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馬斯克學微信做超級App,真叫一個不靠譜,歡迎閱讀。
2023 年 12 月 17 日,英國媒體報道,賓西法尼亞州已經為 X 公司頒發了匯款許可證,加上它,X 已經拿下了美國 13 個州的匯款許可。
而就在這個新聞爆出後沒幾天,12 月 21 日,馬斯克在 SpaceX 的一次活動上,與方舟投資總裁 Cathie Wood 對話時透露,X 平台的支付服務 X pay 将在明年年中推出。支付,雖然不起眼,但卻是超級 App 最核心的一項功能,所有花裡胡哨的操作,都要靠支付來跑通。
一直嚷嚷着要做超級 App 的馬斯克,貌似很認真。
馬斯克對超級 App 的闡述
馬斯克完成 Twitter 的收購交易是在 2022 年的 10 月份,而其實在還沒有收購 Twitter 之前,他就曾直言 " 收購 Twitter 的目的就是創建一個名為 "X" 的超級 App(everything app),在他的設想中,這款產品會集合幾乎所有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功能,包含社群通訊、數字支付、電商、各類生活服務等等。而在後續的多次表達中,馬斯克也不吝贊美微信在中國的成功,他的目标就是未來将 X 發展為 " 美國版微信 "。
向來敢為天下先的馬斯克,要抄微信,還是要多看幾眼的。如今," 小藍鳥 " 已經變成了 "X",随着最核心的支付系統推出,美國微信夢再進一步。但是這麼多科技巨頭都沒做成的事情,馬斯克就能做成嗎?(注:本文大多數地方将用 Twitter 代指 X 平台,而确定發生于改名之後的事件則會使用 X。)
一、不做超級 App,X 也沒其他路了
在對 Twitter、X、馬斯克進行系統梳理後,我們發現,雖然馬斯克當時收購 Twitter 就是主動想做一個超級 App,但現在來看,馬斯克也沒有别的選擇了。一是因為,Twitter 與 Meta 和谷歌不同,雖然都靠廣告賺錢,卻尤顯艱難。二是因為,馬斯克這個人,理想 / 信仰 / 行為習慣,都和廣告 " 八字不合 ",一句話,能造成 7500 萬美金的廣告收入損失,掌權後,本就不富裕的 Twitter,更加貧窮。
1. 和 Meta、Google 不一樣,Twitter 的 " 廣告飯 " 吃得相當艱難
在馬斯克收購之前,Twitter 是一個簡潔、快速的信息分享平台,主要作用是分享新聞、讨論公共話題、表達個人觀點,而經過多年的發展,Twitter 已經成為這一領網域當之無愧的 No.1 了。作為一個以内容為主的社交媒體平台,廣告變現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注 1:Twitter 于 2022 年私有化,所以财報數據僅整理到 2021 年。注 2:數據許可收入指通過授權第三方訪問、使用或分析用戶數據獲得的收入
原本 Twitter 的收入構成其實和 Meta 是有些相似的,主要收入分兩塊,一是廣告收入,二是數據許可收入。雖然沒有 Meta 98% 那麼誇張,但是歷年 Twitter 的廣告收入占比都超過 85%。
數據來源:Twitter 财報
雖然收入以廣告為主,廣告這碗飯,Twitter 吃得其實相當艱難,甚至無法 " 養活自己 "。根據 Twitter 退市前最後一期财報(2022.Q2)顯示,Twitter 當季度收入 11.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營業虧損達到了 3.44 億美元,營業利潤率 -29%。而翻看歷年财報數據,從 2016 到 2021 年,Twitter 只有 2018 和 2019 年兩個好年景能夠實現盈利。
相較之下,同期的(2022.Q2)Meta 收入 288 億美元,淨利潤 66.87 億美元,淨利潤率能達到 23%。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平台本身的定位。定位為一個信息和個人觀點的分享平台的 Twitter, 一直在堅持短消息模式,對内容的長度有嚴格的限制(文字内容的限制最初為 140 字元,後來放寬到 280 字元,視頻時長限制則是 140 秒)。短小精悍的文字雖然可以快速、明确地傳達信息,但是卻沒法承載更加深度的内容。雖然當時的用戶們會通過一系列連續的推文(推文風暴)來發布更長的内容,或者幹脆跳轉到外部鏈接。但是顯然,這兩種方式都不是很方便,創作者們的深度内容自然也不會選擇 Twitter 來發布。
