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李斌實測150度電池包,以後電動車都能開到1000公裡了?别急,事情沒那麼簡單,歡迎閱讀。
掐指一算,蔚來這款 150 度的電池包的實現難度,竟然和我們高考一樣——都憋了三年!
就像李斌在微博中所說的那樣,它确實讓人們久等了:這款容量 150KWh、續航 1000 公裡的半固态電池的大餅從 2021 年年初就開始畫下了。
有一說一,這張大餅在當時看來确實色香味俱全:150 度、半固态、1000 公裡,無論從哪個參數看來都足夠炸裂,要知道,直到現在,車企們吹噓引以為傲的 " 超長續航 " 仍然還是徘徊在六七百公裡左右,幾乎沒啥明顯的進步。
所以,1000 公裡這個 Flag,對于電動車企來說就像是一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山:駛向它,登臨它,翻越它!
然後,牛 X 吹起來,宣傳搞起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哪怕是 999 公裡都會差點意思。
當然了,所有的美味饕餮都需要一番烹饪醞釀時間,而蔚來這一釀就是三年:一開始說是 2022 年底交付,後來說延遲到今年暑期上線,而到了 7 月份又說 " 仍需等待 " ……
于是,又等了近半年,照這樣下去掐指一算:再過 20 多天離當初蔚來發布這款電池包可就滿三年了。
好在,蔚來終于趕在三年之期未滿之前将它憋了出來——昨天,李斌親自駕駛着裝載這款 150 度電池包的蔚來 ET7,完成了 1000 公裡的實測直播挑戰。
直播一大早就開始了:早上六點半上海的日出時間還沒到,李斌就駕駛着 ET7 摸黑出發了,三人交替一直開了 14 個多小時直到晚上 8 點多才結束,主打的就是一個早出晚歸、披星戴月。
這大周末、大冷天的老板親自上場,想必蔚來的員工們一定都很感動。
但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卻不是很買賬,原因主要在于李斌這次最終雖然成功地挑戰了 1000 公裡的實跑續航,但測試方式卻有些争議:限速 120km/h 的高速上,卻一直按照 90km/h 跑。
就像很多觀眾在直播間所吐槽的那樣:如果我前面是這車,那我要開罵了。
比如,直播畫面中那輛被卡在李斌和貨車之間的黑色轎車,說不定就是這麼想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人們吐槽的根本在于對這場直播的理解與李斌存在偏差:大家普遍覺得,既然是實測,那就必須得又真又實。但蔚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 150 度電池包能夠跑到 1000 公裡。
換言之," 能跑到 " 和 " 正常跑 " 不是一回事。
其實,要我說這兩者不矛盾,畢竟當時蔚來宣傳的 1000 公裡就是 NEDC 續航裡程,現在只不過是把地點從測試場換到了高速上。
當然了,你可以說蔚來在高速上跑 90km/h 的龜速不講武德,但人家也沒有違法。
其實,李斌一開始就知道人們的槽點,也沒有絲毫避諱,直播中坦言:" 如果開到勻速 110km/h,是跑不到 1000 公裡的。" 随後,他又估算道:" 勻速 110km/h 的話,續航裡程應該在 900 公裡左右。"
換言之,李斌昨天就是奔着 1000 公裡去的,别的他不管:我能開開心心地開到 1000 公裡,為什麼不呢?開這個速度我感覺挺舒服的…… "
至于面對直播間裡鋪天蓋地的吐槽他是不是真開心就不知道了,反正網友們挺不開心的,一直在直播間裡質問李斌敢不敢開到 120km/h。
但李斌始終不動如山、不為所動,以及不厭其煩地強調:我們這次做是 " 接近日常體驗 ",只是接近而已……
期間還不忘對接過第二棒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強調:你把速度調到 90km/h,調到 90km/h 就行……
甚至後來他還發現了沈斐偷摸關掉 NOP 領航輔助甚至時不時變道超車、時速一度逼近 100km/h 的小動作:務必開啟 NOP,守準 90km/h,它比你的黃金右腳更省電!
