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孩子做事老磨蹭拖拉,催也沒有用,我發現問題竟出現在這裡,歡迎閱讀。
帶娃出門的時候,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跟孩子說好了十分鍾後出門,到點了人還沒動
說好去換衣服,一轉頭又去玩玩具了
……
常常是催一遍沒動,再催一遍還是沒動,越催越讓人心煩,直到雙方情緒爆發……
我們的老朋友,家有倆兒子的心理學者蘇靜老師,和很多爸媽一樣,也經歷過孩子的磨蹭。
她是如何應對的,又是如何「調教」成功的?今天我們來一起看看,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發。
曾幾何時,我也和很多爹媽一樣,每天也是從孩子磨蹭拖拉、催促吼叫的混亂中開始的。
老大開始上小學、老二開始上幼兒園的那一年,每天早晨好不容易把睡眼惺忪的孩子從床上薅起來,本應該有條不紊地刷牙、穿衣、出發,而實際情況是——
我忙着哄因為「沒睡夠」而鬧脾氣的老二時,原以為已經去刷牙的老大,卻坐在一邊興致盎然地看弟弟笑話……
我把早飯熱好端出讓老大抓緊吃時,老二非拉着哥哥陪他玩陀螺;在我穿戴完畢準備開門出發時,老大穿着一只襪子找紅領巾、老二脫得一件不剩在沙發上神遊天外 ......
我的情緒在孩子的拖拉磨蹭中快速攀升,像壓力鍋裡的氣壓,越積越高,在出門的那一刻徹底爆發。
圖片來源:giphy.com
彼時的我,很難保持冷靜和理性去問孩子怎麼了,更多的是和孩子說,甚至夾雜着情緒吼「快一點!」「别磨蹭了!」
每天出門,孩子委屈巴巴,家長滿身低氣壓,電梯裡碰到上下鄰居,都會投來同情但感同身受的目光……
這樣混亂又鬧心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我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扭轉全局。
畢竟,孩子磨蹭拖拉,只是問題的表象、行為的表現,背後總有一些「為什麼」。
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花了一星期時間做觀察
我找到了孩子磨蹭的原因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拿出了心理學家做自然實驗觀察的嚴謹态度,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仔細觀察了兩個孩子早上起床後的「所作所為」,并做了記錄和復盤。
我發現老大和老二雖然都很磨蹭,但有相似點,也不太一樣,我歸納了三點:
原因一:孩子年紀越小,時間感知越受限,很難做到「管理時間」
就拿一個最常見的場景來說,我跟孩子們約定好十分鍾穿好衣服,十分鍾過去了,依然沒有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間感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了日常用語中「時間詞」的意義和用法,例如昨天、今天、明天或白天、中午、晚上,但對時間名稱的認識仍然很初級。
4 歲之前,孩子對于「時間」,只是模模糊糊知道、馬馬虎虎使用。
直到 5.5~7.5 歲才是「時間持續」認知發展的飛躍期,孩子們在這個時期才開始掌握「時間持續」概念。
「時間」概念:主要關注時間的流逝、順序和連續性
「時間持續」概念:側重于時間的長度和持續狀态
直到上了小學,他們才會逐漸理解更抽象的時間概念,例如小時、分鍾和秒,估摸這也是一年級數學課才開始學習鍾表的考量吧。
在那段雞飛狗跳的時間裡,老大才 6 歲半,正處于「已經有時間概念」,但還卡在「對時間有具象認識,還沒到抽象認識」的過渡期;而老二才兩歲半,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認為給到孩子一個确定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搞定」就行,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是難的。
原因二:孩子注意力還在發展,自控能力不足,很難「管理自己」
在哥哥身上,我還發現了一個很典型的情況,比如讓他收拾書包,結果他轉頭就坐下來看起了漫畫書,導致快出門了書包還沒收拾好。
我們有時候會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時間很緊張了你還在幹别的?!是不是故意的!