幾款頭部社交產品中,X 的全球人均使用時長(上),月人均啟動次數(下),均排名墊底|圖片來源:點點數據
因為這種限制,Twitter 上的内容相比其他平台更加的正式,用戶浏覽行為更加 " 短平快 "。從數據來看,X 的全球人均啟動次數和人均使用時長在主流產品中都排名靠後。
更直接的數據表明,Twitter 的用戶參與度也比較低。研究顯示,與 Facebook 相比,每 100 萬 Twitter 關注者可以預期獲得約 300 次互動,而每 100 萬 Facebook 關注者,則可以預期獲得約 700 次互動,更不要說互動率更高的 Instagram 等產品了。
部門:億美金
啟動次數、使用時長、用戶參與度都不高的 X,廣告投放效果弱于其他平台,收入自然也就上不去了。這給收購的好處是,Twitter 是相對便宜的收購标的。在收購交易完成時(2022 年 10 月),幾大社媒平台的市值分别是 Meta 2660 億、字節跳動 3000 億、騰訊 2509 億、Snap.Inc 156 億。而作為 Twitter 重度用戶,想做超級 App 的馬斯克自然将眼光看向了便宜的 Twitter。
2. 馬斯克與廣告主,解不開的死結
馬斯克鮮明的個人色彩,在 Twitter 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個人烙印的體現,是 Twitter 無盡的麻煩。
其實很難說清,收購 Twitter,馬斯克是想打造超級 App,還是踐行 " 絕對言論自由主義 "。
剛一上任 CEO,馬斯克就裁掉了整個内容審核部門,轉而用 Community Note(原稱 Birdwatch)系統來代替。而機器審核相比人工,只能做到及格水平。
Community Note 的算法示意,來源為 BirdWatch 論文|圖片來源:Chain Catcher
Community Note 其實是一個眾包審查機制,它是由符合條件的社區用戶為帖文 " 打分 ",再将結果通過一套非常復雜的算法,多次處理之後,确定該信息是否為誤導或敏感信息,并對其做标記或删除處理。
馬斯克收購 Twitter 初期,暫停或中止廣告投放的品牌|圖片來源:Morketing
雖然使用社區和算法代替人工審核是不錯的嘗試方向,但實際操作中,審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而且為了避免誤删不違規的信息,這套算法的 " 審核尺度 " 是比較寬松的。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在開始使用這套系統之後,Twitter 上的誤導、暴力、極端、敏感等負面信息大幅增加,結果就是大家熟知的廣告主逃離潮。
引起争議的推文原文|
加之馬斯克個人的口無遮攔,加劇了廣告主的逃離。例如 11 月底被扣 " 反猶太主義帽子 ",一個多月造成了大約 7500 萬美金的損失。為了錢終于低下頭道歉的馬斯克,在之後又炮轟廣告主。各種行為也很典型。
截至目前,自馬斯克接手以來,公司的廣告收入大約又降了一半。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數字只有 25 億美金左右,本來就養不起自己的 Twitter,更加貧窮。
廣告收入的大幅下降,加上 Twitter 改名 X 等事件,造成公司價值急劇縮水。根據富達投資(Fidelity)2023 年 12 月的估值,X 公司的價值已經不到收購時的三分之一了。
其實,這兩年海外的社交巨頭們貌似也 " 感受 " 到了超級 App 的香,但原因确實基于各自情況有所不同。例如在《騰訊在海外的 " 微信夢 ",Meta 快做成了?》一文中,我們觀察到,作為廣告收入占比 98% 的 Meta,向社交、電商、支付方面頻繁探索的原因是,IDFA 新規造成 Meta 不再能把數據和用戶對應起來。而他們推出諸多新功能,是想把用戶的商業行為留在自己的體系中,從而重新建立行之有效的廣告投放和歸因體系。更有效地賺做廣告的錢,是 Meta 成為超級 App 的目的。
