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無人駕駛遙遙無期?無人配送車已在落地前夜,歡迎閱讀。
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無人清潔車,這些曾經躍然紙上的事物,如今正在加速走入我們的現實生活。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和自動駕駛的發展,載物型無人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自動駕駛的眾多細分賽道中,載物型無人車将率先實現大規模場景落地已成為行業共識,該細分賽道已經進入到了商業化的前夜。
在這個浪潮中,新石器作為一家載物型無人車研發、制造及服務提供商,正在致力于 " 無人配送 " 技術在各大領網域及多元化場景的應用創新和商業化落地。近期,動點科技做客新石器,采訪了新石器無人車首席營銷官劉明敏,了解了該企業在無人車領網域的創新成果和應用前景。
模塊化設計打開不同應用場景
便捷的電商購物方式催生了大量的快遞配送需求,加之疫情 " 無接觸配送 " 的興起,讓無人配送車瞬間走入大眾的視線。作為城市運力的補充,無人車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決配送人員不足、物流運營末端成本居高不下等傳統物流難題,提高市民的生活便利性。
" 這款無人配送車可以自動駕駛至快遞網點,同時還會給用戶發送短信取貨通知,用戶輸入取件碼後就能取出快遞,非常便捷。" 在北京亦莊,向無人車發送指令就可領取車内物品,還能實現零距離互動,這并非天方夜譚。" 根據韻達北京相關網點反饋,将多頻次快件從站點運輸到接駁點,節省快遞員往返站點裝載快件時間 2 個小時以上,提升每名快遞員 150 票以上的派件效率,同時也大大降低快遞員勞動強度,保障了快遞員行車安全。此外,有些驿站快件,也會使用無人車直送驿站。"
2022 年底,新石器無人車 X3 Plus 獲得國内首張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國際安全标準認證證書。投入運營的 X3 Plus 車型,最大載貨量能達到 600 公斤,具備 "AI"、" 機器人 "、" 電動車 " 三重優勢,可以實現 AI 智能調度、全方位監控以及雲端管理。其搭載的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系統可靈活處理派送過程所遇到的復雜路面情況和進行紅綠燈識别,并支持晴天、霧霾、小雨、夜間和其它狀況下行車,而且它能夠實現 30 秒換電,在滿電的情況下續航 200 公裡。
劉明敏告訴記者,目前的快遞員每天滿負荷的工作超過 10 個小時,但一天的配送效率在 300 單左右,現在采用這種無人車輔助,通過人車協同,已經能把派單的效率提升至 500~800 單,未來目标要達到 1000 單。
新石器無人車的初代版本即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無人車的貨箱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除了快遞和外賣配送,貨箱其實是可以根據場景來改變,比如在公園,可能需要打造一個零售車,像這樣夏天的特定場景,雪糕車會有需求。"
2019 年,為了讓用戶更近距離感知到無人車觸手可及的服務,新石器在原有的末端無人配送業務基礎上,開辟了無人零售車業務。" 無人車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醒目的移動零售實體,具備線下流量入口的屬性。" 劉明敏表示,移動零售會成為繼實體商貿、電商、外賣之後的新的零售業态。
從 2021 年 5 月國内首批無人配送車準許在示範區公開道路運行,到 2022 年上海疫情期間超 500 輛無人配送車集結服務疫區,經歷了不同場景适配與技術優化驗證,無人配送車應用範圍日漸廣泛。快遞無人配送、外賣無人配送、商超配送及無人零售已滲透到社區、工業園區、高校校園、智慧景區及 AI 公園、商圈等場景。
據悉,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化和商業化加速落地,服務超 134 萬人次;作為末端配送新模式,無人配送服務超 130 萬單;提供零售服務新體驗的無人零售車累計服務 250 萬餘次等。
類大模型式迭代使運行更精準
目前新石器在感知算法、定位算法、規劃算法等方面都有很明顯的研發進展。
劉明敏告訴記者,在車輛感知上,新石器無人車采用多傳感器深度融合的技術方案,車身的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感知到的數據,在 BEV 空間時,進行時序融合形成 4D 空間。同時,基于復雜交通流反饋訓練的強化學習(TFRL),讓無人車能夠與其他道路參與者進行互動,并預測他們未來的行為,以便能更好地進行規劃控制。新石器自動駕駛系統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實現更復雜的障礙物感知和更復雜的道路博弈,解決無人配送場景難題。
自動駕駛技術從 L2 到 L3/L4 是跨越式發展,無人類托底駕駛行為,必須考慮到大量的長尾邊界場景,海量 AI 訓練數據基于傳統的人工落盤、快遞傳輸方式無法滿足數據閉環效率的要求。同時,自動駕駛算法不斷更新迭代,對車端算力要求越來越高。
