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多花近500元,只為看盜版書”?,歡迎閱讀。
中新網 7 月 23 日電 ( 中新财經 彭婧如 ) 近日," 充值 700 元看不完一部網文 " 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一位消費者投訴稱,孩子半個月為一部網絡小說續費 700 元,可該小說連載到 3000 多章還未完結,後續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這一消息引起廣泛讨論,有網友在評論區提醒,閱讀類 APP 的消費陷阱不少:連載章節沒有盡頭,最精彩的部分永遠只在開頭。也有網友認為上述價格不實,是遇到了盜版平台才會有如此離譜的價格。
網文收費真這麼高?究竟哪些平台 " 充值 700 元看不完一部網文 "?
花高價看盜版?
擁有近 8 年網文書齡的粟粟 ( 化名 ) 對中新财經表示,700 元看不完一部網文的情況非常不合常理,大家耳熟能詳的網文閱讀 APP 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遇到了 " 盜文 APP" 或是被一些社交平台引流至 " 非主流網站 "。
" 我曾花錢看過這類網文,基本上 50 元只能看十幾章,一個月下來花了 500 多元。關鍵是這些小說其實是從一些小眾平台搬過來的盜版,只是改掉了文中角色的名字。" 粟粟表示,萬萬沒想到自己為盜版文多花了好幾倍的價錢。
有網友表示,這類平台很多時候把原本就不長的一章,拆抽成 2 至 3 章,進一步增加收費。
一些 " 非主流 " 網文平台的章節動辄上千章。
中新财經注意到,這類平台的網文一般至少有上千章,在遇到收費章節時,會直接跳轉到充值頁面,充值頁面僅提供金額選項,并未标注閱讀該章節或者全書的具體費用,消費者并不清楚自己的花費能夠閱讀多少字數。另外,這些平台還會規定充值所獲 " 閱讀币 " 的有效期,一般為 7 至 15 天不等。
一些 " 非主流 " 網文平台的充值頁面截圖。
當中新财經點擊退出充值頁面時,會有 " 充 49.9 元送 49.9 元 " 等類似的彈窗跳出,反復好幾次才能退回正常頁面。
微信官方公眾号 " 微信派 "2019 年 7 月曾拆解過一些網文的 " 圈套 " 產業鏈。這些鑽空子的人會先在網站上發布一部分低俗網文,截取某一 " 精彩 " 片段。當你看到一半時,文章戛然而止,提示跳轉到微信、關注公眾号才可以繼續閱讀。
引導用戶關注公眾号後,他們一般不會直接公眾号上發布低俗内容,而是通過圖文消息的閱讀原文、二維碼、以及自定義菜單、自動回復等形式,引流至色俗小說,從而引誘用戶充值來獲利。
網文閱讀 APP 收費真這麼貴?
中新财經下載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幾款網文閱讀 APP 進行比較,一部網文的章節在百來章比較常見。收費方面一般會顯示訂閱單章的價格,如果網文已完結,也會顯示閱讀全本所需的價格。
各家收費模式各有不同。比如,起點讀書和飛盧小說是按照每千字的閱讀來收費,前者訂閱收費為 3 分 -10 分 / 千字,後者為 3 分 -5 分 / 千字;縱橫小說的單章價格一般約 15" 縱橫币 ",而 1 元人民币 =100" 縱橫币 ",也就是說看一章的花費在 0.15 元;晉江小說可以選擇訂閱的章數,同時顯示訂閱單章需要的 " 晉江币 ",單章價格一般為 10 至 30 多 " 晉江币 " 不等,按照 1 元人民币 =100" 晉江币 " 的标準,單章閱讀也是幾毛錢的價格。
資料圖,讀者在書店選購書籍。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在有效期方面,晉江和縱橫小說的客服均回復中新财經表示,充值所得的 " 晉江币 "" 縱橫币 " 不會過期,其中縱橫的 " 書券 " 有效期一般為 7 天,但 " 書券 " 來源是官方發放,不可通過充值方式獲得。
有業内人士對中新财經表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付費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包月服務,另一種是按照字數付費,曾經有作家測算過,高階 VIP 讀者千字 3 分,按人類閱讀極限,假設一天在起點讀十萬字,也就是 3 塊錢。以獲 " 中國出版政府獎 " 的《大國重工》為例,全文 915 章節,共 284 萬字,需要花費 123 元。這是屬于網文裡比較常見的情況。
盜文亂象何以猖獗?
為盜版付費只是亂象的冰山一角,如今的盜文網站甚至比原作者更拼。
近日,網絡作家 " 江山提筆 " 公開表示自己的連載小說《詭異末日:開局狂印千萬億冥鈔》更新到 245 章,卻發現被盜版網站搬運内容後已經将小說更新到了 1000 多章,并吐槽 " 盜版網站可能掙得比自己還多 "。
抖音賬号 @江山提筆 發布的視頻内容截圖。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對媒體表示,盜版網站未經權利人同意而復制其作品構成版權侵權。至于後續内容,因作者尚未創作,不存在版權侵權的問題。但是如果仍以原作品的角色進行後續創作,使讀者誤認為是原作者所創作,則可能構成不正當競争。 因此,這類案件可能出現從不正當競争角度去判決不會存在太大争議,但從版權侵權角度去判決的話,就可能存在争議空間的局面。
前述業内人士對中新财經表示,比較常見的盜版情況是把小說内容從平台復制粘貼出來作為免費資源處理,但現在也存在有些盜版文不僅改掉主角的名字,甚至把一些支線場景也一并換掉,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只能在這一平台看下去,到了一定章節開始收費。而這些小說本身包含一些違規、刺激性的内容。這種盜版的方式給平台維權增加了許多阻力,舉證更難,維權耗費的時間也更多。
中國版權協會 2022 年 5 月曾發布《2021 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該報告指出,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高達 5.02 億,占網民總數的 48.6%。2021 年,網絡文學產業規模增長了 24.1%,高達 358 億元。但 2021 年網絡文學盜版損失達 62 億元,超八成作家受侵害。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