而現在的馬斯克,手裡拿着每天都在虧損的 X,廣告是不太能救了,不論是初衷還是被迫,超級 App 都是他剩下不多的路徑了。
二、" 一缺三 ",X 離超級 App 還很遠
雖然馬斯克的願景很美好,成為超級 App 的意願也很急迫,但是我們覺得 Twitter 成為超級 App 的基礎其實是比較薄弱的。
這些年算是做成超級 App 的其實也就是微信。它以通訊為粘性基礎,通過引入朋友圈、公眾号、視頻号等可消費的内容來延長用戶使用時長,并開放 API 和開發者工具來引入更多三方搭建新的場景和應用,微信支付 " 收尾 "。從微信可以總結,一個不得不打開 App 的理由、可消費的内容、平台開放性确保的多樣化場景、以及完成閉環的支付基礎設施,是成為超級 App 的四個基礎。
從這四個基礎來看 Twitter,可以發現,作為全球最大、最全面的實時新聞發布、公共話題讨論及個人觀點分享平台,Twitter 算是有讓用戶不得不打開的理由,雖然不像自己的家人 / 朋友 / 同事關系都沉澱在微信上,但以我們日常使用 Twitter 的感受來看,看行業信息、了解從業者觀點,Twitter 上沉澱的 " 人脈 ",也構成了較強的粘性,不然,Twitter 搞成這樣,也沒見太多大咖關号。
但是另外三項基礎,Twitter 其實都不太具備。
可消費内容方面,更偏向于社區的 Twitter 其實缺失很多基礎功能,而且作為平台上占比最大的文字 / 視頻内容,長度限制和内容豐富度不高的問題一直存在。内容問題是馬斯克這一年主要在解決的問題。
注:橙色字體是面向訂閱用戶推出的功能,占據了今年更新的絕大多數
作為 2023 年的重點,馬斯克主要做了 3 件事:
①補全缺失的基礎功能:包括加密消息、平台内直播、音視頻通話功能
②解除對内容的限制:目前,付費訂閱用戶可以發送最多 2.5W 字的文字内容和時長 2 小時的視頻内容。但作為每天打開 X 的我們,基本沒有刷到過。
③建立創作者經濟:向符合條件的訂閱用戶提供廣告抽成來調動創作者的積極性。
說實話,在我們看來,除了第一點之外,其他都很别扭。而且," 非常有意思 " 的是,上述更新功能中,絕大多數都是面向付費訂閱用戶推出的。也就是内容豐富的前提是用戶先付錢。
1. 想賺錢,先付費?
我們都知道,TikTok 的成功,在于前期降低創作門檻豐富内容生态,後期商業化跟上,讓創作者有名之外、也有利。X 作為觀點分享社區,想做超級 App,豐富内容生态是重中之重,上述 3 個發力點,也主要是豐富内容形式、加強内容深度、調動創作者積極性。
但真正去執行的時候,團隊可能發現,X 并不是單純的内容缺乏,還并發内容造假、負面觀點等 " 病症 "。想健康,先治病,就有了 X 現在看上去扭扭捏捏的各種方案,尤其以第三條看起來最為匪夷所思。
基礎版部分權益(左),标準版、Plus 版部分權益(右),注 1:網頁端訂閱價格為,基礎版 3 美金 / 月、标準版 8 美金 / 月、Plus 版 16 美金 / 月,在移動端訂閱還需要加上應用商店抽成。注 2:企業版認證費用為基礎版 200 美金 / 月,完整版 1000 美金 / 月
目前 X 的付費訂閱名為 X Premium(原稱 Twitter Blue),一共分為 3 個等級(基礎版、标準版、Plus 版),這三個等級主要的區别是在免廣告和推文曝光度方面,訂閱等級越高帖文曝光度越高,看到的廣告也越少,訂閱費用裡面含有一定的 " 推廣費 "。而基礎版比較特殊一些,不能使用創作者中心和認證服務,除此之外其他權益與标準和 Plus 版相同,該訂閱主要面對的是普通用戶。也就是說,成為創作者的前提是,成為訂閱用戶。
個人付費訂閱用戶标識,注:企業或組織為金色、政府為灰色
用戶只有在付費訂閱後,才能完成認證,名字旁邊就會被打上标識,算是一種官方背書,證明該用戶是真人且防止 " 李鬼 " 的出現。這是因為,上面說到的,App 機器人賬号很多,平台上充斥大量假信息,Twitter 這樣的設定其實可以理解。但這種方式無疑會提高創作者的門檻,尤其是在 Twitter 本來就不怎麼賺錢的情況下。
例如,前些日子馬斯克親自下場喊話創作者來 X 上發視頻,最終被 " 啪啪打臉 "。
如上所述,X 給創作者變現設定了門檻,創作者需要訂閱标準版和 Plus 版的 X Premium,擁有 500 個粉絲和三個月内 500 萬次自然浏覽量就可以領取了,門檻雖然不算高,但設計扭曲之外,關鍵是收入也不吸引人。
