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超級牛散再無造富神話,歡迎閱讀。
上海隐形富豪、超級牛散劉益謙,今年以來尤其是近幾個月不停地賣賣賣。
先是劉益謙的資本版圖有了動作。「市界」發現,自今年 5 月 11 日以來,國華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龍宇股份。國華人壽的控股股東是天茂集團,天茂集團背後的掌權人正是劉益謙、王薇夫婦。截至 11 月 10 日,國華人壽累計減持龍宇股份約 805 萬股,占比 2%。如果按照這半年中,龍宇股份股價最低時的 8.34 元 / 股保守計算,國華人壽通過此次頂格減持,套現了 6000 多萬元。
劉益謙本人,今年年中減持了雲從科技 1.62% 的股份,套現了至少 3 億元。除此之外,劉益謙還拋售了珍藏多年的藝術品。10 月 5 日,劉益謙夫婦拿出 39 件藏品,其中就有 2015 年兩人花 2.72 億元拍下的莫迪裡安尼的《寶麗特 · 茹丹肖像》;11 月 29 日晚間,劉益謙夫婦又拿出了三幅珍藏的古代書畫,其中包括清代著名畫家王時敏的《春日山水》。
第一場拍賣結果表明,通過藝術品獲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0 月 5 日這一天,劉益謙拿出的 39 件藏品流拍了 10 件;5.45 億港元的總成交額,遠低于此前估價 7.45 億至 10 億港元。其中,莫迪裡安尼的《寶麗特 · 茹丹肖像》,成交價是 2.72 億港元,8 年虧了 6700 萬港元。
劉益謙 11 月 29 日的那一場書畫拍賣,經過現場激烈競價,總成交額達 9453 萬元。
算上減持龍宇股份、雲從科技所得,劉益謙今年一共套現了将近 10 億元。一番拋售、減持背後,劉益謙到底所為何事?" 像他這種級别的富豪要拍賣收藏品等,基本都屬于資產配置流動性需要。" 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告訴「市界」。
上海隐形富豪也缺錢了?
按照此前拍賣行官方的說法,"(劉益謙夫婦)拍賣書畫的收益,将作為支持龍美術館重要項目之用,同時為未來的購藏提供資金。"
龍美術館,是劉益謙夫婦創辦的私立美術館,它在上海有兩個館,分别叫做浦東館、西岸館,在重慶有重慶館。劉益謙将他引以為傲的、幾十年買來的收藏品,裝滿了這三家美術館。其中,以上海兩座美術館尤甚。如今,劉益謙不斷拋售他的心頭好,這其中有一些不得不說的内情。
" 如果恨一個人,就讓他去開美術館。" 這一句笑談點出開美術館的辛酸,也折射出龍美術館當下的窘境。一座美術館從無到有,本就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劉益謙位于上海的兩座龍美術館,建築面積 4.3 萬平方米,光建築投入就耗費六億元。
作為非營利機構,龍美術館建成後的所有支出,也基本靠劉益謙夫婦自行解決,上海兩個館每年運營費,就超過 500 萬元。劉益謙親口說過,光龍美術館每天的電費,就得掏不少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龍美術館微薄的門票收入,跟源源不斷的投入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這個殘酷的事實,從劉益謙夫婦的公開發言中可以佐證。
王薇曾向媒體吐槽說,因為(龍美術館)投入資金源源不斷,有時候想想,感覺對不住在商界打拼的丈夫,只能抱歉的對他說一聲辛苦。" 做美術館不可能賺錢,每年要賠好多錢 ",門票收入 " 付點保安費都不夠 "。
這一邊需要不斷燒錢,另一邊,劉益謙卻并沒有憑借 " 法人股大王 "" 定增大王 "" 資本獵豹 " 的金手指,延續他昔日在資本市場的造富神話。當一些超級牛散比如混沌投資的葛衛東,這些年定增動作頻頻時,劉益謙卻少有參與 A 股定增。這幾年劉益謙在定增市場,幾乎處于靜默狀态。
如果将視線範圍擴大,縱觀整個資本市場,除了 2023 年 6 月拍下世紀華通的一些股權外,劉益謙也幾乎沒有其他動作。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劉益謙僅持有天茂集團、國民技術、廣晟有色、雲從科技等少數公司。而這些公司,基本是劉益謙很早時期就進入的。
