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剛剛,重磅“20條”發布!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歡迎閱讀。
一起關注成都大運會
截至 7 月 31 日 12 時獎牌和排名
7 月 31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
《措施》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擴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幾個方面提出 20 條針對性舉措。
一起來看要點:
1、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
2、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3、提升家裝家居和電子產品消費消費。
4、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落實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政策。
5、豐富文旅消費。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
6、有條件的地區可對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予以适當補貼。
7、擴大餐飲服務消費,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
8、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育發布一批等級旅遊民宿。
9、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合理優化小額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利率、還款期限、授信額度。
10、支持符合條件的消費基礎設施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法定帶薪年假,為何休起來那麼難?
在 31 日發布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中提到了 "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 實際上,關于法定年假休假難的話題讨論已久。
據北青網 7 月 11 日報道,今年端午節前後," 調休 " 話題再上熱搜的同時,很多人也呼籲落實年休假。不少網友提出,與其通過調休人為地創設集中休假的 " 黃金周 ",不如積極落實帶薪休假,讓職工和企業能夠根據家庭和工作需要,自主安排帶薪休假,錯峰出行。
記者調查采訪發現,無法正常帶薪休假的情況比比皆是。受訪者中,有人工作 10 年未享受過一次年休假;有人因為公司考勤規定,只能把年休假分開休;女員工產假結束後提出要休育兒假遭到公司拒絕。還有不少公司無視 " 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應按該職工日工資收入 300% 支付 " 的規定,不提供年休假也從未給予員工相應補償。
事實上,帶薪年休假制度在 1994 年出台的勞動法中就已得到确立。2008 年公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進一步細化了相關規定。按照規定,職工連續工作 1 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 1 年不滿 10 年的,年休假為 5 天;已滿 10 年不滿 20 年的,年休假為 10 天;已滿 20 年的,年休假為 15 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帶薪年休假的假期。職工在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部門可根據生產、工作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應按該職工日工資收入 300% 支付。
盡管已有明文規定,但記者調查發現,落實情況不容樂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展的部分城市 ( 60 個城市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情況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職工享受了帶薪年休假,這意味着有近半數的職工沒有享受到帶薪年休假。按照在職職工年資計算,我國人均帶薪年休假約為 10 天,而實際上人均享受帶薪年休假天數僅為 6.29 天,民營企業職工甚至不足 4 天,超過 72% 的民企職工未完整享受過年休假。
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有些企業同意員工休年假,也會在休假天數、工作安排等方面給員工另設障礙。" 卡 " 的方式有很多:有公司把法定節假日和雙休日也算在帶薪年休假中,重合自動抵消;有公司在員工休年假期間,還不斷布置工作任務,要求其遠程辦公;把員工 5 天的年休假拆成兩半,要求每次最多只能休 2.5 天;年底未休完年假,公司要求員工補籤休假單,假裝已休完了年假……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郭政律師接觸過不少帶薪休假問題:部分用人部門直接用補償金方式代替給員工休假,直接導致帶薪年休假無法實現;部分勞動者為加班費等補償,主動放棄帶薪年休假;銷售行業以 " 底薪 + 績效 " 構成工資的員工,擔心帶薪休假影響收入,無奈放棄權益等。
在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帶薪休假為何仍存在落實難問題?
