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廠商,狂卷螢幕,歡迎閱讀。
文 | 雷科技 leitech
1973 年,馬丁 · 庫珀在位于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撥出了第一通來自便攜式移動設備的電話,自此拉開了消費級移動通信時代的序幕。轉眼數十年時間過去,手機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它承擔起娛樂、消費、社交等多種需求,「手機不離手」,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
手機從通訊工具到綜合型智能設備的過渡源自于互動方式的變化,以點觸、滑動代替實體按鍵,為開發者與用戶帶來了更多創新的空間。而說到互動上的變化,螢幕自然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螢幕負責内容的核心輸出,要知道,人類 90% 以上信息來自于視覺;另一方面,觸控屏早已取代鍵盤成為輸入的核心載體。可以說,螢幕承載了手機絕大部分的 I(輸入)/O(輸出)。螢幕進化的主線,很大程度圍繞着顯示技術本身的變革。
從視網膜 LCD 的變革,到高端 OLED 的躍遷
當年 iPhone 改變世界,根本就在于螢幕的更新換代:觸控屏取代了鍵盤機和手寫筆,刷新了人機互動模式;與此同時,"Retina 視網膜屏 " 的高清化,也讓手機螢幕的顯示水平得到質變。
(圖源:Cellular Sale)
視網膜 LCD 觸控屏不是手機螢幕更新的起點,更不是終點。
2017 年,長期使用 LCD 的蘋果在 " 次世代 " 產品 iPhone X 上搭載了 OLED 螢幕,自此 OLED 成了手機市場裡的「香饽饽」,憑借着可塑性高、顯示素質佳等特點,一躍成為旗艦機型的标配。當時的背景是,OLED 顯示在智能電視等設備上已在普及,對應的顯示技術已趨于成熟,成本也已到了親民階段。
眾人抬柴火焰高,除了蘋果外,安卓手機巨頭紛紛擁抱 OLED 屏。近兩年,高素質的 OLED 顯示面板從旗艦市場走向中端市場,更多消費者體驗到了與從前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
不久前,榮耀在春季新品旗艦發布會上發布了全球首款配備雙層串聯技術 OLED 顯示面板的智能手機——榮耀 Magic6 RSR 保時捷設計版,其超高的亮度和更長的使用壽命,給用戶留下了深刻印象。雷科技在這場活動中也親自上手體驗了一番,得出的結論就是:屬于手機螢幕的下一個時代已然到來。
随着手機產品形态的日益成熟,廠商大都面臨 " 創新者窘境 ",產品創新越來越難。2024 年,AI 成為手機廠商的香饽饽。與此同時,影像、螢幕、材質、通信、電池、充電等核心功能點,依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創新勢頭(關于此專注于 AI 硬科技的雷科技曾有大量的系統報道、評測與分析)。如今,螢幕俨然成了兵家必争之高地。
狂卷亮度:沒有最亮,只有更亮
OLED 面板的特性在于更高的亮度、對比度和更好的色彩表現,這對于小尺寸的移動設備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優勢,例如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其中,亮度作為螢幕最直觀的參數之一,更是成為手機廠商們關注的焦點。
(圖源:小米)
2023 年 1 月,三星展出了旗下新款小尺寸 OLED 顯示面板,其峰值亮度可達 2000 尼特,當時創造了業界的新紀錄。但這個記錄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不斷被打破,比如搭載了華星光電 C8 發光材料的小米 14 系列,峰值亮度可達 3000 尼特;一加 12 與京東方聯合定制的「東方屏」,激發亮度達 4500 尼特。
(圖源:一加)
手機廠商「卷」亮度,在小雷看來是相當正确的方向,一方面,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工具,這意味着在高光照的場景下使用頻率也會增多,超高激發亮度能夠解決手機在這些場景下「看不清」的問題;另一方面,随着支持 HDR 内容的平台越來越多,手機用戶在這些平台上的觀影體驗也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标,通過不斷提升亮度去匹配 HDR 内容的需求,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
日前,真我舉行了一場線上媒體溝通會,邀請雷科技一同見證了新一代無雙屏的到來。這塊螢幕局部峰值亮度突破至 6000 尼特、強光激發亮度達 1600 尼特,即便是手動激發亮度,也能保持在 1000 尼特以上。
(圖源:真我)
我們有理由相信,真我這塊新一代無雙屏還不是 OLED 面板「卷」亮度的極限,在今年或許還有更多新技術到來,比如雙層串聯 OLED 技術。
