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智駕“頭号玩家”收購了“消失的玩家”,歡迎閱讀。
原創|倪毓平 編輯|老編輯
在登上智駕行業的頭把交椅後,小鵬汽車想要在更廣闊的 15 萬級市場進行技術普及,推動智能化的規模與收益成倍放大。而實現的路徑就是,收購出行巨頭滴滴的智能化汽車開發業務資產。這項收購以增發股票形式完成,約占總股本的 5%,不涉及現金交易。
8 月 28 日,小鵬汽車與滴滴宣布達成這一戰略合作。小鵬汽車通過增發股票,将對滴滴智能化汽車開發業務資產發起有條件收購,最高總對價位 58.35 億港元。目前發行的 A 股普通股約為總股本的 3.25%,鎖定期為 24 個月。
雙方将合作推出代号為 "MONA" 的 A 級智能轎車車型,2024 年實現量產。這款車也将預示着小鵬汽車開啟第二品牌、第三品牌,并進入最激烈的 15 萬級市場。随着這項合作計劃的公布,小鵬汽車港股股價漲幅一度超過 14%。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軟體定義汽車已經成為過去,AI 定義汽車的時代将要來臨," 在最主流的 15 萬級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極大推動智能化全面普及。"
收購滴滴造車業務
此次合作中,小鵬汽車有條件收購滴滴智能化汽車開發業務資產,發行占交易完成後總股本 3.25% 的 A 類普通股,首批股份鎖定期為 24 個月。最高增發 9113 萬股,在擴大後股本中占比 5%,此次收購的最高總對價為 58.35 億港元。
雙方将合作推出一款 15 萬左右的 A 級智能電動轎車,預計在 2024 年量產。通過這個代号為 "MONA" 的項目,小鵬汽車将形成多品牌戰略,強化在 A 級市場的技術競争優勢。新品牌車型将與小鵬汽車現有產品形成差異化定位,滴滴為 "MONA" 提供智能座艙、智駕、共享出行等方面的支持。
在早間的媒體溝通會上,何小鵬表示,"MONA" 產品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存量 A 級智能電動轎車,滴滴前期投入幾十個億人民币進行開發。接手智能化項目技術資產之外,滴滴部分的技術人員與設備也将并入小鵬汽車團隊。他預計,這款車的年銷量至少為 10 萬輛,如果連續兩年達成 18 萬輛的銷售目标,滴滴持有的股權比例最高可提升至 5%。
根據雙方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該筆交易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在首次交割日上,發行 5816.42 萬股 A 股,二是達到量產裡程碑,發行 463.64 萬股;第三次和第四次支付則分别是在達成第一階段業績目标裡程碑和第二階段業績目标裡程碑進行,發行股票數為 1405.46 萬股和 1427.65 萬股。
MONA 的 SKU 最主要是打造高等級無人駕駛,另有少部分是針對共享出行,通過與滴滴合作,小鵬也将把 XNGP 帶到 15 萬級别的市場中,實現科技普惠。何小鵬有信心 "MONA" 将成為 15 萬級的爆款車型,以這款車開始,兼顧 C 端與 B 端兩個市場。更重要的是,這一級别市場中的巨大銷量将推動智能化規模和收益的放大。
今年 5 月,小鵬 G6 上市,其帶有 XNGP 的 MAX 版本訂單超過 70%,成為智能化市場到來的重要注腳。6 月,小鵬官宣城市 NGP 在北京正式開放,預計今年年底前,在全國 50 座城市實現 XNGP 的全面落地。8 月,小鵬與大眾的戰略合作再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技術實力。
經歷持續的研發投入,小鵬汽車最終在今年成功實現技術加冕,引領行業進入智能駕駛比拼的浪潮。最近,智己在發布對标小鵬 G6 的車型時也以 " 行業頭号玩家 " 形容這個對手。
" 我已經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實現的路徑和時間表,這讓我們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 15 萬級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極大推動智能化全面普及。" 何小鵬在今年二季度财報電話會上談到,在他看來,軟體定義汽車已經成為過去,AI 定義汽車的時代将要來臨。
據了解,MONA 項目車型會在小鵬已有生產基地生產,產線會根據產品進行相應調整。滴滴的人員設備、資產等也将并入小鵬團隊。從目前獲得信息粗略計算,這項合作将在未來四年内為小鵬汽車帶來約 40 萬的銷量規模和約超過 400 億元的營收總額。
