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折疊屏手機未成主流機型,仍需苦練“内功”,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壹 DU 财經
國產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承壓,但幾乎所有選手都沒有 " 躺平 ",而是紛紛選擇了重注折疊屏,試圖在這個唯一的亮點市場中搶到更大的一塊蛋糕。這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韌性,也是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獨有的巨大潛力。
對比過去,國内手機市場可以說偃旗息鼓很長時間了。從去年第四季度起,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 18%,是繼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轉眼到了今年,上半年已經過完,甚至下半年也過了六分之一,整個市場并沒有因為消費的釋放而回暖多少。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依然呈現下滑趨勢,好消息是數據有所放緩,同比下滑了 11.8%。
在市場整體不振中,唯有折疊屏手機逆勢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内折疊屏手機同比上漲 52.8%,可謂一枝獨秀。有的廠商由于備貨量充足,銷量一度達到了百萬台的量級。
全球範圍來看,這樣的趨勢也十分明顯。TrendForce 集邦咨詢預估,2023 年折疊手機出貨量将達到 1980 萬台,這一數據較 2022 年的 1280 萬台,年成長率高達 55%。報告還表示,折疊手機滲透率上升速度較緩慢主要是礙于高昂售價。
事實上,從三星開始,折疊屏手機就是新一代高端手機的代名詞。但最近兩年以來,大折疊屏跌到 9000 元以下,小折疊屏跌至 4000 元以下,似乎高價已不復存在。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折疊屏手機已經躍過山丘,成為主流機型?
價格變親民,成交量增超 3 倍、多品牌競争
今年折疊屏銷量大漲,多少有些意料之中。
IDC 數據顯示,今年 6 月份,市面上發布的小豎折疊屏手機已經降到 4000 元以下,這一價格與中端直板屏手機相差無幾。比較貴的大橫折產品,之前基本售價在萬元以上,現在也跌破 9000 元。
短短一年時間,此前讓消費者 " 高攀不起 " 的折疊屏手機變得親民起來。當前的市場環境," 平價好貨 " 早已是刺激消費的利器,反映到銷售端,數據會更加驚人。在不久前結束的年中大促中,折疊屏手機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 3 倍。
據壹 DU 财經不完全統計,2022 年,在中國市場上市的折疊屏機型數量超過 15 款。到了 2023 年,随着折疊屏手機逆市增長的态勢,這一數字或将再度被刷新。随着越來越多國產手機廠商的入局,國内折疊屏手機市場正進入多品牌競争的時代。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華為和 OPPO 的份額占比都在 27% 左右,其中華為份額略高一些;三星份額占比達到 26%,排名第三位。
國内市場逐漸形成目前的華為、OPPO、三星 " 三國殺 " 的新格局,榮耀、vivo 則分列第四、五位。此外,小米也憑借旗下新產品在折疊屏市場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各大廠商的紛紛重注,使得折疊屏手機市場愈發熱鬧,新一輪的行業巨變或将來臨。
在銷售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折疊屏手機正被廠商、渠道商視為新的引流 " 工具 "。在北京某商場,多個國產品牌把今年發布的新款折疊屏手機放在了展櫃最顯眼的位置。
不過,有店員對壹 DU 财經表示,進店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會體驗折疊屏手機,也會詢問售價,但大多數消費者屬于只問不買。" 即使今年售價降價了不少,消費者現場購買意願還是不強,有可能還沒到他們心理預期的價格和性能。"
售價是否還有下探空間?
過去幾年,折疊屏被眾多手機廠商寄予厚望,是手機領網域 " 王 " 一樣的存在。但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更多處于觀望中。
原因有二,一是售價高,二是維修成本高。透過現象看本質,消費者普遍反饋還是 " 貴 "。換句話說,假如折疊屏手機真正做到親民價後,其銷量或将更上一層樓。
這相當于把壓力給到手機廠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智能手機的售價會随着技術的成熟而下調。因為通常來講,技術越成熟,消費者使用體驗會越好,手機廠商形成規模優勢後,成本也會得有效控制。
那麼,這套邏輯,放在折疊屏手機上,是否也成立?