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是管不住自己……
實際上,「自控能力」與孩子注意力發展相關聯。
4~6 歲孩子的持續性注意力得到顯著提高,這種注意力的提升,對于孩子理解和使用時間概念至關重要。
即便幼兒園中班孩子在适當條件下,注意持續集中的時間可以達到 10 分鍾左右,「5 分鍾」仍是孩子持續注意力的重要波動轉捩點,是許多學齡前孩子能夠自主維持注意力的平均時間。
直到 6~10 歲,孩子的分心控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對于 6 歲半的老大來說,自控能力已在穩步提升階段,但仍需要成人的指導和提醒。
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新奇事物充滿好奇,這使得他們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時仍容易分心,一時不察,也容易被各種有趣的事情誘惑,「什麼遲到?什麼批評?先開心了再說!」
原因三:孩子可能因為無助產生負面情緒,催促導致進一步拖延
這一點也是感受最深的。
比如讓老二自己穿襪子,結果第一只穿得歪歪扭扭之後就開始大哭,不再繼續穿了,反而會直接坐沙發上發呆「葛優癱」。
當我看到我們家老二茫然地坐在沙發上,盯着我給他準備好的衣褲襪子時,我突然意識到,雖然他已經會自己穿衣穿褲,但是對于兩歲半的他而言,仍然很不熟練。
孩子自己做得慢,家長着急催,一着急更穿不上,越催促越着急,越着急越挫敗,這會大大打擊孩子「我能行,我做得到」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恰恰是減少拖延行為的關鍵。
同理,對于剛上一年級的老大來說,自我打理不在話下,但是做事情的先後順序、事情的輕重緩急對他來說還是一個難題。
如果我不在一旁引導和提醒,只是一味催促,他很容易抓瞎,想起一出是一出,穿上一只襪子之後意識到書包還沒收拾,收拾書包時想起還沒刷牙,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
着急、焦慮、無能的情緒自然而然湧現,好像什麼都做了,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完,孩子只能拖延,換來一頓埋怨。
對于孩子來說,真的很容易因為「不會做、做不好」而「破罐破摔」,這時候再接收到父母的負面情緒,就會進一步消極抵抗,形成惡性循環。
試想下,即使是我們成年人,在工作中不也一樣嗎?會因為不喜歡某項任務,而用拖延來表達反抗,或者因為任務太多、目标太大、難度太高而茫然無措、不知從何開始。
如果這時候領導還一直在旁邊唠叨、催促、甚至埋怨和責罵你……你又沒法幹掉你的領導……就更會磨磨蹭蹭、不情不願、消極抵抗了。
孩子磨蹭,原因不僅在孩子
我自己也有問題
當然了,觀察分析了一番老大和老二「出門難」的原因之後,我也從中總結了一些我和孩子爸爸的一些問題……
我發現,孩子磨蹭拖拉最嚴重的時候,恰恰是我或我老公自己睡過了時間,或者心疼孩子想讓娃多睡會兒,導致晚叫孩子起床。
一開始時間晚了,後面就一頓急,做什麼事情都火急火燎:刷着牙的同時給孩子熱早飯,衣服找不着時就一頓亂翻,向孩子吼一句「快點」轉身化妝,結果以為可以背包出門時,發現早飯還在灶台上沒端,孩子的衣服一件沒穿……
而我的情緒也在着急忙慌中一直很「上頭」。
在時間管理和拖延的問題上,父母的拖延行為是孩子拖延的一個重要預測因素。
說白了,家長拖延,也會導致孩子拖延。
想讓孩子不拖延,家長得以身作則,畢竟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不說,但心思也是直白的,「說我拖拉,你自己明明起晚了」。
除此以外,我也在反問我自己,是不是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反思很多時候,孩子讓我情緒上頭,不僅是因為磨蹭,深層次原因是我一直執着于「為什麼他就是做不到」。
明明給孩子留夠了時間穿衣服,他用了 20 分鍾還沒穿完……起床就去刷牙 5 分鍾不能搞定嗎?不就是穿衣服再穿褲子最後穿襪子,很復雜嗎?