在合作達成的同時,小鵬汽車還将通過智能化降本推動技術普惠與智能化普及。" 兩年前我曾提出一個觀點,因為成本原因,沒有車企能夠在 15 萬級别推出有競争力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但随着我們死磕技術創新和全流程降本,當前我的觀點變了。"
據了解,智能化最新成果的具體信息将在今年的 1024 科技日上公布。2024 年小鵬将通過技術創新使得 XNGP 的 BOM 成本降低 50%,同時進入技術服務收入時代。此外,小鵬汽車将建立 " 大智能 " 團隊,由何小鵬直管智能化研發、規劃和運營。
" 六年前的同一天,我全職投入到小鵬汽車;三年前同一天,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昨天,又代表我們在智能汽車全新一步的開始。既是巧合也是機遇!智能汽車的浪潮即将完全到來,小鵬會繼續加速向前!" 何小鵬今天在微博上表示。
滴滴錯失造車風口
當新能源汽車風口湧現,眾多互聯網企業投身造車浪潮時,滴滴憑借得天獨厚的出行場景、網約車業務與積累的海量數據,曾經被視為最适合造車的一家公司。
它也的确早有實踐。
2016 年,滴滴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2017 年,滴滴針對自動駕駛與大數據成立了美國研究院;2018 年,滴滴拿到美國加州路測資格與北京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同時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AI labs,在人才儲備上加大砝碼。這一年,滴滴也與彼時的理想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并組建團隊,打造共享出行場景下的智能電動汽車,該款車型将滿足 L2 級别自動駕駛,并具備向 L4 級更新的能力。
" 滴滴未來的目标是成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共享新能源汽車運營商和智慧交通建設引領者 ",滴滴出行創始人、CEO 程維曾在 2018 年演講時表示。
2019 年,滴滴的自動駕駛事業部更新為獨立公司沃芽,2020 年,滴滴與比亞迪聯合設計研發首款網約車 D1,深度參與整車制造;2021 年,滴滴開啟内部代号為 " 達文西 " 的造車業務,員工規模一度達到 1700 人。
不過,這些項目都沒能走到最後。随着理想與美團建立合作關系,滴滴與理想的研發車型也潦草收場;而 D1 車型則在市場上遇冷,推出的第二年僅售出 994 輛。而随着此次交易達成,滴滴内部 " 達文西 " 造車業務也宣告終結。虎嗅援引知情人士稱,達文西不會再造車,也不會再賣整車,程維對于造車業務的猶豫不定,使得内部團隊信心不足,最終走向賣身命運。
在業務紛紛折戟的過程裡,滴滴的研發人才也一再流失。滴滴高級副總裁、研究院創始院長、無人車業務領頭人何曉飛已在 2017 年前離職創業;2020 年,滴滴出行副總裁、研究院副院長、AI Lab 負責人葉傑平離開;曾作為滴滴與比亞迪聯名發布定制網約車 D1 的首席產品官楊峻在 2022 年辭去豐桔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目前擔任滴滴出行副總裁;達文西項目主要負責人羅文也在今年上半年辭職出走,投身大模型浪潮中。達文西項目也由上千人收縮為目前百餘人的團隊。
滴滴押準了賽道與方向,但沒能等到最适合乘風而起的時機。在推進造車與自動駕駛的幾年時間裡,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在培育中,而等到滴滴聲量減小,市場已經被後入場的造車新勢力搶占。其中的小鵬汽車走到與它并肩的位置,成為首家獲得滴滴生态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聯席總裁顧宏地表示,雙方還将圍繞汽車運營、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服務、充電設施、國際市場等方面進行合作。具體的合作内容将在未來透露。
北京商報從相關人士獲悉,滴滴并未出售自動駕駛業務,它一直在摸索關于汽車智能化的軟硬體方向。不過,在可預見的合作形式中,這個曾經在造車與智能化賽道上積極投入的玩家漸漸隐退。
這種曾經出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big deal" 在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領網域重現,而這也是小鵬汽車本年内的第二起大的合作交易達成。此前,随着内部智駕領軍人物吳新宙的離開,外界一度認為,小鵬汽車将失去它引以為傲的技術長板,但随着顧宏地的出現與推動,這位有着深厚投行背景的人以資本合縱連橫的方式,為小鵬汽車帶來新的增長路徑。這或許是它接下來的又一大看點。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