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蘋果十年造車夢碎,歡迎閱讀。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歷時十年、投入數十億美元,最受科技圈、汽車圈關注的蘋果造車項目,突然倉促結束。
2 月 27 日的内部會議上,蘋果首席運營官傑夫 · 威廉姆斯 ( Jeff Williams ) 宣布,要終止造車計劃。電動汽車團隊部分員工或調往 AI 部門。
随後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Tim Cook)在 2 月 28 日的股東大會上,證實蘋果會進一步加碼 AI。這也是迄今為止,庫克向外釋放蘋果進軍 AI 最明确的信号。
過去十年,蘋果要 " 造車 " 成為懸在每一家車企,或是意圖進軍造車行業的科技公司頭上的那柄劍。誰都害怕,帶給 PC、手機行業颠覆式體驗的蘋果,會在某一天突然宣布它造出了 " 蘋果汽車 ",再次颠覆汽車行業。
如今,包括特斯拉 CEO 馬斯克、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等大佬們,都可以松口氣了。
不過,在震驚、惋惜之餘,雷軍們也有了更大的壓力。如果連蘋果這樣具備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讓全球汽車供應商趨之若鹜的公司,都放棄自己造車,那麼想要在這個領網域獲得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接下來,蘋果将會把更多精力放在 AI 領網域,意圖在人工智能的 " 龜兔賽跑 " 中,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也許在未來 AI 技術成熟的某一天,蘋果會再次攻克智能汽車的難題。但眼下,它必須赢下 AI 之戰。
蹉跎十年
蘋果決意造車的 2014 年,正值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風口,熱度爆棚。
那時,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還在 " 為夢想窒息 ",成立了 Faraday Future;蔚來、小鵬才剛剛誕生,如今風頭正盛的理想,也直到一年後才創立。那是個靠着一張造車 PPT,就能融資數億甚至數十億的時代。
智能汽車被看作是智能手機的延伸,推出蘋果汽車、復制 iPhone 神話似乎成了個理所應當的事情。内部代号泰坦計劃的造車項目,也在 2014 年底秘密成立。
蘋果汽車也是蘋果公司内部最受重視的項目之一。
蘋果董事會成員 Mikey Drexler 曾提到,喬布斯對汽車很感興趣,并高度評價特斯拉," 其意義并不只是一輛汽車 "。
庫克也非常看好汽車行業,認為汽車業正處于巨大變革的拐點,曾盛贊自動駕駛是 " 蘋果所有 AI 項目之母 "。
蘋果更是多次從特斯拉、奔馳和大眾集團等車企中挖走高管或核心人才,以至于馬斯克都心懷不滿,稱蘋果是 " 特斯拉的墳墓 ",表示在特斯拉呆不下去的人才會去蘋果。
直到去年,蘋果仍在進行一系列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加州車管局(DMA)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1 月 5 日,蘋果有 162 名駕駛員和 68 輛測試車輛。
不過,蘋果的造車計劃并不順利。十年裡蘋果汽車項目更換了四位負責人,其側重點也在造車和做自動駕駛系統間多次搖擺。
蘋果目前在造車技術和自動駕駛上也未呈現出領先的狀态。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蘋果測試車路測裡程來到了 45 萬英裡。相比 Waymo(370 萬英裡)和 Cruise(260 萬英裡),蘋果的測試裡程太少了。
一名頭部自動駕駛公司人士認為,蘋果目前呈現出來的自動駕駛水平有限。相比蘋果每年千億級别的研發投入,其投向汽車的資金也非常克制。
進展不順加上電動汽車前景遇冷,以及自動駕駛政策遲遲未能破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讓蘋果繼續造車看上去 " 不劃算 "。
事實上,蘋果想要放棄直接造車,從去年已有了端倪。
" 最懂蘋果的分析師 "、天風國際證券郭明錤在去年 9 月表示,蘋果 Apple Car 的開發看起來已經 " 銷聲匿迹 "。如果蘋果不用收購車企的方式進入汽車市場,他對 Apple Car 在數年内進入量產表示懷疑。
今年 1 月,又有消息稱,蘋果在調整電動汽車的發布時間表,推出時間再次推遲,從 2026 年推延至 2028 年,并且自動駕駛的目标,也從最早規劃的 L5 級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下調至 L2+。
在華為問界、小鵬等中國車企的 L2+ 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已量產上車,寶馬、奔馳也陸續拿到中國 L3 級自動駕駛高快速路駛測試牌照的背景下,蘋果的這個進展顯然慢了,業内對蘋果汽車的期待也已大不如前。
