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趙露思新劇,被全網抵制?,歡迎閱讀。
這兩天,網上因為一個電視劇吵翻了天。
趙露思主演了一部小甜劇,叫《偷偷藏不住》,講了一個少女愛上大自己五歲的男生,最後終成眷屬的故事。
這本來也沒啥,可 bug 在于,男女主很多 " 暧昧 " 的情景,發生在女主初高中時期。
于是有人說,這劇可太刑了,根本是引導成年人犯罪。
可粉絲說,這劇也太甜了,讓人快樂得夜不能寐。
兩方吵得不可開交時,微博突然出現一個熱搜:
# 六公主評偷偷藏不住 #
于是一時間,《偷偷藏不住》熱度再次飙高。它背後的那些争議,也真的藏不住了。
小視先給不了解這個故事的人,簡單說一下劇情。
天才少女桑稚在十四歲時偶然認識了哥哥的同學段嘉許。
桑稚芳心暗許,段嘉許則把桑稚當妹妹,照顧了很多年,貼心得不得了。
幫她假扮哥哥見班主任。
幫她在生理期買姨媽巾。
在她運動會摔傷時哄她。
在她被混混欺負時為她出頭。
他們慢慢長大,最終結為連理。
很多青春期少女都會幻想這樣的劇情,想要一個只疼愛自己的,英俊的小哥哥。
在原則問題上,男女主相差五歲,成年後才戀愛,也沒毛病。
那麼,為什麼很多成年觀眾都覺得,這部劇并不單純?
首先,它選了一個目測 11 歲的小朋友演女主小時候,這麼小的孩子與成年男主初見,就要演出 " 星星眼 ",讓成年人感覺不适。
男主面對小女主,總是在泰式高光的加持下,露出挑逗的笑容,讓人不适。
他還一直自稱 " 哥哥 "。
" 小朋友,哥哥什麼東西落你那了?"
" 哥哥帥嗎?不帥嗎?那為什麼一看見我,你就臉紅了?"
這幾乎是 " 丫頭文學 " 的變種,全仗着男主好看才不至于被嘲諷。如果說話的是個四十歲摳腳大漢,在私家車上這樣逗弄一個女高中生,那就只剩下猥瑣了吧?
除此之外,導演對于女主的認知和打造也讓很多人無語。明明是天才少女,結果女主從 14 歲到 19 歲,一直用夾子音喊男主 " 哥哥 ",用刮皮刀切西瓜,日常幾乎不能自理。
她沒有理想沒有鬥志,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似乎就是追男主,人物完全被矮化、扁平化,在劇中表現出的最大的、唯一的特性,就是 " 妻性 ",面對男主類似性騷擾的舉動,也只會一臉嬌羞。
客觀地說,劇裡的柔光、配樂,以及 " 哥哥 " 看女孩的眼神是否清白,見仁見智。
這部劇會這樣受争議,不光是演員表演的問題,主要和它的原著有很大關系。
它的原著小說,可以說明目張膽縱容戀童。
圖源:網絡
《偷偷藏不住》的原著,依然是女主暗戀男主的故事,可女孩當時只有 13 歲,是幼女,男主大她 7 歲,是真正的 " 童真的愛戀 "。
故事裡沒有高光,沒有夾子音,兩人第一次見面,畫風是這樣的:
拜托,正經人第一次見初中女生,會舔嘴角?
一個成年男人,會在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面前,展示自己邪魅的笑容、壓低的聲線,還把臉湊到人家小孩面前?