郭政說,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帶薪休假對經濟、文化等推動和刺激作用,勞動法也有相關規定,但現實中仍很難執行,重要原因在于我國現行勞動法雖然對于帶薪休假有規定,但具體細則、實踐方式缺少明确條款規定,制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空白與漏洞。
在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王倩看來,帶薪年休假落實不到位,有多重原因。部分用人部門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時間較長,而職工休假不免導致部分崗位人手空缺、用工成本提高,所以有些用人部門缺乏統籌安排職工休假的意願。從勞動者角度來說,有些勞動者相對休息更為看重收入,也害怕要求休假會影響崗位穩定、晉升機會,在職時往往不敢或不願申請年休假,還有些勞動者甚至不了解帶薪年休假制度。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享受帶薪年休假的理念和共識,勞動監察等部門的執法力度較為薄弱,基層工會在維權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
二十條措施全文
通知全文如下:
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
為深入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現就恢復和擴大消費提出如下措施。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優化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促進機制,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暢通經濟循環,釋放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順應市場規律和消費趨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服務質量,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潛在需求,着力營造推動消費更新的良好生态。
——堅持優化供給和擴大需求更好結合。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适應性和靈活性,拓展消費新空間,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消費體驗,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
——堅持提質更新和創新發展更好結合。突出體現大眾化、普惠性,加快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便利消費、放心消費環境,不斷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适度、滿意度。
二、穩定大宗消費
(一)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着力推動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便利二手車交易登記等已出台政策落地見效。促進汽車更新消費,鼓勵以舊換新,不得對非本地生產的汽車實施歧視性政策。加大汽車消費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城市停車位供給,改善人員密集場所和景區停車條件,推進車位資源共享利用。
(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落實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政策。科學布局、适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換電模式推廣應用,有效滿足居民出行充換電需求。推動居住區内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優化布局并執行居民電價,研究對充電基礎設施用電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推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
(三)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着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一步發揮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在老舊小區改造和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繼續支持城鎮老舊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持續推進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支持 7 度及以上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鼓勵同步開展農房節能改造和品質提升,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
(四)提升家裝家居和電子產品消費。促進家庭裝修消費,鼓勵室内全智能裝配一體化。推廣智能家電、集成家電、功能化家具等產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實施家電售後服務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利用超高清視頻、虛拟現實、柔性顯示等新技術,推進供給端技術創新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產品消費,打造電子產品消費應用新場景。
三、擴大服務消費
(五)擴大餐飲服務消費。倡導健康餐飲消費、反對餐飲浪費,支持各地舉辦美食節,打造特色美食街區,開展餐飲促消費活動。因地制宜優化餐飲場所延長營業時間相關規定。培育 " 種養殖基地 + 中央廚房 + 冷鏈物流 + 餐飲門店 " 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充分體現安全、營養、健康的原則,提升餐飲質量和配送标準化水平。推廣透明廚房,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六)豐富文旅消費。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加強區網域旅遊品牌和服務整合,積極舉辦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強化智慧景區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鼓勵各地制定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淡季免費開放等政策。在保障遊客自主選擇權的基礎上,支持不同區網域景區合作推行聯票模式,鼓勵景區結合實際實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更好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範創新發展,引導博物館、文化館、遊樂園等延長開放時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 "24 小時生活圈 "。打造沉浸式演藝新空間,建設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區。
(七)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加快審批等工作進度,持續投放優秀電影作品和文藝演出。優化審批流程,加強安全監管和服務保障,增加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演唱會等大型活動供給。鼓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增加閱聽人面廣的線下線上體育賽事。大力發展智能體育裝備,提升科學健身智慧化水平。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加強體育公園建設,補齊全民健身設施短板。遴選确定新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鼓勵各地加大對商品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購物節、民俗節、品牌展、特色市集等活動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會展消費。開展 " 老字号嘉年華 " 等活動,促進品牌消費。
(八)提升健康服務消費。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網域醫共體等醫療聯合體,加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着力增加高質量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健康旅遊等服務。發展 " 互聯網 + 醫療健康 ",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逐步将符合條件的 " 互聯網 +" 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開發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護、康養療養等服務和產品,支持各類機構舉辦老年大學、參與老年教育。積極擴大普惠型服務供給,推動公共消費提質增效。
四、促進農村消費
(九)開展綠色產品下鄉。有條件的地區可對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予以适當補貼,按照產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異化政策支持。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綠色建材消費予以适當補貼或貸款貼息。