于是,沈斐只能乖乖聽從老板的意見,最終,他們成功實現了 1000 公裡的既定目标:14 個小時後,這輛蔚來 ET7 抵達廈門龍掘,總計行駛裡程為 1044 公裡。剩餘電量 3%,預計仍可行駛超過 30 公裡。
說實話,這個結果,挺懸的。畢竟,低溫 + 高速這兩大電動車續航的敵人這次測試都占全了。但凡直播中李斌的情緒被網友們挑動起來一腳電門 "120km/h 就 120km/h,誰怕誰 ",可能結果就尴尬了。
不過,那樣的話也沒啥,雖然後面沒法吹牛 X 了,更勝在真實可愛,就像當年馬斯克用鐵球将 Cybertruck 的玻璃砸出裂痕一樣……
扯遠了,其實,要我說,與其逮着高速上 90km/h 到底是不是 " 龜速 " 不放,不如去關注這場直播更大的意義。至少,在量產電動車裡,蔚來這一次首次在業内實現了 1000 公裡續航實測大關的突破。
當然,去年奔馳 VISION EQXX 也一口氣從德國斯圖加特直接開到英國銀石賽道,實跑了 1202km,比蔚來還要生猛。但你看這造型就知道,它是一款概念車而非量產,與蔚來相比多少有些勝之不武。
如果再深究的話,其實在電池容量上目前的量產車之最也輪不到蔚來,而是悍馬 EV Edition 1 皮卡版上的 212.7 kWh。不過,悍馬 EV 上搭載的并非一整塊一體成型的電池包,而是兩塊摞在一起。即使能夠實現一體成型,你也知道,在一輛五大三粗的彪型皮卡上堆電池包并不是難事,甚至只要人們願意,造出一輛能夠裝下 1000 度電池包的 " 電動高鐵 " 也不在話下。
最關鍵的是,蔚來這塊 150kWh 的半固态電池不僅容量高,能量密度也高,它采用超高鎳正極 + 預锂化矽碳負極,全球量產動力電池裡最高的 360Wh/kg 的能量密度——三年前是,三年後還是。而目前放眼行業内,能夠超過 200Wh/kg 依然寥寥無幾。
同時,它和蔚來此前推出的 100kWh、75kWh 電池包的體積一致,所有在售車型均可通過蔚來換電站适配這款電池包。
所以,從以上這些角度考量,李斌昨天也不白跑一趟,算是成功地驗證了這款電池包的卓絕實力,也确實有着足夠的底氣吼上一句:還有誰!
當然,不服者也可以站出來較量一番,就像昨天李斌在直播間廣下英雄帖的那樣:建議各個廠家的 CEO 都來給自家的電動車做直播實測。
不知道各家 CEO 作何感想……
不過,這也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不僅可以吃瓜看熱鬧,且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廠家越卷越惠及消費者……
看到這,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也有一個疑問:既然這款電池包對蔚來目前所有在售車型通用,為什麼沒把它安裝在更短更輕的 ET5 上,那樣的話開上個 1200km 甚至 1500 公裡是不是也是手到擒來的事。
不過,後來我細想了一下,這事可能性不大。事實上,我們不能把 1000 公裡續航的普世想得太樂觀,這張大餅雖然看起來很可口美味,但是卻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
原因無他——太貴了!蔚來總裁秦力洪曾透露,這款電池包的成本很高,相當于一輛 ET5。
即使是以 75 度電的入門版 ET5 為例,售價也達到了 29.8 萬,有一說一,這就有點尴尬……
當然,我并不否認蔚來車主們都是上流而尊貴的,但嘗鮮和走量并不是一回事。
因此,不難猜測,這款 150 度電池包大規模量產裝車的可能性不大,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實驗和象征價值。
即使在蔚來即将發布的定位更頂的旗艦行政車型 ET9 上,也很難撐不起如此高昂的成本。蔚來似乎放棄了半固态電池的思路,而是回歸到另一種電池形态——工藝更為成熟、同時良品率也更高的大圓柱電池。
就目前的一些傳聞報道,這款大圓柱電池将與蜂巢能源合作開發,具體消息或将在 23 日在西安舉行的 NIO Day 2023 上公布。
而綜合看來,蔚來這款 150 度電池包更多的意義基本在于以下幾點:對三年前承諾的兌現 + 秀技術 + 為下一代電池做實驗平台,以及給不差錢、想嘗鮮的一二代車主的臨時租用。
放眼業界,未來幾年内,主流車型的電池包容量可能依然徘徊在 100 度上下。
事實上,在電動物種的重要使命——怎麼增長續航、怎樣擺脫焦慮的解決方案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
比如,電芯材料上的優化,如無钴電池等;
組裝工藝和集成技術上的優化,如刀片電池、麒麟電池等;
以及管理技術的優化,如彈匣電池等……
而在這其中,對一些材料或者技術孰優孰劣的定論其實尚為時過早。比如,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三元锂電池在能量密度、充電速度以及性能表現上普遍比磷酸鐵更優秀,并因此不遺餘力地在三元锂的安全性上下功夫。但随着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磷酸鐵電池短板的規避,不見得其就比三元锂差。
比如,極氪上周剛發布的金磚電池,通過對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的提升、電芯結構設計的創新以及 800V 的高壓架構,能量密度提升 10%,同時最高充電功率也能達到 500kw。雖然說能量密度尚無法比蔚來的 150 度電池相比肩,但也在成本與續航的平衡上更入新境。
同時,續航裡程的增益也不只有動力電池一個選擇,尤其是風阻系數的優化。理論上,車輛風阻系數每降低 0.01,續航增加 5-8km。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奔馳 VISION EQXX,其實際電池包容量不到 100 kWh,而 1200 餘公裡的實測表現更多得益于其逆天且前無古人的 0.17 的風阻系數。
此外,熱泵空調等熱管理系統的優化也是提升續航裡程的有效手段。
至于一輛電動車到底需要跑上多少公裡,行業内未來面臨的是不是一場無限追逐的軍備競賽,更多取決于人們心中的那份安全感,取決于由擎向電最初過渡日子裡的彷徨與焦慮。而相對于在電池包容量抑或能量密度上的厮殺與内卷,更加行之有效的終将是和加油一樣便利的補能方案。畢竟,在燃擎時代,也很難有量產車的實際續航裡程能夠突破 1000km ……
撰文 I 戶志強 圖片 I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