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那些年「奇葩設計」個個驚豔,為何手機廠商不再創新?,歡迎閱讀。
有時候,我還是挺懷念那個手機設計百花齊放的年代。
如果你是一位 80 後、90 後,或許會對這句感慨更有感觸,為了探索手機的形态,曾經的手機公司設計師經常腦洞大開,搗鼓出各種現在看來頗為「奇葩」的設計。不過在那個時代有的不僅僅是「奇葩」,還有不少曾經一度熱門,最後卻快速消失在時間長河裡的設計。
為什麼突然有此感慨?這就不得不提到,前段時間我從抽屜的深處翻出已經沒電的 K30 Pro,短暫充電後發現仍然可以使用。在測試相機功能時,伴随着音效彈出的前置攝像頭屬實讓我有點驚喜,放到今天估計能把不少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而在看到 K30 Pro 的彈出式攝像頭後,我也想和大家聊聊那些昙花一現的手機設計,或許其中就有當年你十分喜歡卻已經遺忘的功能。
彈出式攝像頭
既然這篇文章是因 K30 Pro 而起,那麼就首先來聊聊彈出式攝像頭吧,這款在 2020 年發布的紅米 K 系列旗艦也是出了名的「釘子戶」,至今仍然有着不少的用戶,一代神 U 骁龍 865+ 最後一代彈出式攝像頭,可以說就算想換也找不到替代品了。
圖源:小米
當時手機的螢幕設計剛從水滴過渡到挖孔,對于這個 " 懸空 " 的小孔,不少人都表示抗拒,或許正是看到了這個市場,vivo 在 2018 年率先推出了 vivo NEX,将前置攝像頭做出一個單獨的彈出式模塊,只有在需要時才會從上邊框彈出。
這個新穎的設計很快得到了用戶的好評,讓 vivo NEX 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旗艦手機,不過想到彈出式方案的顯然不止 vivo。在 vivo NEX 發布後的一周,OPPO 帶來了 Find X,直接采用了全新的 " 雙軌潛望結構 ",将前後攝像模組都整合到一個彈出式模塊裡,在日常使用時,不管是手機的正面還是反面都看不到一個攝像頭。
圖源:nextpit
作為當時最激進的全面屏方案,Find X 的巧妙設計甚至讓其在海外都引起了相當多的關注,一些海外媒體更是直接将其稱為「2018 最美手機」。說實話,即使是在 6 年後的 2024 年,Find X 的設計仍然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正反面均為無孔設計,彈出式的攝像模組充滿了科技感,也讓我對 Find X 系列從此有了一種别樣的期待。
圖源:OPPO
Find X 不僅靠彈出式設計解決了攝像頭的隐藏問題,而且還留出了足夠的硬體空間,讓設計師可以把一堆傳感器塞到手機的正面,同時又不影響螢幕觀感。從官網給出的示意圖可以看到,Find X 的正面除了前置攝像頭外,還塞入了泛光感應元件、紅外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和點陣投影器,使其成為少數支持 3D 人臉識别的手機。
正面沒有挖孔、沒有劉海也沒有 " 藥丸 ",甚至還支持 3D 人臉解鎖,iPhone 看了都要直呼黑科技。2018 — 2020 年是彈出式攝像頭最熱門的時間點,從中端到高端都能見到這個設計的身影,不過一切都在 2020 年戛然而止,彈出式設計幾乎被所有廠商同時抛棄。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套方案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且抗摔能力差(當時不少用戶反饋摔了一次後攝像模組就無法正常彈出)等各種原因,這個設計只用了一代就被抛棄,OPPO 在 2020 年發布的 Find X2 又變回了傳統的挖孔設計。
而在 2020 年之後,彈出式攝像頭設計也被手機廠商全面抛棄,大家默契地重新回到挖孔賽道,讓居中挖孔成為主流并延續到今天。實話說,這個結果很多人都沒有料到,以至于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懷念彈出式攝像頭,并且希望有廠商可以復活這個設計,只是考慮到現在的主流手機設計方向,基本是無望了。
畢竟彈出式攝像頭雖然可以實現全面屏,但是卻要失去防水、防塵、強抗摔等一堆體驗,而且還會使得手機變厚。說實話,如果只是為了全面屏,那還不如看看努比亞的屏下攝像頭技術。
前後雙屏
如果你不是對手機市場很熟悉,或許都不會記得這個設計,因為采用這個設計的手機很少,國内基本上就是努比亞一個廠商。在 2018 年發布的努比亞 X 首次采用雙屏設計,而且不是那種小尺寸副屏,而是一個尺寸達到 5.1 英寸,幾乎覆蓋了大半個後蓋的彩色螢幕。
如此激進的設計,放到今天來也是十分少見,因為努比亞 X 的副屏不僅可以顯示通知等信息,還可以當作正常螢幕使用,在豎折折疊屏手機吹噓自己的外屏體驗時,殊不知早在 6 年前就已經有手機做了更離譜的外屏設計。
圖源:努比亞
而且努比亞的雙屏手機并不只有一款,其在 2019 年又發布了努比亞 Z20,繼承了努比亞 X 的雙屏設計,不過外屏的參數基本沒有變化。不過,努比亞 Z20 也是努比亞的最後一款雙屏手機,事實證明這個設計并不受市場歡迎,雖然雙屏很酷,但是提供的特别體驗卻不多。
