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在“歐洲糧倉”大步邁進:1941-1942年征戰蘇聯的“雪絨花”,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探索者 Author 毛豆 123
根據百科提供的解釋," 山地獵兵 "(Gebirgsj ä ger )一詞是專門用于描述執行山地及高山地網域作戰的步兵,以德、奧兩國為主。至于 " 獵兵 " 一詞,則是在德語國家中代指輕型步兵部門的軍事術語。
二戰期間,德軍山地部隊使用了 " 高山火絨草 "(又名 " 雪絨花 ")一類的植物作為其部門的徽标,以此凸顯其 " 精銳 " 的象征。而在對蘇的 " 巴巴羅薩 " 行動中,山地兵們同樣作為入侵的先鋒,跟随着己方的裝甲鐵流一路深入蘇聯境内,并留下了大量影像以彰顯其 "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的形象。本文中所節選的部分照片即是德軍第 1 山地師的戰地留影。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配圖及注釋均來自歷史文獻,本号無意宣揚任何極端理念、觀點,請讀者自知。(筆者增添的注釋,将使用不同顏色加以注明)
▲德軍第 1 山地師師徽,即是 " 雪絨花 "。該師原為旅級規模,于 1935 年成立,後于 1938 年 4 月 9 日在加爾米施 - 帕滕基興地區擴建成立,成員主要由巴伐利亞人及部分奧地利山民組成。作為德軍中的精銳力量,該師先後參與了波蘭、法國以及侵蘇的 " 巴巴羅薩 " 行動,1942 年 8 月 21 日,該師在蘇聯高加索地網域的厄爾布魯士山升起德國國旗,象征 " 征服 " 高加索地網域,後被派往南歐巴爾幹一帶,對抗興起的南斯拉夫遊擊隊。1944 年末作為 E 集團軍一部退出巴爾幹,前往匈牙利休整。1945 年 3 月,該師被重新冠以 " 第 1 帝國山地師 " 後,帶着一眾老弱殘兵,向着蘇軍發起了代号 " 春醒 " 的進攻行動,失敗後退入奧地利,最終向前來的美軍投降
照片說明
原編輯:H. 漢茲中校、E. 斯塔爾克上尉
攝影及後期制作:J.Gaa 上等兵
照片衝印:E. 路德利克上等兵
圖片注釋:E. 吉曼德爾
▲ " 行軍令下達後不久,戰士們便背起裝備開始行動。當他們路過總督府的東南角時,還不相信和蘇聯人爆發了軍事衝突。但他們不是外交官,必須服從元首的命令。直到 6 月 22 日晚,所有人都收到了‘與蘇聯開戰’的密令 "
▲ " 戰争開始了。戰士們渡過桑河,向前推進,穿過亞沃利夫和米扎納,抵達利沃夫 "
▲ " 布爾什維克分子的抵抗極其頑強。戰士們還遇到了敵人的裝甲部隊,尤其是超重型坦克,這是我部在此地首次遭遇這樣的‘鋼鐵怪物’。但他們終究還是敗給了無畏的山地獵兵們 "
【注:上圖中出鏡的坦克分别為 T-26 及 T-28 多炮塔坦克。相比之下,配有 76、45 毫米火炮及 7.62 毫米機槍塔的 T-28 坦克威脅更大一些】
▲ " 利沃夫。這座古老的大學城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還能讓人強烈感受到它的 " 德國根源 "。早在波蘭統治時,這裡的烏克蘭人就曾嘗試獨立并蒙受了巨大的苦難。繼波蘭後,布爾什維克分子帶來的可怖影響也随之而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新敵人’的真面目。
數千名德國人和烏克蘭人被以最野蠻的方式拖到監獄下黑暗的地窖裡并被殺害。由俄國秘密警察看管監獄的院子裡,正發生着人類從未目睹的最可怕的罪行。監獄後院裡躺着一排排遭受布爾什維克分子殘酷虐待的受害者 "
【注:第 1 山地師于 6 月 22 日攻入利沃夫内,并在此地發現了數千具因來不及帶走而遭蘇軍處決的囚犯】
▲ " 我們沒有時間在這座彌漫着死亡氣息的城市裡逗留,懷着憤怒的心情,向着東南方向追擊敵人。烏克蘭人卸下了巨大的壓力,建造了凱旋門,上面放置了旗幟和 " 向元首致敬 "、" 我們歡迎解放者 " 等銘文 "
▲ " 對布爾什維克分子的仇恨,強化了我們的目标感,并賦予這場戰争更深刻的意義 "
