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熱搜被罵,到底冤不冤?,歡迎閱讀。
來源:獵雲精選,文 / 韓文靜
" 天下苦微博熱搜久矣!"
最近,網絡上湧現出很多對微博熱搜的 " 控訴 ":娛樂新聞屢上熱搜、水軍刷榜橫行、刻意制造敏感話題、争議話題……更有甚者表示,熱搜早變味了,其背後是 " 生意 ",而不是 " 民意 "。
這種控訴一方面體現出網友們對熱搜榜單 " 不相信 " 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達了 " 不喜歡 " 的情感。微博熱搜作為獲取高價值信息和觀點的重要渠道,如今卻頻頻遭到質疑和吐槽。
那麼,微博熱搜總被罵,到底冤不冤?
或許,我們可以從熱搜的上榜機制、内容來源等多角度進行剖析,來一探究竟。
熱搜真的可以 " 搜 " 出來嗎?
熱搜的本質是對信息的排序,一個 " 熱 " 字揭示了排序的依據。在讨論熱搜被罵 " 冤不冤 " 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熱搜的形成機制。
早在今年 8 月,微博就公開了詳細的熱搜機制。
熱搜主要由熱搜關鍵詞和熱搜話題兩種形式構成,熱搜關鍵詞由網友搜索行為和讨論行為產生,熱搜話題則需要由話題主持人產生。
被大量網友搜索和讨論的關鍵詞或者話題詞,都可能成為熱搜。微博作為開放式平台,不僅有專業的媒體等機構用戶,更有海量普通用戶在生產内容,大家共同構成了熱搜的重要 " 推手 "。
不同于很多平台對熱搜榜單的人為議程設定、千人千面的特點,微博熱搜主要由 " 算法 " 形成。
熱搜算法的核心體現了用戶對熱點的關注程度。具體來看,熱搜算法會綜合搜索量、發博量、閱讀量、互動量等數據指标,建立搜索、讨論、傳播三大熱度模型,實時計算綜合熱度進行排序,生成 Top50 榜單。
簡而言之,熱搜榜單會呈現什麼話題,取決于這套公開的熱搜算法。
不存在 " 完美的 " 公共話題榜單
一直以來,社交媒體平台都是公眾獲取信息、發表言論的主要場所。一個位于頂端位置產品的背後,一定有大量的不同人群用它獲取内容。
信息化時代,公眾會在社交媒體上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關注的信息領網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這種興趣會被算法推薦精準捕捉,繼而形成 " 信息繭房 "。
相比于被算法推薦的千人千面的熱搜榜單,微博熱搜這種千人一面呈現出來的榜單,反而能夠最真實的反映社會情緒,這種真實性在人人被算法裹挾的短視頻時代,顯得尤顯珍貴。
而真實的社會情緒,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不論是什麼樣的話題内容,都是在多個數據指标之下,熱度急劇上升所呈現的結果。這樣一來,呈現出來的就有很多人們不願相信、不喜歡的内容。
因此,不可能存在 " 完美的 " 公共話題榜單。那麼,能否通過加強 " 人為 " 因素讓這個榜單變得 " 完美 "?
微博是一個具有強大公共屬性的社交媒體平台。反過來試想一下,作為一個 " 全民 " 參與的内容生產機制,如果真的變成人為操控,或許更需要我們警惕和批判。
在這樣一個自由平等的交流社區,要允許多種信息、意見和觀點同時存在。
這樣看來,微博熱搜被罵确實是有點冤。
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地感知到網絡輿論的復雜,以及不同語境下價值體系的撕裂。負面熱搜之外,微博熱搜上很多正向的事情也不能被選擇性忽略。
今年以來,微博出現了很多 " 暖新聞熱搜 ",這些熱搜的來源都為 " 媒體發布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真實性。
例如今年 9 月的一個人民話題 # 老人穿 15 元的鞋卻給家鄉捐了 1000 萬 #,網民多表示感動、敬佩," 這才是我們的榜樣,兩位革命老前輩傾其所有的精神讓人傾佩,希望能夠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
還有網民認為 " 贊揚老人的大義行為,羨慕老人的理财能力,擔心資金的未來流向,敬佩老人的無私偉大 ";也有網民表示 " 這是心中有大愛的人,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些人在我們心中是封神般的膜拜 "。
再例如今年 10 月的一條熱搜,# 醫生勸半個多小時不讓走救回一條命 #。
網民多表示 " 醫者仁心,有的時候還是得聽大夫的,自以為是是不行的 ",還有網民認為 " 論遇見一位負責的好醫生的幸運,不過胸痛這個問題的确必須重視,不然也不會大多醫院急診都有專門的胸痛問診快遞通道 ",也有網民表示 " 有些人總覺得醫生讓做檢查是為了貪他們口袋裡的三毛錢,還是要認真聽取醫生建議 "。
總的來說,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 熱搜 " 作為信息傳遞的關鍵觸角,我們不能否認其在傳遞正能量、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 " 買熱搜 " 的說法,那麼如此重要的榜單,到底能不能花錢就上 ?