自 2020 年以來,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中,天茂集團的股價持續下跌,市值由 2020 年年初的 347.82 億元,來到 2023 年 12 月 20 日的 136.86 億元。至此,劉益謙家族的财富縮水了 210 億元。屋漏偏逢連夜雨。2023 年上半年,伴随劉益謙征戰資本市場、成就其 380 億身家地位的國華人壽,上半年淨利潤為 -3.93 億元,同比下降 226.54%。
财富不斷縮水的劉益謙,倒是在地產圈高歌猛進。成立于 2020 年 11 月份的宸嘉發展,近兩年來發展勢頭非常兇猛。2022 年上半年,宸嘉發展以 180 億元的拿地金額,排在了新增土地貨值排行榜上的第 19 位,甚至超過了 " 宇宙第一房企 " 碧桂園。迄今為止,宸嘉發展在成都、深圳、武漢等城市,都已經有了項目。
宸嘉發展由香港企業宸嘉發展有限公司 100% 持股,這家香港企業背後的實控人正是劉益謙。宸嘉發展與國華人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前者手上的一些項目,均從後者手中接盤而來。比如宸嘉發展在武漢的重要項目 " 宸嘉 100- 嘉佰道 ",地塊最初是由國華人壽旗下的地產公司拿下。國華人壽位于武漢的長江新城康養綜合體、位于上海的普陀桃浦項目,也均是由宸嘉發展代建。
劉益謙的地產生意遠不止于此。除了宸嘉發展外,國華人壽控股的子公司中,有 14 家從事房地產開發,包括重慶平華置業、荊門市城華置業等公司,項目分布在上海、武漢、寧波、成都、海南等地。近兩年,國華人壽 " 投資性房地產 " 規模都在百億以上。2022 年的投資規模為 112 億元、2021 年為 107.26 億元。這其中,并不包括各類信托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等非标產品涉及的商業地產投資。
由此可見,劉益謙在地產以及藝術品這兩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而劉益謙和他背後的資本版圖,早在 2015 年運用杠杆就少了。" 配資風險太大,現在基本不配資,基本靠自有資金在運作。" 這一年,劉益謙向媒體透露。八年後的今天,在融資環境收窄,市場持續震蕩中,劉益謙近幾個月抛出一些資產,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劉益謙現在的賺錢速度,跟過去相比可謂是雲泥之别。
曾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曾經的劉益謙并不缺錢,他在投資藝術品上曾經放話稱:" 買藝術品就買貴的 ",動辄花費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購買藝術品。最闊綽時劉益謙花 2.8 億港元買下了 " 明化成鬥彩雞缸杯 "、花 10 億多元買下莫迪利亞尼的名畫《側卧的裸女》。
劉益謙的财富來源于中國資本市場。早期的劉益謙,從未錯過市場的每一次轉型機會:從倒賣國庫券,到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股民;從法人股大王,到定增專業戶;從第一牛散,到藝術品收藏巨頭。那些年代,無論是以何身份,劉益謙的生存之本,都是可靠的一手信息,以及周轉效率。
可靠的一手信息很好理解,周轉效率則指資金周轉率。劉益謙是如何實現資金快周轉的?他用前一家的公司股票,抵押給金融公司獲得資金,再去買下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此循環往復。用劉益謙的話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最大限度地減少财富縮水。從戰術角度看,作為 " 趨勢投資者 ",劉益謙炒股有兩大特點,一是招數 " 非主流 ",一般人想不到;二是動作兇猛,一旦看準,就砸下大賭注。
