨損平衡和磨損預測功能,可以均衡數據寫入,減少特定區網域的磨損,并提前預測固态硬碟的壽命,幫助用戶作出備份和替換決策。
除了改善固态硬碟的「生存環境」外,Windows 中那些「基于固态硬碟特性」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全新的快速啟動和快速恢復,更快地預測型搜索,以及利用固态硬碟快速讀取特性而實現的加速功能。這些功能全部基于固态硬碟帶來的高速讀取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固态硬碟「獨占功能」。
可以說在 Windows 11 時代,幾乎整個作業系統都建立在用戶擁有大容量固态硬碟的基礎上:固态硬碟高速度寫的特性為作業系統提供了更快的訪問速度,降低了作業系統對 CPU 緩存的讀寫壓力;而作業系統也針對固态硬碟快速讀寫的能力,将固态硬碟作為緩衝池應用在更多場景當中。
就像 4G 借助移動互聯網生态取代 3G 網絡一樣,當未來電腦的架構與功能完全基于固态硬碟特性而建立之時,機械硬碟注定會被用戶淘汰,并像被硬碟取代的光盤、磁盤一樣,從常用的「存儲介質」轉型為「備份介質」,并随着高速網絡和雲存儲的普及從大眾消費者家中消失。
StorageNewsletter 和 Trendfocus 公布的數據顯示,希捷、西數、東芝三大硬碟廠商機械硬碟平均出貨容量分别為 7.8TB、7.8TB、4.4TB,很顯然,它們的關鍵客戶已不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商用和企業用戶。
圖片來源:希捷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固态硬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機械硬碟可能會在消費級市場份額上繼續受到挑戰。預計機械硬碟市場将逐漸向高容量和專業應用領網域轉型,而固态硬碟将在消費電子設備、高性能計算、雲存儲和數據中心等領網域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
雖然說越來越便宜的固态硬碟确實是機械硬碟「失寵」的直接原因,但就像那個「更快的馬車」理論一樣,用戶數據存儲觀點的改變,才是殺當機械硬碟的「幕後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