話說回來,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能力限制,他們不是縮小版的成年人,期望他們立即表現得像小大人一樣,只會被現實毒打。
盡管孩子有了一些自理能力,我們做家長的,也依然需要「降低一些預期」。
應對孩子磨蹭見招拆招
我找到合适的解決方案
反思了孩子和家長的雙方原因之後,我和老公首先調整我們的心态,行動上以身作則。
對于「整治」孩子磨蹭拖拉,也總結了幾點經驗,給大家做個參考。
幫助孩子「管理時間」,設立一個時間參照物
在孩子沒有完全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之前,我們和他們談論時間時,需要利用一些生活日常事件作為時間參照物,來提高他們的時間感知,例如:
● 爸爸刷完牙,就輪到哥哥刷,哥哥刷完後就是弟弟刷。
● 等媽媽開始穿衣服時,就是全家開始穿衣服的時間咯。
● 在哥哥收拾書包時,弟弟可以玩陀螺,哥哥收拾完書包,弟弟就要把陀螺收起來咯。
也可以定個鬧鍾或用沙漏,來讓孩子感受「時間持續」的概念,逐漸知道 10 分鍾、20 分鍾有多長,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帶情緒地進行言語提醒
對于孩子做事做着做着就神遊天外,收拾書包收着收着就看起漫畫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在一邊适當地進行言語提醒,就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拉回當前的任務中,例如:
● 嘿,哥哥書包收拾好了嗎?漫畫書我們可以等放學之後回來看喲~
● 喲,弟弟在數自己的腳趾頭呢?媽媽要開始穿衣服咯,我們比賽誰先穿好,比不比?
● 前方預警,爸爸馬上就完成刷牙任務啦,輪到哪個小朋友啦?
怕孩子做不好、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就幫他制定一個任務順序表吧
制定任務順序表,目的是幫助孩子理清楚做事的先後順序、輕重緩急。
還是以出門為例,我會提前和孩子一起制定早起出門前需要完成的所有事項和順序。
同時也不再操之過急,而是留出時間,讓孩子将這些事項内化為真正的習慣。
# 任務順序表
1. 起床,媽媽穿好衣服以後,大家再一起穿好衣服(衣服在前一晚準備好)
2. 洗漱,按爸爸、哥哥、弟弟的順序進行
3. 吃早餐,在桌面放一個沙漏,提醒孩子在規定時間内吃完
4. 收拾書包,檢查是否帶齊當天學習所需的物品(筆盒、書本、紅領巾等)
5. 出發上學,穿好外套再出門
孩子磨蹭拖拉,我們大人盡量不要被影響情緒
保證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搭建優質親子關系的基石,也是讓家庭系統良好運轉的動力。
情緒會傳染,孩子的情緒更容易被家長影響。
家長控制住自己生氣、唠叨、催促的衝動,是不把孩子推向「拖延」深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
我有時候也會很難控制,但轉念一想:大人孩子一大早都怒氣滿滿、心情不愉快地開啟這一天,真的不值當,不如放過孩子放過自己
經過一番努力,我們一家四口的早晨終于走上了「正軌」,雖然偶有突發情況,但基本能做到有序地洗漱吃飯、整理書包、準時出門,不再雞飛狗跳。
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引導。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指南針,幫助他們提升自控能力和建立時間管理,同時提供一個積極的情緒支持環境。
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拖拉的習慣,還能教會他們如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參考文獻
[ 1 ] 劉鵬飛 , 崔佳歆 , 任維聰等 .4~7 歲兒童時間概念的獲得方式 [ J ] .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1,19 ( 04 ) :454-459.
[ 2 ] 楊莉 , 耿達 , 柳銘心等 .4~6 歲幼兒持續性注意的發展 : 基于時間進程的證據 [ J ] . 學前教育研究 ,2019,No.290 ( 02 ) :48-56.
[ 3 ] 林泳海 .4.5-7.5 歲兒童時間持續認知發展的實驗研究 [ J ] .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6 ( 01 ) :17-22.
[ 4 ] 餘習德 , 李明 , 夏新懿等 . 兒童時間言語的發生與發展 [ J ] . 學前教育研究 ,2019.
[ 5 ] 方格 , 方富熹 , 劉範 . 兒童對時間順序的認知發展的實驗研究Ⅰ [ J ] . 心理學報 ,1984 ( 02 ) :165-173.
[ 6 ] Attentional control in middle childhood is highly dynamic — Strong initial distraction is followed by advanced attention control - Volkmer - 2022 - Developmental Science - Wiley Online Library
[ 7 ] The emergence of procrastin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Relations with executive control and future-oriented cognition. ( apa.org )
[ 8 ]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emporal Information About Repeated Events - Roberts - 2015 -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 Wiley Online Library
[ 9 ] Development of Time Concepts in Normal and Retarded Children - Pheryl Montroy, Donald McManis, Donald Bell, 1971 ( sagepub.com )
本文專家
蘇靜
合作專家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
鄧欣媚
審核專家
華東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制作
監制:大力
策劃:美麗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