當時努比亞宣傳外屏可以用于主攝自拍取景、護眼模式(僅外屏支持)以及前後雙屏多任務,只是受限于當時的系統優化,實際體驗其實一般,而且不停旋轉手機來使用不同的應用也确實有點抽象。
除了努比亞外,LG 也一度嘗試過雙屏設計,只不過 LG 的設計師腦洞更大,采用了旋轉屏設計,簡單來說主屏可以通過旋轉從縱向切換為橫向,然後露出底下的一個小尺寸副屏。這個設計可以讓你不用橫置手機就能全屏看視頻,而且可以通過副屏查看、回復信息以及處理其他事情。
圖源:PCMag
雖然想法挺好的,但是復雜的結構所帶來的耐用性降低以及手機厚度激增等問題,使得這個設計很快就被 LG 抛棄,沒過多久,LG 就宣布關閉整個手機業務,徹底退出手機市場。
現如今,雙屏手機其實某種程度上算是復活了,只不過變成了折疊屏手機,以超大内屏 + 外屏的搭配成為市場中的新興力量。至于努比亞 X 那樣的雙屏手機是否還會復活?我想大家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模塊化手機
縱觀整個手機發展史,你會發現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其實一直都在,它并不會成為主流,但是總有設計師執着于模塊化,從 moto 到 LG,再到谷歌的 Project Ara,很多手機廠商都嘗試過模塊化方案,但是最終都只有一個結果:失敗。
在多年的嘗試中,模塊化手機其實也留下了不少經典產品,比如 moto Z 系列,雖然本體是正常的手機設計,但是支持通過磁吸接口拓展投影儀、揚聲器和照相機等模塊,可以獲得遠超普通手機的使用體驗。
不過,如果說哪款手機稱得上真正的模塊化,那麼只有 Project Ara,雖然并沒有實際產品發布,但是谷歌确實打造了一款概念手機,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随意搭配處理器、影像模組、螢幕等不同模塊。
圖源:谷歌
模塊化設計的初衷是讓手機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并且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搭配硬體,降低用戶的購置成本。但是,模塊化設計帶來的生產成本提升等問題,卻讓模塊化手機難以量產,而且穩定性堪憂,所以 Project Ara 項目最終在 2016 年被谷歌關閉。
老實說,模塊化設計是手機設計師的終極夢想,但是以目前的技術能力來說,成本和體驗的平衡依然非常困難,而且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模塊化手機在營收層面并非什麼好的方案。
不過,我認為在未來還是會有頭鐵的公司繼續嘗試模塊化設計,至于能不能成功,就只有到時候才知道了。
從 2021 年開始,手機廠商似乎就進入了另一個狀态,不再熱衷于嘗試各種新的設計方案,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優化影像系統上。整個手機市場唯一稱得上創新的,就只有折疊屏手機,而在傳統的直板手機上,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什麼全新的設計了。
甚至不少用戶還吐槽,手機廠商正在将一些他們喜歡的設計删除掉,然後換上并不好用的新設計。比如 iPhone 的撥杆式靜音開關,當它被替換為按鍵時,無數果粉都表示無法認可。不過蘋果也有自己的理由,撥杆設計雖然方便,但是卻缺乏拓展性,難以适應 iOS 系統的功能性需求。
圖源:蘋果
蘋果認為做成按鍵形式,用戶仍然可以根據需要将其設定為靜音鍵或者其他的任意功能鍵,在不損失盲操體驗的情況下提供更多的用途。對此,我只能說想法是好的,但是放在包裡誤觸導致 iPhone 變成靜音模式的問題誰來解決呢?
此外,iPhone 16 系列的拍照鍵也被許多人吐槽,表示這個按鍵除了讓人更容易誤觸激活相機外,對于實際的拍攝體驗幫助并不大。不過,蘋果給這個按鍵的定義其實不只是拍照輔助,還是未來的 AI 輔助鍵,用戶可以用拍照鍵激活 AI 的識圖功能,并得到 AI 的幫助,只是蘋果現階段的 AI 功能做得一言難盡,實際體驗約等于 0。
安卓這邊的情況其實也類似,近年來的旗艦手機在設計上逐漸趨同,廠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優化設計和體驗上。這樣的做法當然也沒有錯,畢竟花裡胡哨的設計,終究比不上流暢的體驗和舒适的手感,就像 iPhone 這麼多年以來實際上就只有兩次大的革新,但是卻憑借扎實的設計和體驗穩坐釣魚台,成為其他手機追趕的對象。
我覺得,與其說是手機廠商不再熱衷于創新,倒不如說現在的手機已經是最具有普适性的形态,想在不影響體驗的情況下新增功能或進行大改動都是非常困難的,或者說,手機廠商們需要一個契機。
我覺得随着 AI 功能與手機的融合加深,手機形态或許會發生些許改變,利用 AI 的多模态處理能力,我們是否可以讓其完全轉變成其他的形态呢?比如腕表、眼鏡等,雖然現階段的 AI 主要還是用于影像等方面,但是我認為手機的下一個革命性變化,必然是圍繞着 AI 完成的。
未來三年裡,手機會變成怎樣呢?大家不妨在評論區聊聊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