有收到該抽成的創作者透露,大約 10 億次浏覽量相當于 1 萬美元,相較于其他平台,這點 " 小錢 "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MyBeast 與馬斯克的交鋒,注:MrBeast 通過拍攝高成本的挑戰視頻而聞名|圖片來源:X
也難怪前些日子馬斯克在平台上喊話 YouTube 知名網紅 MrBeast 将視頻上傳到 X 平台上時,得到的回應是,即使他的視頻在 X 上獲得 10 億觀看量,獲得的收入也不及視頻制作成本的零頭,所以他現在沒法将視頻上傳到 X 平台上。廣告收入大跌,連自己都養不活的 Twitter,目前自然沒法分給創作者太多錢。
這樣像一個死循環,沒内容不好變現、不變現就供給不上好内容。一個乘風新技術、新内容形式的平台,還可以靠着未來的想象的空間燒錢,X 卻只能自己想辦法走出泥潭。在這種情況下,豐富内容形式、加強内容深度,這種只能作為錦上添花的政策,自然也難以發揮作用。
而在新場景的探索上,僅有求職平台 X Hiring 和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兩項新功能。
2. 新場景,都是親力親為?
上線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更像是在 "AI 年 " 追熱點的動作,訂閱了 X Premium 的用戶可以在 X 内和網頁端使用該產品。馬斯克在 3 月就成立了 X.ai,而 Grok 就是這家公司的第一款產品,自家產品在自家平台上亮相,無可厚非。但是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該產品的綜合能力略優于 GPT-3.5 和 Llama2 等開源模型,但是低于 GPT-4 等付費模型,而且暫時沒有影像生成 / 識别、語音識别等 " 多模态 " 功能,也是有點尴尬。
但鑑于 AI 時代,作為搜索入口的機器人,有防止用戶跳出的作用,所以 Grok 也算有點子自己的價值在。(用戶在浏覽 X 帖文時需要補充背景信息,更好地了解事情的全貌。有了 Grok,用戶不需要關掉 X,打開浏覽器或其他 AI 產品獲取信息,直接問 Grok 就可以了。)
而招聘網站 X Hiring 也是 X 公司自己運營的,整個服務包含在企業認證服務的訂閱權益中。由于 X 上匯集了大量的公司、創業者、投資人等,而且目前 X 也是整個商業、科技領網域信息交流的最大平台,選擇招聘場景進行嘗試,也算是做自己擅長的領網域了。
X Hiring|圖片來源:X
X Hiring 在功能上其實和領英、Indeed 差不多,雇主發布崗位,應聘者投簡歷應聘。但是不同點在于,除了和傳統求職平台相似的網站端外,企業的崗位也會發布在 X 主頁的簡介中,其他用戶也可以轉發該職位,用戶可以直接在 X App 内投遞簡歷,雇主也會直接通過 X 的私信功能與求職者聯系,未來甚至可能實現視頻面試。鑑于平台上豐富的、經過驗證的大量創業者們,這未來很有可能是 " 真 Boss 直聘 ",還是很有意思的。
但這種新場景的探索,完全是 X 自己下場,全是一方應用,跟平台開放性、三方開發者參與,沒有一點關系,甚至,X 還想從開發者身上 " 撈一筆 "。今年 3 月,Twitter 宣布新 API 收費标準,供個人使用的基礎版 API 每月收費就高達 100 美金,企業級 API 的費用甚至漲到了最低 4.2W 美金 / 月,有開發者直言,幾乎沒人能付得起這麼多錢。雖然迫于壓力在 5 月份推出了價格為每月 5000 美金的 " 折衷版本 ",但是這個價格仍然不低。
三、寫在最後
如果把明年年中不知道能否上線的 X pay 支付服務也算上,X 也算勉強湊齊了超級 App 的 2 個 " 部件 "。而在内容、場景兩個方面,真的也只能算走了一小步,還跟超級 App 的路線完全不搭界。這也就導致就算上了支付,用戶也沒用的地方 ....
在不同的市場、App 的不同階段、不同的競争環境下,超級 App 路線很可能不一樣,X 也肯定沒有辦法走微信的老路,只能探索一條新路。也許馬斯克對微信的認可,永遠無法映射在 X 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