榮耀在 Magic6 RSR 保時捷設計版上首發的雙層串聯 OLED 技術,實際上就是将多個傳統 OLED 器件通過連接層疊加串聯起來,以達到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顯示效果。此外,雙層串聯 OLED 最大的優勢是在激發亮度翻倍的情況下,将功耗控制到 30% 以下,來獲得更長的亮度激發時間。
(圖源:榮耀)
亮度更高、功耗更低,且壽命還更長,雙層串聯 OLED 技術很難不成為手機市場的風向标。據悉,三星在雙層串聯 OLED 技術上也有所突破,預計将與蘋果合作,在下一代 iPad Pro 上首發采用這項技術的螢幕,以便提高 iPad Pro 從 LED 轉向 OLED 面板的市場認可度。
(圖源:Digital Trends)
除了雙層串聯 OLED 技術之外,三星還計劃将 QD-OLED 產線轉向中小尺寸面板領網域。韓媒 KIPOST 報道稱,三星顯示目前已經暫停大尺寸 QD-OLED 面板(電視、專業顯示屏)的投資,轉向中小尺寸(手機、PC)領網域,或在不久後展出相應的顯示方案。相較于傳統 OLED 面板,QD-OLED 面板亮度更高、壽命更長,且色彩準确度表現更加出色。
當然,對于一塊優秀的螢幕來說,亮度只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标,還有對比度、色彩表現、刷新率以及護眼效果等,其中刷新率也已是手機螢幕内「卷」的方向之一。
不斷提升刷新率,只為 " 騙過 " 用戶肉眼
2017 年,夏普發布了第一款 120Hz 刷新率手機 AQUOS R,将「高刷新率」普及成為智能手機的标準配置項,一度也成為廠商們「内卷」最嚴重的硬體參數之一。高刷新率也曾像如今的螢幕峰值亮度一般「卷」參數,在最開始的兩年時間裡,從 90Hz、120Hz,再到 144Hz,以及與 PC 電競屏媲美的 240Hz。但消費者開始發現,高刷新率帶來了更高的功耗,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為了滿足消費者「既要有要」的想法,面板半導體廠商開始将 LPTO 技術應用在手機領網域,這項技術的特點在于提供不同檔位的刷新率選項,讓手機在不同使用場景中進行切換,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今時今日,除了标準版 iPhone,支持高刷新率技術的螢幕已經出現在各個價位的智能手機上,甚至像 Redmi 13C 這樣定價 699 元的百元機都已經用上 90Hz 高刷屏。但事實上,高刷新率還沒有「卷」到盡頭。
小米 14 Ultra 首發了與華星光電聯合定制的 C8 顯示面板,這塊面板的色深、亮度、護眼效果都處于業界第一梯隊,但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塊螢幕在 LTPO 技術上更進一步,支持更多層級的可變刷新率。LTPO 技術,即在驅動電路中既有 LTPS,也有 IGZO,這使得螢幕可以按照需求進行多個刷新率的自動變換,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通常來說,由于 LTPO 器件結構復雜,技術難度較大,大多數廠商都只提供了幾個檔位進行變化。例如 iPhone Pro 系列,從 1Hz 到 120Hz 之間提供了 13 個檔位,手機螢幕根據用戶手指滑動進行不同刷新率檔位的變換。
盡管覆蓋了足夠多的檔位,但不同的刷新率之間變換的過程還是容易被敏銳的用戶發現,而不同刷新率之間的觸控響應速度也有區别,這就導致消費者在滑動螢幕時有一絲「頓感」。而小米 14Ultra 在這塊螢幕上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檔位切換,從而減輕視覺、觸覺上的鈍感,提升整體流暢度。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定制系統已經提供了足夠豐富的系統動畫,就連榮耀的 MagicOS 8.0 都加入了細膩的打斷動畫,阻礙系統視覺流暢度體驗的依然是不夠「智能」的可變刷新率。随着小米 14Ultra 将這項技術帶到市場上,在未來也會有更多廠商入局,實現「無極高刷」,讓用戶的視覺和觸覺體驗得到更大的滿足。
螢幕越來越好,手機越來越強,用戶越來越依賴,使用越來越多,如何保護用戶眼睛,成了越來越多廠商思考與解決的新問題。于是," 護眼 " 成了手機螢幕更新的另一個方向。
擁抱數字健康,螢幕護眼進入 AI 時代
由于 LCD 面板采用 DC 調光的方式,這使得其天生就比 OLED 面板對人眼的損害更小,這也是為何 OLED 明明更具優勢,但 LCD 面板手機的需求也并不少的原因之一。
近兩年時間,幾乎每一家廠商都在強調「護眼」這個關鍵詞,例如榮耀的綠洲屏、一加的明眸護眼技術等。歸根結底,關于 OLED 面板調光技術其實也就三種:高頻 PWM 調光、類 DC 調光和低頻 PWM,廠商們的「護眼技術」,就是将這三種調光技術進行合理的配比,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高頻 PWM 調光是各家手機廠商都在關注的護眼焦點,比如小米的青山護眼技術,高頻調光可達 3840Hz,而榮耀綠洲護眼屏則是将頻率抬到 4320Hz。一般情況下,高頻 PWM 調光的确是數值越高對眼睛的傷害就越小,但目前業界公認的臨界值大約在 1250Hz 左右,只要超過這個數值,護眼效果已經可以算合格。