當着一群成年男人,用氣音在小孩耳朵邊說話,讓孩子誇自己帥,這種場景想想都要吐了。
這麼離譜的故事,卻有很多人喜歡,覺得甜死了:
清醒的成年人則深深地恐慌,這無疑是在暗示那些半大的小女孩,成年男人更可靠、更聰明、更值得戀愛:
這種網文看多了,很多小朋友如果被成年人挑逗猥亵,也很有可能把這些行為看成親密和照顧。
最可怕的是,《偷偷藏不住》并非特例,網絡文學界有太多離譜的作品,一部比一部反智,最搞笑的老梗是那句話:
納蘭容若:這可真是見了鬼了
還有各種神奇的沙雕表達:
别笑,還有:
這種看完都笑死的,還屬于對世界無害的綠色作品,恐怖是微博常見的那種:
" 少爺,少夫人的孩子已經遵照您的指示堕掉了,DNA 顯示,孩子是您的。"
霸總文學,扭曲三觀,最是坑人,比如被網友稱作 " 年度狗血文 " 的《你是我的千萬星辰》:
男主婚内出軌,為了小三把懷孕的妻子——女主關進監獄,害女主死了爹,變殘疾,害女主哥哥賣了一個腎。
等女主出獄,男主就繼續殘害女主,一系列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搶孩子、辱罵、囚禁、強迫陪酒 ……
反正最後他們重新相愛,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你覺得這個還不夠爽,那《純情丫頭火辣辣》更加重口:天才女主在嫖男妓時遇到男主——日本黑社會老大,男主舔了她的後背,她跑了。
後來女主應聘了電梯小姐,巧遇男主,為了錢成為大佬的情人。男主天天猥亵她,慢慢愛上她。
女主經過一系列的挫折後也愛上男主,兩人相愛相殺三百回合,終成眷屬。
總之,霸總的世界殺人不償命,害人沒報應,警察不上班,所有的女主都會愛上強奸、虐打、囚禁自己的男主——如果男主殺了自己的親爹,那就愛得更深一點。
這些網文作者,沒把讀者當人。
網文越來越多,就注定越來越水,如今只要看上十幾部流行的網文,你就能 get 到絕大多數網文的套路。
盜墓類的網文,多半是三人小團隊,其中一個人手裡有祖傳的技術,半路上必定遇到一個美女,人品不重要,主打一個身材火辣。
軍事類網文,一路靠着犯罪來打擊犯罪,幹到最後稱霸地球打穿宇宙。
仙俠類,逐漸變得有仙無俠,修仙可能是為了戀愛、救命、保護家人,反正不是為了眾生。
總之,男頻的作品最終都要成為人類霸主,女頻的作品就是要談戀愛。戀愛就兩種,要麼虐要麼寵,不是在撒血撒淚的高潮,就是撒花撒糖的路上。
網文套路越深,老網民們越懷念早年間網文剛興起的日子。
1988 年,中國台灣作家痞子蔡寫下《第一次親密接觸》,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的第一部暢銷小說。戲谑的語氣,動人的故事,賺了無數網友的眼淚。
痞子蔡是理工男,對文字卻極認真,他陸續寫出很多精巧小說,文風逐漸成熟。叫他一聲 " 蔡作家 ",不昧良心。
他振奮了無數懷抱 " 作家夢 " 的人的神經,十年之後,美籍華人朱威廉開辦了一個中文網站,取名 " 榕樹下 "。他希望所有想寫作的人都能擁有公平的機會。
他招攬了一眾有寫作天賦的人:寧财神、安妮寶貝、李尋歡 …… 他們夜以繼日地接受網友投稿、審稿,在網站上刊登最優秀的網文。
榕樹下捧紅了郭敬明,捧紅了韓寒,整個團隊累得要死,也快樂得要命。他們為了夢想和文學熬夜,拿着月薪兩萬的天價工資。
" 榕樹下 " 火了幾年,後來慢慢衰敗了。他們不懂營銷,良币被劣币驅逐。
網文網站越來越多,内容缺少篩查監管,逐漸庸俗化,神仙們談起生生世世的戀愛,傻白甜美少女們嫁給了犯罪的變态。
當年榕樹下的作者們自稱文學青年,如今網文作者叫寫手。
朱威廉迎來了他一直渴望的 " 人人都能寫作 " 的日子,這日子卻讓他失望了。
于是,很多人說,你看,網絡文學不是文學,它毫無意義。
坦白說,如果從歷史和藝術的角度看待網絡文學,那絕大部分網文的意義确實不夠深遠,畢竟,網文作家們的格局實在不高。
想想文學界的大佬們為何而寫作:
魯迅為了幫助國民覺醒棄醫從文;
老舍的作品記錄了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的發展;
司馬遷渴望記述歷史的真相;
屈原為了愛國與公義提筆。
相比之下,網絡文學的根基弱了太多。
餘華說,網絡文學也是這個社會必須的。因為有一個群體會在睡前讀這樣的作品。現在工作壓力很大,人們想放松一下,讀網文可以幫他們屏蔽白日的雜亂,有助于入睡。
這話誠然不錯,網絡文學以娛樂為導向,自有其價值。
但為了流量毫無底線地書寫暴力、性暗示,鼓勵畸戀和犯罪,絕對不應該。
" 自己寫的東西要敢給孩子看。"這是網絡文學作家唐家三少提出的網絡文學的标準,也是網絡作家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