▲ " 布爾什維克分子宣揚的體系已然破碎,從基座上跌落下來,就像這座列寧的雕像一樣 "
▲ " 塔爾諾波爾(Tarnopol)城前,一場非比尋常的硬仗正在激烈地進行着。山地兵與黨衛隊的勇士們一起,為那些遭受無情暴行而流離失所的德國人、烏克蘭人以及倒下的戰友復了仇 "
▲ " 被俘的敵軍傷兵将交由醫護人員治療,因為山地兵是一支看重士兵榮譽、生命的部隊,而不是像對手那樣的虐待狂 "
【注:許多德國人聲稱并不了解蘇聯戰俘在德國境内的遭遇。但根據歷史學家羅爾夫 · 凱勒(Rolf Keller)的說法,至 1942 年中期時就有 22700 名蘇聯戰俘遇難。有消息稱,由于擔心自己會沒飯吃,許多德國獄卒會給予蘇聯戰俘極少的食物,更有甚者會私下處決戰俘】
▲ " 炊事班在水井前忙碌着 "
▲ " 布爾什維克分子會躲入當地教堂祈求庇護 "
▲ " 空軍立了不少功勞。他們極大破壞了敵人的鐵路系統,這輛帶偽裝的列車就是‘斯圖卡’的戰果之一 "
▲ " 雨後的烏克蘭化為澤國,可泥濘的道路并沒有阻擋山地兵們前進的步伐。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我軍還在文尼察(Vinnitsa)打垮了一支頑抗的敵軍 "
▲ " 戰士們向前推進 "
▲ " 軍中理發 "
▲ " 向着烏曼挺進的山地兵們 "
▲ " 開拔前的最後小憩 "
▲ " 沿途處處是敵人倉皇而逃的景象。馬匹倒斃在車前,器具散落一地 "
▲ " 飢渴難耐的布爾什維克分子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水的溝渠 "
▲ " 通訊部門,全師的指揮中樞 "
【注:1941 年時,第 1 山地師編制為:師部、第 98、99 山地步兵團(每團下轄 3 個營),另有第 54 野戰醫療營、第 44 反坦克營、第 79 山地炮兵團(下轄 4 個營)及第 54 通信營、第 54 工兵營及第 54 補給連】
▲ " 奧爾洛瓦已經被甩在了身後,我們也行軍到諾蓋草原的盡頭 "
【注:從炮盾、火炮長度來看,筆者推測,背景處的這門火炮應是第 1 山地師繳獲的蘇制 F-22/1936 型師屬野戰炮】
▲ " 向着第聶伯河進發 "
▲ " 工兵們迅速修好了橋,保證後續部隊依次通過 "
▲ " 可惜卡車不是兩栖的 "
▲ " 第聶伯河的對岸景象 "
▲ " 大清理。成功奪下第聶伯河橋頭堡,是本次行動中的一大關鍵 "
▲ " 生鏽了的鐵盒 "
▲ " 與我部随行的羅馬尼亞友軍,以及他們繳獲的‘戰利品’ "
▲ " 晴空下被擊毀的敵軍坦克 "
▲ " 秋天伴随着姗姗來遲的大雨,将整片黑土地澆成一地爛泥,與‘泥将軍’鬥争,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
▲ " 一名來自‘貝爾薩格裡’部門的意大利友軍 "
▲ " 某日的清晨時刻,頓涅茨克已然近在咫尺 "
▲ " 坐落在馬凱耶夫卡的基洛夫工廠是一座巨大的監獄,在被毀之前曾雇用超過 46000 名工人。如今,這座工廠為我軍所‘解放’ "
▲ "1941 年 10 月,馬凱耶夫卡(Makeyevka)的市政廣場前擠滿了尋求工作的人 "
▲ "11 月,我們來到了位于米烏斯河畔的陣地 "
▲ " 我們的防空炮保護着我軍陣地免受敵軍襲擾 "
▲ " 長夜漫漫,戰士們總要想方設法熬過這場寒冬 "
▲ " 警戒中的高炮部隊 "
▲ " 面對大雪、嚴寒的惡劣天氣,指揮官依舊來到一線,堅持視察完最後一個陣地,并得到了有關情況的深入報告。"
▲ " 烏克蘭嚴冬中的栖身之所,也被叫做‘慕尼黑之家’ "
▲ " 每當天氣放晴時,部隊依舊在加強隊列訓練 "
▲ " 盡管越來越頻繁地遭到布爾什維克分子駕駛的‘垃圾’們騷擾,但高炮部隊絕不會松懈 "
▲ " 元首生日的這天,噩夢般的冬天終于結束,敵人的一切希望都破滅了。驕傲飄揚于空中的旗幟,是我們即将到來勝利的象征!"
【注:希特勒的生日是 4 月 20 日,即代表此時已是 1942 年】
粉絲也可添加我的微信:goofyJoey1999 申請加入粉絲群 ~,入群請遵守基本公告和要求 ~
商務合作請聯系 QQ:141802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