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你的職場命運齒輪,是怎麼轉動的?,歡迎閱讀。
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全文 3800 字,建議閱讀時間 10 分
✎ 寫在前面
最近有一個詞很火:命運的齒輪。
在樓下撿到了一只貓,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99 年買了盤磁帶,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其實職場上,也是有命運齒輪的。
舉個例子,之前淘寶天貓總裁蔣凡,2010 年,受李開復邀請,蔣凡加入創新工場擔任友盟負責人。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咔咔轉動」。
某種意義上說,齒輪一齒卡着一齒,這種轉動往往意味着人生在走上坡路。齒輪持續工作,我們持續前進。
一般不會有人說,2018 年,ofo 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提案,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按照 ofo 這自由落體的趨勢,大概可能被稱為命運的滑輪。
成功的齒輪都是相似的,失敗的滑輪各有各的滑法,無論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
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把握好每一個關鍵齒輪。
今天在星巴克約談了一位小夥伴,因為家庭原因,有了比較長的空窗期。導致畢業 4 年多,她實際的工作經驗不到一年。
命運的滑輪掌控了她三年多。
現在她希望做出改變,而作為前輩,我能做的是為她找尋未來的可以用得上的齒輪。
在我看來,職場的關鍵齒輪,大概有這幾個節點:
0-3 年:第一份工作;
3-10 年:第一次扛事;
10 年以上:成為帶有個人品牌的專家
1
命運的第一齒輪:
第一份工作
齒輪動力:學校背書、學歷背書、實習背書。
視窗期:3 年
第一份工作是一個關鍵齒輪。
選擇一個城市、合适行業,合适的公司、合适的崗位,命運的齒輪從此開始轉動……
這種說法毫不為過。
第一份工作至關重要。選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裡《》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我 05 年畢業, 第一份工作沒有找對,放棄了大公司選擇了小公司,導致我在找第二份工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一度 3 個月沒有工作。
最終 2008 年 5 月 12 日,我靠着爆表的運氣過關,拿到财富 500 強外企的 offer。
當天我面試正好趕上了汶川地震,本來狀态不佳的我和面試官一起走到室外,兩人在公園裡邊逛邊聊。
本來應該 30 分鍾的面試,卻給我們足足聊了 1 個多小時,神奇打敗了名企背景的競争者拿到了 offer。
來到外企的我,幸運擺脫了自由落地的滑輪,而重新卡上了進階的命運齒輪。
企業往往會把 0-3 年的職場新人納入在同一個級别的評估層面上。
首先,這個年齡的職場人,要麼沒有工作經驗,要麼工作經驗比較少,還屬于新人狀态。
所以,企業招 0-3 年工作年限的年輕人時,往往不但看工作經驗,也會看學歷學校,甚至考證個人經歷等。
其次,職場新人進入公司之後,正規企業都會有一個預期,我需要給新人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不能指望他上崗就能有產出。
所以,往往企業優先評估的不是你在哪家公司做了半年,而是希望了解你的學習能力如何。
而學歷和學校背景,恰恰是展現我們年輕人學習能力的重要證據。
相對應的,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在寫簡歷的時候,往往也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學校學歷背景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有人會抬杠,如果學歷學校那麼重要,命運的齒輪,不得往前推到高考?
未必,有些人高考成功,所以一帆風順,有些人高考失敗,但考研逆襲,也有一番成就。
每個人的齒輪是不同的。
奶茶妹妹,第一個齒輪卡在了中學時期,同學給她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到了網上。
她的第二個齒輪,都不是保送清華,而是在哥倫比亞大學巧遇未來老公。這倆齒輪卡上,命運就開始瘋狂轉動了……
對于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咱卡不上這種神奇的齒輪,咱還是按照常規齒輪去卡。
這個齒輪的視窗期大約是 3 年。
你足夠細心的話,往往會發現:如今很多企業的校招卡的是畢業 3 年内。
很多企業在做社招時,崗位 JD 上會寫明「3 年工作經驗以上」。這就是為了把職場新人剔除出招聘範圍。
所以,一旦職場前三年我們荒廢了,想要再下一個齒輪逆轉,就很難。
2
命運的第二齒輪
第一次扛事
齒輪動力:公司背書、崗位背書、項目背書。
視窗期:5-8 年
職場人第二個齒輪是,扛事。
在職業生涯早期,我們是做事(What 層面):
做個 PPT;
把數據處理一下;
給老板定一個酒店;
把產品原型圖畫出來
……
這些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事情,等到你有些經驗的時候,領導還會聽你的建議,怎麼做(How):
如何設計一場市場活動;
怎麼 BD 一個關鍵客戶;
怎麼設計一個新的商業產品
……
如果你在一個互聯網公司有着幾年的運營經驗,你可能可以組織一場非常精彩的線上論壇,拉動幾百萬的 DAU,甚至圈來幾百萬的客戶收入。
這些是極好的成就,然而在你歡喜之餘,思考一下,你所有的舉動是管理層給的指令嗎?還是基于你對這件事價值的判斷?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知道嗎?