當然,正如高頻 PWM 調光所需的硬體條件、算法都相對復雜,所帶來的成本也比普通調光技術更高,這就是技術誕生初期只有部分旗艦機型能用上的原因。而近期,像是一加 Ace 3V、真我即将發布的 Neo 6 系列,都應用了最新的護眼技術,不難看出,「護眼」也将成為未來螢幕技術的主流之一。
(圖源:一加手機官網)
前文提到,調光技術的混合方案在目前而言是比較折中的方案,充分考慮到手機在不同亮度場景下的适用條件,但如何定制合理的混合模式,也是廠商們面臨的一大考題。在 Redmi K70 系列上,小米交出了全場景 AI 調光策略,用 AI 調整不同場景下最适合的調光策略;而在新一代無雙屏上,真我則是将部分工作交給 AI 大模型做決策,其「綠野 AI 護眼」系統能根據用戶的疲勞狀态、人體狀态和使用場景智能判斷,以達到主動護眼的效果。
最近一年時間裡,AI 大模型在手機上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小米與影像、榮耀與智慧互聯、OPPO/vivo 與智能助手等,同時也開發出 AIGC 消除等有趣的功能。随着大模型技術的發展,AI 還要進入到手機上的各個細分領網域,正如小米、真我都将 AI 與調光算法相結合一樣,這也将會是未來的新趨勢。
手機狂「卷」螢幕,滿足人類視覺「貪婪」
從傳統手機到智能手機,我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這小小的掌上設備,而随着像折疊屏手機到來重新定義了「移動辦公」的模式,AI 大模型讓手機成為用戶最得力的助手,手機的重要性被無限放大。
這就導致我們必須關注一個問題:手機成瘾性。
市場調研機構 Election Hub 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成瘾最厲害的國家 / 地區為菲律賓,他們每天盯着手機螢幕的時間約占到了 32.53%;而平均使用智能手機規模最大的國家為中國,每天使用手機處理生活、工作的時間占比達到 19.54%。
這意味着,我們每天都要花上近 5 個小時盯着螢幕,假如螢幕顯示素質不佳,例如頻閃、藍光等問題,則更容易誘發用戶的眼睛疾病,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不得不說,「卷」螢幕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方案,它既不像影像一樣,讓用戶在體驗店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差距;也不像猛堆性能、散熱那樣,在跑分、手遊裡獲得暢快的體驗。但一塊手機是否素質過硬,很大程度上也能決定消費者選購的欲望,這或許就能解答手機廠商為何熱衷于「卷」螢幕技術。
(圖源:OPPO 官網)
此外,随着手機影像技術不斷提升,螢幕素質自然也需要得到同步更新。以 OPPO 為例,早在 2023 年,OPPO Find X6 系列就首發了 ProXDR 技術,即在手機拍攝 HDR 内容時完整地記錄現場的光照場景、明暗信息,再讓螢幕以 HDR 技術呈現出來。ProXDR 發展至今,已經呈現出向下普惠的趨勢,前不久發布的千元機一加 Ace 3V 也支持該功能。
除了高亮度帶來 HDR 的支持之外,螢幕面板的專業級原色顯示也是螢幕素質提升的關鍵方向。首發「大師人像」和「AISP」的小米 14 Ultra,在搭載的華星光電 C8 面板上支持專業原色顯示,不僅能夠更好地還原照片色彩,還能使其與專業顯示器之間的色差被縮小,從而使手機的影像能力得到專業工作者的認可。
因此,「卷」螢幕并不是純粹的為了比拼參數,而是随着消費者的現實需求、手機其他配置性能的提升而進步,無論是用戶本身,還是手機廠商,都是這些新技術的受益者。
手機螢幕到底要「卷」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市場的飽和點?在雷科技看來,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
首先,在顯示技術上,Mini LED、Micro LED、AI 顯示等新顯示技術依然在不斷刷新顯示品質,假以時日,當對應技術成熟後,手機将繼續迎來螢幕革新。
其次,如何讓螢幕可以 " 小身材,大顯示 "?用戶既要大螢幕又要便攜性," 折疊屏 "" 全息投影屏 " 這樣的顯示技術被寄予厚望,人們需要更多、更好的顯示擴展方案。
最後,在平面顯示外,Vision Pro 這類設備掀起的空間計算浪潮,人們更需要可以糅合真實世界與虛拟世界的新型顯示方案,XR 的本質也是變革了顯示以及人機互動模式。因此,3D 空間顯示,也将是未來手機螢幕更新的重要方向。
人類對視覺有着無盡貪婪。只要電子產品的螢幕顯示無法 100% 媲美真實世界(包括高清、色彩、真實、亮度以及健康),螢幕技術就依然有更新需求。手機螢幕的更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