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悲劇重演,可她是李玟啊,歡迎閱讀。
任何語言都不足以形容在得知李玟離世時的震驚和痛心!
李玟和抑郁症,是人們永遠不會主動聯想在一起的組合。
我們震驚于,她是 CoCo 啊!是 " 一見你就有好心情 " 的 CoCo ,是想到她就會立刻想到她燦爛笑容的 CoCo。
而讓我們更心痛的是, 她好像永遠性感、熱烈、樂觀、健康,以至于我們從未曾看到她内心深處有過怎樣的風暴與黑洞。
她曾經給四川地震捐款捐物,生前還幫七旬老人賣橙子回家過年,她把笑容和好心情留給了這個世界,卻把病痛和絕望留給了自己。
就在 7 月 2 日晚間,李玟還給粉絲發語音留言,表示自己會加油努力。
" 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愛跟支持,你們做我的後盾,我會加油。這段時間呢,希望你們自己也身體健康快樂。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再努力努力 "。
誰也想不到,這竟成了李玟的遺言。不久,她就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
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在嘗試努力,她盡力了,可是真的是太痛苦了吧 ……
今年本該是李玟出道 30 周年紀念。從 1990 年代至今,她熱情的歌聲和陽光開朗的笑容感染了無數人。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 CoCo 會遇到什麼痛?
直到今年二月,她的一條微博才讓大眾知道,她原來一直承受的左腿疼痛的折磨。
因為先天左腿缺陷,2 歲時,她曾經經歷過一次腿部大手術,但因為 " 歸位 " 沒有做好,落下了後遺症,她走路會搖晃,腿也會時常很疼。在當時,醫生甚至斷言,她無法跳舞。
我們難以想象,舞台上那個不但能跳舞,而且每個動作都充滿熱情的李玟,其實多年來一直只靠右腿支撐。就連蕭亞軒也沒有看出李玟的不同,她說,李玟才是真正的亞洲舞後。
這個秘密李玟沒有透露過,她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她想自己傳遞出來的訊息都是積極的正能量。
手術後的李玟,要長期接受訓練,甚至要重新學習走路。但是她始終堅強,她說,态度決定一切,她是女戰士,她是萬裡長城永不倒!
我們絲毫沒有懷疑,憑借強大的毅力,她一定能恢復到完美的狀态。因為她在人們心中從來都是那樣的無所不能。
所以,區區婚變傳聞在李玟這裡也不算什麼。
2020 年李玟就傳出婚變,有消息說男方出軌,也新聞說,因為沒籤婚前協定,男方讓李玟淨身出戶。
但是,婚變傳聞在媒體上并沒有濺起什麼水花。人們對于李玟的印象,還是歌手李玟,而不是绯聞八卦。
事實上,對于婚姻,李玟竭盡所能,嘗試所有可能。
2011 年,在戀愛 8 年後,李玟與 Bruce 登記結婚,婚禮在香港邵氏電影城舉行。那場花費了 1.5 億的婚禮舉辦得極其豪華。
婚後對于丈夫與前任的兩個孩子,李玟視如己出。
婚後幾年,李玟也嘗試成為母親,幾次停工嘗試備孕,甚至在采訪中大方承認自己正進行 " 人工受孕 "。
過去李玟很怕打針,但為了懷孕,她要連續打三周針,以抽取一顆卵子,這樣的嘗試,李玟進行了九次,但卻都以失敗告終。
過程是有些困難,結果也未盡人意。李玟依舊樂觀,微笑着說," 沒關系,慢慢來。"
而對感情,她并不是執迷不悟。她曾說過,結婚不會影響她唱歌,事實上她也做到了,這幾年她一直活躍,頻頻有新歌發出。
而在丈夫的行為不斷觸碰她的底線時,她選擇快速斬斷關系,而并不是在感情裡拖泥帶水。
2020 年的一條微博上,能夠窺見李玟試圖終結感情,重拾自我。她說世界會偶爾不美好,但是她會樂觀面對。
我們不知道李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患上抑郁症的,她經歷了身體的傷痛、婚姻的不如意,我們很難說,如果同樣的事情遭遇在自己身上,我們會比李玟處理得更好。
我也沒法說,如果她不那麼追求樂觀,她可以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就會有不同的人生結局。
因為抑郁症是一種疾病,李玟堅持到了她的極限,然後選擇了結束。她非常堅強,她是名副其實的女戰士。
在為李玟感到遺憾惋惜的同時,我們也再次将目光聚集到抑郁症上。
事情發生後沒多久," 陽光型抑郁症 "也登上了熱搜。
外界眼中的抑郁症,大多是頹喪低落的。
但實際上,這是對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外人面前幾乎和常人無異。
尤其是陽光型抑郁,這些患者表面看上去可能比常人更加樂觀開朗,但他們内心深處卻一直在飽受負面情緒的折磨。
為了不讓身邊人擔心,也害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别人,他們在外往往會帶上一副面具,刻意隐藏起黑暗的一面。
而面具背後的他們,早已千瘡百孔。
圖源:網絡,下同
我們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種疾病,并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的痛苦不亞于癌症。
抑郁症發作時,患者自身是無法控制的。
阿杜患抑郁症時間超過 10 年。
剛剛确診時,他沒跟任何人講,一個人撐了很久,公司指責他懶、不上進。
他聽到感覺很難過,雖然他内心很迫切地想要努力做音樂," 但真的沒辦法做到 "。
抑郁症發作時,他會莫名地感到恐慌,心跳加速,雙手控制不住地發抖,最嚴重時大腦宕機,一度無法識譜,唱歌完全走調,采訪也沒辦法回答。
這導致他不得不中斷演出,回避記者的采訪。
有時,抑郁症患者還會自殘。
大眾眼中的喬任梁一直是個陽光開朗的男孩,沒人知道他生病了,包括他的父母都未曾發覺。
直到他自殺去世,喬任梁的父母才得知兒子患有重度抑郁。
之前,喬母每天都能收到兒子報平安的電話," 開開心心的,從來沒發覺他有這個毛病 "。
