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有人年薪過億!曾為了搶主播豪擲重金的平台,正被明星主播抛棄,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 溫夢華 宋美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魏官紅
越來越多的遊戲大主播正在進入新的直播平台。
" 感謝感謝。"12 月 2 日晚,一頭銀色短發、身着橙色 T 恤的張大仙,開啟了在抖音直播首秀。這是張大仙在虎牙停播 100 多天後,再次回歸直播。
離開遊戲直播平台,張大仙不是第一個,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這之前,從鬥魚轉戰 B 站的馮提莫、曾被稱為 " 鬥魚一哥 " 的旭旭寶寶等如今也已 " 跳槽 " 短視頻平台。
圖片來源:抖音平台截圖
曾經,遊戲直播平台也如今天受消費者追捧的短視頻一樣,是頻頻誕生 " 造富 " 神話的地方。資本扎堆,群雄逐鹿,無數創業者入局,行業 " 錢景 " 無限。
随着熊貓直播倒下,企鵝電競離開牌桌,虎牙鬥魚合并失敗……越來越多的遊戲直播平台消失得悄無聲息,身處其中的遊戲主播也開始以變 " 求生 "。如今,鬥魚 CEO 陳少傑因涉嫌開設賭場罪被捕帶來的行業震蕩,更是加劇了遊戲主播的尴尬境地。
遊戲直播緣何走到如此境地?押注短視頻大流量,遷移的遊戲主播能夠求得生路嗎?泛直播平台擠壓下,遊戲直播又該何去何從?
短視頻平台 " 接盤 " 遊戲大主播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11 月 26 日,張大仙在微博官宣正式轉戰短視頻平台。不到一周,在新的直播首秀中,雖然張大仙并未直播《王者榮耀》,但仍引爆了整個抖音的遊戲板塊,不僅迅速登頂抖音百強榜和人氣榜,更是獲得超 10 億點贊。截至目前,張大仙在抖音擁有近 4800 萬粉絲。
" 主播轉戰平台對粉絲沒太大影響,反正我們都是看大仙本人。" 一位長期觀看遊戲直播的資深粉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并不是張大仙第一次 " 跳槽 "。從企鵝電競到鬥魚,到虎牙,再到如今的抖音,張大仙 " 三連跳 " 的背後,或許正是多年來遊戲主播大遷徙的縮影。
事實上,在張大仙之前,旭旭寶寶就已率先 " 探路 "。今年 8 月,旭旭寶寶結束了與鬥魚長達 5 年的合作,轉身加入抖音。其在抖音的直播首秀,總觀看人次一度超 6000 萬。截至目前," 旭旭寶寶 " 在抖音擁有約 1624 萬粉絲,獲贊近 4000 萬。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 " 旭旭寶寶 " 的抖音官方賬号上,最新的直播停留在 11 月 18 日,其在官方賬号主頁上留言稱 " 近期有事,暫時不直播 ",但對于 " 旭旭寶寶 " 的停播原因,外界仍一度眾說紛纭。
圖片來源:抖音截圖
越來越多虎牙、鬥魚的知名主播正在轉戰更大流量的短視頻平台。今年早些時候,闊别直播半年的馮提莫也開啟了自己在抖音的直播首秀。作為曾經的 " 鬥魚一姐 ",馮提莫在經歷了鬥魚和 B 站兩個老東家後,最終也投入了短視頻平台的懷抱。
馮提莫 圖片來源:抖音平台截圖
一位直播公會的從業者張先生,剛剛從虎牙離開,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感受到了行業的變化。" 雖然抖音不做遊戲直播,但抖音用戶多啊。在垂直的遊戲直播平台上直播沒人看。要不是很多主播的合同沒到期,否則衝擊性更大。"
" 轉平台水土不服的當然也有,畢竟各個平台調性不一樣,而且也擔心流量雖多但分不到個人頭上,但大家還是願意試一試。" 張先生坦言。
" 跳槽 " 的另一面,是越來越多的遊戲主播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平台。據每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虎牙頭部主播呂德華、鬥魚主播 DL · 拖米、虎牙微競蕪湖神等主播均在抖音、小紅書上開通賬号,分享視頻。
如今,面對鬥魚 CEO 陳少傑因涉嫌開設賭場罪被捕帶來的新一輪震蕩,身處其中的主播們是否又将迎來新一輪洗牌?