很遺憾,在 Why 的層面上,絕大部分公司是 C level 的高管在做決策。
但這不意味着我們不能有 Why 的思考。
所以在職場的第二個階段,我們要争取做的是從外圈的 What 和 How,努力往内圈的 Why 進發。
這件事的視窗期大約是 5-8 年。
還是以蔣凡為例,從 2013 年友盟被阿裡收購,他一個外人進入阿裡,到 2019 年他接班張勇成為淘寶和天貓的法定代表人,他用了 6 年時間。
咱一碼歸一碼,管不住下半身是有問題的,但工作能力,吊打咱普通人的。
他是内部晉升。
在《》裡,我寫過的互聯網大牛,張川川哥。他是通過跳槽實現的。
他 2006 年進入百度,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紅利,2011 年跳槽 58 同城成為了副總裁。他用了 5 年時間。
當然,普通人肯定需要更長的時間,加上這兩位都趕上了互聯網的紅利,未來十年,5-8 年未必夠。
此外,未來可能還有一個趨勢變化,專員 - 經理 - 總監的晉升金字塔,未必是最合适的路徑。
作為一個項目的 Leader,作為一個專精業務的專家,我們同樣有機會搞懂 Why,負責 Why,推動其他同事去實現 Why。
如果過了視窗期,我們做的還是基礎的 What 和 How,大概率就會遇到困難。
這也是很多人遇到 35 歲危機的原因——明明積累了 10 年年資,但卻不等于 10 年工作經驗。
很多人看似有 10 年經驗,其實後面幾年只是重復前兩年的工作。
所謂十年經驗,只是拿出來吹噓的「虛榮型數據」。
這十年裡,沒有一個個全新的、充滿挑戰的項目作為支撐,我們是很難說我們在持續成長的。
讓很多人焦慮的 35 歲危機,部分原因就是在這段 5-10 年的經歷裡,做了錯誤的選擇,或者留在了舒适區。
導致 35 歲時,突然發現,随着年齡的增加,盡管我們對于薪資的預期在不斷提升,但是能力和經驗的提升,卻沒有對應上漲。
突然之間,我們發現我們可被取代了……
3
10 年 +:個人品牌
齒輪動力:能力背書、人脈背書、影響力背書。
視窗期:理論上沒有視窗期
10 年的職場人,簡歷本身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簡歷就像是一份我們個人的宣傳手冊,而 10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我們需要的不再是給别人遞宣傳冊,而是讓别人主動來找我們。
當公司決定招聘一位資深專家或者管理者時,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漂亮的履歷,不僅僅是出色的談吐和工作能力,而是信任。
Jeff Weiner 是 LinkedIn 第一位對外招聘來的 CEO。我參加過一次他的分享,他提到當時 LinkedIn 的幾個創始人并沒有通過官方面試去接觸他,而是找了一個機會,把他帶進了創始人圈子,花了幾天時間,大家一起共同生活、溝通、了解對方。
然後有一天,LinkedIn 創始人裡德霍夫曼告訴 Jeff:我們希望招你來做 CEO。
在中國職場,我們的玩法不太一樣,我們不信任弱關系人脈,不會因為你我都是馬雲的朋友,我就願意信任你,畢竟氣功大師王林也曾是馬雲的朋友。
我們更信任強關系人脈,如果我的朋友大力推薦某一位他的朋友,甚至組局幫我們介紹,那麼我們是更具有信任感的。
所以再給個小 tips,你如果想要介紹兩位朋友認識,不要把其中一位的微信名片推給另一位了事,而要隆重拉個群,介紹他們倆認識,提升他們的信任感。
所以,企業在找 10 年 + 關鍵人才的時候,往往也不會是發招聘啟事,而是通過獵頭的力量,或者發動創始人身邊的人脈。
舉個例子,很多互聯網企業的第一批外招高管,其實是風投給幫忙招來的。
因為有中間人介紹,所以大家知根知底,更容易產生信賴關系。
對我們打工人也需要了解這個玩法,到了 35 歲以上,你心儀的機會,往往有限的,大概率不會出現在招聘網站上。
所以,我們能做的事情有兩種:
做到極致的消息靈通,當機會來臨時,我的人脈能讓我最先知道;
個人品牌做到行業内有影響力,當機會出現時,别人首先想到要找我。
我分享過自己 40 歲失業時躲在星巴克的案例《》。
而我之後找到的機會,也都是通過獵頭和身邊朋友實現的。
✎ 寫在最後
不同的人來說,命運的齒輪也不相同。
對于我來說,命運的齒輪可能是 2008 年地震時的面試,可能是 2016 年意外走紅的知乎回答,也可能是走上電視節目的那一刻。
有的人齒輪多一點,經歷重重磨難,才得成功。比如唐僧,明明是金蟬子轉世,但是轉到第十世才經歷 81 難,才修成正果。
也有人天生幸運,命運齒輪在他出生之前已經敲定。
舉個例子,已經退休的企業家王石,他一直說自己的第一桶金來自于火車皮倒賣玉米得來的 300 萬。
但是在那個投機倒把罪還是真實存在的年代,北方的玉米想要倒賣到南方,沒有火車皮是辦不到。
而王石父母當時是鐵路系統的官員,王石本人也是鐵路出身,可以說,在交通運輸這一塊,王石比誰都熟悉。
所以,也許王石的第一個齒輪,不是他所謂的第一桶金,而是他爸爸參加紅軍的時候……
對普通人來說,如果第一個齒輪,你爹沒有幫你卡上,那麼,你還是專心致志找準自己的下一個齒輪,把握好自己的下一個齒輪。
這也是我給那位咨詢小夥伴的建議:
别着急惋惜錯過的齒輪(她 3 年多的空窗期),而需要把目光鎖定在下一個齒輪上,努力找尋自己的機會,也許未來你能給自己的子女卡上一個命運的齒輪。
所以,問題來了,你的下一個命運齒輪,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