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個夏天,雪糕生意不如天氣熱 :有的小店收入少了1/3,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厄爾尼諾成為大概率事件的 2023 年,全球或迎來歷史上最熱夏天。
7 月以來,由高溫引發的讨論始終占據着熱搜。華北地區空調熱賣、安裝師傅一人難求、多地氣溫刷新紀錄……不斷記錄着這個癸卯年的火辣。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傳統高溫經濟中的主角—— " 雪糕 " 卻有些賣不動。
7 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随機走訪了位于上海徐匯、長寧等區網域的多家冷飲批發店,幾乎所有店主都表示今年的雪糕生意不如往年,有店家的銷售額較往年甚至下滑了約三分之一。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黃海 攝
消失的 " 雪糕刺客 "
今年夏天,首先是 " 雪糕刺客 " 似乎集體失聲了。
以去年的熱搜常客鍾薛高為例,據不完全統計,鍾薛高在去年 7 月期間累計 19 次登上微博熱搜。而到了今年 7 月,這個數字銳減至 0。
除了微博熱搜,天貓和天下網商聯合推出的天貓 6 · 18 生鮮店鋪銷售榜單顯示,和路雪、八喜兩大冰淇淋品牌分别占據了第一和第三的位置,鍾薛高則榜上無名。在此之前,鍾薛高,這個成立于 2019 年的新興品牌,曾在 2020 年 ~2022 年連續獲得天貓 618 冰品類目銷售額第一。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沸點到冰點的轉變,并非一日之寒。抽象的統計結果背後,往往隐藏着大量微小的數據。
7 月 27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随機探訪了一家位于上海長寧法華鎮路的冷飲批發店,三四種口味的鍾薛高和同一公司的平價品牌 Sa ’ Saa 一起,被混雜着擺放在冰櫃裡。
老板孟凡海向記者介紹,為了刺激銷量,孟凡海把店裡價格較高的鍾薛高打了五折。
另一位店主何麗(化名)的冷飲批發店位于上海長寧天山地區,規模比孟凡海的店鋪小些,共有八個冰櫃,大部分都貼着蒙牛的廣告。
在何麗的感受中,"今年貴的雪糕整體都不好,像中街 1946 去年也挺好的,今年都不好。"
從更廣的維度上看,今年雪糕市場的舞台,似乎只給高價雪糕們留下了寥寥幾個配角席。
據 Foodtalks 數據,今年二季度,華南地區雪糕暢銷產品 TOP25 中,單價最高的產品是售價 10 元的兩款夢龍雪糕,銷量排名第 18 位、第 22 位。榜單前 17 位產品的中位價格區間則全部處于 1 至 5 元之間。TOP50 中,鍾薛高唯一上榜的產品是售價 13 元的鍾薛高輕牛乳雪糕,排名在第 47 位。
無獨有偶,華北、華東以及華中的統計數據亦顯示出相似趨勢——單價 10 元以下的產品占據了榜單絕大多數的位置名額," 雪糕刺客 " 僅存在于華東地區的榜單腰部、其他地區的尾部,或者幹脆消失在榜單之中。
雪糕銷量下來了
高價雪糕缺位的夏天,平價雪糕能撐起整個市場嗎?結論似乎需要打個問号。
冷飲行業,消費熱度與天氣溫度高度相關。從春末到秋初,每年的 4 到 9 月是冷飲生意的旺季,也是大部分冷飲批發商最為活躍的時期。
" 今天正式營業、附近的朋友們歡迎下單、免費送貨上門了、今年四百多個品種…… "4 月 13 日傍晚,孟凡海用一條朋友圈正式開啟了今年的冷飲批發生意。與去年相比,店裡的冰櫃數量從 7 個增加到了 10 個。
約 15 平方米大小的商鋪内,10 個冰櫃緊密相接,排成一個 U 字形。除了最裡面的冰櫃貼着綠色的蒙牛廣告外,其他冰櫃都貼着紅色的和路雪标識。
冰櫃的 " 軟裝 " 反映着品牌與小店主人的關系。一如冰櫃數目的鮮明對比,孟凡海對和路雪與蒙牛的态度也近乎兩極分化。據孟凡海介紹,一般品牌在提供冰櫃時,會對冷飲批發店給出一定的激勵措施,只要在品牌冰櫃中陳列夠一定數量的產品,店家就能按月領取到品牌給予的實物或現金獎勵。
孟凡海向記者出示的一張獎勵發放單顯示,因為店内一個冰櫃的排面展示達标,6 月份和路雪批發商 " 冰湘戀 " 一共獎勵了孟凡海四箱熱賣產品:一箱夢龍、兩箱可愛多以及一箱千層雪棒,價值大約在 200 至 300 元。
" 和路雪每個禮拜都會來,其他的半個月、一個月都不來 ",提起其他品牌,孟凡海也略有怨言," 有的品牌真的不行……管理特别混亂,上午新來的人到我這邊也不會整(業務),下午我再加他微信說‘啥時候再過來’,(他回)‘我不幹了’。"