多位蘋果在加州的員工則對華爾街見聞表示,蘋果在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宣布終止造車有些超乎預料。
其中一位員工認為,蘋果會希望自己的產品推出後 " 保持領先 ",并能夠獲得可觀的 " 投入產出比 ",從目前情況看,繼續投入意義不大。
Wedbush 分析師 Daniel Ives 則在郵件中表示,當下電動汽車需求疲軟,競争激烈。電動車行業的面貌也與前幾年大不相同,蘋果看到了不祥之兆。
即便蘋果造車成功,如何在汽車上獲得與 iPhone 等核心產品一樣的高毛利,也是困擾蘋果的一個難題。這不是個劃算的生意。
如今,泰坦終是隕落。曾經外界從蘋果申請過的相關專利,拼湊出極具想象力、具有 " 蘋果味 " 的汽車,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出現。
北京大學教授胡泳表示,連蘋果這樣具備巨額現金儲備的公司,都無法制造出一輛好車的事實告訴人們,汽車制造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華為、百度和小米們都要小心了。
王者之戰
在智能汽車領網域嘗試了十年,席卷而來的 AI 浪潮,讓蘋果想明白了接下來到底該怎麼做。
它要把更多精力放在 AI 競賽上,而非建造自己的汽車或汽車工廠。
AI 之戰,是全球巨頭眼下競争的制高點,蘋果不能落後。這是關系到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裡市場地位的王者之争。
理想創始人李想也表示,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人工智能會成為所有設備、服務、應用、交易的最頂層入口,是蘋果的必争之戰。
目前,消費者和投資者認為蘋果在 AI 領網域已經落後于其他巨頭。
名為 Rabbit R-1 的產品在 CES(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大火,對話互動能力讓使用者眼前一亮;類似功能的 AI pin,以及 OpenAI 也正在開發一款由微軟支持的 AI 代理,都讓外界看到 AI 在終端應用上正在發生一些颠覆性的變化。科技公司争相湧入,試圖打造出 "AI 時代的 iPhone",意影像 iPhone 颠覆功能機一樣,改變用戶使用終端的習慣。
英偉達、微軟、谷歌、Meta 和特斯拉等公司,都在讓自家產品和 AI 有更多的關聯,幾乎每家科技巨頭的產品發布會、高管演講都離不開 AI ——除了蘋果。
反映到股價上,今年 1 月,微軟市值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的公司。截至 2 月 28 日收盤,微軟今年累計漲幅達 8.63%,市值超過 3 萬億美元。
反觀蘋果在今年則下跌了 5.65%,與微軟之間的市值差距不斷擴大。同期,英偉達上漲了 56.83%,亞馬遜上漲了 13.97%。
在 AI 的推動下, " 科技七巨頭 " ( Magnificent Seven ) 開始分道揚镳。不少投資者擔心,這會是未來市場格局的一次預演。
包括挪威主權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和法通保險在内的股東,也在近期施壓蘋果管理層,要求蘋果披露 AI 領網域的相關計劃,提高透明度。法通保險表示,股東們對蘋果的持續投資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相關計劃的了解情況。
這都讓庫克和其他蘋果管理層感到壓力。也即如此,繼去年 11 月罕見提及蘋果在對 AI 大量投資後,庫克又在 2 月 28 日的股東大會上重申了 AI 的重要性,而非用過去常用的 " 機器學習 " 一詞。
此外,庫克也表示,蘋果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向外分享在生成式 AI 領網域,開創新局面的方式,這會是 " 重新定義未來的技術 "。按照投資機構的預期,在今年 6 月初的 WWDC 上,蘋果 AI 應用就會登場。
在行業内人士看來,蘋果之所以看上去在 AI 領網域落後,在于目前蘋果的 AI 技術應用分散在廣泛的項目、產品當中,而非是在 iPhone、iPad、iMac 等核心產品上有集中體現。蘋果不願冒險,将尚且不算成熟的 AI 技術,集中應用到 iPhone 等核心產品上。
此外,歸因于蘋果嚴格的數據隐私政策,蘋果數十億終端設備采集到的數據無法為蘋果靈活使用。從這個維度來說,數據這個訓練和改進人工智能系統的關鍵因素制約了蘋果 AI 功能的迭代速度。
改變也在發生。2 月初,蘋果開源了影像編輯 AI 模型 MGIE,意味着蘋果正在走出過去在產品、技術開發上的封閉,加強公司内外部的交流,以推動在 AI 前沿技術上的發展。
蘋果之所以成為蘋果,在于其可能不是一項新技術的發明者,甚至比其他公司更晚地研發新技術,但它能夠努力提供該技術應用上最好的產品,其他同行業的友商則是跟随蘋果的步伐前進。
AI 時代裡,蘋果也需要再次證明這點,才能夠繼續獲得認可,在下一個時代裡再次成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