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 普惠,vivo 為先,歡迎閱讀。
如果要評選過去三年裡最重要的發明,那 ChatGPT 的票數無疑會遙遙領先。
自 2022 年 11 月 30 日以來,ChatGPT 已經上線 400 天了,從質疑到訝異再到恐慌和振奮,已經沒有人會否認大語言模型帶來的 AI 產業革命,是下一個千億美元級别的機會。
▲ AI 繪制的鎢絲燈泡發明場景 . 圖片來自:BlueLM
1831 年,邁克爾 ·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造就了發電機的發明。近半個世紀之後,托馬斯 · 愛迪生發明了能夠長久照明的鎢絲燈泡,真正推動了電力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廣泛使用。
如果說 ChatGPT 打開了 AI 技術的應用思路,那麼大語言模型時代的鎢絲燈泡在哪裡?
對于 vivo 的用戶來說,可能就在自己的手機裡。
AI 不該是少數人能施的魔法,而是更多人能享受的普惠
當我們聊起 ChatGPT 的時候,許多人聊的不是怎麼去用 AI 提升生產力,而是怎麼注冊一個新賬号。
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ChatGPT 不是一個信手拈來、唾手可得的工具,如果具體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形影不離的手機上,會發現雖然 AI 大模型的發展态勢喜人,但真正好用的產品并不多——絕大多數大模型都屬于「心願單」排隊的階段,你需要申請内測才有機會用上,而且在使用時,他們可能會占掉你一整個螢幕,在應用之間反復橫跳幾次就體驗全無。
這也是為什麼 vivo 藍心大模型值得關注的原因,這個由 vivo 自主研發的通用大模型已經接入到旗下最新的 OriginOS 4 中,下半年發布的 vivo X100 系列、iQOO 12 系列、iQOO Neo 系列和 S18 系列已經實裝了這個系統,并搭載了藍心小 V 人工智能助理,開機就能用。
跟其他大模型應用相比,根植于系統底層的藍心小 V 采用了一個很有趣的設計——在手機螢幕邊緣滑動就可以呼出,有一個專門的大模型聊天視窗,占用螢幕約三分之一的尺寸。你可以很方便地在這個視窗向小 V 發起咨詢,無論是文生文、文生圖還是圖生圖都能勝任,也可以實現全局的圖片、檔案檢索,并且直接可以從小 V 的聊天框拖拽檔案到微信、Word 裡,用起來非常方便。
易使用、查詢準的優異表現,依靠的是 vivo 藍心大模型背後頗高的完成度。
考慮到智能手機是主要的產品體驗入口,且使用場景復雜,因此藍心大模型一開始就不是孤軍作戰,而是由五個不同參數的模型組合起來的大模型矩陣——覆蓋 10 億、70 億、700 億、1300 億和 1750 億五個參數量級。
其中,10 億量級模型是主要面向端側場景打造的專業文本大模型,具備本地化的文本總結、摘要等能力;70 億模型是面向手機打造的端雲兩用模型,具有優秀的語言理解、文本創作能力;而 700 億模型以及參數量級破千億的模型,則是面向雲端服務的主力模型,在 C-Eval、CMMLU、SuperCLUE 等榜單的 10 月測試結果中,均處于中文大模型的第一梯隊。
現階段,10 億跟 70 億兩個參數的模型已經在多款 vivo 手機中實裝,支持高通和 MTK 雙芯片平台的部署,用來提煉文案、生成圖片甚至梳理腦圖,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是綜合考慮手機能耗、響應速度和使用安全等各方面之後權衡的結果,日常使用響應速度非常快。微信聊天時經常會聊到一些新知識點,這時候邊緣右劃調出藍心小 V 科普一下或做個腦圖會非常方便,後續随着更高參數大模型的開放,藍心小 V 也有着更多的進化空間。
當然,vivo 也知道在日新月異的行業趨勢面前,開源能夠幫助藍心大模型走得更遠。目前,vivo 已經宣布将開源 70 億參數量級的藍心大模型 7B,這個模型采用了 2.6 萬億的 token 數進行訓練,以中英文語料為主,是更适合中文情景下使用的產品。日後,說不定我們可以在許多 vivo 之外的產品上用上藍心大模型,而這些寶貴的使用場景,也将促進藍心大模型的迭代。
這些也是 vivo 藍心大模型特質的具體表現——大而全、算法強、真安全、自進化、廣開源。
為了讓更多人直接體驗到藍心大模型,2024 新年伊始,vivo 就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武漢、南京等多個城市開啟了藍心大模型的線下體驗活動。這也是第一次有廠商做大規模面向普通用戶的 AI 體驗活動,側面也反映了 vivo 對藍心大模型的自信。
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快速讓藍心大模型畫出新年心願卡、寫新年祝福語、生成新年頭像等,這些都是過新年要花不少時間去張羅的工作,但 AI 的加入讓這件事變得高效又有趣起來。vivo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直接把大模型的使用場景帶到用戶面前。
vivo 副總裁、OS 產品副總裁、vivo AI 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表示:
我們舉辦這次活動,是希望有很多的人,可以了解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用上藍心小 V,幫助大家有更輕松地學習,更高效地工作和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6 年時間、千人團隊和不斷地投入、創新和突破,才有了綜合得分第一的藍心大模型,我們希望實現 AI 普惠,真切地幫助到更多的人,共同促成生活與社會的進步。