對于一家冷飲店而言,冰櫃數量從側面反映着一家店鋪的資產水平,綜合考慮冰櫃數量和總體貨值,一般每個冰櫃平均貨值約在 2000 元 ~3000 元。孟凡海店内 10 個冰櫃裡,雪糕貨值大約在 3 萬元。
冰櫃數量比往年多了,銷量卻不增反降。談及整體銷售情況,孟凡海對記者表示,今年還是三元到五元的產品賣得多一些,但 "今年(整體)營業額大概差了三分之一。"
何麗對銷量變化的感知沒有孟凡海明顯,但 27 日時,她也向記者表示,今年店裡的銷量的确 " 欠一些 "。
賣不動的不僅僅是孟凡海和何麗,一家全國大型連鎖超市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表示,今年雪糕品類與去年相比,整體銷售量持平。
" 往年都是雙位數增長,今年夏天環比保持了增長,但增長确實不明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今年銷量有下降。"7 月 31 日,國際大型冰淇淋品牌的内部人士王浩(化名)在微信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滞銷背後
價格、品牌、補貼……以上要素都不是何麗在進貨、陳列時考慮的重點問題,真正左右其行為的是 " 消費者選擇 ",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就是 " 什麼賣得快 "。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 年中國雪糕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據調查,2022 年網友對單個雪糕的接受價位大多在 3 元 ~5 元,占比為 37%;其次是 5 元 ~10 元,占比為 33.9%;接受價位在 10 元 ~20 元的合計為 16.3%;接受 1 元 ~3 元價格的占比為 11%;20 元以上的接受度僅為 1.8%。
艾媒咨詢在《2022-2023 年中國冰淇淋行業消費趨勢監測與案例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中國消費者對冰淇淋單價的接受度普遍在 3 元 ~10 元(不含 10 元),占比為 70.9%,還有 12.3% 消費者可接受 10 元 ~15 元(不含 15 元)的冰淇淋價格,單價超過 20 元的冰淇淋可接受度極低。
消費者對雪糕價格的接受程度,側面解釋了高價雪糕為何在雪糕市場處于 " 尴尬地位 "。不過,這無法解釋今年夏天,為什麼連平價雪糕的銷量都不如預期。
在孟凡海看來,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今年市場環境不好,另一方面是今年開的店鋪更多。孟凡海向記者介紹,據其了解,今年冷飲批發店的數量可能比去年要增加了三分之一。
至于開店數量,從工商數據上看,冷飲批發相關企業的數量并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地區冷飲相關企業合計有 20039 家,上半年新增相關企業僅有 11 家。
這或與冷飲批發的業态有關。何麗介紹,開一家冷飲批發店需要的手續并不復雜,營業執照加上食品經營許可證,對于個體戶而言,甚至不用注冊公司登記。因為業态相對簡單,門檻足夠低,冷飲批發也是個體戶熱衷參與的主要場網域。
上海定西路與武夷路的十字路口處,一家電子煙商店的店主給朋友騰出了一半的空間,供其批發冷飲。兩種看似毫無關聯的零售業态共同出現在約 10 平方米的沿街小屋内,分攤着月均兩萬元的月租。這是一家僅開設三個月的冷飲批發店,到了 9 月,冰櫃從商鋪撤離,小鋪又恢復原貌。
此類只經營幾個月的門店,幾乎是冷飲批發行業的常态。每年 4 月開始,大量的冷飲批發店以一種類似 " 快閃 " 的方式限定回歸,到了 9 月又相繼消失在街頭巷尾。出現又離開的冰櫃如同候鳥一般,在末梢零售點和上遊批發商之間以年為部門不斷往返。
遊離在時間、空間和系統之外的個體戶,也讓外界在統計其具體規模數量的時候難以下手。
除了孟凡海給出的兩點原因外,在業内人士看來,雪糕消費降溫,與當前市場上的消暑選擇變多也有一定關系。
據王浩介紹,今年上半年其所在品牌旗下的一級、二級經銷商刻意減少了進貨量,擔心銷售不佳而增加庫存,因為在他們看來,冰淇淋雖然是防暑降溫的產品,但仍屬于可選消費,并不是必需品。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