身處直播行業多年的資深人士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向每經記者表示," 目前受到這一事件影響的主要是鬥魚以及鬥魚平台的幾位頭部主播。有些人可能看到平台風險會想要離開;但腰部主播也可能會認為,既然頭部主播已經下去了,這正好是機會來了。"
某鬥魚知名主播的助理王先生稱:" 目前我們在正常直播,沒有影響。我們有公會也有平台合同,沒有考慮換平台這些。"
曾年薪過億
遊戲大主播仍押注大流量 " 求生 "
" 無論是張大仙,還是其他幾個大主播‘跳槽’,都傳達出主播從垂類直播平台向泛娛樂直播平台轉移的信号。" 中娛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高東旭告訴每經記者。在他看來,遊戲直播平台無論是對遊戲行業,還是對遊戲主播,所帶來的賦能價值正在逐漸下降。
一直以來,直播平台的本質是粉絲經濟。頭部主播轉戰短視頻平台,歸根結底離不開短視頻平台背後更多元、泛化的大流量,以及更廣闊的變現空間。
在李先生看來,對于主播而言,哪裡有利可圖,哪裡有更好的發展,就去哪裡,這是一個商業行為,是很正常的現象。
《2023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 10.40 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10.12 億。此前在 2023 年中國遊戲開發者大會上,抖音遊戲運營負責人曾透露,抖音遊戲已覆蓋超 3 億用戶,人均月均遊戲内容消費時長超過 9 小時。
相比之下,虎牙直播在 2023 年第三季度的平均移動用戶數為 8600 萬,鬥魚今年二季度的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則為 5030 萬,同比下滑。這意味着,在流量的競争中,兩大頭部遊戲直播平台與短視頻平台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曾幾何時,在遊戲直播的 " 黃金時代 ",遊戲直播平台也像如今受消費者追捧的短視頻平台一樣,是頻頻誕生 " 造富 " 神話的地方。
彼時,YY、熊貓直播、虎牙、鬥魚、企鵝電競、花椒直播等平台群雄并起,資本扎堆,無數創業者入局,試圖在 " 錢景 " 廣闊的遊戲直播中分得一杯羹。" 千播時代 " 的激烈競争下,面對平台對流量的巨大渴望,豪擲千金不計成本地搶奪主播成為搶占先機的 " 捷徑 "。
據李先生回憶,在行業最熱鬧的時候,平台花費幾千萬元甚至過億元去搶奪一個主播是常見的事情," 當時真的有一些大主播年薪過億元 "。2019 年鬥魚上市時," 旭旭寶寶 " 便是曾和鬥魚 CEO 陳少傑一起在紐交所敲鍾的 4 位主播之一。
如今,流量越來越向短視頻平台集中,虎牙鬥魚合并失敗,遊戲直播平台的 " 日子 " 愈發艱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302377483
财報數據顯示,2020 年 -2022 年,鬥魚營收規模分别為 96 億元、91 億元、71 億元,明顯下滑;淨利潤則在 2021 年、2022 年連續兩年虧損。值得一提的是,鬥魚 2023 年第二季度直播服務營收為 12.583 億元(約 1.735 億美元),較 2022 年同期的 17.683 億元下降 28.8%。
平台的日子不好過,與平台緊緊捆綁的主播自然也難以風生水起。據李先生觀察,頭部主播與平台之間的籤約費,整體呈現降低的趨勢。過去花了大價錢籤的那些主播,逐漸在降薪,比如原來三五千萬元的,這兩年可能要降到一千萬元左右。
大主播主動遷移加劇或許只是開始
随着互聯網紅利的消失,增量市場越來越難做,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各行各業都進入了争奪存量市場的階段。
反映到遊戲行業上,就是主播價值的不斷下降," 此前都在做增量市場的時候,大主播從 A 平台到 B 平台,能給 B 平台帶來超千萬的注冊量,那平台花大價錢争搶主播是值得的。現在很難達到這個效果,平台自然也不會搶人。" 李先生表示。
這也是如今流量指引下的商業邏輯,泛直播平台巨大的流量池吸引着主播前往,從橫屏到豎屏、從垂類平台到泛直播平台。一夜爆火越來越難,對遊戲主播來說,換平台意味着要接受新的運營規則和商業邏輯。
遊戲直播平台以主播為核心,通過 " 打賞 " 機制聯結用戶和平台,大部分收益都通過打賞進入了主播的口袋,廠商投放後無法判斷主播能為其帶來多少流量。
短視頻平台的商業模式更強調平台屬性,讓遊戲廠商可以直接和用戶產生聯結,形成了 " 廠商為主播投放流量——主播吸引用戶轉化消費——主播抽成廠商受益 " 的模式,廠商也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到投放和產出。
高東旭分析," 如今很多頭部遊戲廠商都在抖音大量買流量,買量的廣告收益比自己做遊戲的收益輕松很多。現在抖音去遊戲化,實際上是把不擅長的部分砍掉,集中更多流量來做更擅長的。"
入局遊戲直播的不只有抖音,快手、B 站、小紅書等都在依照自己的優勢在遊戲直播領網域創造新的商業邏輯。但高東旭認為,B 站在二次元領網域稍強,從整個大類來看,在消費、打賞各方面,可能快手等短視頻平台更強。
大廠和短視頻平台 " 攪動 " 之下,能參與競争的平台會越來越少。" 未來很難再有平台之間搶人。" 在高東旭看來,能維持現在的競争局面就不錯了,鬥魚受創,除了虎牙,遊戲直播平台所剩無幾。
李先生建議,主播不要貿然離開垂類直播平台,每個平台的屬性不同,在抖音上成為網紅,需要更多的錢推流;對小主播來說,如果沒有粉絲基礎很難獲得平台的青睐,出頭更難。
和幾年前平台砸錢 " 搶人 " 導致的大遷移不同,如今頭部大主播的主動遷移,或許只是開始。
(文中受訪者李先生、張先生、王先生均為化名)
記者| 溫夢華 宋美璐 編輯|盧祥勇 魏官紅 蓋源源校對 |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