從投資戰略角度來看,劉益謙選擇的投資路徑,和股神巴菲特頗為接近。劉益謙的資本版圖,也包含保險、實業和各種投資組合,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劉益謙 2000 年成立的新理益集團、新理益入主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團、天茂集團控股 51% 的子公司國華人壽,成為劉益謙家族重要的幾個主要投資載體。
或以個人身份,或通過公司這個載體,劉益謙最多時,一年買入十餘家公司的内部法人股,僅中體產業一家,就爆賺 8 億元。《2012 年胡潤上海财富白皮書》顯示,劉益謙位列上海本土富豪第二位。2013 年的劉益謙,身價達到 170 億元。也就是這個時候,在 " 趨勢投資 " 的理念驅動下,劉益謙盯上了藝術品投資領網域。
劉益謙曾自述,他每年搞收藏的花費,在 10 億— 20 億元之間。通常來看,藝術品更多的是以 " 時間換空間 ":只要是好的藝術品,不管是西方還是中國,一件作品放十年以上,價格基本都會翻幾倍。基于這樣的邏輯,藝術品投資為劉益謙帶來了 " 潑天富貴 "。以齊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圖》為例,這幅作品是劉益謙 2000 多萬元買下的。
在藝術品投資紅火的年代,2011 年 5 月 22 日嘉德春拍中,《松柏高立圖》最終以 4.255 億元的天價成交。一來一去,劉益謙淨賺 4 億多元。彼時的劉益謙,錢多到連他自己 " 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錢 ",他将 " 基本上所有的錢 ",都放到了 " 投資領網域。這些錢的價值,也許每分鍾都在變。" 劉益謙曾說。
早些年的劉益謙,為何沒錯過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次套利機會,就連藝術品投資領網域也不例外?劉益謙是如此回答的," 因為我比别人大膽。" 可以說,運氣疊加不顧後果的拼勁,以及心思活泛的特質,令劉益謙在那些遍地都是商機的年代,拾起 " 黃金 " 來不是一般的遊刃有餘。
不知從何時起,這個投資大佬有壓力了," 就是缺錢。" 劉益謙很早就說過這句話。變化也許是從劉益謙辦了私人美術館開始,也許是他沒辦法從中國資本市場造富開始。" 大家都知道我本業是搞股票的,但是現在股票不漲啊!"2013 年的劉益謙如此說。時間來到 2023 年的今天,中國股市再次處在深度調整中。當然,這并不是劉益謙賺錢速度慢下來的唯一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随着各種的制度越發完善,劉益謙難以捕捉到政策的空隙,而重現早年間的造富神話。
對于這一點,連劉益謙自己都承認。在參加甘肅衛視的《新财富夜談》節目中,劉益謙說:" 二十年總結下來,賺錢全是因為制度性缺陷帶來的獲利。中國資本市場經過 20 年的發展,這種制度性的紅利都沒有了。" 通過藝術品獲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因此,當一些風險發生時,劉益謙過往的策略不奏效了。
其實,在今年不停賣賣賣之前,大概是 2018 年開始,作為天茂集團實控人的劉益謙、王薇夫婦及新理益,就已質押了不少天茂集團的股權。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22 年 8 月 3 日,劉益謙累計質押股數為 1.16 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22.42%。王薇累計質押股數為 1.02 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18.36%。新理益累計質押股數約為 4.52 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20.54%。
能借地產延續造富神話?