試想一下,當搭載大模型的手機,在學習用戶操作習慣之後,将不僅僅是通信工具,也能成為你的健康管理助手、旅行指南、購物推薦等——讓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最終成為你的私人助理。同時大模型還将學會使用手機裡的各類 app,比如制訂旅行攻略、預訂更合适的機票酒店;在購物時全程雙向溝通,輔助用戶挑選到心儀商品等,深入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讓 AI 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如果你不在這些城市,也沒有 vivo 手機,還可以下載「藍心千詢」app ——這是 vivo 基于藍心大模型開發的 AI 助理。相較藍心小 V,雖然少了一些系統全局調用的能力,但同樣可以體驗到藍心大模型的文生文、文生圖等各項實用功能,支持 iOS 和 Android 雙端,完全免費且無廣告。
基于 AI 技術的應用,vivo 也不止于讓大語言模型擔任個人助理。
得益于藍心大模型, OriginOS 4 更新了「vivo 看見」和「vivo 讀譜」兩個面向視障群體的無障礙能力——
其中,vivo 看見是一款支持環境描述、物品查找和拍攝輔助的視覺輔助產品,藍心大模型的識圖和理解能力,可以在多種場景下助力用戶識别信息,并給出直觀的描述,對于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非常有幫助。
而 vivo 讀譜則擁有本地樂譜便捷導入、聽曲成譜、樂譜朗讀等能力,對于許多視障用戶而言,音樂是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有了大模型能力的支持,一個人也能享受音樂學習的樂趣。
在 vivo 看來,好產品必然是普惠的,即便是到了 AI 時代,我們依然能在 vivo 的產品理念和設計中找到這家公司一以貫之的人情味。
手機行業的長跑選手,在正确的賽道上先跑起來
自 2011 年進入智能手機市場至今,vivo 是手機行業的長跑型選手。
這家将「本分」根植于文化基因中的企業,當遇見長坡厚雪的賽道時,也會是最先跑起來的那一個。
實際上,自發布到落地,vivo 藍心大模型只花了 60 天就在四個系列八款手機上部署,并且随着 OriginOS 4 的更新接入到更多的產品當中,放眼全球也是獨一檔的速度。
顯然,人工智能就是那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 vivo 早在五年前就已經預見了。
2018 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vivo 副總裁、OS 產品副總裁、vivo AI 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預測,手機行業将在兩年後迎來變革,将會成為一個「自學習、自索引、自推薦的智能終端」——當時,AI 化的手機成為影像手機之後,vivo 又一個重金押注的賽道。
就在大會前兩個月,vivo 宣布在深圳、北京、杭州、南京以及美國聖地亞哥,投資建立「vivo AI 全球研究院」,進行人工智能領網域基礎科學和颠覆式技術的創新研究,是中國第一個建立 AI 全球研究院的手機廠商。
也是在這一年,OpenAI 發表了題為《通過生成式預訓練提高語言理解能力》(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的論文,在其中首次介紹了基于轉換器的生成式預訓練模型系統(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
彼時的 vivo 不會想到,五年後,GPT 會成為奠定萬億美金產業的基石,但就在那時,vivo 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本質——那就是信息互動方式的決定性變化。周圍曾在演講中提到:
它是一個金字塔,簡單的說,人工智能是通過數據 + 算法,得到新的數據,最重要的是,精确識别出場景,把消費者需要的服務,精準、按時、按需推送給消費者,這個過程就是人工智能。
手機在出廠的時候,就内置了超過 100 個功能與服務,而随着技術的發展,這些功能将會全部被 AI 化——計算攝影是手機相機的 AI 化,藍心小 V 則是語音搜索的 AI 化。人工智能的發展源流,就是 AI 從這些服務和能力的基礎設施,變成這些服務和能力本身的歷史。
盡管智能手機的進化才剛剛開始,但經過五年的積澱,vivo 已經在人工智能這條賽道上跑了很遠。人工智能技術最需要積累的能力有四個——數據、人力、算法、算力。
在數據方面,2018 年 vivo 成立了圖譜研究院,通過專業團隊建設知識圖譜,目前已積累了超過 2800TB 的數據;
在人力方面,vivo 從 2017 年開始就一直維持着一支 1000 人規模的專業人工智能團隊,其中有超過 600 人專注研發大模型;
在算法層面,vivo 累計發表了 70 多篇人工智能相關論文,其中很多應用成果我們在 vivo 手機上已經可以用上了;
在算力層面,vivo 已經儲備了能夠訓練出千億級大模型的算力系統,并且在中文大模型領網域已經有先發優勢。
去年的這個時候,vivo 創始人沈炜在線上年會上發表了《埋頭種因,基業長青》的致辭。這八個字,也可以說是 vivo 這家公司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看到 vivo 手機中的優勢能力,本質上都是這家企業十幾年來埋頭種下的因——設計如此,影像如此,AI 也是如此。
十年前,拍照還是一個高門檻的技術活,你需要買鏡頭選機身,還要學布光懂構圖,拍好照片,後期也是一個大工程。但如今,你用 vivo X100 Pro 就可以拍出不遜于相機品質的照片,一部手機裡有多個焦段的鏡頭,且按下快門後,無需軟體後期就可以有好看的色彩影調和虛化效果——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技術普惠。
全球有數億人,他們可能是因為產品設計、影像或性能,選擇使用 vivo 的產品,他們是 vivo 在智能手機時代的同行者。未來,也會是這家公司在 AI 普惠時代的受益者。
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家信奉長期主義的公司,他們最好的時候不在當下,而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