浙商證券表示,随着產業鏈布局逐步完善,以及核心工藝日漸成熟,折疊屏手機價值顯著下探,将有利于強化消費者購機意願。其還預測,2023 年這一趨勢仍将延續,将有多款折疊屏手機售價降至 6000 元左右。
但限制折疊屏手機增長最大的因素,或者說影響折疊屏手機價格下探的最大因素就是成本下不來。
當前,雖然面板可以國產化,但其受制于生產成本、良品率等因素,使得廠商的整機成本大大增加。同時,因為零售價普遍偏高,其鋪貨需要精準操盤,傳統的鋪貨方式已經不能适應,致使廠商渠道成本也有一定增加,而這些成本最終都需要消費者 " 買單 "。當然,折疊屏最大的成本還在于螢幕和鉸鏈,約占整機成本的 70%。
此外,由于折疊方式不同,橫開合和縱開合這兩種開合方式也加大了 App 的開發成本,這也導致目前折疊屏市場能夠完美适配螢幕比例的 App 較少,多數情況下會出來黑邊、不勻稱的情況。這樣的體驗自然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感受,對于高端新產品的消費者而言,現階段他們極有可能會選擇其他類型的產品。
折疊屏手離普及還有多遠?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折疊屏手機仍是小眾消費。大街上每 100 人中未必有 1 人在使用。不過,由于其銷量增幅較快,業界不少的觀點是,離全面普及不會太遠。
但也應該看到,折疊屏手機想要真正普及,除了價格因素背後的成本控制外,還需要在體驗和硬體層面下功夫。
首先看體驗。對于絕大多數產品和應用來講,折疊屏的功能更像是把界面放大。但放大後,就涉及到體驗問題,如很多應用原來沒有适配分辨率,導致用戶看到的界面醜,甚至違反使用習慣。
針對于此,一些廠商将内屏一分為二,相當于和使用直板機差不多,只是變成了兩個界面而已。兩個螢幕還存在内外屏割裂的問題,有些折疊屏手機内外屏分辨率和刷新率不一樣,造成螢幕色彩效果不一致。
其次看硬體。在折疊屏面世之前的若幹年裡,國產智能手機大多在卷硬體,處理器、内存、攝像頭像素、電池續航、螢幕等都是重要的内卷方向。到了折疊屏,同樣存在相似情況。從最新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來看,如華為 MateX3、榮耀 MagicV2 非常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提升了電池容量,電池的輕薄和快充成為主要賣點。
相對而言,這樣的產品在還是少數,大多數折疊手機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電池容量普遍比較小,快充也只是千元級别。這也意味着,折疊屏手機的一大挑戰在于如何在保證螢幕大小的同時,降低機身厚度和重量,還要提高性能。
硬體層面另一個痛點還在于,鉸鏈和螢幕的耐用性和防護性。其中,鉸鏈是連接内外兩塊螢幕的關鍵部件,需要承受數萬次甚至數十萬次的開合操作,同時還要保證平整度和穩定性。螢幕則需要具備足夠的柔韌性和強度,以應對頻繁彎折和外界衝擊。這樣的技術要求其實很高,更是折疊屏在早期被吐槽最狠的折痕與螢幕維修價格過高的根源。
為此,各大手機廠商也将研發重點放在了鉸鏈和螢幕上。比如榮耀最新發布的 MagicV2 折疊屏手機,采用新一代魯班钛金鉸鏈,應用自研盾構鋼材料,能夠承受高達 1800MPa 的壓強,硬度達到 550HV;華為 MateX3 推出了最新一代雙旋水滴鉸鏈,擁有超過 100 個器件,采用锆基液态金屬等材料來提升鉸鏈強度;今年 4 月發布的 vivo X Fold2,其鉸鏈采用的是自研航空級水滴鉸鏈,展開時僅 6.07mm 厚,通過 40 萬次 T Ü V 折疊無憂認證。
由此可以看到,各大廠商一方面需要修煉内功,将研發重點放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部分;另一方面要面對市場更為嚴峻的挑戰,諸如國内智能手機市場飽和、消費者換機周期延長、競争日趨激烈等。
這也意味着,雖然折疊屏手機銷量增速持續擴大,但截至目前,其仍未成為市場的主力機型,未來還需要在市場實踐中進一步觀察和驗證。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