如今,重押地產賽道的劉益謙,能否迎來造富神話?回答這個問題,得從他跟地產的故事說起。
劉益謙與地產的交集始于 2009 年。當年,盯上地產定向增發股的劉益謙,大手一揮投了 60 億元,買了保利、金地、首開等公司股票。不過,這些定增股,回報率并不高。保利地產股價,從 24.12 元每股,一路跌至 11 元每股左右。最終,劉益謙選擇虧本賣出,損失了 3.2 億元。
經此一戰後,劉益謙雖然沒碰過地產股,但他購買地產資產的腳步,并沒有就此停下。他曾對媒體說過,自己在上海有數百套房產,具體的數字已經記不清楚了。其中一套就是劉益謙在 2008 年,以 7540 萬元購買的 557 平方米湯臣一品公寓。從 2010 年起,劉益謙通過旗下資本平台國華人壽,投資了一些商業地產資產,包括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69、70 層辦公物業,以及上海的 SOHO 世紀廣場、上海國華金融中心等。
2020 年開始,劉益謙加快了地產賽道的布局,比如國華人壽試水康養地產賽道,比如宸嘉發展拿地兇猛。據國華人壽年報披露,截至 2022 年年底,其在上海擁有普陀、崇明兩個康養項目,并在杭州、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不斷儲備該類項目。而成立于海南,内地總部在上海的宸嘉發展,目前有上海、深圳、湖北、成都四個區網域公司,以及一個項目管理中心。
在外界看來,宸嘉發展的運行邏輯是,在經濟下行疊加行業底部的背景下,趁勢進場抄底,低價收購優質物業。宸嘉發展主攻方向為豪宅,武漢的大平層項目宸嘉 100,是宸嘉的首個豪宅項目。宸嘉豪宅項目的知名度打響了。武漢克瑞爾數據顯示,宸嘉 100 連續兩年蟬聯千萬級頂豪榜首。同樣定位為豪宅項目的長沙宸嘉 · 嘉臣道,首次開盤客房比達 1.5,觸發了搖号機制,去化率約 90%,并創下當日銷售額約 5 億元的業績。
國華人壽則攻進了康養地產裡,其分别于 2020 年 4 月、2021 年 1 月摘得普陀區的桃浦康養南區、北區兩個地塊,并在 2022 年 1 月開工建設,該康養園區将于 2024 年年中正式開放。國華人壽布局康養地產的盈利模式是這樣的:養老社區收取的一系列費用,比如入門費、會員卡費、月費等,可以帶動保費收入的持續而穩定增長;養老社區是長周期資產,中後期盈利穩定,每年可以獲取穩定現金流。
有媒體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該養老社區的單套入住資格,需購買關聯年金類產品約百萬元計算,該項目每年将拉動保費規模達到億元。不過,這一切都只是設想。在業界看來,要想将養老社區做好,國華人壽首先就要在產品資源配置、調性、開發方案上做足準備。對于這一點,國華人壽有望完成。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國華人壽的康養地產,一般是交給宸嘉發展來做。比如上海普陀國際康養中心,就是宸嘉發展作為代建管理者。宸嘉發展有一個不錯的管理團隊,除了劉益謙的女婿陳佳擔任董事長外,高管團隊裡有不少地產老将。宸嘉發展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郭斌,執行董事崔帥,監事梁飛,都曾在知名的中海地產系統擔任高管。
眾所周知,中海被稱為地產界的 " 黃埔軍校 ",萬科、碧桂園、龍湖等标杆房企,都曾經大規模挖過中海的人。不過,無論是康養地產還是住宅市場,劉益謙的地產版圖,還需要資金和可靠融資方案的支持。這部分的情況,不容樂觀。因為,由于融資環境收窄,劉益謙沒辦法高杠杆了。并且,除了通過銷售房產、收取保險費等措施回籠資金外,劉益謙并不能憑借資本市場持續實現暴富。
這其中的邏輯在于:除了信息愈發透明,導致劉益謙的一手信息利好消失,以及資金周轉率下降外,A 股市場表現也是兩極分化。"A 股當前的表現主要特征是流動性弱,投資者情緒不高,整體賺錢效應較差。" 王兆江向「市界」繼續說道,今年 A 股行情頗為極端,如果買對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新興產業方向的股票,賺錢概率較高;如果沒有買對,大概率随主要指數一路下跌。
有人評價劉益謙是個資本賭徒,但他說," 我感覺沒有什麼人,比我的财富積累過程更陽光了,機會都是平等的。" 如今,更陽光、更平等的資本市場中,套現幾個億的劉益謙,帶着他的資本版圖能走多遠?這個問題目前沒有人知道。
作者 | 陶 婷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