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房產中介與開發商如何從相親相愛變成相恨相殺?,歡迎閱讀。
近日,一份名為《關于深圳中原反饋墊付傭金相關事宜的通報》的檔案在網絡上流傳,其中,關于 " 各開發商 / 代理商尚未支付深圳中原的傭金超過 10 億多元 " 的信息引發關注。網傳檔案的落款為 "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施俊嵘 ",時間為 2023 年 8 月 11 日。
深圳中原是中原地產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的簡稱,是深圳大型的專業地產代理公司,自 2001 年起在二級市場的代理樓盤數量和銷售量,均占深圳房地產市場主要份額。目前,深圳中原起訴的主要開發商和項目,包括佳兆業、恒大、寶能、世茂、龍光、吉祥裡。
房產中介與開發商,過去是結拜弟兄,今天是難兄難弟,過去是相親相愛,現在是相恨相殺。房地產市場放開後的這些年裡,房產中介和開發商一樣,都如雨後春筍,在各地興起。所不同的是,開發商興起的勢頭更猛速度更快,誕生的開發巨頭更多。房產中介數量不少,成氣候的則數量有限,就那麼幾十家,影響力大的就更少,中原地產(中原 CENTALINE)就是其中之一,排名鏈家之後,位列國内房產中介第二。
房產中介能夠快速崛起,離不開開發商提供的強大業務支撐,沒有開發商群體的出現,房產中介一定仍在小街小巷小門面中苟且。反過來,房產中介的快速崛起,又為開發商業務的擴大、商品房銷售速度的加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兩者之間,應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房產中介對開發商的依賴更強一些。
正是因為房產中介對開發商的依賴更強,因此,在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開發商個個都很 " 牛 " 的時候,房產中介的業務拓展也非常快,與開發商的關系也十分緊密。特别是大型房產中介,業務的主體在開發商一邊,繼而呈現出開發商興、則中介興,開發商衰、則中介衰的格局。為什麼中原地產一家房產中介,被開發商 / 代理商拖欠的傭金就高達 10 多億元,就充分說明房產中介對開發商的依賴度有多強。開發商陷入困境,房產中介還能好到哪裡。如果開發商破產現象嚴重,房產中介破產也會接踵而來。
問題的關鍵在于,按照目前開發商的現狀,能夠完全正常運轉,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償還包括房產中介在内的債權人、供應商、代理商欠款欠債的,恐怕數量不是很多,償還的時間周期也會很長。對于房產中介來說,就算利用法律手段,很多也可能只是行人事,做給欠薪員工看,或維持債權的有效性,避免失去訴訟時效。
面對開發商大量拖欠傭金,中原方面表示,集團和深圳中原在尚未收到開發商 / 代理商銷售傭金的情況下,并不具備先行墊付員工提成及合作方傭金的先決條件。不過,考慮到部分特别困難員工的生存困境,中原集團董事局決定,向有特别困難的員工發放特困撫恤金,有特殊需要的困難員工可以按照流程提交申請,由集團員工協會審核批復處理。
從邏輯上講,沒有任何問題,上遊企業不能按時支付拖欠的傭金,企業自然只能拖欠下遊企業或個人的錢。所謂 " 三角債 ",不正是這樣形成的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假如員工有房貸,因為公司不按時支付應獲得的提成等,房貸是否也可以先不償還呢?肯定不行,銀行會立馬起訴,并将其納入失信人名單。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不公,變成所有企業都可以拖欠他人的錢,包括債權人、供應商、員工等,唯有購房者不能欠銀行的錢,否則,就采用訴訟手段,就将其納入失信人名單。
這是一個很不符合邏輯的現象,卻又無法依靠居民個人解決,而必須系統性解決。為什麼企業拖欠員工工資、績效、提成等理直氣壯,而員工拖欠房貸就成為違法現象,總得有一把公平的尺子,否則,法律也好,政策也罷,道義也行,在這種現象中都會變得公信力不強、影響力不足。這是另一層面的問題,卻也是房產中介與開發商債務糾紛引發的新的問題,是系列問題中的一種問題。
房產中介與開發商之間的恩怨情仇,應當從現在正式開始。因為,此前只有恩,房產中介幫開發商售房之恩,開發商給房產中介業務之恩,且都是依靠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而現在,恩盡仇來了,開發商支付不了房產銷售傭金了,房產中介将開發商告上法庭了。這樣的恩怨情仇,還有仇絕恩回的時候嗎?房產中介與開發商之間,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