據了解,微博熱搜構建了搜索行為防刷、讨論防刷、互動防刷三套體系,通過用戶層、行為層、内容層等不同層次設定防刷策略,去除異常數據,并且對于疑似垃圾用戶、水軍、假設備賬号等異常賬号也都有嚴格的過濾機制。從這點來看," 買熱搜 " 的通道幾乎被堵死。
那麼,那些廣為诟病的話題,例如社會話題娛樂化内容、傳謠 - 辟謠類話題等,為什麼還能頻頻登上熱搜?
如尼爾波 · 茲曼所說," 娛樂至死 ",娛樂性的内容本就更容易吸引眼球,獵奇的猜想更容易獲取關注,因此這類内容相比正經嚴肅的新聞更能聚集熱度,登上榜單也就不足為奇。此外,微博上的賬号主體非常多元化,個體偏好多元分散,自然會形成不同類型的話題,對于個體而言,總有一些是不符合 " 期望 " 的。
而且,仔細觀察發現熱搜的來源,幾乎都是媒體或網友主持的。準确的說,微博只是承載信息和熱度的平台,并非話題内容的制造者。當熱搜榜單不符合 " 期望 " 時,或許我們應該更應該思考,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如何矯正?
健康有序的熱搜生态,需要多方合力打造
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态、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微博熱搜作為公開的信息場、輿論場,面臨的網絡環境非常復雜,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這自然離不開多方配合,媒體需要 " 自律 ",平台需要 " 發力 ",個人需要理性。
對于媒體而言,媒體需要 " 自律 "。
《2023 年上半年微博熱搜數據報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社會熱點、娛樂熱點、垂直熱點的關注度相對均衡。
其中,上榜的社會新聞熱搜詞中,有 96% 是由新聞媒體主持或參與報道的,占到了絕對多數。
部分媒體存在 " 追流量 "" 蹭熱點 " 行為,嚴重損害了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導致本應更受關注的社會事件、民生議題等空間被擠占。
因此,面對熱點難點,主流媒體必須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媒體起碼應該給出相應的尊重,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内容,而非只顧着煽動情緒。
對于平台而言,需要發揮自身的幹預作用。
" 議程設定 " 的權力絕不能完全交給流量,平台也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承擔起對熱搜榜的 " 把關、篩選、過濾 " 任務,把新聞機構對于包括重大自然災害等重要社會新聞報道 " 送上熱搜 "。
作為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微博具有較大的示範作用。
在熱搜算法的基礎上,微博在涉及重大社會負面新聞、突發性應急事件,被确認為謠言、嚴重不實内容,或相關話題内容出現引戰互撕、宣揚抵制、攻擊謾罵等網暴傾向時,會進行人工調控幹預。
重大社會事件中,微博熱搜上線 " 應急工作模式 ",即在包括但不限于嚴重自然災害、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時,将熱搜榜前十位主要用戶呈現相關事件的重要信息和變化進展。
此前,微博還運用技術手段來遏制和打擊刷榜行為。通過平台和媒體的共同努力,實現 " 大事、要事、正事 " 面前不 " 失聲 " 不 " 失焦 "。
對于個人而言,則需要更加理性地面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提高自身素質意識和對信息的判斷力,不能僅僅把責任推給平台方或者特定用戶群體。
總而言之,作為網絡輿論場的映射,微博熱搜具有民意參照價值。但是,在網絡輿論場湧入多元參與者的情況下,對于熱搜的價值,我們更需要多一些獨立辯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