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廣汽集團又攻下一座山頭,歡迎閱讀。
撰文 / 蘭雨
編輯 / 蘭雨
一年又一年,又是一年科技日。
站在新能源汽車的 " 十字路口 "," 科技日 " 成為了各車企的每年必備節目。4 月 12 日的廣汽科技日,已經搞到了第六屆了。而媒體老師也習慣了在這天為廣汽集團 " 留檔期 "。
而去年科技日上飛行汽車、圖形編程給到的驚喜還在延續,今年廣汽帶來了自研的全固态電池技術以及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并同時官宣了兩大技術的量產 " 時間表 "。
相對于友商沒有排期的 " 技術 ",這一次的廣汽科技日并沒有太多的吹牛和臆想,是一次次實力的展示。
沒有文字遊戲," 真 " 固态電池來了
很顯然,固态電池成了 2024 年汽車領網域的熱門話題,相較于液體電解質電池,固态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續航裡程更長,也更安全,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電動車的兩大消費痛點,被視為電池的 " 終極技術 "。當然,也因為足夠厲害,豐田、日產及寧德時代在内的眾多車企研發了很多年都未能攻克下固态電池這座 " 大山 "。
本屆科技日上,廣汽埃安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更是稱全固态電池的開發難度堪比攀登 " 珠穆朗瑪峰 ",需要在材料、設計、制造、集成等領網域開展技術突破瓶頸。
目前量產裝車的所謂固态電池,都是半固态電池。包括蔚來推出的 150kWh 大電池包,智己 L6 聲稱自己搭載行業首個量產上車的 " 超級固态電池 1.0" —— 900V 快充固态電池。
有意思的是,智己汽車 CEO 劉濤還跟騰勢趙長江為 " 是不是固态電池 " 杠了一次,在網友的追問下,智己汽車官号回復稱:" 白馬是不是馬?" 在此邏輯下半固态電池是電池的一種,但是在外界的固有認知中,只有全固态電池才是 " 固态電池 "。
此次廣汽科技日上的公布的固态電池并沒有玩 " 白馬是不是馬 " 的文字遊戲,是擁有 100% 固态電解質的 " 全固态電池 "。
據廣汽埃安電池研發負責人介紹,廣汽全固态電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綿矽負極技術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極技術,可實現 400Wh/kg 以上的電池能量密度。同時,相較目前主流的液态锂離子電池,廣汽全固态電池能量密度提升 52% 以上,整車續航裡程可超過 1000km。
同時,廣汽全固态電池采用高強致密復合電解質膜,實現了在 200 ° C 熱箱測試中不發生爆炸,在針刺、裁切、零下 78 ° C 幹冰環境、90 ° C 高溫熱水浸泡等極端條件下測試均保持性能穩定。可以說,廣汽固态電池是電池的 " 完全體 "。
目前,行業普遍認為固态電池產業化時間集中在 2027 年~2030 年,但很多車企都沒有給明确的落地時間,而初步打通全固态電池全流程的廣汽給到我們的預期是 2026 年裝載搭車于昊鉑車型," 靴子落地 " 已是板上釘釘。
無圖純視覺智駕,廣汽決勝下半場的關鍵棋
2023 年,汽車行業 " 卷 " 了整整一年,價格、配置等都成為車企的 PK 點。2024 年進度條剛拉到 1/3 處,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關鍵性的 " 中場戰事 ",智能駕駛成為車企占領下半場高地的重要抓手。
相比 " 起大早趕晚集 ",廣汽的智駕團隊屬于後發先至,兩年時間能實現高速、城市 NDA 全面鋪開。目前,主流智駕系統所使用的多傳感融合方案過分依賴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其成本高昂、更新速度緩慢、覆蓋範圍狹窄,馬斯克在 2019 年特斯拉 "Autonomy Day" 這樣評價," 任何人使用激光雷達注定失敗 "。
因此,出于 " 出海 "、成本的考慮,主流大廠紛紛探索純視覺方案,但其實現起來的難度也同樣不小。
廣汽的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與目前主流技術路線相比,不需要高精地圖、不依賴激光雷達,結合視覺傳感器和行業頂尖的 AI 算法,自動泊車最小誤差可以控制到 5cm,能夠實現行業最高難度的立體車位、窄車位泊車功能。
而這主要得益于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的三大領先能力,精準理解復雜交通道路的能力,超強的交通信号燈識别能力,處理復雜多變場景尤其是 " 鬼探頭 " 能力,其感知範圍達到車前 150+ 米、車後 100 米,左右 50 米,能夠像老司機一樣精準預判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行為。
高精度地圖的覆蓋率只占全國公路裡程的 6% 左右,基于高精地圖的自動駕駛在全國約 94% 的公路段無法使用,廣汽的 " 多傳感融合技術 "" 無圖純視覺技術 " 兩大技術路線都擺脫了對高精地圖的依賴,可以實現 " 有導航就能開 "。
目前,廣汽基于 " 多傳感融合技術 " 研發的 ADiGO PILOT 智能駕駛系統已搭載昊鉑 GT 實現量產;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 NDA 功能将于 4 月中下旬逐步向昊鉑用戶開放,而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将于 2026 年實現量產搭載。
寫在最後
作為 " 秀肌肉 " 的主場,廣汽科技日拿出 " 全固态電池 " 和 " 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 " 兩大 " 殺手器 " 外,廣汽還掏出了電磁懸挂、MLounge 祺迹頭等艙、"MBoard2.0 祺迹芯智底盤 "、飛行汽車等多項看家技術。
2023 年,廣汽全年自主研發投入近 84 億元,新增專利申請近 3200 件,其中發明專利約占 50%。相當于每月投入近 7 億元用于自主研發,每天有近 9 件專利申請。
在各家車企花式營銷的當下,廣汽用技術進擊,持續更新 " 武器庫 " 和 " 工具箱 ",扎實地推動科技創新和自主品牌的向上突破,而這些也正成為萬億廣汽戰略目标實現的最強支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