由于每日產生的數據量過于龐大,全部上傳到雲端會造成巨大的壓力。為此,今年 5 月,新石器還和華為、北京移動聯手打造了 " 雲 - 邊 - 端 " 全自動數據閉環體系,首先在車端,數據完成第一次清洗;然後在邊緣雲端完成海量數據的深度清洗和自動标注和區網域模型迭代;最後在中央雲端通過 AI 大模型實現高效訓練,訓練完的算法模型再實時部署到車端。通過 " 雲 - 邊 - 端 " 全自動數據閉環體系,算法模型部署效率提升了 10 倍,數據落盤成本降低 90%。
" 我們的每一輛無人車在路上跑的時候,它的感知算法都要不停地去進行更新迭代,它要有一個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比如說避障或者應對其他突發狀況。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講,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小孩,他可能去年有 5 歲的智力,今年就有 8 歲的智力了,随着不斷迭代,它還會更聰明,決策會更加的精準,這其實也就是大模型的邏輯。"
路權開放進度加快
2022 年 9 月,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主論壇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北京市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主任孔磊表示,北京市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下稱 " 示範區 ")已完成 1.0 試驗環境搭建和 2.0 小規模部署各項任務。
此外,依托示範區,率先在國内設立了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并首次實現了自動駕駛車輛早晚高峰測試、異地測試結果互認、允許無人配送車上路、開放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開放高速公路測試等多項突破。會上他還特别強調,示範區 3.0 階段将在北京經開區 60 平方公裡基礎上,有序推進周邊 100 平方公裡建設,逐步擴展至全市 500 平方公裡。
今年 5 月,《自動配送車行業發展年報(2022)》(以下簡稱《年報》)在國内首次統一定義了 " 自動配送車 " 行業,明确以服務城市物流配送場景的自動配送車為研究對象。《年報》提出,2030 年自動配送車整車產值将累計突破千億規模,帶動上下遊全產業鏈萬億規模產值,并建議地方政府先行先試,進一步放開限制條件,适當放開車輛速度、行駛車道和運營時段,适時組建自動配送車產業聯盟。各地自動配送正從 " 試點測試 " 走向 " 規模應用 "。
賦予無人駕駛裝備法律身份解決了無人駕駛裝備 " 上路難 " 的問題,但賦予上路權後如何平衡好創新發展和道路安全的矛盾,是擺在企業主體和監管部門面前的又一道難題。
為了迎接新事物的到來,一套覆蓋產業生态全鏈條的制度規範不可或缺。2023 年 6 月 29 日,浦東新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浦東新區促進無人駕駛裝備創新應用若幹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将于 9 月 1 日正式施行。
《規定》綜合了各地規範中的不同概念,明确無人駕駛裝備應當是 " 低速 " 的 " 輪式裝備 ",從而與浦東新區法規中的 " 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 " 相區分。這将是國内首次通過法律性檔案規範無人駕駛裝備創新應用活動的制度嘗試,旨在回應廣大無人駕駛產業主體的迫切需求,加速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 今年年初以來,我們接待了幾十個地市相關部門的參觀考察,各省市路權相關政策法規開放的進度明顯加快。從全國範圍來看,國内各大城市正争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新賽道,上海、深圳等城市積極探索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支持開展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創新應用等活動,有效保障了技術推進和商業化創新發展。海南、合肥等省市都快速出台了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檔案、杭州出台結果互認機制,簡化測試流程和項目;蘇州打造了首個無人車智慧配送示範區。" 在這一系列利好的政策驅動下,劉明敏坦言,新石器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結語
随着技術的不斷迭代、商業模式的逐步完善、城市路權的陸續開放,預計未來三到五年,無人配送車需求将達到 10 萬輛級規模,產業邁入千億級產值,将成為自動駕駛行業率先規模化落地的賽道,帶動上下遊萬億級產業進入發展 " 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