那些患病的迹象都被他悄悄掩藏過去了。
喬母發現他白天也要拉上窗簾,卧室暗無天日,他搪塞說要背台詞。
脖子上和手臂上的傷疤被發現後,他對媽媽解釋說是拍戲時出的事故。
後來喬母才知道,拉上窗簾是不想見人,那些傷疤是自殘留下的。
還有一些症狀是外人無法想象的。
台灣作家林奕含抑郁症發作時會產生幻覺,產生 " 思覺失調 "。
有一次,當她跑到住處附近的馬路上時,她突然產生了天空正下着滂沱大雨的幻覺,她像是被大雨淋醒了,但低頭看看自己,衣着幹淨整齊,根本沒有被淋溼的迹象。
更嚴重的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出的門,去了哪裡,又做了什麼。
林奕含形容這種體驗," 比吃 100 顆感冒藥,然後被推進急救室裡面洗胃,還要痛苦 "。
因為抑郁症,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上學生活,沒辦法識字讀書,期間只能不停休學,熟悉的朋友也離她而去,她不甘心地說:
" 這個疾病它剝奪了我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
抑郁症患者承受着疾病帶來的巨大痛苦,與之相對的是,現實中很多患者得到的不是治療和幫助,而是外界沒有盡頭的誤解和偏見。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抑郁症的表現有什麼?
有個回答說出了無數抑郁症患者的心聲:
"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抑郁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帶來的折磨,而是沒人能理解他們。
外界對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常常讓他們有一種無力感。
大學時,林奕含因為抑郁症無法參加期末考,請醫生開了一張診斷證明。
當她把診斷證明交給各個老師後,系主任卻覺得她在裝病逃避期末考試:" 我看你這樣蠻正常的 ",還問她:" 你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林奕含回憶時很後悔沒有告訴他:" 我沒有笨到,活在一個對精神病普遍存在扁平想象的社會裡,用一張精神病診斷書去逃避區區一個期末考試。"
抑郁症引發的悲觀情緒常常被看作是 " 矯情 "。
此前,有個節目讓幾位受訪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閱讀抑郁症患者發表的言論。
起初,他們覺得這些傷感的言論矯情造作,讀着讀着就忍不住笑出聲。
而當他們看到抑郁症患者告别人世的遺言時,他們再也笑不出來,還有人默默流淚。
直到悲劇發生,大家才發覺,原來那些 " 矯情 " 的言語,其實是他們的求救信号。
人人都勸他們 " 想開點 ",但實際上,他們最讨厭聽到這句話。
阿杜曾嘗試着和身邊的朋友訴說低落的情緒,他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 " 看開一點 ",他不知道該怎麼和朋友解釋這種情緒,它不會自愈。
" 這不是什麼看開一點就能解決的問題。沒什麼看開一點。看誰呢?往哪裡看呢?看多開呢?"
身邊人不理解的同時,他們還要面臨外界對抑郁症的 " 污名化 "。
随着大眾對抑郁症關注的提高,抑郁症開始被别有用心的網紅當作博同情、博流量的工具。
前不久,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小慧君造謠自己被公司老板性騷擾,聲稱自己被逼出抑郁症,還曬出抑郁症的診斷證明,此舉直接讓她收獲了一波同情。
事後證明,抑郁症只是她策劃中的一部分,且她曬出的抑郁症診斷證明沒有蓋章,根本不具備效力。
娛樂至死的年代,抑郁症也逃不過被玩梗的命運。
不知道什麼時候,網絡上出現了抑郁症的替代詞 " 玉玉症 ",本意是用來諷刺那些利用抑郁症人設賣慘博眼球的群體。
再到後面,已經發展得越發荒誕。
還有因為悲傷的歌曲留言產生的 " 網抑雲 ",也成為了網友的日常玩梗:
"0 點了,可以開始網抑雲了 "
" 老網抑雲了 "
.......
這些行為都将抑郁症患者推向了深淵。
外界的誤解和偏見讓他們產生強烈的病恥感,這導致很多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
中國的抑郁症患者大約有 9500 萬,其中接受治療的才不到 20%。
再加上抑郁症治療通常需要到精神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很多患者家屬是拒絕走進精神病醫院的,就連很多患者本身都是不情願的。
抑郁症患者張進就曾在《渡過:抑郁症治愈筆記》說過:
" 由于社會輿論對患者的蔑視,甚至患者本人也自我輕視,他會下意識地掩蓋病情,用最大的意志力維持正常生活,不願意放棄‘尊嚴’ ,不願意對人傾訴,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可以說,抑郁症患者的病恥感是全社會的合謀。
為了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打消偏見,去除刻板印象,停止污名化,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沒有歧視和誤解的溫情社會。
心理學家李松蔚老師說過,也許所謂的 " 微笑抑郁 " 也不過時一張單薄的标籤。
人性本身是復雜的。李玟和千千萬萬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一樣,他們的笑容并不是虛偽和掩飾,而是一種和疾病不屈的抗争。
不要恐懼疾病和那些讓人脆弱的時刻,這是李玟離開留給我們的信息和勇氣。
而她的笑容,她的歌聲和她的精神會永遠陪伴着我們,永不褪色!
想你的 365 天,李玟一路走好!
監制:視覺志
編輯:小飚 & 哈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