(十)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直播電商、即時零售,推動電商平台和企業豐富面向農村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支持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物流站點建設改造,整合郵政、快遞、供銷、電商等資源,推行集約化配送,鼓勵農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件。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在有條件的鄉村布設智能快件箱,增加農村零售網點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十一)推動特色產品進城。深入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 " 三品一标 ",開發具有鮮明地網域特點、民族特色、鄉土特征的產品產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訂單農業,拓寬特色農產品上行通道。引導線上線下各類平台持續加大消費幫扶力度,開設專館專區專櫃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品順暢銷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增強消費能力。
(十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廣浙江 " 千萬工程 " 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保護傳承優秀鄉土文化,盤活和挖掘鄉村文旅資源,提升鄉村文旅設施效能。推動實施鄉村民宿服務認證,培育發布一批等級旅遊民宿,打造一批品質民宿。支持經營主體開發森林人家、林間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營、汽車旅館等產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麗田園、景觀農業、農耕體驗、野外探險、戶外運動、研學旅行等新業态,拓展鄉村生态遊、休閒遊。
五、拓展新型消費
(十三)壯大數字消費。推進數字消費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加快傳統消費數字化轉型,促進電子商務、直播經濟、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規範發展。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提升網上購物節質量水平。發展即時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業态。鼓勵數字技術企業搭建面向生活服務的數字化平台,推進數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數字消費業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務體驗。加強移動支付等安全監管。更新信息消費,促進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建設改造,提升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設水平,高質量舉辦信息消費系列特色活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更多消費領網域融合應用。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持續推動創新突破,開辟更多新領網域新賽道,進一步完善相關領網域服務标準。
(十四)推廣綠色消費。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健全綠色低碳產品生產和推廣機制,促進居民耐用消費品綠色更新和品質更新。健全節能低碳和綠色制造标準體系,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标識體系,鼓勵先行制定團體标準和企業标準。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等創建行動,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倡導理性消費,加快形成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六、完善消費設施
(十五)加快培育多層級消費中心。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科學布局、培育發展一批區網域消費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費中心。深入推進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提升城市商業體系,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發展智慧商圈,打造 " 一刻鍾 " 便民生活圈,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消費載體,提高居民消費便利度。加強社區便民服務,合理布局養老、托育、餐飲、家政、零售、快遞、健身、美發、維修、廢舊物品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務業态,推進完整社區建設。
(十六)着力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結合推進城市更新,強化存量片區改造與支持消費新場景發展的硬體功能銜接。加強縣網域商業體系建設,建設改造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農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動重點商貿街巷改造更新。穩步推動產地銷地冷鏈設施建設,補齊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推動城鄉冷鏈網絡雙向融合。
(十七)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實施消費促進專項投資政策,支持消費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更新改造和關鍵生產線改造更新,将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消費基礎設施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支持各地保障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用地需求。允許企業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用地結構和性質、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嚴格按文明城市規範要求和所在地臨時建設、規劃管理相關規定,在建設用地上搭建臨時簡易建築,拓展消費新場景。
七、優化消費環境
(十八)加強金融對消費領網域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方式,加大對住宿餐飲、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的綜合金融支持力度。更注重以真實消費行為為基礎,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在加強征信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合理優化小額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利率、還款期限、授信額度。
(十九)持續提升消費服務質量水平。全面開展放心消費行動,完善重點服務消費領網域服務标準。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行為,持續推動創建放心市場、放心商店、放心網店、放心餐飲、放心景區、放心工廠,加快形成退換貨、質量追溯、明碼标價、監管、評價的放心消費制度閉環,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二十)完善促進消費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探索建立消費動态大數據監測平台系統,開展消費前瞻指數研究和編制。加快消費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改革,加快清理制約消費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費領網域的體制機制障礙和隐性壁壘,促進不同地區和行業标準、規則、政策協調統一。
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現有部門間協作機制作用,強化協同聯動,加強督促落實,結合實際細化出台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各地區要壓實屬地責任,完善工作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舉措、探索有效做法,切實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市場方面,7 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 股市場整體高開:上證指數漲 0.34%,深證成指漲 0.53%,創業板指漲 0.62%。開盤後市場持續發力,上證指數一舉突破 3300 點。截至發稿,市場各指數長紅,三大指數均漲超 1%。
盤面上," 牛市旗手 " 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券商、多元金融概念走高,汽車、房地產板塊火熱,多個股狂拉漲停潮;醫藥、通信板塊表現偏弱,疫苗、仿制藥等概念不振。
港股市場今日同樣高開:恒生指數漲 1.61%,再度突破 20000 點;恒生國企指數漲 2.25%,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3.56%。截至發稿,恒指漲超 2%,恒生科技大漲超 4%。地產、消費漲幅居前,龍湖集團、海底撈均漲超 10%。
在 " 牛市旗手 " 的帶動下,上午房地產、汽車、食品飲料、建築建材等板塊均有較好表現。
地產股方面,上午華遠地產、國創高新、天房發展、城建發展、上實發展等多只個股接連封住漲停板,特發服務盤中漲超 17%,衝擊 20CM 漲停。
汽車股中,海馬汽車、模塑科技、眾泰汽車漲停,中集車輛、豪恩汽電、長安汽車、鵬翎股份大漲。
消費股中,白酒板塊表現活躍,水井坊漲停,酒鬼酒、老白幹、洋河股份、金徽酒等漲幅居前。
港股市場上,餐飲板塊同樣表現給力,海底撈大漲 11%,呷哺呷哺、海倫斯、九毛九、奈雪的茶等均有較好表現。
預制菜板塊在 " 擴消費二十條 " 發布後異動拉升,西安飲食衝擊漲停,味知香、全聚德、雙塔食品、國聯水產、海欣食品等跟漲。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政府網、北青網(記者:孫天驕)wind、中國基金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